朱德和林彪,谁更懂毛泽东的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5:02:00
http://hanyu.iciba.com 2009年11月09日02:09 来源:梁煜璋
  最近读了两篇史料文章,分别是: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转载《世纪风采》一篇文章《1959年朱德缘何未担任共和国主席》和凤凰网转载《百年潮》的一篇文章《采访王光美:毛泽东与刘少奇分歧恶化来龙去脉》。感受很深,想了一个话题,于是又从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上找到《毛泽东传》,读了其中的第三十八章《林彪事件》。  这些史料,包括毛泽东、刘少奇、朱德、林彪几个人物,都集中在一个问题上,即“国家主席”。在这个问题上,确实可以知人知面又知心。因为,正是这种重大问题才是最考验人的。  1954年,毛泽东担任第一任国家主席。1957年4月30日,毛泽东第一次向党外人士公布了他不准备担任下一任国家主席的想法,并拱手拜托在座的诸位在各自的范围内透露这个消息,帮他“刮点小风”。这个史实很重要,这表明那些“毛泽东因1958年大跃进失误而引咎辞职或被迫让出国家主席职位给刘少奇”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到了1959年4月2日,中共八届七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向二届人大推举新的国家主席人选等名单。在当时的中共高层领导中,可以作国家主席的人选,经过中央书记处的初步酝酿,最后集中到朱德和刘少奇两个人身上。不论是按常理,还是以后的事实,国家主席候选人都锁定在朱德身上了,而刘少奇仍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人选,没有提国家主席候选人人选。面对唾手可得的国家主席职位,朱德却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谁是第二任国家主席的人选,毛泽东没推荐提名,只是说“让别人干”。朱德看了中央书记处送来的第二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国家领导人候选人名单后,明白了中央的意图。1958年12月29日,朱德写信向提议刘少奇同志作为国家主席候选人。朱德表态后,毛泽东马上做了积极回应。他在紧接着召开的第十六次最高国务会议上说:“……以他(指刘少奇)担任国家主席比较适合,同时朱德同志极力推荐少奇同志。”毛泽东还特别提到了“我们的朱老总”,一再赞扬他“肚量大如海”,号召党内外人士都要向朱德学习。1959年4月27日,在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上,刘少奇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显然,这次没有“国家主席职位之争”,而是比较融洽和顺利地进行的,而且结果也是皆大欢喜的。其中,朱德的高风亮节尤其是他对毛泽东的意思心领神会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因为朱德没有私心,更没有野心,同时,也他又最能理解和尊重毛泽东的心。至于他讲的让贤的一个理由是“自己比毛泽东年长七岁,由他接替毛泽东任国家主席不符合情理”,显然也是善意的“言不由衷”。因为他接替刘少奇任人大委员长,他要比刘少奇年长十二岁呢。说到底,朱德是贵有自知之明,他知道刘少奇是党内二把手,是毛泽东的第一个接班人,理应由刘少奇接毛泽东的班。同时,由于此前“高饶事件”对刘少奇的不利影响(高岗等人认为毛泽东偏袒刘少奇),这个时候由朱德出面为刘少奇说话是最适当的、最有说服力的。显然,朱德是体悟到了毛泽东的良苦用心,也作出了顾全大局的明智之举。  到了“文革”,毛泽东与刘少奇出现了严重的分歧,刘少奇开始失势。1966年8月12日,在八届十一中全会闭幕会上,刘少奇在常委中从第二位降到第八位,林彪升到了第二位。选举后,少奇同志表态,愿承担所有责任,并请求辞去常委、国家主席等所有职务。据王光美讲,这时,唯有林彪情不自禁地叫“好”,当即站起来主动要和少奇同志握手,其野心昭然若揭。  但刘少奇请辞国家主席职位的意愿没有得到毛泽东的同意,直到刘少奇被迫害致死也是在国家主席任上。“国家主席”职位空缺,遗留下的同样是谁来接班的问题。这是一个严重的政治传统和思维定势。但也恰恰是这让毛泽东作出了一个意外大胆的决定,从宪法中取消国家主席职位;同时,也让林彪的野心开始浮出水面。  不妨推测,在毛泽东内心,刘少奇死在国家主席任上,这是一笔痛苦的政治遗产。毛泽东自然是不可能再次担任国家主席,因为他不会倒过来再去接刘少奇的班。而其他人也是不能去做的,谁去做了就意味着接了刘少奇的班,这在政治上是说不通的。所以,在那个时候唯一可行的也很无奈的就是取消国家主席的职位。  而恰恰是在这个关键点上,林彪没有理解毛泽东的心思。或者由于他的野心,他也不去在乎毛泽东的心思了。那么,林彪为什么非要坚持呢?至于林彪认为的即便自己的接班人地位写进了党章也靠不住,所以要在国家主席职位上试探一下毛泽东的心思。而林彪的老婆叶群私下向吴法宪把话挑明:“如果不设国家主席,林彪怎么办?往哪里摆?” 显然,这些也是言不由衷的,同样的,刘少奇不是当上了国家主席还是被打倒了吗?说实话,林彪当不当国家主席与他能不能保住毛泽东的接班人地位是没有直接和必然联系的。这一点林彪显然是下错了赌,卷入一场无谓之争当中。是他的私心,更是他的野心把他给害了,真的是自取灭亡。  结语:林彪是“一贯爱窥视和揣摩毛主席心事和想法”的,但相比而言。林彪是没有朱德明智的,他没有朱德那么理解和尊重毛泽东的心,也没有像朱德那样体悟到毛泽东寄希望于他们的顾全大局而不要去争以及为他分忧的良苦用心。因而他们的结局也是注定的,必然的。朱德以及周恩来成为毛泽东难得的“左膀右臂”,而林彪即便有时被举得很高,但同时摔下来时也更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