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公布10月地球卫星照片:从台风到沙尘暴[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44:45
 英媒公布10月地球卫星照片: 从台风到沙尘暴[组图] 2009年11月13日 11:20 来源:新浪科技       英国《卫报》近日公布了欧洲航天局和美国宇航局10月拍摄的地球卫星图片,从太平洋的超级台风到北美洲上空的沙尘,可谓尽显我们生活的这颗蓝色星球壮观与动感之美,同时又将一些可怕的天气以及自然灾害呈现在我们面前。

    1.超级台风帕尔马与茉莉

超级台风帕尔马与茉莉。

    2009年10月3日,强大的超级台风帕尔马穿过菲律宾吕宋岛最北端。10月6日,这股强台风又调转方向,朝东南部进发,再次席卷吕宋岛。在这幅真彩色图片中,我们能够发现这场超级台风变向的原因。如图所示,另一股超级台风茉莉移动到距离帕尔马足够近的地方,影响了后者的移动。相遇之后,两股台风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相互影响。

    所产生的其中一个相互作用便是藤原效应,也就是所说的双台效应。具体是指两股台风靠近时,它们将绕着相连的轴线成环状,且互相作反时针方向旋转。当时,帕尔马朝着强度更高的茉莉移动。

    据悉,这幅图片是卫星两次飞越上空所拍摄的图片拼接而成,展示了帕尔马和茉莉的亲密接触程度。左半部分展示了热带风暴帕尔马,于菲律宾当地时间上午10点35分拍摄,右半部分展示了台风茉莉,于两小时后拍摄。

2.格陵兰海和彩色窄湾

格陵兰海和彩色窄湾。

    如图所示,北冰洋南部的格陵兰海在右侧依稀可见。图片左侧白色区域展示的是东北格陵兰国家公园南部地区,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同时也最靠近北部的国家公园。靠近图片底部的彩色狭窄峡湾(宽度在10至25公里)则是孔·奥斯卡海湾。 3.船舶航迹

船舶航迹。

    照片拍摄于2009年10月5日。看上去,照片中呈现的不均匀云状区域似乎是飞机的凝结尾流,但实际上,它们是尾随在行驶于北美洲西北海岸船只之后的排气。当水分子与空气中的微小颗粒结合在一起时,这种“云”就会形成。微小颗粒可以是尘埃或者海盐等天然物质,也可以是人类活动释放的浮质。

    在只有水面对其产生影响的情况下,海洋上空的空气趋向于拥有统一的结构,经常形成扁平片状云并覆盖较为广阔的区域。通过排出气流这种方式,船只为空气带来新的颗粒,水分子随后依附在这些颗粒上,形成长长的名为“船舶航迹”的云状结构并尾随在船只后面。 4.加勒比海苏弗里尔火山喷发

加勒比海苏弗里尔火山喷发。

    苏弗里尔火山位于加勒比海小安地列斯群岛岛链的蒙特塞拉特岛,自1995年以来便一直处于活跃状态。最近的一次喷发发生于2009年10月4日,当时首先出现的是一系列火山构造地震,这些地震据信是由火山之下的岩浆流动所致。地震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向外喷出火山灰,喷灰过程持续了整个10月。当时,从火山口喷涌而出的羽状灰尘一直飘散到距离火山很远的地方。由于太阳光的反射,加勒比海披上了一件银灰色的外衣。需要说明的是,海面对阳光的反射与镜子反射阳光类似。 5.大苦湖

大苦湖。

    苏伊士运河连接东地中海和红海,大苦湖是位于这条著名运河一带的几个湖泊之一。由于苏伊士运河在建造上只为船只准备了一条航道,大苦湖自然而然地成为过往船只在航道上交换位置的区域,而后再驶入北部的塞得港或者南部的苏伊士港。

    此外,大苦湖也为穿过苏伊士运河的船只提供了一个停靠站,从头至尾穿过这条大运河通常需要14小时。在图片右侧,一些船只已经抛锚停靠,另有一些船只仍在行进之中。位于图片底部,也就是大苦湖西岸的是旅游胜地法伊德镇,开罗居民非常喜欢到这里游览观光,尤其是在夏季。 6.俄罗斯巨大的火山喷口

俄罗斯巨大的火山喷口。

    9000多年前,一场灾难性火山喷发在温弥古丹岛最南端(位于俄罗斯堪察加半岛最南端的千岛群岛其中一座岛屿)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火山喷口,名为“陶鲁斯伊尔火山喷口”。如今,这个古代形成的火山喷口已被卡尔特塞沃伊湖深蓝色的湖水填满。位于火山喷口西北部的是克莱尼特兹恩峰,高度达到4347英尺(约合1325米)。

    与千岛群岛的其它岛屿一样,温弥古丹岛也位于太平洋的“火环”一带。太平洋板块潜没于欧亚大陆板块之下时产生的岩浆充当了千岛火山的燃料,潜没过程发生在以东大约120英里(约合200公里)处的一条深沟。克莱尼特兹恩峰历史上唯一一次火山喷发是在1952年,喷发前一周,这个潜没断层发生了一场9级大地震。 7.瓦登海的美丽景色

瓦登海的美丽景色。

    图片展示了瓦登海富有动感的景色以及具有变化性的地貌。图片中,北海东南部的一个潮汐沼泽区沿着荷兰、德国和丹麦海岸延伸了大约450公里。 8.南极海冰

南极海冰。

    10月16日,“冰桥行动”的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完成了此次南极考察任务的第一次飞行。此次空中之旅开始于南美洲最南端,首要研究对象是南极洲阿穆德森海岸一带的盖特兹冰架。在沿着阿穆德森海岸飞行途中,飞机携带的俯视数字测绘系统照相机拍下了这张海冰照片,拍摄时飞机距地面高度至少在2万英尺(约合6096米)以上。

    当时,这架DC-8飞机沿着阿穆德森海岸进行了两次平行路线飞行,其中一次飞过位于近海处的漂浮盖特兹冰架上方,另一次则在内陆上空穿过。通过在浮冰与陆冰之间的“接地线”任何一侧进行测量,科学家能够得出盖特兹冰架靠近海岸部分的融化速度。 9.朝鲜火灾形成烟锁海面景象

朝鲜火灾形成烟锁海面景象。

    2009年10月中旬,朝鲜发生多起火灾,所释放出的羽状烟雾弥漫在日本海上空。很显然,图片中的红色区域为火势较为严重的地方。随着烟雾悉数被吹向东部,一些单独的烟雾逐渐汇聚成一个“大家伙”,笼罩在海洋上空。 10.印度西北部天空烟雾弥漫

印度西北部天空烟雾弥漫

    如图所示,2009年11月1日的印度西北部天空处于极度烟雾弥漫状态。图片中密集的红色斑点为大量火堆,可能是被点燃的农作物。燃烧产生的羽状烟与厚厚的浓雾结合在一起,一同飘向南方。这种厚雾中可能含有城市空气污染物以及尘埃。 11.美国华盛顿东部遭尘暴袭击

华盛顿东部遭尘暴袭击。

    2009年10月4日,由于遭受一场大规模尘暴袭击,美国华盛顿东部部分地区的能见度降为零。根据当地媒体报道,可怕的尘暴伴随着强风一同出现,风速可达到每小时43英里(约合每小时70公里),导致尘暴朝华盛顿东南部蔓延。如图所示,一个厚厚的从东北部从西南部移动的羽状尘云在图片中部区域穿过。

    此次尘暴最远蔓延至南部的帕斯科、肯奈维克等城市,这两座城市座落于哥伦比亚河对岸。在北部,尘暴似乎开始于浅金黄色的农田,也就是进行农业生产的旱区,这种做法在华盛顿干旱的东部地区较为普遍。与图片中部哥伦比亚河和蛇河附近亮绿色与金黄色的灌溉农业区相比,旱田的面积更大,但所呈现的色彩却没有前者那么鲜艳。 12.阿尔及利亚塔奈兹鲁夫特盆地

阿尔及利亚塔奈兹鲁夫特盆地。

    图片展示了塔奈兹鲁夫特盆地引人注目的地貌以及奇特的自然景色,这个位于阿尔及利亚中南部的盆地是撒哈拉沙漠最荒凉的区域之一。由于缺少水资源和植被,塔奈兹鲁夫特盆地被称之为“恐怖地带”。

    正如我们在图片中所看到的,这一地区的主要地貌特征为黑色的砂岩小山丘、陡峭的峡谷壁、盐滩(白色区域)、岩石高地、露出地表并形成同心圆图案的的砂岩层以及海洋般名为“ergs”的多层沙丘。位于图片右上方的区域名为“Erg Mehedjibat”,外形好似一个黄色补丁,由大量星形沙丘构成。这种沙丘只会向上生长,而不是朝两侧延伸。 13.美国西部野火

美国西部野火。

    2009年,美国西部的夏秋“野火季”表现得非常活跃。在绕地球轨道运行的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每年都能观察到规模较大的野火。这幅由宇航员拍摄的照片为我们呈现了发生在黄石国家公园的一场野火。此次火灾由雷击导致,温暖、干燥同时又多风的天气条件助长了火势蔓延。据估计,此次野火的过火面积达到9300英亩(约合3764公顷)。

    位于照片中部的是这个国家公园的标志——黄石河以及杰克逊湖,在背景中出现的则是特顿山脉。正如我们在图片中看到的,此时的黄石湖已经笼罩在浓烟之下。 14.美国阿拉斯加州库珀河

美国阿拉斯加州库珀河。

    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库珀河起源于库珀冰川,它穿过被冰川“雕刻”的陡峭山脉以及沙丘地带,而后汇入阿拉斯加湾。库珀河因淤泥的存在行进受阻,同时携带沙砾向前流淌,此外,行进途中还经常遭遇狂风。在这幅拍摄于2009年10月30日的照片中,强风将山上的积雪吹入阿拉斯加湾,同时卷起河岸上的细泥沙,将其送入大海。

    淡棕色的羽状气载尘埃与下方深色海洋形成强烈的颜色对比。沙砾和淤泥由流冰和水的共同侵蚀形成。在缓慢流下山谷时,力量强大的冰川将岩石打磨成细粒沉积物和砾石。沉积物随后被冲入河流和小溪,其中绝大多数最终流入库珀河。库珀河的流动同时也会侵蚀途径的岩石,进一步增加沉积物的数量。 15.干涸的埃瓦索奈若河

干涸的埃瓦索奈若河。

    图片展示的是干涸的埃瓦索奈若河,这条河流从肯尼亚山向下流淌,为从东非大裂谷向东延伸的干旱平原带来了宝贵的水。这些很少有人居住的平原成为野生动物的天堂,它们的水源主要就来自埃瓦索奈若河。在埃瓦索奈若河沿岸,坐落着众多公共和私人野生动物保护区,其中包括萨姆布鲁国家保护区和水牛泉国家保护区。2009年,由于当地遭遇严重旱灾,埃瓦索奈若河最终走向枯竭,只留下干涸的河床,令人不忍目睹。 16.波多黎各圣胡安火灾引起燃料库爆炸

波多黎各圣胡安火灾引起燃料库爆炸。

    根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2009年10月23日早晨,波多黎各圣胡安附近的燃料库发生爆炸,爆炸威力相当于一次2.8级地震。爆发发生后,当局从这一地区转移了数百名居民,消防员奋战了两天才控制住火势。

    如图所示,圣胡安绝大多数地区幸免于难,仍呈现出绿色,真正遭遇火灾的是灰棕色都市区。据英国媒体报道,大火穿过圣胡安的一个小海湾,最终引发储油设施发生爆炸。虽然植被燃烧产生的烟雾通常为灰色,但这场大火产生的烟雾却几乎是黑色,让人分不清究竟哪些是烟雾,哪些是深蓝色的海水背景。 17.中国上空的阴霾和大雾之下

中国上空的阴霾和大雾之下。

    2009年10月28日,中国大部分地区笼罩在厚厚的阴霾和大雾之下。这场灰褐色大雾厚度最高点出现在黄河流域低洼地带以及靠近吕梁山脉的中国北部平原西半部。据悉,气温倒转可能是导致中国东部污染程度加剧的主要原因。通常情况下,冷空气处于高海拔区域,但一层冷空气偶尔也会被“驱赶”到一层暖空气下方。由于冷空气密度高于上方暖空气,两层空气很难混合,致使冷空气中积聚的污染物只能与地表亲密接触。

    气温倒转现象通常在冬季出现,当时的黑夜时间更长,温度更低,大大降低了地表温度。处于低温状态的地表冷却附近空气,相对较高的空气则保持温暖状态。由于冷暖空气不易混和,在风力较小情况下,气温倒转现象可持续数天。 18.新西兰东海岸

新西兰东海岸。

    在新西兰东海岸,冰冷的海水从南极绕极流中分流出来,向北流动穿过南岛,同时与向南流动穿过北岛的温暖海水会合。冷暖海水交汇处是新西兰生物群落最为丰富的区域。文中这张照片拍摄于2009年10月25日,展示了这种丰富性的基础——大量类似植物的生物体浮游植物。浮游植物是海洋食物链的基础,拥有异常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它们也像陆地上的植物一样在气候变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种重要性就体现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上。死亡之后,浮游植物会沉入海底,所吸收的二氧化碳将在海底“沉睡”数千年之久。 19.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沿岸火灾上空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沿岸火灾上空。

    2009年10月17日,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沿岸发生大火。同一天,“阿卡”(Aqua,意为水)卫星上的中解析度成像光谱仪(Modis)拍下了这张照片。出现红色轮廓的区域火势较为严重。过火区的大部分浓烟被吹向西北部,凯恩斯西南偏西部发生的两起大火释放的烟雾则向西南漂去。 投其所好:  万里通积分奖励计划,伴你享受缤纷生活!   流行时尚游戏:养花种菜其乐无穷 韩国美丽承诺BB霜免费领取 免费申领“睡睡瘦”  点击进入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