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小时的生命大转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4 02:40:47
此日记引用地址:http://blog.people.com.cn/blog/trackback.do?wlog_id=1216796368774671 15小时的生命大转移本刊记者/李云虹提要:崇州监狱睿智果敢的领导、精诚团结的民警,共同书写下15个小时转移罪犯的神话。2008年6月初,司法部为表彰先进,弘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革命精神,决定授予四川省崇州监狱集体一等功的荣誉。在这次大地震中,崇州监狱完成了704名罪犯的生命转移,奏响了一曲生命高于一切的英雄凯歌。瞬间变为废墟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来临前一秒钟,四川省崇州监狱七监区的新犯入监点内坝子里,40余名刚刚进入崇州监狱的罪犯每8人排成1行,正在进行点名。还有部分罪犯在背诵《服刑人员行为规范》,有两三名新犯正慢步踱向厕所,有一名新犯人在墙报前看报纸……顷刻间,大地一改往日的温顺,变得面目狰狞。罪犯们顿时慌成一团,有2名罪犯想要拔腿就跑,但被警察张径一把拽住;有的罪犯则如无头苍蝇般原地乱转,更多的罪犯则是下意识地蹲在了原地,抱头围成一团。紧接着,震耳欲聋的倒塌声传来,一座位于高处的厂房轰然倒塌,砸到监舍的屋顶,砖头瓦砾落地的声音以及玻璃的破碎声划破长空。同时,距离罪犯们最近的围墙也开始倾倒。曾在甘孜监狱工作过且经历过1976年大地震的警察张径在那一瞬间没有惊慌,而是用尽全身的能量大喊:“大家不要慌,听我指挥!大家按顺序排成两列纵队,全部集中在坝子中间站好!”坚定而霸气的话语,让罪犯们有了主心骨。113名罪犯瞬间列队站好了。坝子周围的围墙是“分三次倒塌的”。张径镇定从容地指挥罪犯避险。当左边的围墙倒塌之时,张径组织罪犯们靠右边站;当右边的围墙倒塌之时,张径组织罪犯们靠左边站。短短的两分钟,对亲历险境的每一个人来说,漫长得如同两个世纪。肆虐的大地敛起它的狂躁,恢复了短暂平静。此时,在监区值班的王叶、徐勇、杨昌勇、周友志等9名民警已经赶到新犯人入监点进行增援,共同指挥罪犯避险逃生。张径果断地下达命令:“两人一排,向监区大坝跑!”然而,通往监区大坝的唯一一条狭长的通道,仅有2米左右宽,长达数十米。这段狭长通道的上面用钢筋铁网封闭着。正是这些钢筋铁网编织而成的隔离网,抵挡着从上面不时滚落的砖头瓦砾。4分钟后,113名罪犯被全部安全撤离至篮球场。参与救援的崇州监狱七监区的支部书记周鹏程事后告诉记者,“当灾难发生之时,每个民警想到的不是朝监狱外逃命,而是奔向监区,解救罪犯。”轰然崩塌的大地,让巴山蜀水在瞬间满目疮痍。七监区管制区外各种建筑大面积崩塌,一片狼藉。七监区一侧高大的围墙倒在地上,另一侧已被砸垮的监舍屋顶露天,可以看见背后高处倒得只剩下几根柱子的旧厂房。生命高于一切当时,篮球场的围墙已经垮塌了,篮球场对面的4层高的家属楼也已经倾斜。聚集在篮球场的所有罪犯,脸上都写满了恐惧。支部书记周鹏程随即大喊:“不要怕,我们所有的民警都随时陪着大家!”随后,周鹏程决定组织大家退到距此四五百米远的原二监区的生产场地——炼焦场。由七监区至炼焦场需要经过一段滑坡地段,“山上的岩石有可能滚落,将罪犯砸伤”。同时,12名警察还需要承担监管的风险,要防止犯人脱逃。尤其是要预防禁闭犯、隔离犯闹事。距离四五百米的转移,却需要周鹏程下很大的决心。当时,他是12名狱警中职位最高的。“不走,当时余震不断,若家属楼倒塌,只有死路一条,走出去,还有一线生机。”一番权衡后,周鹏程决定,“组织罪犯撤离”,因为“生命高于一切”。“一路上非常顺利,没有一名罪犯闹事。”最令周鹏程感动的是,通过滑坡地段时,罪犯都是跑步快速冲过,但病犯张某由于身体虚弱,步履有些缓慢,他左右的两名罪犯几乎是架着他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过险坡。3点14分左右,七监区的罪犯们撤离到炼焦场的洗煤场这一空旷地带。此时,电力中断,通讯受阻。周鹏程唯有“用话语安抚惊惶失措的罪犯”,给他们力量。随后,山上监狱医院的15名罪犯也被转移到了这里。据了解,崇州监狱位于山上的老基地万家煤矿与阿坝州仅一山之隔,当时聚集着一监区、四监区、七监区以及监狱医院的704名罪犯。当时并不当班的七监区的监区长第一时间赶到了洗煤场。地震发生时,正在医院看护不满一周岁孩子的他抛下孩子,第一时间踏上了返监的路。七监区的正值休假的几名民警也第一时间主动归队。下午四五点钟左右,一监区、四监区的罪犯也被转移到了洗煤场,崇州监狱的监狱长任卫新也赶来了。一时间,704名罪犯将洗煤厂填得满满的。夜幕开始降临,天空下起雨来,面对漫漫黑夜,民警们充满了不安。没有灯光,没有足够的警力,“最担心罪犯乘机脱逃”。民警们就地取材用竹竿“隔成”警戒线,民警与荷枪实弹的武警官兵在原二监区生产场地的高处呈扇形设岗,居高临下将服刑人员团团围住。关键时刻,炼焦场的工作人员把停放在焦场的一辆工程车、三辆汽车的大灯全部打开,从四个方向照亮了整个焦场的大坝。顿时,所有罪犯的一举一动民警们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在当时的情形下,这盏盏灯光无疑是雪中送炭。这灯光,照亮了人们的心扉,感动了人们的心灵,给予他们无尽的力量。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任卫新一赶到监管区,便立即研究抗震救灾措施。他亲任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组长并毅然决定:全狱进入一级紧急状态,启动灾情应急预案,所有监区民警迅速到岗,机关男民警到狱部报到听从指挥部统一安排;由副监狱长曾建牵头,负责山上片区;副监狱长贾良伦牵头,负责山下片区;机关各职能科室按分工做好警力调配、后勤保障、监管教育、交通通信、医疗、物资供应和信息上报等工作。监狱的领导们连夜做出一个决定:第二天,将全部704名罪犯转移到山下的监狱新基地——崇州市西江新狱部,并第一时间获得上级批准。5月12日一宿,警察们冒雨坚守在各自的阵地上,无人入眠。2.2公里的跋涉5月13日凌晨5时30分,山下接到转运任务的40余名民警冒着大雨准时赶到新狱部集合,监狱长任卫新在雨中作了简短的动员讲话,强调这次“大转移”行动必须确保监管安全、服刑人员生命安全、自身安全。2008年5月13日清晨7点,704名罪犯分8批启程了。两辆能乘坐30人的金龙客车,成为转移罪犯的重要工具。伴随着余震,车辆行驶了5公里后便到了尖尖山路口。这条必经之路的尖尖山被地震滚落的巨大山石所阻隔,车辆根本无法通行,必须步行绕道翻过塌方处才能乘车。这段2.2公里的徒步跋涉,成了周鹏程心中无法挥散的记忆:“我所看到的是,几吨重的山石将道路死死挡住。”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徒步绕过尖尖山封堵路段。在道路阻断处不远,有一条当地农民修的小路,这条路“有一部分是水泥路,大部分则是土路”。经过一夜雨水的冲刷,道路泥泞不堪。第一辆车内的周鹏程与民警同罪犯徒步前行。罪犯们各自背着装满私人物品的编织袋,冒雨行走于泥泞不堪的小路上。在只能并肩走过几人的小路上,“罪犯逃脱成为了当时最大的危险”。在那样的地域,“如果有罪犯逃跑,是非常难抓捕的!”民警将几名罪犯分为一个小组,民警则分散站在队伍的最外围,十几步远有一名民警。遇到岔路口,民警就冒雨在此站着,指挥罪犯们转移。雨水、湿滑的小路、余震、不断滚落的山石……这一切,都在考验着转移中的人们。周鹏程不小心被石头绊倒,走在他身边的一名他叫不出名字的罪犯立即上前,将他搀扶起来。“没事吧?警官。”闻听此言,周鹏程的心中顿时涌出一股暖流,“谢谢”二字脱口而出。七监区的一名病犯正在发烧,随行的犯人搀扶着他一步步艰难地前行。在一旁的民警一边看守着罪犯,一边不断地鼓励他:“加油,再坚持一下,马上就到了!”2.2公里,周鹏程一行人走了40多分钟。走过这段路后,罪犯们身上、手上、裤脚满是黄色的泥巴。当走过2.2公里后,看到山下监狱接应的民警时,周鹏程长长吁了一口气。罪犯们坐上下山的大巴车,汽车又行进了32公里。上午9点多钟,第一批转移的罪犯顺利抵达崇州监狱西江新狱部。直到13日晚21点,最后一批的198名罪犯安全进入新监狱的关押点,历时15个小时的罪犯大转移行动圆满成功:无人员伤亡,无罪犯逃脱。当一名罪犯安全地抵达新监区时,感慨地说:“饥饿、寒冷,但我们并不孤独,因为监狱民警始终与我们在一起。”还有一名罪犯声泪俱下地说:“感谢政府,感谢民警,我们都吃上了热饭,而我们的民警们却口粮未进!”一位病犯更是在犯群之中激动地诉说自己的逃生经历:“因为生病,我实在走不动,是医院的老民警把我背在背上救出来的。我这条命是监狱警察捡回来的啊!”在这场天灾面前,警察与罪犯共同写下了这首生命赞歌。(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08年7月上半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