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好莱坞的后末日情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14:09

『电影』好莱坞的后末日情怀

from 都市客 · 良品杂志 by admin       今年,好莱坞量产的末日情怀群涌而来,后浪之势更推前浪,从尼古拉斯主演的《先知》、描绘救世英雄的《艾利之书》、纽扣小人战后求生的动画片《9》到定于秋天上映描绘末日来临后世界的《2012》,讲述父子在末日中浩劫余生的《漫道》,以及明年3月份在全美广播公司上映的科幻剧《第一日》,尽管类型、剧情、元素与侧重点不尽相同,但均把原核锁定在“末日”身上。

末日电影的种种模式

       最常规的也是最早期的末日题材片中,导演大多关注于地球被毁灭的原因过程以及人类的自救。

      首先,地球毁灭的直接方法来自于一群生物或非生物的异类,这些不可一世的狠角色可以将人类文明毁坏殆尽,当然,在此类型套路大同小异的末日片中,主人公英雄一定会想尽办法制服各种怪兽,最终拯救世界和人类。如《火龙帝国》中细腻而逼真地展现了一个灰暗险恶的末世,当克里斯蒂安·贝尔在伦敦满目疮痍的废墟上面对着巨大的火龙战斗倒地时,那种劫后余生者的求生与反抗意志也足够震撼人心。

      自从乔治·罗梅罗将自己对左翼思想的恐惧化为了活死人三部曲,无数的僵尸和病人就一直是银幕上最大的噩梦之一,《惊变28天》将一个荒寂而恐怖的伦敦描述得精准到位;而《我是传奇》则将毁灭的纽约刻画得大气磅礴又忧伤孤单,《活死人黎明》中那个被成千上万僵尸包围的超市,寥寥无几的人类挣扎在那孤岛之中,绝望地消磨着最后的时光。这些都是末日片带给我们的惊鸿一瞥。

       生物之外,机器也是经常毁灭世界的角色,从《终结者》的天网,到《黑客帝国》里那强大的机器文明。它们都将人类的世界化为了废墟,但它们所创造的末世却远远没有它们本身来得吸引人。

      而在末日题材电影中,“ 如果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个我”——这是关于末世情景的最经典的假想。于是,无论是《我是传奇》中怀抱着牧羊犬失声痛哭的威尔·史密斯,还是《机器人瓦力》中一直独自生存,却爱上了突如其来的伊娃的瓦力,都展现了人类在末世情怀中不可磨灭的爱与坚持。

      后末日电影总是充斥着这种悲剧色彩,人类对于未来的担忧以及自信心不足的表现,加上对现在这种只求发展而不顾及后果的总体趋势,越来越繁华的现代化发展建立在越来越严重的环境破坏以及越来越无规划地开采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等等,带来的是一个即将破败不堪苟延残喘的地球。有一天,地球会不会因为人类自己本身而变得不再适合人类生存呢?那个时候,我们将何去何从?

真实牵引的焦虑

      2009年的末日题材片此起彼伏,再次引发了此类型片的季发性流行,除了末日片以其想象力和视觉刺激做到了拍一部赚一部的商业价值外,其走红也不乏时代和社会现实意义。在人类经历每一次时代考验的时候,英雄片、末日片和探讨未知未来的好莱坞电影就会群涌而来,力图通过科幻末日电影违背常理的设定去解读、自嘲和缓解。

      首先,好莱坞作为世界电影的中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电影前进和发展的方向,而在末日背景中,超级英雄不断地在对抗着自然,拯救着人类,给予了国民无数希望。所以,在西方经济大萧条时期、冷战时期、流行病蔓延时期以及后“9·11”时代中,均有出色富有突破力的末日电影出现,以缓解当时灾难恐怖元素所带来的如同末日般的社会状态。

      其次,在日趋激烈的竞争、沉重的社会,有时候描绘“末世”是人们对社会的一种发泄,一种缓解压力的手段,毕竟在图穷匕见的末日中,人类可以想象自己不管不顾地去爱、挣扎和脱离麻木,毕竟在末日来临前的英勇战斗、独自生存或者倾城之恋,为芸芸众生带来了最险恶的想象和最浪漫的爱情,从这种程度来讲,末世情怀也可以被解读为都市人的避世情结。

      总之,无论是科幻想象还是视觉快感、是科技恐惧还是生存焦虑,后末日题材片在围绕着灾难毁灭与生存自救两大元素大做文章多年,如今已经成为了一种承载人类思维现状的符号化的存在。在大银幕上被科幻化的末世情境在于超越现实束缚的想象和思维,不只是虚幻华丽的视觉效应,它同时用超越现实束缚的思想,来对现今的现实提出警示和建议,让现在的人们对未来的喜和忧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