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列入就业困难群体:中国大学生真如此不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59:02
亚洲时报在线凡心撰文/中国大学生现今就业真是如此不济?据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新消息发布,2006下半年由于各项就业指标形势不容乐观,高校毕业生将与破产企业职工并列入就业困难群体。(chinesenewsnet.com)
来自中国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宣称,“今年9月1日后仍未就业的应届毕业生,可到户籍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失业登记,民政部门还要给短期内无法就业后生活有困难的毕业生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应届大学生在某个程度上成爲“底层就业者”。 (chinesenewsnet.com)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公布的消息指,虽然上半年中国的各项就业指标都超出了预期,但压力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其中,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安置关闭破产企业职工是两个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据了解,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338万,2006年达到413万,比去年增加了75万,增长率爲22%,而全国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预计约爲166.5万人,比去年实际就业减少22%。这意味着将有六成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就业难问题更加突出。(chinesenewsnet.com)
在今年5月22日,中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在接受中央级媒体采访时说出,“大学生应定位于普通劳动者”、“不能再自诩爲社会的精英”,应该回归到市场经济人才配置的大潮中;而在6月1日,中组部、中宣部、中编办和教育部等14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切实做好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就宣:从今年起,未能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都允许进行失业登记,将有助于政府部分进一步了解应届大学生的求职状况并做出相应的扶助。(chinesenewsnet.com)
有评论指出,政府和专家早前一致强调大学生是“普通劳动者”是“笔伏”,到如今有关部门给大学生发“低保”也就不难理解。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在中国,享有“低保”的是失业以及城市的低收入人群。今天政府要给大学生提供“低保”,这在过去,对“象牙塔”内的“天之骄子”来说,是不可想像的。这其中所传达的信息是,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已到了非要政府出手“托扶”的地步。 (chinesenewsnet.com)
在中国的民间和媒体舆论中,不少人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最终归结到1999年的高校扩招。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提出的高等教育大衆化理论,一个国家适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在15%以上就进入大衆化阶段,超过50%就进入普及化阶段,美国早在1940年就进入高等教育大衆化阶段。根据中国人事部今年初的一项统计,高校今年的入学率达到21%左右,充分表明中国的高等教育考试从“精英教育”走向“大衆化教育”。届时,中国的大学生也是时候,从“社会精英”的靠椅上站起来,回归到市场经济的人才配置的大潮中。(chinesenewsnet.com)
其实,爲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这两年很多高校也早早与用人单位签订实习基地。据介绍,今年大连市也啓动一百个“大学生见习基地”;同年五月份,浙江百家民营企业进京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八所北京着名高校签订大学生实践基地协定;鞍山市民营企业进学校“预订”毕业生,与明年毕业的学生达成实习意向。(chinesenewsnet.com)
但据国家资讯中心的专家披露,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大的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改变的前提下,近年宏观经济因素对企业,尤其是新增就业主力军民营企业产生很大的影响。据介绍,近年来城镇新增岗位80%以上由民营企业创造。这意味着,即使这些企业不裁员而只是不再新招工人,也必将对中国的就业形势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chinesenewsnet.com)
至于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在7月中旬合作完成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公布,截止到5月底,2006届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占15.02%,而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爲27.25%。(chinesenewsnet.com)
该项涉及全国近百所高校6000多名大学本科毕业生的调查还显示,在这半数就业没谱的毕业生当中,薪酬预期上,有六成以上(66.10%)的大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2000元之间,1.58%的学生甚至愿意“零工资”就业。然而,在调查中却有77.3%的用人单位却认爲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chinesenewsnet.com)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自然的“供求关系”往往受到人爲的“供求关系”影响,往往不能保证毕业生择业的公平竞争,一些非市场经济的因素大量存在,主要表现在“关系网”及金钱与权力关系等因素的干扰。在长期就业难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预期等方面的调查结果还与传统观点有所偏离。就此次调查显示,有41.61%的学生认爲,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chinesenewsnet.com)
有广州高校的教职员工对《亚洲时报在线》说,就业竞争本来是自己应对的事情,但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不少学生会调动一切资源来寻找工作,包括利用关系资源竞争。尤其是广州本地的大学生,多数有关系渠道的父母、亲属等都被动员、参与寻找相应的职位。人际关系网路反而成爲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寻找就业机会最理想的一个手段。(chinesenewsnet.com)
来自四川尚在待业的小嗣认爲,“托关系”抹杀了不少外地学生的努力。“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原因在于中国的就业没有形成规范的市场化,部分职务更倾向于中国式的官本位人情关系化。有人脉关系的就好就业,没有关系的就要比别人好上几倍的时间和精力才上得了岗。总而言之,衆多大学生在应聘海选的时候,首先没有‘关系’的就被涮到第二轮,机会比起罢有关系的当地人要少,起步也比别人慢。”(chinesenewsnet.com)
然而,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这道特殊的难题。《经济参考报》的意见是,大学生就业难既不是扩招之过,也不是就业观念使然。各大高校应该根据的社会需要改革教育模式、加强针对大学生的就业资讯服务,解决因供需脱节和因资讯不畅造成就业问题是其一。不过,最爲直接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破局之策,应当是取消户籍壁垒,允许大学毕业生在待业、择业、就业过程中将其档案和户口在各地各城市之间自由流动。(chinesenewsnet.com)
无独有偶的是,其实在几年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始端,《中国青年报》就曾提出取消大学生就业户口限制的建议。报道指,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连年递增,从表面上看,是毕业大学生过多,就业市场呈现出人才“供过于求”的局面,然而实际的情况是,以往各城市接纳大学毕业生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进人指标、户口指标等因素的限制,户口问题成了大学毕业生合理流动以及用人单位自主招聘人才的极大障碍。(chinesenewsnet.com)
评论认爲,取消大学毕业生就业户口限制的首要意义就是,让每个大学毕业生享有了平等的就业权。以往的情况是,大多数大学生毕业之后,从哪里来就得回哪里去,不同地区来的大学生,在就业人才市场上被区别对待,在就业机会和就业权利上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而就业权的不平等,实际上造成不同地区大学毕业生人格上的不平等,并由此形成了以排斥外地人爲主要内容的地域歧视。倘若取消大学毕业生就业户口限制,才有利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人尽其才”用人机制的确立和高素质人才的脱颖。(chinesenewsnet.com)
其次,户籍流动有助于淡化学生的一次性就业观念,有助于激励学生作出“先回乡再回城”的决策。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就业难的现状,但可以有效缓解当前大量学生淤塞在大城市求职的状况,并爲不发达地区带来可贵的、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否则,城乡、东西二元差距还会由于小城镇、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的缺乏而进一步扩大,刺激更多的学生选择留在大城市寻工,陷入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