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海外藏”雕塑艺术》系列之二 走近流失海外的陕西陶俑珍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3:17:28
《探秘“海外藏”雕塑艺术》系列之二
走近流失海外的陕西陶俑珍品

彩绘仕女俑 (唐)

女立俑 (西汉)

鬼神立俑 (东汉)

胡人俑 (唐)

女乐俑 (唐)
□文/图  沈琍
汉俑崇尚生动写实
陕西流失到海外的陶俑雕塑多为汉唐时期的精品。汉代是古代俑像雕塑的第一个高峰期,相比较秦俑而言,汉俑在艺术上更崇尚生动写实、造型严谨的风格。汉俑的体积虽小,但经过彩画的俑像造型却更为生动逼真。因该时期陶俑工艺为合模制成,受特定技术规范限制,其兵马俑群像外形单纯概括,风格更趋朴实自然。
西汉陶俑另一显著特征就是题材丰富,其中,男女仆俑、侍俑,舞女俑,以及各种动物、车马陶俑等反映生活各层面的俑像大量涌现。这些陶俑无论是神情文静的跽坐女俑,还是姿态文雅,神情恭谨,双手拢于袖内的女立俑,均显示出造型简练明快、淳朴自然、手法概括的典型特征。另外,由于西安与洛阳是汉代都城,为帝王将相豪门望族集中之地,陶俑题材多反映上层社会景象及宦官门第的生活,并形成以反映汉代礼乐文化为主的宫、官体“京洛风格”。相比较民间陶俑自由活泼的特性而言,其造型相对严谨统一,人物塑像等级分明。
日德等国均有珍藏
西汉陶俑的两大特色是压模合成工艺和涂色。目前,陈列于德国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的跽坐女俑,其俑像面目朦胧,双目下视,平眉小口,姿态娴静端庄,不仅充分体现西汉概括洗练的雕塑手法,更从其造型的浅薄层能看到其头、手均单独塑成后又合成烧制的工艺特点。现陈列于法国吉美国立东方美术馆的西汉女立俑,俑身涂抹了各种颜色,用来象征不同色彩的服饰,这是西汉陶俑涂色的代表之作。此外,在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多家博物馆里,都陈列有西汉陶俑珍品。
“唐三彩”凸现
唐俑特点
唐代是俑像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俑像雕塑种类之多,数量之大,质量之高,达到了前所未有、后来莫及的地步。初唐时期,厚葬之风大兴,俑像得到飞跃发展,制作手法日趋纯熟,写实技巧得到极大提高。对人物神情风貌刻画更细致入微,不仅能准确表现各种人物的外部形象特征,对人物的心理特征的把握也是惟妙惟肖,形成了雄健俊秀的艺术风格。盛唐时期,随葬俑像造型更趋豪华,制作工艺精丽考究,色彩更为丰富绚烂,达到俑像制作的历史顶峰。其典型的艺术形象特征为体态丰满,细骨丰肌、娥眉丰腴,是当时社会崇尚此种风气的真实再现。
唐代墓俑大多为陶制,与汉俑相比,其更善于细部刻画和加工修饰,在施彩方法及修饰处理上风格鲜明。唐俑施彩有粧銮法及釉彩烧制两种,粧銮法是陶俑在素烧之后,再于表面作精工彩绘,也有素陶烧后贴以金银,这样出来的俑像可出现形色兼备、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另一种方法就是釉彩烧制,也就是著名的 “唐三彩”。早期釉彩大多为青釉和黄釉,武则天时期发明了白、黄、绿三彩釉。三彩釉的出现,以其色彩斑斓绚丽,色调和谐自然,色泽晶莹光洁,与精致、流畅、工整的俑像造型融为一体,成为唐俑艺术的最大特点,也是唐代豪华贵族文化追求的象征,其艺术价值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流散海外种类丰富
目前陈列于瑞典远东古物馆的唐代女坐俑,面容丰满圆润,细眉长眼,呈现出忧戚容色。其俑像丰腴的体态,优美的姿势,真实表现出盛唐时期妇女内心幽怨的精神特征。日本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陈列的唐代彩绘女立俑,头梳高髻,侧首沉思,两手抬于胸前,裳裙宽大曳地,垂及足面,线刻裙褶流畅生动。其俑像体态丰满,姿态优雅端庄,以素陶彩绘的形式,从另一个侧面呈现出盛唐时期妇女的形象特征及审美观念。在法国吉美国立东方美术馆陈列的唐代女侍俑侧身站立,两手合于胸前,人物面部有彩绘,衣服施以黄、橙、绿釉,色彩分外鲜艳夺目。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陈列的三彩天王俑则神态逼真,怒目圆睁,造型夸张,色彩变化丰富,华丽而不失稳重。这些流散于海外的陕西唐俑种类丰富,均堪称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