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系列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08:25

 欢*迎*光*临*江*水*一*天*秋*原*创*文*集   原载2004年GBQ交友论坛     
   
           网络功过系列谈(1)----提升了个人文笔水平   
    http://www.gbq.cn/bbs/showdoc.asp?tellid=580289   
   
   
    说实在,去年的现在还对聊天室之类存有偏见,认为那是大龄单身男女、旷夫怨妇或精神空虚人士等的聚集地,极尽画饼充饥、忘梅止渴的精神宣泄、无病呻吟、捣浆糊等无聊之能事,简直是浪费时间和精力,不屑一顾,哧之以鼻。而去年10月在电信局促销优惠的诱惑下,家里电脑按装了宽带。之后,偶而下载了新浪网668软件才开始聊天的,不怕见笑,当时许多表情符号还看不懂呢,往往结合上下文情节猜测的,更把QQ两字想象为卿卿我我的缩写含义。   
    今年5月中旬,一不小心又入住本GB交友网,前后满打满算不过8个月吧。但聊天的经历的确使吾原来的观念大为转变,现将个人体会加以归纳总结,以作为填充本小屋心情日记、个人文集等的空缺,混个脸熟,也算对得起到此一游的过客网友。作为平时写正式专业论文外的新尝试,同时锻炼休闲文笔。当然与龄长资深的网友相比,此举大有班门弄斧、不识天高地厚之嫌。就算是抛砖引玉吧,如能引起感兴趣网友的跟帖,使之网络功罪,众人评说,更加全面完善,岂非好事一桩。开始文字可能粗糙些,但只要本真实在,也无伤大雅。姑妄言之,姑妄阅之。   
    首先,由于聊天是通过敲打键盘输入文字得以传递思想情感信息的,所以打字快慢是确保正常交流的前提。速度太慢势必让对方等待,无异于耗费聊友时间,甚至有搪塞应付、脚踏多条船之嫌。其次,文字修养高低是确保聊天质量的基础。词不达意、语感枯燥乏味必然使对方味同嚼蜡,不聊也罢。再者,知识丰富与否是确保聊天兴趣的关键。知识狭窄,必然导致聊天内容和对象单一,给人以话不投机、孤陋寡闻,兴趣索然的感觉。   
    过去曾有部队是革命大熔炉的说法,那么现在也可以说聊天是个人文笔的大操练。凡在聊海中游泳过的人其文采平均要比没有聊历的人要好,至少也比其本人之前的水平提高不少。所有似乎可以断言,挑选秘书、记者等职业招聘,是否有聊天经历可以作为参考条件之一。   
   
     网络功过系列谈(2)----网络使性格内向者得以扬长避短   
      http://www.gbq.cn/bbs/showdoc.asp?tellid=581874   
   
   
    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开朗活泼外向型性格的人往往善于处世交际、人际关系较好,而性格内向、沉默寡言者一般地说人缘相对较差甚至不佳。故前者适合公关等用口才与人打交道的职业,而后者则有点勉为其难。但在网络的聊海中,情况未必如此,甚至刚好相反。   
    本人虽属O型血型,却从小生性腼腆害羞,怕见生人,似乎有社交恐惧症。年青时与异性接触就拘谨紧张,语无伦次。所以在大庭广众的场合往往是缩在角落的不起眼角色,甚至很自卑。当然现在已改善许多了,敢于给培训班的学生上课了。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除了旅游、逛书店等外,骨子里喜寂静独处,怕热闹应酬。宁肯呆家里看书、写日记之类,或听音乐、沉思默想等。   
    去年10月在电信局促销优惠的诱惑下,家里电脑按装了宽带。之后,偶而下载了新浪网668软件才开始聊天的,不怕见笑,当时许多表情符号还看不懂呢,往往结合上下文情节猜测的,更把QQ两字想象为卿卿我我的缩写含义。尽管我经常投稿,但刚开始上网聊天时,也曾担心自己口才欠佳,难以取悦聊友。故而四面出击,以求广种薄收。但实际键谈下来,效果却出乎意料的好。以至后来担心加我的聊友同时出现,我都不敢显身上线,惟恐顾此失彼、难以招架,干脆隐身登陆,守株待兔、择优录取,分别单聊。   
    从此我悟出,同样交流,现实和网络完全是两种状态感觉。前者依赖口语、肢体表情,后者仰仗文字、意识流。按照对立统一、能量守恒定律,善言者未必善写,反之亦然(当然既能说会道、又妙笔生花,集内外向优点于一身的全才也有,但不多)。前者的优势因被网络屏蔽难以发挥,后者讷于言而敏于写,恰好扬长避短,游刃有余。    
    再者,性格外向者天生情商较高,喜欢与生动的人众交流。而性格内向者则天然情商较低,偏爱反省自问,与虚拟的网络对象沟通。所以在现实恋场中,前者常常左右逢源、得心应手,纵横驰骋。而在网络情场上,似乎更多是性格内向者得天独厚,如鱼得水、驾轻就熟。正象水浒中的黑旋风李逵斗浪里白条张顺,一个岸上称王、一个水里称雄,各得其所。如果二者交换场合,则是龙上高山,虎落平阳的下场。造物主是公平的,得失相伴,每人头上半边天。   
   
        网络功过系列谈(3)----网络使得异性交流独辟蹊径   
      http://www.gbq.cn/bbs/showdoc.asp?tellid=586189   
   
   
    由于中国数千年封建社会及其观念文化的统治影响,现实生活中男女之间的交流程度远比西方文明国家要欠缺得多,尽管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大有改观。但男女受授不亲、男女有别等封建意识仍然根深蒂固,从而事实上相当程度地束缚制约了异性之间的思想等沟通。如果男女之间稍有亲密些的言谈举止往往会被周围众人所侧目、议论,甚至当作绯闻加以传扬、谴责等。故而平时双方都表现的拘谨有余、随意不足。但表面化的收敛并不等于内心精神渴望的真正消除。相反压抑越深,反弹愈烈,受到禁锢的情感本能总要千方百计地求得释放。物质能量守恒不灭论嘛。   
    网络的出现开辟了男女交流的新途径。从聊天对象的性别看几乎100%的是异性之间,这就再次从理论和实践上验证了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铁律。同性之间当然也有,那不过是次要的陪衬、补充和点缀,其潜意识中还是异性优先。说白了,上网就是惟异是聊,聊的就是那种异样感觉,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侃大山。那种拉家常式的平时在周围同事朋友等之间已经够多了,早就腻味了,还需要为之占用难得的网聊时间吗。   
    其次,网络交流具有隐蔽性,能够完全屏蔽现实中难以克服的缺憾,如上述的被周围舆论所非议、指责等等。从而异性双方能得以敞开心扉、坦诚交流,畅所欲言。除非本身不投机而拜拜,却不必担心环境舆论监督。因此只要找到理想、心仪的对象,无论男女一般均会主动招呼、加友。特别是女性可以一反现实生活中的羞涩、矜持等被动态度。因此可以说,网聊也是女性摆脱世俗清规戒律,实现自我精神解放、男女平等的过程运动。   
    再者,网络的虚拟性又使之成为异性交流的安全隔离带,如同古代中医郎中牵线搭脉,可聊而不可即,也就天然地避免了现实当中可能发生的激情失控、肢体越位等行为弊端。至于双方见面后的事情自当别论。   
   
    网络功过系列谈(4)----网络使得天涯咫尺,阅尽人间春色   
      http://www.gbq.cn/bbs/showdoc.asp?tellid=592783   
   
   
    异性交流(本文所谓交流是广义的交友,非狭义的特指婚恋对象)除了需要宽松的舆论环境,还要有左右逢源的具体机会。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使得双方的接触分配机会是不均衡、不畅通、不开阔、不对称的。如某些行业几乎清一色是男性,反之某些职业又近乎100%为女性。或者比例虽然接近,但属于同行,兴趣、爱好、气质等太相近,缺乏多样、丰富、互补性,因距离太近、太了解反而减少吸引力、新鲜感,类似于近亲繁殖效应,等等。为解决机会获得难题,社会上的青年联谊会,婚姻介绍所、乃至电视台的“相约星期六”等名目繁多的组织机构、活动项目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这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异性交流机遇缺欠的困难。但毕竟粥少人多,机会有限、且受时间空间等因素制约,存在成本高、不方便,周期长、抛头露面等缺陷。   
    网络的出现开辟了男女沟通的捷径。只要具备一台联网电脑,就能通过各类聊天软件、交友网站等途径结识数量范围相对无限的对象。比方说本人在本GB交友网站的注册号码是7位数,也就意味连接着数以百万计的网友,假设其中的十分之一为异性,那也有十万之众了。倘若其中遇到投机适聊的异性对象为百里挑一的保守概率,也至少数以千计了,理论上约等于那种“无限量供应餐馆”的程度了。况且来自五湖四海,天南海北、各行各业、各段年龄、各种层次,源源不断,简直是百草千花、万紫千红、网罗万象。如果你外文足够的好,又有兴趣精力,还可以键出中国,聊向世界,与各种肤色外国洋人Dating或Chating呢。   
    现实中的联谊会、婚介所之类尽管提供某些机会,但由于其固有的局限性使之总有拉郎配、硬凑合等之嫌。而网络由于上述的种种优越性,其交友又显示出双方高度的选择性,自由性、自主性、隐蔽性、并联性、多边性和回旋性,且成本低,周期短、方便快捷等。   
    如果说古代封建社会只有皇帝才拥有“六宫粉黛、七十二妃”式的得天独厚待遇,那么在当今的IT信息时代,网络使得天涯咫尺,从而平民百姓皆有阅尽人间春色的平等机遇。   
   
      网络功过系列谈(5)----类柏拉图精神恋爱的天然途径   
      http://www.gbq.cn/bbs/showdoc.asp?tellid=597566   
   
   
    柏拉图(Plato)式恋爱,一般指某男女双方相互爱慕倾心却又非行动付诸恋爱、缠绵乃至结婚,仅停留于心灵交融的境界,即所谓精神恋爱。过去柏拉图式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赞颂,认为是超凡脱俗、神圣纯洁爱情的代名词。至于双方真属于心甘情愿还是因顾忌世俗舆论而被迫维持此种精神状态呢,就不得而知了。但对此总有不食人间烟火、违反本能天性之怀疑感觉。或许本人孤陋寡闻,迄今为止尚未亲身经历,也未亲眼目睹实际例子。   
    倒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另有独到见解,其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 中警幻仙对贾宝玉的一段话颇耐人寻味,其曰:"尘世中多少富贵之家,那些绿窗风月,绣阁烟霞,皆被淫污纨绔与那些流荡女子悉皆玷辱.更可恨者,自古来多少轻薄浪子,皆以`好色不淫'为饰,又以`情而不淫'作案,此皆饰非掩丑之语也.好色即淫 , 知情更淫.是以巫山之会,云雨之欢,皆由既悦其色,复恋其情所致也.吾所爱汝者, 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但"淫虽一理,意则有别。如世之好淫者,不过悦容貌,喜歌舞,调笑无厌,云雨无时,恨不能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此皆皮肤淫滥之蠢物耳。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   
    对该“意淫” 的含义,本人理解为其不同于西方所称的“拍拉图式精神恋爱”。那种将情与色、灵与肉割裂,孤立地强调精神之恋是一种虚伪,一种矫饰。否则何必惟异是恋,视同性恋为大逆不道、口诛笔伐呢。然“意淫”则是“悦其色”,而致“恋其情”。说白了,就是性幻想,精神性爱,比较真实、自然、可信。但两者无论有何微妙区别,有一点则是共同的,即均为可想而不可即。   
    网络的虚拟性则正好使之成为异性交流的天然安全屏障,类似古代中医郎中牵线号脉。高手键下文字纵然逼真传神、栩栩如生,火爆煽情,充其量可聊而不可即,有异曲同工之效。故而既实现了异性沟通悦其色而恋其情的精神愉悦,又避免了现实当中可能发生的激情失控、肢体越位等行为弊端,从而客观上达到了类柏拉图精神恋爱的效果。   
   
    网络功过系列谈(6)----彩旗与红旗齐飞,情人共爱人一色   
      http://www.gbq.cn/bbs/showdoc.asp?tellid=602803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使所谓理想的对象、配偶也是相对的,有所长必有所短。当然所谓的长与短之内涵是丰富多元的,包括容貌、形体、气质、性格、知识、才能、谈吐、文采、兴趣、爱好等等。其评判的标准既有客观、大家公认的,也有主观、因人而异的。但其差异不过是优、良、中、及格之分,绝对不可能有100分的满分者,即人不可能集所有的优点于一身。这是事物内在对立统一基本规律使然,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更何况理想的对象也非轻而易得。   
人又天生具有追求完满的心理倾向,比如要求恋人脸蛋像演员、身体像运动员、风趣幽默、文采飞扬,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床下君子,床上小人等等。总之要既……又……句式地全能,兼而有之,可能吗。   
    同时人也或多或少存在得陇望蜀、喜新厌旧、见异思迁的潜意识。熟视反而无睹、这山总望那山高、看着碗里想着锅里,缺啥总想补啥。这和道德品质是两回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社会完善进步的催化剂。否则就抱守残缺、安于现状、一成不变了。   
    当然为了维护家庭、社会稳定,现实的道德规范要求人们从一而终是完全必要的。但只要存在上述差距不足之处,就可能诱发身在曹营心在汉,精神上红杏出墙的情况。至于潜意识是否付诸实施则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或激活。   
    凡各种条件俱全者,就可能色心上升为色胆,精神兑现为物质。于是乎今屋藏娇、一夜情等现象应运而生。可是家花、野花都不省肥。既要定期交公粮,又要不时献余粮。然而心有余而力不足,毕竟内存既定有限,资源难免不足,多种角色之间频繁切换结果必然顾此失彼而卡机。双方难以相安无事、和平共处。   
    网络的出现使得“外面彩旗飘飘,家中红旗不倒”可能成为事实。当然这里所谓的彩旗是指不见面的异性网友。由于网聊的虚拟性和精神性、几乎免去了现实中的所有物质形态的耗费开销。故而低成本的网恋甚至网婚齐头并进、方兴未艾,却不会对配偶构成实质性的威胁或伤害。相反由于精神之钙得以拾遗补缺,或许还能容忍、补偿现实中的缺憾。从而虚实相间,享受”齐人之福”,达到“情人”共爱人一色的“意”境。   
   
               网络功过系列谈(7)----虚拟世界有真实   
      http://www.gbq.cn/bbs/showdoc.asp?tellid=608166   
   
   
    虽然“人之初,性本善”,生活中不乏真、善、美的东西。但也毋庸讳言,现实中尔虞我诈、阿谀奉承等丑恶现象并非绝无仅有,某些场合甚至大行其道。真诚寸步难行,虚伪畅通无阻。君子未必得意,小人可能得志,有时反而劣胜优汰。林彪就有“不说假话办不了大事”的心得,李宗吾的《厚黑学》更把古今中外某些成功者的要诀概括为脸皮厚、心眼黑。目的决定过程,结果调整过程。某些残酷事实逼迫人们弄虚作假,因为生存也是“硬道理”,不得已而为之。当然绝大多数人说假话毕竟是被迫违心的,因而也是很累的。内心深处还是想吐真言。   
    网络的出现使得畅所欲言、倾诉衷肠有了世外桃园。由于网友之间原本素不相识,没有根本的利害关系和冲突,也就自然地免去了现实那种说假话的动机和需要(骗财骗色者除外),原来人为压抑已久的内心渴望得以一吐为快。同时又远离了真实世界难免的俗套,某种意义上精神纯度更高,更真实。从概率上看,性格内向或各种失意者似乎更偏爱网聊,以求在虚拟世界弥补现实生活的遗憾和寄托精神。或许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相见恨晚,推心置腹。   
    其次,网络的隐蔽性,能够完全屏蔽现实中难以克服的缺憾,如被周围舆论所非议、传扬、遗留后患等等。从而双方能得以敞开心扉、坦诚交流。甚至某些对配偶、恋人、亲人等都不愿启齿的事情倒可能向网友坦露、商量、咨询等。除非本身不投机而拜拜,却不必担心环境监督。   
    再者聊天是以文字传递思想情感信息的,靠得是双方你来我往的即兴发挥,是无法事先精心策划来投其所好的。尽管头像、年龄、学历甚至性别等可以虚拟,但聊感投机与否之精神的东西是难以自欺欺人的。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无奈可能会勉强和一个不喜欢的人凑和一辈子,但在网络上就没有义务和时间精力与一个不投机的聊友虚与委蛇。   
    如果说现实社会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去”,那么网络世界则“行云流水,投机而来,过眼烟云,无缘而去”。所以有网友说现实生   
活中是真人说假话,网络中是假人说真话,看来不无道理。   
   
         网络功过系列谈(8)----网恋的魅力就在于网上   
      http://www.gbq.cn/bbs/showdoc.asp?tellid=614243   
   
   
    网恋最初是指未婚男女通过网络聊天等方式结识异性网友,然后发展成为生活中真正恋人乃至结婚,其和社会上的联谊会,婚介所等途径过程没有本质的区别,本身无可非议。但婚介所之类总有拉郎配、硬凑合等之嫌。而网络则显示出双方高度的选择性,自由性、自主性、隐蔽性、并联性、多边性和回旋性,且成本低,周期短、方便快捷等。然双方即使网上很投缘,最终还需要验明对方正身才能确定情侣关系。原先聊的如痴如醉的男女,绝大多数一见“终”情,故该狭义网恋的成功率极低,就象彩票中奖。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方被屏蔽的容貌、身材、气质、性情、举止、言谈等实际情况与网上感觉大相径庭甚至相反。或许网上风趣幽默,一“键”如故,实际却木讷寡言,话不投机等等。         
    时至今日,网恋内涵外延大为丰富扩展,几可涵盖泛指所有异性之间不同程度的网络交友行为。尽管主观上都希望网友才貌双全,但因相互看不见,完全以投机为准,惟精神愉悦是聊,条件范围大为简化、放宽。只要文字优美传神,就能一俊遮百丑。“见光死”的遗憾、痛苦等弊端不复存在。故该广义网恋的成功率较高。更何况容貌等可以虚拟头像替代,让视觉上赏心悦目,还能留下充分遐想的余地,使之把双方想象成心目中的俊男倩女。至于实际情况如何根本无法也无必要验证。好比软件光盘只要实用,管它盗版、正版,盗版还便宜呢。不然“水至清则无鱼”,“网”至察则无友。过分较真太累,还不如不聊呢。       
    其次,现实生活与网络世界待人接物、交际相处规则有所不同和差异。定位网上,纯属精神交流。在此范围可以畅所欲言、不设任何禁区。如果真见面就等于从天上回到凡间,又落入并遵循世俗清规戒律的俗套。所以网民一般只和陌生人交友,而不会和同事之类熟人网聊,因为没有神秘感、朦胧感,新奇感了。否则“结婚是爱情的坟墓”,见面是网情的“穷途”。       
    再者停留网络,就不会对配偶构成实质性的威胁或伤害,维护了双方家庭的安定团结,反而能够可持续发展。而且精神之钙得以拾遗补缺,或许还能容忍、补偿现实中的缺憾。从而虚实相间,交相辉映,达到网友共配偶一色的意境。此外,所谓骗财骗色者是以双方实际接触为前提而作案的。恋而不见,无从下手,又奈我何。         
    综上所述,网恋充其量是对现实的补充而非替代,其类似心灵提神、滋补药品,可以丰富、调剂精神生活。然而,凡药三分毒,用量适度则有益无害。过分沉溺,就会依赖成瘾,喧宾夺主,甚至本末倒置,适得其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鲁迅小说《伤逝》中说,人必须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同样,对网情也应作如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