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后的反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46:32
(一)寻求信息 一个人失控后最先产生的反应是渴望得到更多的信息,以形成对所处困境的合适的认识。对更多信息的需求往往会带来两个后果:一是对环境影响更加敏感;二是对获得信息的加工更加粗糙。例如,一个身患某种重病的人在得知自己的病情后,往往会十分关注有关这种病情的信息,常常主动通过看书、看电视、上网等方法了解与病情有关的症状及治疗方法等信息;同时,他对医生和周围人们关于这种疾病的谈话也会特别敏感,但是对获得信息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不过,如果失控者能够掌握更多信息并且较全面地认识所处的困境,那么他也可能会找到摆脱困境的出路,从而恢复对事件的控制。 (二)对困境反应加剧 人在失控时都有恢复控制的倾向。曾经有一个实验(Ovsiankina,1928)证明了人的这种倾向。实验中让被试做诸如堆积木、数珠子、做黏土手工等一些简单的作业,中途让被试中断作业并将其叫出室外。一段时间后被试回到了室内,这时他们无一例外地都自动重新继续开始作业。在另一个实验中,仍然让被试做某种作业且中途令其停止作业,但要求他们换做其他作业。这时被试明显地表现出想尽快完成该作业以便重新继续做被中断了的作业,重新开始率达79%。 如果人对失控后的困境事前没有预料到,其消极影响会更大。实验证明,当被试被电击、噪声等所困扰时,如果他们既不能得到有关这些困扰物的信息,也不能控制这些困扰物,那么其消极反应就会加剧,出现紧张、焦虑等反应,如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心率加快等。在另一个实险中,三组被试分别在无噪声、被试不可控制的噪声和被试可以控制的噪声的实验条件下完成一项作业,然后让后两组被试在无噪声条件下再完成一项作业。结果发现,可控制噪声组的噪声不影响后一项任务的完成水平,而不可控制的噪声不仅干扰了第一项任务的完成,还降低了后一项任务的完成水平(Glass & Singer,1972)。这说明,失控在困境消失之后,仍会对以后的行为产生不良的影响。 (三)抗争或消沉 失控后会有多种多样的挫折行为反应,其中抗争和消沉是最突出的两种挫折反应。当人已有的控制能力或将具有的控制能力被强行取消或受到威胁时就有可能产生抗争反应。引起抗争的主要因素是对结果进行的自由选择受到了威胁,由于本来可以作出的选择被外力取消,或者自己将要作出选择时受到外界的压力,这时人们就会抗争或反抗。在失控时,人的抗争强度与他对选择自由的期望值成正比,即,如果认为结果的价值越大、控制能力的取消会影响其他方面的选择自由,则抗争的强度就越大。失控时抗争会引起下列情绪和行为的反应。(1)产生愤怒、敌意和攻击情绪。如果你夺走幼儿手中的玩具或挡住他前进的道路时,他会产生愤怒、敌意和攻击反应。如果你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也会产生上述的情绪反应。(2)竭力挽回失去的控制能力。上例中的幼儿会竭力从你手中要回玩具;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会竭力抗争、要求有公正的待遇。(3)对结果的认识会发生改变。预期的选择结果会因外力的强制取消而变得更有吸引力,这样已产生的结果则会更令人不满意。例如,如果自由恋爱的青年男女被外力强制拆散,则他们对自由恋爱会更加向往,对被拆散愈发不满。(4)产生选择自由的象征性恢复。一个人受挫折后常产生各种幻想,以象征的方式恢复失去的控制。例如,低年级的小学生被高年级的学生欺负后,自言自语地用语言表示对其的愤怒和报复。 失控的另一种反应是消沉。它在很多方面正好与抗争相反。抗争会产生愤怒和敌意,并努力挽回失去的自由,而消沉则自认失败并放弃改变困境的努力。当人试图努力改变某种不利情形而屡遭失败的时候,他就会觉得自己丧失了对自由的控制力,这时他就有可能停止努力,产生消沉。某一方面的失控所产生的消沉还具有扩散力,可能会影响到生活的其他方面。一个人在失控后产生消沉的反应会导致他在其他的事情上也放弃自己应有的努力,甚至作出错误的判断,将可控制的事件误判为不能控制的。消沉还可能造成长期的焦虑和抑郁。 失控后,人们对挫折的反应有很大的个别差异,这些差异体现了人在应对压力时的不同反应。例如,有的人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竭力挽回控制力,以达到目的,心理学上把这种经得起挫折而免于精神崩溃、行为失常的能力,称为挫折容忍力。相反,有的人失控后则灰心丧气、一蹶不振,以致精神崩溃、行为失常。不少研究表明,失控后产生抗争或消沉与下列一些因素有关:(1)强外控型者则较易导致消沉,而强内控型者较易导致抗争;(2)经历多次失控者则更易引起消沉,而过去失控经验少者更容易产生抗争;(3)一般失控后容易立即产生抗争,而在抗争中所作的挽回控制力的努力失败之后则容易产生消沉;(4)长期习惯于有控制力的人(如事业有成者)易产生抗争,而没有什么控制经验的人(如弱势群体和儿童)在遇见改变不了的困难时则易于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