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00:24

中阳县位于吕梁地区南部,

中阳县

面积1424平方公里,现辖5镇6乡,人口12.66万。县人民政府驻宁兴镇。中阳县战国为赵之中阳邑,西汉置中阳县,东汉并入离石,北周大象初置平夷县,金明昌六年改平夷县为宁乡县,1914年改称中阳县。1958年与离山县合称离石县,翌年恢复中阳县。中阳县位于吕梁市南部。总面积1441平方千米。邮编:033400。代码:141129。区号:0358。拼音:ZhongyangXian。全县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高梁、土豆等。该县天然林面积辽阔,分布在东南部的土石山区,系针叶阔叶混合林,以桦、柞、杨、松、柏为主。中阳县工业主要有煤炭、化肥、炼铁、陶瓷、砖瓦、粮油加工等行业。

目录

·                                 • 自然概况

·                                 • 发展状况

·                                 • 风土人情

·                                 • 旅游资源

·                                 • 参考资料

中阳县-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

中阳县

中阳县位于山西省西部,吕梁山脉中段西麓,黄河支流三川河上游的南川河流域。东西45公里,南北47公里,国土总面积1432.9平方公里(215万亩)。东与汾阳、孝义两市交界,西与柳林、石楼两县接壤,南与交口县相连,北与离石市毗邻,340省道、209国道和孝柳铁路横贯境内。

2、地形气候特征:全境呈不规则菱形,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最高海拔2100.7米,最低846米,平均海拔1473.4米。地貌东南部为土石森林区,西部为黄土丘陵区,沿川为河谷区。气候属暖温带亚干旱区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度,多年平均降水量518.6毫米,全年日照时数2708.4小时,无霜期平均为143天.

3、资源特点:境内土地资源辽阔,人均占有国土面积17.9亩,为全区平均数的1.57倍,全省平均数的2.04倍,全国平均数的1.27倍。国土总面积中耕地面积26万亩;森林面积89万亩,森林覆盖率41.2%。生物资源雄厚,有甘草、茯苓、党参、松籽、山楂、菌类等300多种中草药材和采集野生植物,有包括国家一类、二类保护动物褐马鸡、金钱豹、獐在内的上百种野生动物。粕籽羊是中阳久富盛名的土特产,属“三晋百宝”之一。中阳县地下矿藏资源丰富,煤储量为16.9亿吨,以主焦煤最多,铝矾土储量为5700万吨,高铝含量高达85%;此外还有铁、锰、铜、石英、石膏、云母等多种矿藏。煤的储量大、品质优、埋藏浅而著称,全县含煤面积450平方公里,储量49亿吨。全县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高梁、土豆等。该县天然林面积辽阔,分布在东南部的土石山区,系针叶阔叶混合林,以桦、柞、杨、松、柏为主。中阳县工业主要有煤炭、化肥、炼铁、陶瓷、砖瓦、粮油加工等行业。

中阳县-发展状况

 

2006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6.8亿元,增长19.9%;工业总产值55.5亿元,增长23.6%;财政总收入4.91亿元,增长2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34元,增长5.04%;农民人均纯收入2310元,增长10%。

(一)工业发展情况
中阳县经过近几年的结构调整,工业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形成了煤焦、钢铁、建材三大支柱产业,建成了中钢、桃园等龙头企业和一批中小型企业,主要分布于尚家峪工业园区(市级园区)、枝柯工业园区、西山煤炭工业园区三大园区。

1、产业情况

中阳县


(1)煤炭产业
2006年底,全县保留36对矿井,其中低硫煤矿井18对,高硫煤矿井18对,核定生产能力978万吨。
(2)洗煤焦化行业
全县共有50万吨以上洗煤企业10户,即聚益煤焦公司120万吨洗煤、瑞通洗煤公司50万吨洗煤、科仕达公司55万吨洗煤、万达洗煤公司60万吨洗煤、瑞昶洗煤公司60万吨洗煤、煤运洗煤厂60万吨洗煤、百胜洗煤公司60万吨、伟凯洗煤公司60万吨洗煤、中钢煤化车间90万吨洗煤、双辉焦化公司90万吨洗煤(在建),年设计生产能力705万吨;焦化企业4户,包括中阳钢厂60万吨机焦,耀龙煤焦公司20万吨铸造焦,益锦焦化公司40万吨机焦,振中煤化厂30万吨铸造焦和60万吨机焦(在建),年设计生产能力150万吨。
(3)钢铁行业
全县共有钢铁企业4户,包括中阳钢厂100万吨炼钢和2×405m3、2×158m3、2×25m3等6座炼铁高炉,金洲冶炼公司158m3炼铁高炉,聚星铁业公司158m3炼铁高炉,宏源冶金公司2×25m3炼铁高炉,炼铁高炉总容积1500立方米,生铁、钢材年产量均为100万吨。
(4)建材企业
全县共有水泥厂2个,即桃园水泥厂50万吨、众鑫水泥公司2万吨。

2、龙头企业情况
(1)中阳钢厂:位于中阳县城以北、南川河以西,占地1500余为,现拥有职工5000余人,固定资产20亿元,年产铁80万吨,焦60万吨,钢100万吨,钢材100万吨(40万吨线材、30万吨管材、30吨棒材),年可实现产值30亿元,创利税5亿元,2005年上交税金2.2亿元,是一座集炼铁、炼钢、轧钢为一体的国家级大二型钢铁企业。为了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中钢从2003年开始,新上马了240万吨炼钢改扩建项目,目前80万吨高线已建成投产,投资14亿元的1080m3×2炼铁高炉项目已开工建设。

(2)桃园水泥厂:位于县城南209国道旁,现有职工300人,固定资产1.26亿元,年产水泥50万吨,年创产值1亿元,创利税1000万元,是晋陕周边地区少有的大型干法旋窑生产线水泥企业。从2003年开始,该企业规划投资近50亿元建设煤焦电化综合开发项目,目前舍窠煤矿30万吨矿井、南山煤业公司60万吨矿井、鑫隆煤业公司90万吨矿井已动工建设,2×13.5万千瓦发电、450万吨洗煤、100万吨焦化等项目的有关手续已基本办理完成。

3、“双百双千”项目情况
全县纳入市“双百双千”项目共20个,其中“两区”开发项目8个。这些项目总投资近100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0亿元,建成项目2个,在建项目11个,其余7个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二)农业发展情况
按照“稳定发展养殖业、适度调整种植业、积极扩大林果业”的思路,调整农业结构,培育支柱产业。

1、林业建设。全县完成退耕还林47.6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4.5万亩,荒山造林31.6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实施“一企绿化一山”工程,2004—2005年两年造林2.55万亩,完成投资4915万元;核桃战略进展良好,全县现有核桃9.1万亩,从2005年起,每年新栽1万亩,改造1万亩,计划到“十一五”期末,全县核桃面积达到15万亩。

2、农产品基地建设。2006年全县有红芸豆2.5万亩,优质谷子1.5万亩,脱毒种薯2万亩,牛1万头,猪2万头,兔6万只,鸡15万只,花卉基地200亩。

3、农产品加工企业。全县有1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即远锦贸易公司,企业总资产1325万元,主要从事红芸豆、仁用杏、核桃、小杂粮加工销售。2006年该企业投资1亿元上马上慧仁核桃深加工项目,目前已完成厂房建设工程,订购了部分设备。

(三)社会事业情况

中阳县


1、教育发展情况。目前,全县共有教职工2625人,在校生37159人,其中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2585余人;职业高中1所,在校生633余人;初中10所,在校生10732人;小学106所,在校生18437人;县直幼儿园3所和农村单办幼儿园9所,以及附设学前班94个,在校生4772人。近年来,县委、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事业呈现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2003年以来,累计投资1.5亿元改善了教育基础设施,新建了中阳一中、中阳五中、中阳六中,改建中阳二中、新城中学。此外,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危房改造工程的机遇,大力实施危房改造,全县现在基本取消土窑洞;积极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目前农村中小学全部免除学杂费。

2、交通建设情况。目前全县共有村通油(水泥)路525公里,通乡公路250公里,万人拥有公路60公里。西山循环路因年久失修破坏严重,正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改造建设。

3、卫生事业情况。全县共有乡镇卫生院11所,县直卫生院1所,从业人员688人,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县。

4、广电事业情况。目前东山沿川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95%,西山无线电覆盖率达到90%。

中阳县-风土人情

 

●伞头秧歌

中阳县


由于‘伞头’(领舞者)在秧歌队中占有重要地位,且手执花伞,故而得名。擅长于扭待别是扇子耍得欢,碛口、三交,则注重秧歌队的吹奏乐。而西部黄河沿岸与小川几个称为西首的乡镇,闹秧歌时民歌唱得最有特色。其中有一首秧歌唱道:上川的鼓子下川的扭,西首里出的是民歌手,县城里集中了些好伞头,要听吹手到碛口。唱词概括了临县秧歌的地区特色。

秧歌队的表演。包括以下几方面节目:一是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如旱船、‘竹马、狮子“‘龙灯、“高跷”‘大头娃娃”。二是民间小演唱。如《卖菜》、《卖水》、《卖饺子》、《牧牛》、《对花》、《刘三拉》等。三是传统戏曲中的片断。如:白蛇传中的水斗;白草滩中的《钉缸》以及《过山》、《吃瓜》等。四是现代歌舞和自编自唱的,反映现实题材的一些小演唱或小戏曲等。

●皮影
作为一种民间传统的小戏,在表演时,以驴皮、牛皮刻制的人物、布景和道具搬上舞台,造成影像,亦即“皮影戏”。这种形像的造型特点是:戏剧中的人物形像都是正面和侧面的。由于皮影戏表演中的局限性,只能通过正侧面的影像的活动展开戏剧情节。自然,这种美术造型也只能是运用正侧面这种角度才能最为典型地表现出戏剧艺术造型。由于皮影戏只宜表现高、长度的空间,因而与剪纸的表现方法有相似之处。人物的生、旦、净、末、丑各种角色,与戏剧上的脸谱、服装的程式是相通的。皮影戏的装饰性,尤其是夸张手法极强,在布景方面,有着殿阁、楼台、庭院、山水、树石等;道具中,有桌、椅、车、剑、戟、刀枪等,造型颇为概括洗练。

明末清初,陕西华县、华阴县的影戏就传到了晋南,顺山西从南到北,由运城地区(新绛县为代表,并周围各县),到临汾地区(曲沃县为代表,并周围各县),再到晋中地区(以孝义为中心,并周围各县)。

●面塑
被称为“面花”、”花馍”、”花馍头”,是民间在探亲、贺喜、祭扫节日等生活中,寄予某种特定意愿的传统工艺食品。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以及其它喜庆时日,都要捏制面塑以示庆祝。面塑,大都出自农村、乡镇、城市家庭妇女之手。尤其是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几乎家家都要用面粉塑制诸如人物、动物、花卉、翎毛、瓜果等花样繁多、技艺精湛的面塑。面塑,本身就是一种民间艺术品,它又与风俗人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面塑的形式、用途、色彩都与当地民俗活动、民俗风情紧密联系并发展变化着。面花的制法是先将生面搓成圆形长条,再按设计卷曲、筷夹、刀切,最后入笼蒸熟,出笼点色而成。面塑民俗气息浓郁。平川地区偏于细腻,做工精巧,靠近黄河沿岸的山区则趋于粗扩,造型夸张,面花的个体大,设色鲜艳。一个元宵节枣厮儿大到三尺,重达十余斤,尤以七月十五白龙庙摆供和元宵节柳林盘子面塑为代表。

●中阳剪纸
中阳剪纸主要分布于中阳县境内南川河流域、刘家坪地区和西山边远山区。南川河流域的民俗剪纸风格细腻、古朴典雅,在中阳剪纸中占据主流地位。刘家坪的剪纸风格纯朴、刚健,西山边远地区的剪纸风格粗犷、浑厚,与南川河流域剪纸的主流风格相依相存,丰富着中阳剪纸的特色。

中阳剪纸与当地传统民俗文化血肉相连,它以中阳当地民俗信仰、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神话传说为主要表现内容,其中既有以鱼、蛙、蛇、兔为主题的装饰纹样,也有配合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的民俗剪纸,还有以民间神话为题材的剪纸作品。中阳剪纸多以红纸剪成,体现着喜庆、热烈的民俗气氛,有时也根据风俗习惯,运用紫、黑、黄、绿、蓝等彩色纸剪制作品。中阳剪纸的主要作者是中阳农村中的劳动妇女,剪纸是她们日常生活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她们审美情趣和聪明才智的集中表现。中阳剪纸富有浓郁的山野泥土气息和原始艺术质朴的美感,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劳动妇女的理想和追求。其技艺的传承关系一般是自发的,亦有以家族方式传承的。

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山西省中阳县的王计汝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艺术委员会、山西省文化厅、山西省民间剪纸艺术家协会主办,中共吕梁市委宣传部、中共中阳县委、中阳县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首届中阳剪纸艺术节,于2007年9月28日至10月1日,在山西省中阳县隆重举行。

中阳县-旅游资源

 

●柏洼山

中阳县


位于中阳县城东五公里处,峰峦秀丽、叠嶂巍然,山中常年满目苍翠,山头四季白云缭绕,稀有树种“白皮松”和特产珍禽“褐马鸡”也是柏洼山独具的自然景观。据康熙四十八年(1709)《宁乡县志》记载,中阳县古八景之中的“林泉昏雾”,就在此山之中。洼内松环柏抱之中有一处依山而筑的古建筑——龙泉观,创建年代不详,据观内石碑记载,重建于金大定十年(1170),距今至少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后经元、明、清相继重修与扩建,逐步形成今天巍峨雄宏、鳞次栉比的道观建筑群,可分为昭济圣母庙建筑群和真武庙两组,共有殿堂楼阁60余间,占地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

昭济圣母庙建筑群以依山势而筑的三层楼阁和戏台为主体,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傅山纪念室、戏台、寝宫、昭济圣母庙、扶桑大帝庙,轴线东有土地庙,西有老君庙、三官庙,山神庙、傅山真迹碑亭,每个建筑互相联系,又自成院落,独具风格。

昭济圣母殿前有“八角琉璃井”,造型玲珑别致,泉水甘冽清醇,且旱不减、涝不增,终年潺潺长流。游人至此,争相畅饮龙泉圣水,传说饮此水可消灾免难、医治百病。1995年经取样化验,此水为含锶优质矿泉水。今圣母殿西墙有诗刻赞龙泉水“灵岩石髓喷寒泓,一水潆洄涧底生。玉瓷引来仙液满,金波通去小溪明。但逢盛世宜为醴,不出名山总是清。玩到中流恬淡处,升沉无事问君平”。

楼东侧有“介石山房”,因山房由巨石自然支立呈“介”字状而得名。今“介石山房”石匾额为宣统元年(1909)宁乡知县祝家瑞所题。另有诗刻一块,为道光元年(1821)清代书法家永宁知州王继贤手迹。诗为“几度来游此柏洼,每因公事返行车,今朝得遂林泉兴,坐看青云拂紫霞”。描绘了柏洼山特有的“林泉昏雾”景观。明亡后,本县处士王捂,不堪动乱世态,隐居于此石室,研读道家学说,他还精通医理,曾妙解傅山医方,治愈一商人疑难病症,傅山闻知,深感王捂才智非凡,于康熙十三年(167)八月访王捂于“介石山房”,与王捂结为密友,朝夕相处,研讨医术,共议国事,切磋诗文,历时一年,与王捂同行出山。山房内原留有傅山手笔诗石一块,今已遗失。

戏台西侧巨大岩石有一株同根双枝古柏破石而出,柏根如蚊龙盘地,树干似蟠龙腾空,千百年来不减其势,傲然挺立。巨石上所题“双柏台”至今清晰可辨。

真武庙在圣母庙东南200米,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为民居四合院形式,殿内有真武大帝及青龙、白虎5尊高大泥塑彩像,工艺精湛、栩栩如生,为民间泥塑精品。院内月台前有两棵浓荫蔽日、高大参天的古松“盘龙松”与“栖凤松”。“盘龙松”从树根起有一道10公分宽、2公分深的自然沟痕,呈螺旋状一直旋转到顶,传说是很久以前有条龙在上面缠绕留下的痕迹,故得此名。而“栖凤松”至今仍筑有鸟巢,有飞鸟栖息。

柏洼山中还有许多古松柏,相传农历五月十七日为昭济圣母生日,自清康熙四十六年(1706)建成戏台之后,届时举行传统庙会三日,每年庙会期间,附近城乡百姓成千上万纷纷来此游览观光,求嗣祈安。

●仙明洞
山西省中阳县城南5公里处有一座高山,因为此处每天早晨最早被太阳映照,故称先明山,山崖崖壁上有一深无尽头的石洞,叫先明洞;后来,因为洞内成就了一名仙姑,此洞便改称为仙明洞,此山也随之称为仙明山,由此而流传着一个神奇的故事。

传说,当年没狐台修真观师徒二仙及其仙鹿逃遁于平阳后,思乡之情难以抑制,于是托梦于一平阳女子。这位平阳女子当即梦见一只鹿钻入她家的地洞中,便亦鬼使神差地随之钻入地洞,追寻梦中之鹿。这一女子在洞中摸黑追寻,吮吸着洞中的仙乳,度过人间九百九十九天后,忽见一豁然明朗之处,当即惊呼“我可见到光明了!”天空随之传来“你已成仙了”的话语声,接着这一女子便坐化于洞口。因而“先明洞”也即改称为“仙明洞”。就这样,没狐台修真观的仙人仙鹿也重归故里。从此,中阳大地一派祥和景象。中阳民间也就依据这个鹿复宁乡的故事称颂为“福禄宁乡”。

数年之后,中阳县城东南的柏洼山地区龙虎相斗的事端频频发生,不仅当地居民少无宁日,就连柏洼圣母及其驻地神灵也很少安宁,万般无奈,柏洼圣母不得已求助于仙明祖师。仙明祖师因经历了仙明洞九百九十九天的磨砺,汲取了天地之精气,领略了擎天之韬略,练就了降龙伏虎之本领,于是伸出一臂稍使招数,轻轻一按,便降服了恶龙恶虎,因而也就为中阳县城东造化了一座龙山,城南造化了一座虎山,龙山叫作卧龙岗,虎山叫作虎头山。为了报答仙明祖师的恩德,柏洼圣母便认领仙明祖师为娘家。据《宁乡县志》记载,“仙明洞,洞口止容一人,或高或低或宽或窄,深不可测,俗传有仙人居此,祷雨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