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新词叫“未发现”(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25:17
有一个新词叫“未发现”

据新华网8月17日的文章《中国境内腐败事发“西”窗》介绍,美国整肃海外贿赂波及中国。7月28日,美国证交会公布了不干胶巨头艾利?丹尼森公司行贿中国政府官员一事的行政诉讼档案文件;8月13日,《财经》网站通过美国司法部公布的文件获知,美国控制组件公司从2003年到2007年,在30多个国家行贿约236次。在该公司的贿赂名单上,中石油、中海油、江苏核电有限公司等6家中国国企名列其中。两天后,报道艾利?丹尼森行贿事件的媒体在美国证交会公布的行政诉讼文件中,再次被发现中国国企人员受贿的痕迹。该文件显示,世界最大的便携式坐标测量机及软件供应商美国法如科技公司,从2004年到2006年总向中国国企员工行贿44.4492万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涉案的中国相关机构或者公司基本都保持沉默,在最近几起事件中,站出来说话的也都是为了澄清。
8月11日,艾利?丹尼森公司行贿事件中,被误传受贿的无锡市公安局发表声明澄清与此事无关。
8月15日,中海油回应受贿事件称,公司已进行调查核实,截至目前,尚未发现公司内部人员收受该公司及其代理商的商业贿赂。中海油还公布了美国控制组件公司给中海油的复信,信中称,“并无证据证明这些钱真正到了中海油员工的手中,或者说中海油一方有人有意索贿”,“ 很明显,极可能是这些美国控制组件公司前员工及其同伙私吞了这笔钱”。
8月17日,国华能源公司通过中广网发布声明,就“美国控制组件公司曾向中石油、中海油等六家中国企业行贿,其中包括国华能源公司的消息”做出澄清,表示该公司未与美国控制组件公司发生过任何业务联系,不存在接受其受贿可能。
也还有中国企业尚未对此作出回应的。回应都是作出澄清不是表示未接触便是调查中“未发现”有受贿。可能中国的企业都是清白的,说向中国企业行贿,可能如中海油回应的那样,“极可能是这些美国控制组件公司前员工及其同伙私吞了这笔钱”而栽赃到中国企业身上。
那么中国的企业是否以诽谤罪起诉美国司法部污蔑呢?但据《第一财经日报》8月17日的《CCI行贿案:中海油已被IMI证明清白》文中称:“虽然中海油企业形象无端遭受了损失,但是并没法以诽谤罪起诉美国司法部污蔑。”某业内知情人士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分析说,因为美国司法部在走它自己的法定程序,它并没有资格去查中海油,同时中海油在美国也没有资产。但CCI确实涉及到了一些资金用处不明,因此美国司法部推论其行贿也是正常的。而污蔑首先应该是对方是主观恶意的,很明显美国司法部并不是这样,因此不存在谁污蔑谁的问题。
呵呵,这到底是表明中国企业的肚量大,善于委曲求全,唾面自干呢?还是屁股不干净,底气不足呢?
“未发现”真是一个“绝妙好辞”,自己不查是态度问题,“未发现”算是水平问题,便能够进可攻,退可守。自查什么时候能够发现重大问题呢?象陈同海、康日新这样的国企老总的问题,让企业自查肯定只会“未发现”。所以如今的反腐败大都是借助外力发现的,比如被小偷偷出来的;被情人反水闹出来的;被房屋漏水漏出来的,等等。
“未发现”不仅在反腐败方面是如此,在业务工作中也一样。如近日的陕西凤翔“儿童血铅超标事件”,8月15日当地政府通报称,血铅超标事件主因是当地惟一的铅锌冶炼企业———陕西东岭冶炼有限公司,但环保部门提供的监测数据却显示,该公司废水、废气、固水淬渣排放符合国家标准,该公司所在地的地下水、周边土壤和地表水铅浓度等,也均符合国家标准。也就是说“未发现”铅超标。既然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当地为何又将主要责任归咎于这家公司?615名儿童血铅超标,到底是谁造成的?难道是这615名儿童有嗜食铅的爱好,自己吃铅的结果?
“未发现”是一个多么好的新词啊,多少事都让“未发现”给承担了,“未发现”极可能会成为新的流行语,就这样继续“未发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