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姑六婆”是指哪些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35:43
“三姑六婆”是指哪些人? 分类:摘要品读

摘自“长衫先生”李里著《蒙书讲义》(上),广西师大出版社2009年8月版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朱子家训》)

    “三姑六婆”,按古人的笔记讲,指的是尼姑、道姑、卦姑,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卦姑即以算卦为业的妇人,牙婆指女人贩子,媒婆指专给人做媒的妇女,师婆指女巫,虔婆即妓院的鸨母,药婆指女医,稳婆即产婆。这里三姑六婆并非实指,而是泛说那些搬弄是非、说长道短的中老年妇女。“实”当确实讲。“淫”本指雨水过多,如《岳阳楼记》中写的 “淫雨霏霏”,后引申为不正当的性行为。“媒”当媒人讲,也就是牵线搭桥之人。这句的意思是:那些搬弄是非、说长道短的妇女,确实是淫乱盗窃等罪恶现象的中介。
    为什么说三姑六婆就是淫盗之媒呢?旧时代女性大多没读过书,没读书就不能明理,认识、判断、处理事情就每以利益和个人好恶为标准,难从道义大局着眼。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样样都要钱。”不知不觉,钱财就成了生活第一要义。看重钱财则容易惟利是图,利欲熏心。那些势利俗气、没有正当职业的妇女聚在一起,就相互攀比,说长道短,搬弄是非。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先生画了一幅画,水井边两个妇人在一起洗衣服,妇人都没画眼睛鼻子,只画了两个张开的嘴,题名“东家长,西家短”,这是对三姑六婆形象的生动写照。
    三姑六婆一旦有机会便容易做淫乱盗窃的中介人。中国古典小说中这种为淫盗之媒的三姑六婆屡见不鲜。最典型的就是明朝《水浒传》里,恶霸西门庆看上了武松哥哥武大郎的妻子潘金莲,就去收买潘金莲的邻居王婆。王婆见钱眼开,为了西门庆的十两银子,竟为西门庆勾引潘金莲出谋划策,穿针引线,最终居然给西门庆出主意,将武大郎活活害死。还有《喻世明言》的第一回写了个薛婆。《喻世明言》是明朝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写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三言”中的一部,另两部为《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故事讲有个叫蒋兴哥的公子娶了王三巧,婚后二人非常恩爱。不久蒋兴哥到异乡做生意,王三巧一人在家独守空房,异常思念丈夫。恰在此时外地来了个做生意的陈公子,无意间看到了在街旁二楼窗前守望丈夫的美貌的王三巧,便生非分之想。为了能接触亲近王三巧,陈公子寻到了王三巧的街坊薛婆,如此这般说了自己心意,并用钱财贿赂薛婆,薛婆先用计接近王三巧,相熟后又百般挑逗王三巧,待王三巧酒醉春心荡漾之时,引陈公子夜来相会,从此做了数月的露水夫妻,结果生出许多悲欢离合。讲了这两个故事,大家就能比较形象地体会到什么叫“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了。另外,在中国戏剧中,三姑六婆都是被人取笑的丑角形象。
    今天社会不同了,但三姑六婆这样的妇女还是有的,遇到这类人,我们依然要多加提防。

 

 

《朱子家训》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朱柏庐治家格言》,也称“朱子家训”,是清代以来一部影响巨大的蒙书,旧中国的传统家庭无不受其影响。家训是中国教育中一种独特而有魅力的形式,源远流长。儒家文化极重视教化的作用,而教化的最初场所则是家庭。历来的读书人都将家庭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第一课,视为最重要的教育,所以撰写家训就成了读书人的重要工作。家训的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周公对儿子伯禽的教诫。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孔子以前最大的圣人,也是孔子最崇拜的人。周公以后的许多帝王将相文人学士,无不有家训传世。最有名的像汉高祖的《手敕太子》、诸葛亮的《诫子书》、嵇康的《家诫》、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唐太宗的《戒宗室》、范仲淹的《与子侄书》、欧阳修的《戒子侄书》、司马光的《温公家训》、陆游的《放翁家训》、康熙皇帝的《庭训》、郑板桥的《板桥家书》、曾国藩的《曾国藩教子书》,如此种种,不可尽说。在古代,影响最深远的家训是南北朝时颜之推著的《颜氏家训》。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杰出的学者、文学家,活了60岁。他是将家训当成专著来写的。《颜氏家训》共20篇,从立德、治家、处理亲朋邻里关系、教育子女到书画、音韵、考证、校勘、文章等,涉及修身齐家的各个方面,可谓体大思精,内容宏富。宋朝人评价说“古今家训,以此为祖”,清朝人也说“家训二十篇,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子弟者,可家置一册,奉为明训”,足见《颜氏家训》的成就与地位。但《颜氏家训》语言古奥,篇幅过长,典故太多,没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是不易读懂的,所以在民间的影响很有限。而篇幅短小、言简意赅、易于记诵、深入浅出,又集中体现了历代家训的精神,被广大读书人和民众共同喜爱的家训,则首推《朱子家训》。
    《朱子家训》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朱柏庐所著。朱柏庐生于明朝倒数第二个皇帝熹宗天启六年(1627),死于清朝康熙三十七年(1698),活了71岁。江苏昆山人,名用纯,字致一,号柏庐。明朝时中秀才,明朝灭亡后,不再求取功名,长居家乡教授学生,研究程朱理学,提倡知行合一,一时极负盛名,从学者很多。他都是自己用工整的楷书手抄教材,教材达几十本之多。人品诚孝方正,父亲在抵御清军入侵昆山时战死,他昼夜恸哭,痛不欲生。康熙皇帝多次征召他,他都坚拒不往。临终时嘱弟子:“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朱柏庐一生的著述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愧讷集》、《困衡录》、《春秋五传酌解》、《耻躬堂诗文集》等,最有影响的则是《朱子家训》。《朱子家训》525字,极全面详细地展现了传统文化中的修身齐家之道。《大学》里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世上绝没有空洞的修身,修身总是在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去修,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治国、平天下,但齐家却是绝大多数普通人都要面临的,所以在齐家中去修身就显得尤为重要。《朱子家训》是将修身与齐家联系起来,教人在齐家中修身,在修身的基础上齐家。现代社会许多人家庭不稳定,许多人家庭生活不幸福,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搞清修身与齐家的关系,不知修身对于家庭和睦的重要性,更不知在家庭生活中去修身。而《朱子家训》正是这方面最好的教材。
    《朱子家训》从治家的角度谈了安全、卫生、勤俭、有备、饮食、房田、婚姻、美色、祭祖、读书、教育、财酒、戒性、体恤、谦和、无争、交友、自省、向善、纳税、为官、顺应、安分、积德等诸方面的问题,核心就是要让人成为一个正大光明、知书明理、生活严谨、宽容善良、理想崇高的人,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贯追求。大家如果真正依此践行,不仅能成为一个有高尚情操的人,更能构建美满家庭,进而构建和谐社会。《朱子家训》之所以三百年间在中国有这么大的影响,除了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修身齐家的理想与追求,更重要的是它用了一种既通俗易懂又讲究语言骈偶的形式。通俗易懂则容易被广大民众接受,语言骈偶则朗朗上口,容易记忆。骈指两马相并,骈文就是用作对联的方式写的文章,每句都两两相对,讲究平仄对仗,铿锵有韵,是最能展现汉语独特魅力的一种文体,在魏晋南北朝时最为兴盛,后世也不乏佳作。《朱子家训》就是以骈文形式写成,每句都对仗。
    家训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蒙书,一般多悬于厅堂屋室,以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弟起警戒的作用。但《朱子家训》影响巨大,脍炙人口,几乎家喻户晓,自然也就成了旧时人人必读的蒙书之一。今将《朱子家训》放在《蒙书讲义》之首,就是要让大家知道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启蒙教育,对小孩子的教育必须从家中的点点滴滴小事教起。比如“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我从小就见我外公是这样做的,他也是这样教我的。外公每天总是早早起床,将屋里连同门前的小院子扫得干干净净,边扫地边教我这“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的道理。渐渐的我也这样做起来,以后外公搬了家,我住进那老院子的时候,也是早起将屋里院外扫得干干净净,直到老院子被拆迁。一个人的品行人格往往就是从这些点滴生活小事中培养起来的,这就是《朱子家训》的影响,家庭教育的作用。所以《朱子家训》尤需家长和子弟一起读。做家长的读了,知道怎样管理家庭、怎样教育子女、怎样在家庭生活小事中去教育;儿童读了,知道怎样做人、怎样在具体生活中要求自己,将来也更知道怎样管理自己的生活与家庭。大家细细去体会,就会感受到《朱子家训》的独特魅力和永恒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