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极拳的七刚三柔_dbljd的口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20:44
八极拳的七刚三柔

我国古代的拳术,发展到明代时,基本上分成了长拳、短打两大类别。对武术而言,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进步,是武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八极是流传有绪的古典拳术,“诚为国术中最名贵之精品也”。从传统的类属上讲,它应该属于短打类。这是马凤图先生生前一直不断加以阐扬的一个观点,我个人也愿意继续对这个观点有所诠解。先父曾对八极有一个著名的题词: “岳山八极,开门短拳;七刚三柔,龙翔虎潜。”
  
“岳山八极”问题暂不涉及,留下以后再谈。“开门”是八极的别名,已见敝作《八极拳古今谈之二》。“短拳”是短打的异称,曾见于戚继光《拳经·探马势》:“进攻退闪弱生强,接短拳之至善。”接下来,“七刚三柔”是对八极劲力特点的一个估量和定位,是说八极是以“刚”为主、以“柔”为辅的拳法。“龙翔虎潜”是一种形容,一个比拟,意在强调长短互补、刚柔相济,落实到具体技术上,应该是指八极与劈挂的结合。
  
八极是以刚劲为主的拳法,这一点自“吕红八下虽刚”以来,各家八极名师和武术研究者的论述基本无异议。举个例证。前文曾论及,已故的台湾八极拳家刘云樵先生,是当代八极传扬海外的功臣。80年代初,他曾出版了《八极拳术图说》一书,这是至今为止我所见到的八极拳著述中最有份量的一种。刘先生有《八极、劈挂歌诀》之作,文义俱胜,堪称此类作品中难得之佳什。全文甚长,我谨截取其中的一段,与读者一起研读:
  
“八极厚重,又不可流于笨拙;劈挂便捷,尤最忌蹈轻艳。八极如虎之威猛,劈挂如鹰之峻切。八极多直进之法,劈挂擅迂回之计。八极要打得步步如木桩深植,劈挂要打得手手赛蛱蝶翩飞。八极是刚中有柔,劈挂是柔里调刚。八极之功成,当得虎背熊腰之态;劈挂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
  
如上,刘云樵先生用来形容八极的词语,如“厚重”、“威猛”、“步步如木桩深植”、“虎背熊腰”等,都是在揭示和强调八极拳以刚为主的劲力风格。云樵先生明确指出:“八极是刚中有柔”,这个定位与先父的“七刚三柔”基本相合。至于刘先生强调八极与劈挂的融会贯通,更是与先父和先二叔父一生所汲汲追求的武艺境界若合符节,也是八极前辈名家李书文先生所追求的境界,故李书文一系的八极传派,无论在海内海外,基本上都是这个讲法,最多是有些局部的歧见。足见,百年来八极拳的主流派在基本认识上是一致的,这是一个值得八极拳研究者有所留意的地方。
  
作为北方短打类型的拳法,八极具有某种典型性。这是个说起来话长的话题,我只能简括为三点来讲。
  
第一, 从套路结构上讲,八极拳的套子只大小两种,小架只十几个动作,可谓简洁之极;大架(即八极拳,合练为对接)虽有四十多个动作,实际如除去重复者,也不过二十来个动作。套路短小,结构简洁洗练,是短打类拳术一个最显著的特点,这一点被八极拳所充分体现。
  
第二, 招势和劲道以短促爆烈为主。八极讲近身攻战,讲顶讲缠,讲以突发的贴身冲撞制敌,讲以肩、肘、胯、膝发力制敌。这些都是短打类特点。八极这些技术特点不但与遐举遥击、长刁冷抽式的长拳(请注意,不是当代“竞技武术”所谓‘长拳’)打法不同,而且与同属短打类的某些专以双拳近距离克敌的拳法亦不同,可称为短中之短,近中之近。
  
第三,但凡古典短打类拳法,无论南北,都不以腿法见长,不强调用腿,特别是不强调用高腿。八极拳的这一特点有目共睹,勿需我再描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