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脉维护:淹没在联系人中,找不到朋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21:46:50

正如:我们淹没在信息中,找不到知识。互联网提供的IM工具给我们每个人提供了方便的个人联系工具,我们的联系人都在膨胀,这从xxxx在小测验:您的个人朋友圈的质量?中可以看出来,都超过了150个人。分别为500/200、〉400/700、300/300。“在您能联系到的人中,详细的了解他的背景、当前的职务和工作内容和他的兴趣的人的百分比?”这个数据中xxx 的数据都处于正常范围内,一个是5%,一个是小于10%,而xxx的数据达到了70%,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数据,超出了一般人的范围。

 

 

通常情况下,在QQ、MSN上的联系中,能超过10%的人了解相关背景就很不错了。

 

 

“3、您保持经常见面(聊天)的朋友的个数占你总的朋友的百分比?”这个比例中,海宏的数据达到了50%,而前两位朋友是1%和小于5%。.

 

 

从上面的数据看出,现在的人联系人(着里面包括曾经的联系人、经常联系的人、不再联系的人)数量都十分庞大。

 

 

一般情况下,在QQ或者msn或者手机上的人大都曾经联系过,都曾经或长或短的聊过,但随着一件事情的结束或者每个人境况和关注点的变化,这些连接成为了死连接或者不活跃连接,但也没有删除。

 

 

在通常情况下,联系人不等于全部是朋友,但并非说明这些联系人没有价值。对于这些人的管理方式,可行的办法:

 

 

1、在联系建立的同时尽量全面的保存联系人的资料、背景、什么状态下认识、聊了什么话题等,资料越全越好,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相信您的大脑,因为有些联系人的再次联系要在三年五年后,你很难保证全部记清楚;

 

 

2、所谓的朋友,起码是可以交流和交换的人。交流思想、交换资源,已经建立了初步的信任的人。朋友要跟普通的联系人区别开来,这个时候你就要分类,那些人是简单的联系人,那些人是你的朋友(或者你想让他成为你的朋友)。对于联系人,你需要做的工作是尽量收集这个人的资料、背景,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做到“知道谁知道”;对于朋友(或者想认识的朋友),才涉及到下面的问题。

在朋友的问题上,有一个原则,如果您的朋友少于16个人,证明您是一个封闭的人。所以很少朋友的不能成功。但也并非说越多越好!

 

 

冯伦说,人际交往中有一个10--30-60原则,就是一个人的朋友大致也就100个左右,其中10个人是跟你关系很铁,30个人比较深的关系,60个人是普通的朋友,大可以进行思想和资源的交换。

 

 

第四个问题是“4、您的朋友中,在没有事情的时候一般多长时间联系(电话、见面、网上聊天)一次?”

 

 

这个问题的目的在于说明:朋友是需要维护的,不可能等你找人办事的时候才想起朋友,这样的不叫朋友。有没有定时的去交流思想、交流感情,互相问候。如果一个朋友三年不联系可能朋友也就黄了,但如果四个朋友一个月联系了三十次,那你们一定是在一起打麻将了。所以联系的频率也是一个需要考量的因素。

 

 

什么地方容易出现创新,学科交叉的地方!

 

 

一个人如何使自己不至于陷入专业的无能,如何不会僵化你的思维,如何提高交朋友的成本收益比?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要交跟你不同专业、不同行业、不同年龄、不同思维方式的人。所以就会问你的朋友的行业、职能、年龄和交朋友的渠道。

 

 

你知道大货车的司机怎么看GPS系统吗?

 

 

作为一个公司工作的人,你知道政府工作的人在想什么吗?

 

 

你知道90后小孩们最看重什么吗?

 

 

许多海龟将国外的东西copy过来就很新潮,其实也是利用了中国根发达国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状况。你除了要跟自己同时代的人交流,你要有几个忘年交的朋友,这些“老朋友”可以给你许多人生道路上的指导,“新朋友”使你理解年轻一代,脑袋不会僵化!

 

 

最后一个题目:"最近三个月,您结识了几个新朋友?"提醒朋友们拥有一个开放的心态,积极的去准备结识新朋友,维护老朋友!

 

 

简单的说,在个人人际资本的建立和维护中:

 

 

一、区分联系人和朋友,建立尽量完善的联系人和朋友的profile(其实咱们社区的个人主页就是这么一个功能),这样能做到“知道谁知道”;

 

 

二、朋友需要维护,需要付出。在维护的过程中如何做到效益最大化。

 

 

三、找谁做朋友?除了志同道合的,除了跟你类似的人,你还需要去找那些跟你不同的人:行业不同、职位不同、年龄不同、思路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