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迷的美丽与哀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59:53
今年的世界杯足球赛,让中国球迷high到最高点,众人的生活作息随着世界杯足球赛运转。足球并非中国的强项,却已跃居最受欢迎的运动,有分析认为,对足球的狂热与渴望是出于补偿心理,补偿中国在足球场上的弱势,也补偿中国欠缺的言论自由与民主选择。
不在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到中国大陆,不知道中国人如何狂恋四年一度的世界大事。32强决赛6月9日开赛后不久,就零星传出有球迷因球队输球而自杀。
让人不理解的是,输球的并非中国队;中国这次并未打入32强。似乎只能说,对某些特定国家始终怀有民族仇恨的中国人,在足球场上却心胸宽大,对“西方列强”也心无芥蒂,反而是力挺到底。
自杀毕竟只是极少数球迷的极端行为。一般球迷观赏球赛实况转播,“不过是彻夜不眠罢了”;也有球迷对喜爱的球星琐事如数家珍,或是如足球发达国家的球迷一般,所思所想都是足球,所言所谈也是足球。
中央电视台一位著名的球赛解说员,平时的讲评颇受肯定,但在意大利对澳洲的八强争夺战中,却忘情地喊出“意大利万岁!”
中国人对足球这样的热情,是如何开始的?1978年6月26日,刚走出文革浩劫的中国大陆开始出现与世界同步的世界杯足球赛实时转播,那种鲜活感,开启了许多人的心灵。
1970年代末期还是中学生的北京白领小陈说:“当时许多人把看球当成一种时尚。”
1981年10月18日,中国国家队在世界杯亚洲预赛中,以三比零踢倒当时称霸亚洲足坛的科威特队。
当天晚上,本地的大学生情绪沸腾,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学生为首的青年自发性地走上街头,狂热庆祝中国难得的胜利。北大学生喊出“振兴中华”口号,将球队的表现与国家的兴衰相连结。
1981年在人民大学就读的小陈回忆说:“当时不能放鞭炮,我们从宿舍往楼下丢热水瓶,就为了听那类似鞭炮的爆破声。”
人大不让学生参加游行,学校大门深锁。按耐不住胸口的悸动,有些人终于爬出宿舍、跳进队伍,声援那次难得的庆祝。
那一夜的学生游行,据说是中共1949年建政后首次自发性的学生运动。从此,球迷的热情一届烧过一届。
不过,中国国脚的表现未与球迷的热度成正比;除了2002年在韩国与日本举行的世界杯,中国队从未踢进32强决赛圈。
中国球迷大军一员、北京青年作家小林解读:“就是因为足球的表现一直不行,足球才成为中国人的悬念。球迷的热情与渴望,正是对中国队、对中国的期望。”
他说,二十多年来,中国在足球运动投注许多心力,却无法像其它运动一样拿下傲人的金牌,在足球的世界占一席之地,“对自认大国的中国来说,是难以忍受的。”
另一方面,多年来建立的互动模式,平时对官方作为几乎敢怒不敢言的大陆民众,只要对足球有关事项不满意、不高兴,就可以指着“中国足协”的鼻子骂,而且不会有任何后果。
小林说,官方也许是借着这种相对无害的方式,让因为贫富差距、因为生活压力而无比苦闷的民众宣泄情绪,无意之中,让中国人民实践一点言论自由。
“对任何一个球队或是球星的自由支持,可以说是对中国民主制度空白的补偿心理。”
不过,也有球迷就是单纯的喜欢。曾把看球赛当作时尚的小陈认为,九十分钟的球赛就像是浓缩版的人生,可以展现累积的努力,但也充满无法预测的意外与运气,“这才是足球无可比拟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