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我了解的天津监狱》[星岛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6:51:52

很长时间没有坐在案头拿起笔写点东西了。有时晚上睡不着觉大脑就在不断地闪过已逝的生活的片段,断断续续,奇怪的是有时还能巧妙的连接在一起。我知道这不是梦,因为我很清醒。我使劲的克制自己不去想这些,可是不行,好像有一只巨大的看不见的手拽着我。

上世纪80年代的监狱还是比较正规的。我说正规并不是说法律多么健全。因为那时的监狱还在奉行改造第一生产第二的原则。无论是管教队长还是服刑的犯人作息时间都很正规。基本上是8小时劳作(劳作这个词在监狱是专指犯人的)周日休息,那时的监狱也是在计划经济的大环境下运作。有时确实需要加班也要报中队大队批准,加班超过两个小时就有加班粮,大多是面汤鸡蛋。比平时的伙食要好,有很多犯人从心里愿意加班,甚至有的犯人把加班看作是一种奖赏而沾沾自喜。

要打算把人研究透了,就得到监狱去看看犯人。据说天津监狱过去叫“习艺所”为什么叫这么个名字?我翻阅了很多资料也探访过很多老人,最后得到的答案是:因为人们把蹲监坐狱看作是莫大的耻辱,家里如果有蹲监坐狱的人当别人问起的时候就会说“到“习艺所”学手艺去了”“习艺所”这三个字是不是这个意思现在无从考证。但“习艺所”这三个字到可以体现出当今文明很人性化的东西。

在80年代的天津监狱为了改善犯人的伙食每周日炊厂(犯人食堂)会安排犯人自己包饺子,各大队的生活委员从炊厂领来全大对犯人的面和馅然后再分到各分队分队在分到每一个犯人手里。大概是每人一斤面左右再有就是炊厂调好的肉馅和菜馅(一般都是大白菜)说到白菜还得多说几句,天津监狱每到秋季开始储藏大白菜那真是铺天盖地。能储存多少哪?这么跟你说吧从今年秋天一直可以吃到明年的6-7月份,而且还有富余。在这个季节分到监狱新收队的犯人最主要的劳作就是帮助炊厂储存大白菜。炊厂有一个超大型的地窖。据说能储存几十万斤大白菜。这也成了炊厂的一大资源,每到4-5月份青黄不接的时候有很多大饭店就会带着细菜来和炊厂交换大白菜。因为饭店有很多菜必须用大白菜做辅料才能体现天津菜的特点。也只有到这个时候犯人才可以告别大白菜,换换口。

说到犯人的伙食,那还是真有特色。总体上说,分这么几个阶段,1-5月份基本上天天,顿顿是大白菜。炒白菜,熬白菜,白菜汤,白菜馅饺子就这么说吧,在这一阶段想吃点别的只有过春节那几天能少量的吃点细菜,其余就别想了。6-10月以圆白菜为主,偶尔也能吃到像蒜薹,茄子,西红柿,黄瓜等细菜。因为这个时候正是蔬菜的丰收季节价钱相对来讲比较便宜。至于为什么让犯人大量的食用白菜我从医书上得到了答案。中医认为,白菜有舒缓降火的功效。可能是狱方考虑到犯人肝火比较旺盛,自控能力较差服刑几年多吃点大白菜,这也符合治病救人的原则。当然这是我的猜想,不一定准确。

说完吃咱们再说说犯人的居住情况。一般监狱犯人的监舍区都是工字楼,据说是世界惯例,目的说是为了避免在战争期间遭受攻守双方的攻击。受国际红十字协会的保护,因为犯人手无寸铁,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相当于残疾人。

犯人有很多专用词汇,没在监狱呆过的人很难明白其中的含义。犯人把楼道叫“号筒”,把住的监房叫“号”,把工作的车间叫“现场”。从现场回到“号筒”必须经过“嘹望”(这也是犯人的专用词汇)。就是监狱警察的值班室。犯人对监狱警察的统称叫“队长”,对担任职务的“队长”称呼职务。“嘹望”里有一块黑板,出去多少犯人,回“号”多少犯人上面都有记载,一目了然。一个“号筒”就是一个犯人大队,“号筒”的大门是铁栅栏门上面有三道大锁。“嘹望队长”的工作就是每天早上打开号筒的铁栅栏门,然后各队的队长把自己的犯人提到劳动“现场”晚上收工以后,“嘹望队长”要到各个“号筒”清点人数,也就是犯人说的“点名”清点完人数以后“嘹望队长”把“号筒”的铁栅栏门锁上,这就是“嘹望队长”的主要工作。

在天津监狱一个“号”是一个犯人小组,一个“号”满员是12个人,10平米左右的房间,放六个上下铺,屋里还有个碗橱。剩余的空间就很小了。除了学习,开会以外,犯人绝大部分的活动空间在“号筒”也就是楼道。还有就是厕所了,犯人厕所的功能很强大,既是大小便的排泄处又是洗漱的卫生间,还是厨房。因为每到冬天“杂役”会在厕所生一个大炉子,为了能在早上洗漱的时候水能有一点温度。这一点还是很人性化的。说到“杂役”大家可能又不明白了,所谓“杂役”就是在号筒值班和作卫生的犯人。一般都是老弱病残居多,当然也有一些关系犯或者叫特殊犯。相对来讲劳作比较轻松,行动比较自由。又直属大队管理受奖励面和减刑的机会比较大,所以那时候当一名“杂役”是很多犯人的向往和奋斗目标。

刚才说到犯人的厕所还是厨房,可能有很多人不理解。是这么回事,前文咱们提到冬天的时候每到周日“炊厂”就发面,发馅让犯人包饺子。“炊厂”为什么这么安排呢?其实也是一举两得的事,一是为了给犯人改善生活,二是为了让炊厂的犯人能休息一天。要说炊厂的犯人也是很不容易的,一年四季没有休息日,平时其他犯人歇班了他们也得一天三顿饭的劳作。过年过节全监的犯人都歇班了,他们更忙了,得给犯人改善生活。所以说判几年刑如果分到炊厂不减刑就等于加刑。唯一的好处就是比别的犯人能多吃点油腥,还不是冠冕堂皇的 也就是偷嘴吃。我刚才说到犯人厕所里有一个大炉子,这个大炉子除了其它的作用以外就是给全“号筒”的犯人煮饺子。大炉子很旺,再加上都是从锅炉房打来的开水,几百人的饺子用不了很长时间就煮完了。

犯人住的都是上下铺,这里有很多讲究。住下铺的是这么几种人,组长,“混”得不错的,比较老的犯人。住上铺的一般都是新收,和“混”的不好的老犯人也就是“鸟屁”。犯人间的等级是非常严格的,老犯人和新犯人的待遇有很明显的不同,而且是约定成俗,多少年遗留下来的。不是一般力量可以改变的。犯人在监狱所谓“混”的好与坏,很长时间没有坐在案头拿起笔写点东西了。有时晚上睡不着觉大脑就在不断地闪过已逝的生活的片段,断断续续,奇怪的是有时还能巧妙的连接在一起。我知道这不是梦,因为我很清醒。我使劲的克制自己不去想这些,可是不行,好像有一只巨大的看不见的手拽着我。

上世纪80年代的监狱还是比较正规的。我说正规并不是说法律多么健全。因为那时的监狱还在奉行改造第一生产第二的原则。无论是管教队长还是服刑的犯人作息时间都很正规。基本上是8小时劳作(劳作这个词在监狱是专指犯人的)周日休息,那时的监狱也是在计划经济的大环境下运作。有时确实需要加班也要报中队大队批准,加班超过两个小时就有加班粮,大多是面汤鸡蛋。比平时的伙食要好,有很多犯人从心里愿意加班,甚至有的犯人把加班看作是一种奖赏而沾沾自喜。

要打算把人研究透了,就得到监狱去看看犯人。据说天津监狱过去叫“习艺所”为什么叫这么个名字?我翻阅了很多资料也探访过很多老人,最后得到的答案是:因为人们把蹲监坐狱看作是莫大的耻辱,家里如果有蹲监坐狱的人当别人问起的时候就会说“到“习艺所”学手艺去了”“习艺所”这三个字是不是这个意思现在无从考证。但“习艺所”这三个字到可以体现出当今文明很人性化的东西。

在80年代的天津监狱为了改善犯人的伙食每周日炊厂(犯人食堂)会安排犯人自己包饺子,各大队的生活委员从炊厂领来全大对犯人的面和馅然后再分到各分队分队在分到每一个犯人手里。大概是每人一斤面左右再有就是炊厂调好的肉馅和菜馅(一般都是大白菜)说到白菜还得多说几句,天津监狱每到秋季开始储藏大白菜那真是铺天盖地。能储存多少哪?这么跟你说吧从今年秋天一直可以吃到明年的6-7月份,而且还有富余。在这个季节分到监狱新收队的犯人最主要的劳作就是帮助炊厂储存大白菜。炊厂有一个超大型的地窖。据说能储存几十万斤大白菜。这也成了炊厂的一大资源,每到4-5月份青黄不接的时候有很多大饭店就会带着细菜来和炊厂交换大白菜。因为饭店有很多菜必须用大白菜做辅料才能体现天津菜的特点。也只有到这个时候犯人才可以告别大白菜,换换口。

说到犯人的伙食,那还是真有特色。总体上说,分这么几个阶段,1-5月份基本上天天,顿顿是大白菜。炒白菜,熬白菜,白菜汤,白菜馅饺子就这么说吧,在这一阶段想吃点别的只有过春节那几天能少量的吃点细菜,其余就别想了。6-10月以圆白菜为主,偶尔也能吃到像蒜薹,茄子,西红柿,黄瓜等细菜。因为这个时候正是蔬菜的丰收季节价钱相对来讲比较便宜。至于为什么让犯人大量的食用白菜我从医书上得到了答案。中医认为,白菜有舒缓降火的功效。可能是狱方考虑到犯人肝火比较旺盛,自控能力较差服刑几年多吃点大白菜,这也符合治病救人的原则。当然这是我的猜想,不一定准确。

说完吃咱们再说说犯人的居住情况。一般监狱犯人的监舍区都是工字楼,据说是世界惯例,目的说是为了避免在战争期间遭受攻守双方的攻击。受国际红十字协会的保护,因为犯人手无寸铁,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相当于残疾人。

犯人有很多专用词汇,没在监狱呆过的人很难明白其中的含义。犯人把楼道叫“号筒”,把住的监房叫“号”,把工作的车间叫“现场”。从现场回到“号筒”必须经过“嘹望”(这也是犯人的专用词汇)。就是监狱警察的值班室。犯人对监狱警察的统称叫“队长”,对担任职务的“队长”称呼职务。“嘹望”里有一块黑板,出去多少犯人,回“号”多少犯人上面都有记载,一目了然。一个“号筒”就是一个犯人大队,“号筒”的大门是铁栅栏门上面有三道大锁。“嘹望队长”的工作就是每天早上打开号筒的铁栅栏门,然后各队的队长把自己的犯人提到劳动“现场”晚上收工以后,“嘹望队长”要到各个“号筒”清点人数,也就是犯人说的“点名”清点完人数以后“嘹望队长”把“号筒”的铁栅栏门锁上,这就是“嘹望队长”的主要工作。

在天津监狱一个“号”是一个犯人小组,一个“号”满员是12个人,10平米左右的房间,放六个上下铺,屋里还有个碗橱。剩余的空间就很小了。除了学习,开会以外,犯人绝大部分的活动空间在“号筒”也就是楼道。还有就是厕所了,犯人厕所的功能很强大,既是大小便的排泄处又是洗漱的卫生间,还是厨房。因为每到冬天“杂役”会在厕所生一个大炉子,为了能在早上洗漱的时候水能有一点温度。这一点还是很人性化的。说到“杂役”大家可能又不明白了,所谓“杂役”就是在号筒值班和作卫生的犯人。一般都是老弱病残居多,当然也有一些关系犯或者叫特殊犯。相对来讲劳作比较轻松,行动比较自由。又直属大队管理受奖励面和减刑的机会比较大,所以那时候当一名“杂役”是很多犯人的向往和奋斗目标。

刚才说到犯人的厕所还是厨房,可能有很多人不理解。是这么回事,前文咱们提到冬天的时候每到周日“炊厂”就发面,发馅让犯人包饺子。“炊厂”为什么这么安排呢?其实也是一举两得的事,一是为了给犯人改善生活,二是为了让炊厂的犯人能休息一天。要说炊厂的犯人也是很不容易的,一年四季没有休息日,平时其他犯人歇班了他们也得一天三顿饭的劳作。过年过节全监的犯人都歇班了,他们更忙了,得给犯人改善生活。所以说判几年刑如果分到炊厂不减刑就等于加刑。唯一的好处就是比别的犯人能多吃点油腥,还不是冠冕堂皇的 也就是偷嘴吃。我刚才说到犯人厕所里有一个大炉子,这个大炉子除了其它的作用以外就是给全“号筒”的犯人煮饺子。大炉子很旺,再加上都是从锅炉房打来的开水,几百人的饺子用不了很长时间就煮完了。

犯人住的都是上下铺,这里有很多讲究。住下铺的是这么几种人,组长,“混”得不错的,比较老的犯人。住上铺的一般都是新收,和“混”的不好的老犯人也就是“鸟屁”。犯人间的等级是非常严格的,老犯人和新犯人的待遇有很明显的不同,而且是约定成俗,多少年遗留下来的。不是一般力量可以改变的。犯人在监狱所谓“混”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取决于犯人本身,往往有很多外在因素。比如:我曾经遇见这么一个犯人,在社会上他是物资局的党委书记兼局长因受贿罪被判10年,50多岁,气宇轩昂。眉目间透露着仕途人士特有的风采,学士学位,出口成章口才极好也有真才实学,而且具有超凡的组织能力。就是这样一个人在监狱却“混”不好。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他面对的是一群社会上的“沉淀物”,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或者说是糟粕与精华同在的一群怪胎。为什么说他们是精华呢?因为在他们当中的确有一部分人在他们所从事的那个领域是出类拔萃的。(咱先不说他从事的那个领域是否合法)我记得我的队长曾经讲过这么一句话:“进来的没有一个是傻子,傻子进不来。”这话乍一听感觉很粗,仔细想想是很有道理的。一个从事了几十年监管工作的老警察下的断语,必定是他几十年验证的结论。值得深思。

很难用好人或坏人来界定犯人,这种二分模式本来就很荒唐。犯罪有偶然性,尤其是在法律逐步健全的今天。举个例子:一个司机,各方面都很优秀。在交通拥挤的路口一脚没踩住刹车把人撞死了,由此而承担法律责任,像这种情况就很难用好人或坏人来界定。

犯人有几个特殊的阶段逮捕,判刑,开放。一般情况下犯人被抓到后先被放到看守所,拘留,行政拘留和刑事拘留。收审(现在可能取消了)直接逮捕的犯人不是很多。这里有一个程序问题,批捕是检察院的权限。犯人要在看守所住上很长时间,上世纪80年代超期羁押很普遍,一个很小的案子从拘留,逮捕,到判刑,托上半年八个月的很正常,一两年的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这期间是犯人的预审阶段,除去提讯,犯人每天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盘腿打坐,“三挺一瞪”即挺头,挺胸,挺腰,瞪眼目视前方。

一旦宣布被逮捕了,专用语言叫“按捕票”,这是犯人情绪波动最大的时候,因为逮捕就意味着判刑。判多少?是这阶段犯人考虑最多的问题。进来过的犯人对自己的刑期都有个估算。第一次进来的就懵了。像安排好的一样,每个号里都有这么一个多次犯能比较准确的估算你的刑期,说的条条是道由不得你不信。

判刑,尤其是接判决书的一刹那,是犯人思想活动最激烈的时候。有悔有恨,又有对监狱生活的恐惧,五花八门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头,说不清是一种什么感觉。不过这一阶段很短暂,很快也就踏实下来了,因为判决是无法改变的。

“开放”,是指犯人刑期已满要走入社会的专用语言。这时候的犯人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思想波动都大。就要走出监狱了,出去怎么办?家里人会接纳我吗?怎么面对朋友?出去干什么?周围环境能容纳我吗?我能适应吗?有用的没用的一股脑的涌上心头。有的犯人离“开放”还有半年就睡不着觉了。

大多数人对监狱的认识都是来自影视作品,犯人蓬头垢面,铁栅栏门,地上铺着稻草等等。我不知道很早以前的监狱是不是这样,现在的监狱肯定不是这样的。天津监狱在管理犯人方面还是有一套自己的系统的,如:新收犯人的管理,专门有一个大队,所有的新收犯人在分配到“后监”前都要在新收对学习一至三个月,所谓的新收就是法院判决以后由看守所送到监狱的犯人。专用语言把新收队叫“前监”。

在新收队学习完以后由狱政科统一分配到“后监”,这就开始了对于每一个犯人
来说都是漫长的服刑生活。
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取决于犯人本身,往往有很多外在因素。比如:我曾经遇见这么一个犯人,在社会上他是物资局的党委书记兼局长因受贿罪被判10年,50多岁,气宇轩昂。眉目间透露着仕途人士特有的风采,学士学位,出口成章口才极好也有真才实学,而且具有超凡的组织能力。就是这样一个人在监狱却“混”不好。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他面对的是一群社会上的“沉淀物”,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或者说是糟粕与精华同在的一群怪胎。为什么说他们是精华呢?因为在他们当中的确有一部分人在他们所从事的那个领域是出类拔萃的。(咱先不说他从事的那个领域是否合法)我记得我的队长曾经讲过这么一句话:“进来的没有一个是傻子,傻子进不来。”这话乍一听感觉很粗,仔细想想是很有道理的。一个从事了几十年监管工作的老警察下的断语,必定是他几十年验证的结论。值得深思。

很难用好人或坏人来界定犯人,这种二分模式本来就很荒唐。犯罪有偶然性,尤其是在法律逐步健全的今天。举个例子:一个司机,各方面都很优秀。在交通拥挤的路口一脚没踩住刹车把人撞死了,由此而承担法律责任,像这种情况就很难用好人或坏人来界定。

犯人有几个特殊的阶段逮捕,判刑,开放。一般情况下犯人被抓到后先被放到看守所,拘留,行政拘留和刑事拘留。收审(现在可能取消了)直接逮捕的犯人不是很多。这里有一个程序问题,批捕是检察院的权限。犯人要在看守所住上很长时间,上世纪80年代超期羁押很普遍,一个很小的案子从拘留,逮捕,到判刑,托上半年八个月的很正常,一两年的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这期间是犯人的预审阶段,除去提讯,犯人每天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盘腿打坐,“三挺一瞪”即挺头,挺胸,挺腰,瞪眼目视前方。

一旦宣布被逮捕了,专用语言叫“按捕票”,这是犯人情绪波动最大的时候,因为逮捕就意味着判刑。判多少?是这阶段犯人考虑最多的问题。进来过的犯人对自己的刑期都有个估算。第一次进来的就懵了。像安排好的一样,每个号里都有这么一个多次犯能比较准确的估算你的刑期,说的条条是道由不得你不信。

判刑,尤其是接判决书的一刹那,是犯人思想活动最激烈的时候。有悔有恨,又有对监狱生活的恐惧,五花八门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头,说不清是一种什么感觉。不过这一阶段很短暂,很快也就踏实下来了,因为判决是无法改变的。

“开放”,是指犯人刑期已满要走入社会的专用语言。这时候的犯人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思想波动都大。就要走出监狱了,出去怎么办?家里人会接纳我吗?怎么面对朋友?出去干什么?周围环境能容纳我吗?我能适应吗?有用的没用的一股脑的涌上心头。有的犯人离“开放”还有半年就睡不着觉了。

大多数人对监狱的认识都是来自影视作品,犯人蓬头垢面,铁栅栏门,地上铺着稻草等等。我不知道很早以前的监狱是不是这样,现在的监狱肯定不是这样的。天津监狱在管理犯人方面还是有一套自己的系统的,如:新收犯人的管理,专门有一个大队,所有的新收犯人在分配到“后监”前都要在新收对学习一至三个月,所谓的新收就是法院判决以后由看守所送到监狱的犯人。专用语言把新收队叫“前监”。

在新收队学习完以后由狱政科统一分配到“后监”,这就开始了对于每一个犯人来说都是漫长的服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