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富而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59:11
行善,是對生命的珍惜,對自己珍惜,對人珍惜,因為其活也精采,已有光輝,能否入天堂只有天曉得,但已不重要了,這種心靈投資,回報更多!
俗語有「為富不仁」,但美國股神華倫巴菲特與微軟蓋茨,可以為俗語加上新句是︰「為富而仁」。他們捐幾多錢去做慈善,銀碼不用說,但請留意他們捐去做甚麼善事?醫療與教育,這兩項都是跟提升受助者去自助有關的。
筆者也做少少助學事,但跟巴菲特與蓋茨的銀碼是蚊髀與牛髀,但只要大家有心,就可以聚沙成塔,共襄善舉。
周前筆者介紹過有個「活知識立群社」,他們的助學活動,讀者反應熱烈,他們今周辦了個慈善午餐會,詳情見宣傳單張,大家有興趣可以去參加,詳情請致電查詢。如若捐款,可寄至︰青衣長亨邨聖公會何澤云小學,王云珠校長轉交活知識立群社收。
筆者在今周六亦會談談個人對國內助學的淺見,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除會談他的意見外,他亦是這個活動的贊助者,出錢出力,十分可貴,值得有餘者及有力者效法,為香港、中國做點事。
周前,方潤華先生來了篇鴻文,「以平常心論生與死」,其中有不少可值得我們考慮︰
《平常心論生與死》
孔子認為︰「朝聞道,夕死可矣!」意思說,即使早上學懂做人的道理,下午死了都值得,充分表現孔子對人生價值的積極追求。
《孟子?告子上》說︰「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孟子提出的「生」,就是仁、義、禮。他認為:保護上天賦予的生命,是每個人的責任,提倡仁義道德,也是人人都想做到的,但是,在「二者不可得兼」之時,就寧可捨棄生命而保存道德和禮義,亦即是「捨生取義」。
人的生命有兩種意義︰第一種是「凝固的生命」,是沒有意義的;第二種生命是「燃燒的生命」,它發出光和熱,有豐盛的人生。生命本身的價值是空白的,只有在生命中不斷加入精神道德的理念,使之不斷昇華,才顯現出生命的真正價值和意義。
惟有善慈者長留名
現代社會經濟飛躍發展,金錢和物質令人利慾薰心,各種宗教的教義都告誡信徒切勿貪圖享受,應從正途取財,發財要立品,通過行善獲得精神上的慰藉,贖回自身原有的罪惡。摩西「十誡」是基督教最早的法律規條,警戒信徒不要自我為中心,或沉溺於金錢物質的慾望中不能自拔。《聖經》說︰「若我們是在錢財上富足的人,就應加倍儆醒自己,不要自高,也不要依靠那無定的錢財,只要信靠神,多多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捨,樂意供給人,為自己積成美好的根基。」佛學認為人性是潔淨的、善良的,只因為各種物慾在作祟,才使人的本性受到蒙蔽而走向墮落。客觀世界中,物質和精神的慾望必然導致人陷入人世間的茫茫苦海,因此,只有加強道德品質修養,廣結善緣,行善積德,才能去掉蒙蔽,將追求名利富貴之心、生死存亡之事,全部轉化為「空」,恢復固有的人性,使生命不斷昇華,才能邁向「解脫」的境界。
一個人如果真心實意為祖國、為人民做好事,不會計較個人得失,做到「默默耕耘,不問收穫」,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對其功過必定給予正確的高度評價。「惟有善慈者長留名」,這樣的人必然懂得在生命中作出抉擇,能夠從大局、好處着眼,富有憐憫愛心,以助人為樂,生活得灑脫,人的生命也自然顯示出真正的意義。
行善,是對生命的珍惜,對自己珍惜,對人珍惜,因為其活也精采,已有光輝,能否入天堂只有天曉得,但已不重要了,這種心靈投資,回報更多!〔2006-6-28   香港經濟日報   石鏡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