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清华毕业生当选市长 三大机会成就仕途(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8:27:35
  姓氏与村庄的故事:东南管姓祖地石峰垇头
  在福建省永安市的小陶镇垇头村、石峰村等一些乡村,以及三明市尤溪县城关、沙县、建宁县,龙岩市漳平的双洋镇,福建省南平市,广东省梅州市,台湾省的台北、高雄等地,都或多或少地分布着我国一个古老的姓氏居民——管姓。
  这些分布于我国东南部的管姓人口祖籍何处?又是怎样迁徙到上述各地的呢?
  据《永安姓氏志》记载,根据永安小陶镇的《管氏族谱》记载,北宋年间的1094年至1098年,二十七郎管俞自江西随征入闽,始居于汀州馆前里,后迁至现在的永安市小陶镇石峰村,再迁至距离石峰村约5公里的现小陶镇垇头村,为永安管姓开基始祖,郡望平昌。
  翻开《福建永安姓氏志》我们看到,永安管氏裔孙,于明代外迁的有:管成宗、管成富兄弟迁往尤溪县城关水东村;管印迁往漳平市双洋镇香僚村;管佛法迁往汀州府的长汀县;管益彩迁往沙县登龙坊;管益照迁往沙县城头西门。于清代外迁的有:管以义迁往泉州府安溪县,其孙管斯钟迁往现广东省梅州市的原广东嘉应州厢城大旺口;管以明、管以昌迁往沙县石斗;管继腾迁往沙县菖蒲坑;管继旺迁往现福建省南平市的延平府;管振翮(hé)、管大芹兄弟于清末迁往沙县;管文源于清乾隆年间迁建宁县。于解放前随国民党到台湾的有管文汉、管占腾、管占宏、管占木,分别定居在台北、高雄等地。管台生一家先后移居台湾。
  永安管氏现有人口2444人,在《永安姓氏志》中排名第25 位。现主要分布在小陶镇的坚村、美坂村、石峰村、垇头村、牛益村和大陶洋盆地,洪田镇的东坑村、生卿村、水东村,曹远镇的下早村及罗坊乡的半村等村庄。其中垇头村全部为管姓,石峰村主要为管姓和吴姓。
  永安管氏始祖大宗祠“平昌堂”座落在永安市小陶镇垇头村。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1年),占地面积2.5亩。清光绪年间小修,1993年秋大修,至今保存完好。每年除夕,不少管姓后裔都要带上年鸡、年饭等来到这里祭祀祖先。
  位于垇头村崇头庵自然村的管氏“永兴殿”,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建筑风格独特,殿内雕梁画栋。“文革”期间被毁。
  永安管氏始祖管俞墓葬小陶镇垇头村的下畲栋,每年秋季,不少管姓后裔都要来到下畲栋祭祀永安管氏始祖管俞。
  永安管姓的古代人物有:管谷,曾任明代南城县丞。管焰,字衡山,曾有授府经历。
  管帮韶,系清代官拜六品州同。
  管墩道,字濠(háo)琅(láng),号厚齐,系清道光三年(1823年)进士,敕(chì)授儒林郎。
  永安管姓的现代人物有:管文汉,号鸣浩,小陶镇垇头村人,黄埔军校第17期学员,曾任国民党海军少将。管占宏,小陶镇垇头村人,国民党四川陆军学校毕业,曾任国民军校官。
  列入《福建永安姓氏志》的《革命烈士名表》的有:管正才,小陶镇垇头村人,生前的身份为副班长,所获得的荣誉称号是革命烈士;管其家,小陶镇石峰村人,生前身份为战士,所获得的荣誉称号是革命烈士。
  据管其家烈士的亲属介绍,管其家烈士的遗骸骨灰墓葬永安市洪田镇东坑村,其墓地就在东坑村与洪田镇遥遥相对的一座山腰上。站在管其家的墓地上,可遥望洪田全镇。为使管其家烈士后继有人,1999年9月20日,管其家的长辈曾赴江西省九江市社会福利院收养一名失散儿童作为管其家的后代。
  列入《永安姓氏志》的《英雄人物名表》的有永安市小陶镇美坂村流坑自然村的管彩金,1951年,管彩金曾在剿匪中荣立一等功。
  石峰、垇头不仅堪称东南管姓祖地之一,而且保留了大批长征前夕留下的红军抗日标语。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石峰、长美、垇头是小陶镇通往清流县半村、吴坊)、罗坊、沙芜乡等地的必经之路。“红军是抗日反帝的军队”,“ 拥护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白军士兵不打红军,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白军士兵同红军联合起来北上抗日”。这些落款为“红军——产(宣)”或“红军——共(宣)”或“红军国”的红军标语共有70多条,至今依然保留在石峰村的瓦窑头厝、管辉彩老厝和垇头村长美自然村的一些老厝里。
  另外,在石峰村的一座管姓祖厝里,其墙面上还保留着大幅文革标语。文革期间,这座祖厝曾作为石峰村的大队部。当时的下放干部——福建省京剧团团长田子文,以及当时的下乡知情和稍后的小学教师管其英均在此居住。
  石峰、垇头都是没有工业废气污染的小山村,这里盛产稻米、林竹和柑橘、桃李等水果。
  远方的朋友,东南管姓祖地——石峰、垇头欢迎您来旅游或投资、经商、贸易,也欢迎您来参观这里的姓氏文化和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