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玉娇案反映中国公民意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2:33:41
洪庆明:邓玉娇案反映中国公民意识 作者:洪庆明  出处:洪庆明  时间:2009-6-19 10:15:45  
邓玉娇案反映中国公民意识
 
洪庆明
 
  第三只眼   Eyes on China   举国关注的邓玉娇案终于尘埃落定,宣判公布之后,中国几乎所有媒体评论飞扬,彰显着转型时期中国的法治和民意的现状以及两者之间繁复的博弈。美国的《纽约时报》网站亦随后在显著位置报道了中国 这起兼具司法和舆论双重意义的事件。   报道称,以故意伤害罪逮捕邓玉娇引爆了网络的烈火。北京一群年轻人扛着一位戴着面具、穿着白衣的妇女,他们把她放在街道上,在她周围插上标语牌,然后拍照,标语牌上写着:“每个人都可能是邓玉娇”。湖北当地官员甚至力图禁绝通往袭击事件发生的道路。但星期二湖北法庭给予邓玉娇出人意料的迅捷胜利,判决她属于自卫过当,免于刑事处罚。有学者认为,该案正在唤起中国公民的社会意识———负责、透明和公民的参与权利。   最近发生数起网络作为中国公民表达对官员行为不满渠道的案件,邓玉娇案是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 《纽约时报》的文章认为,邓玉娇对中国网民来说是个隐喻,是反击那些花着纳税人的钱却粗暴对待普通公民和腐败堕落的官员的隐喻,从深圳虐待小女孩的林专员到南京抽高级香烟戴名贵手表的周局长,莫不如是。   或许是因为旁观者目光的缘故,《纽约时报》简单报道里蕴涵的意义,比之一些无关痛痒或貌似理性的评论要深刻得多。邓玉娇案之所以在此时中国大地上引起如此轰动,实际上折射出了经济现代化转型进程中累积的深刻社会矛盾和心理危机。柔弱而刚烈的邓玉娇和骄横而暴戾的邓贵大,后者满身酒气,挥舞着钞票,再三地将欲图逃避的前者推倒在沙发上,这构成了强者欺凌弱者的最真实最残酷的戏剧情节。这样的场景,触动的不仅是千万中国普通国民的现实之痛,也击中了中国传统文化心理中同情以弱抗强的正 义评判机制。对邓玉娇案的参与,不仅是诉求现实社会公平正义的一个标杆,更是中国心理机制的一次巨大释放,这就是《纽约时报》中所言的隐喻所在:邓玉娇已不是一个涉案的个体,而是变成了一个具有普遍而抽象意义的存在,涉及到的是中国当下的现实和国人悠久绵长的心理认知机制。正因为如此,激发了阻遏不住的舆论浪潮和民间行动。   如今,邓案终于以一种令人满意的结局收场了,那些明确意识到“每个人都可能是邓玉娇”的网民,他们的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也值得称道。但触发这场事件的深层背景值得我们作长久的反思,也就是怎样构建一个守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中国道德价值的恒常制度,避免此类的社会心理危机不断爆发。   ·洪庆明·(上海师大 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