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要做到“五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39:08

[教研室]中考作文要做到“五有”

2009-02-17 10:13:02  作者:朱鸿飞  来源:教研室  浏览次数:108  文字大小:【教研室  浏览次数:108  文字大小:【大】【中】【小】简介:——读《情满人间》

  近来,读胡新民先生主编的2008年金华市中考作文选《情满人间》,我以为这是一本好书,正如金华市教研员刘启才先生所说“是因为它是数万篇中考作文中的佼佼者”。它让我感动,让我的心灵去旅行,醉心江南,感受人间四月天,倾听花落的声音,握住花的香气,穿越百年的芬芳记忆。它使我有了心灵的触动,心投入,心放出,心作翅膀,悠悠飞翔。它送我冰心一片,让我在尘劳中有了一点清高脱俗之心。于是,我叩问心灵,反思作文教学,终于有如下感悟。
  一、作文要言之有物。
  古人云:“夫立言之要在于有物。”这个“物”就材料,材料是构成文章的基本要素,是文章的血肉。
  物可以是人物、事物、景物,也可以事件、数据、例证、名言等。初中生大凡写记叙性文章,中考作文所摄取的材料大多是人物和景物。《历史之雄心》选用了众所周知的历史人物曹雪芹、司马迁、项羽进行组合成文,演绎了“拥有雄心,相信自己,可以飞得更高”的主题。《爱在人间流淌》写的是汶川大地震中的事件,作者抓住了三个惊心动魄的镜头,展现了感天动地的母爱、救援者无私的爱和血浓于水的同胞之爱。《醉心江南》描写了江南优美的景物,令人心醉。
  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抒情,都能围绕中心选材,选生动的材料和新颖的材料,这是满分作文的一大亮点。例如《清高脱俗之心》,这篇文章选材独特新颖,摒弃了容易雷同的爱心、责任心、勇敢之心,直言不讳地赞美了林黛玉的清高脱俗之心,读之耳目一新。值得一提的是,众多历史人物走进考场,进入考生视野,成为考生作文的描述对象。例如,《敢与天公试比高》中的李白、杜甫、李清照,《女子雄心》中的花木兰和杨门女将,《寻找心的旅程》中的李商隐和王昭君……历史名人为考场作文增厚了文化底蕴,增添了浓浓的书卷气。
  当然,初中生往往生活阅历有限,文章选材更多的应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只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动情点,平凡小事也能见真情。例如《聆听七步》,母亲以无数次的爱抖落女儿自私的念想,让女儿在纯净的天空中展翅高飞。又如《糍粑香》,写的是父亲给儿子送糍粑这样的小事,却表达了真挚的爱子之情。
  二、作文要言之有序。
  从选材到成文,中间必然要经过一个谋篇布局的阶段。所谓谋篇布局,就是安排文章内部的组织结构,确保文章做到言之有序。《情满人间》有许多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在谋篇布局上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小标题式。文章一般用三个小标题来组接,使原本三部分较为独立的内容浑然一体。小标题的语言表达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三个词语,如《爱在人间流淌》——“爱的姿势”、“爱的跪拜”、“爱的牵挂”。有的是文中人物的一句话,如《心愿》——“快快长大”、“考上大学,离开家”、“让我在梦里,再见奶奶”。有的是一组排比句,如《把心留下》——“细听流水无声”、“淡看夕阳无色”、“漫随落叶无息”。还有一篇文章,叫做《冰心一片》,全文以马致远《秋思》中的每一个诗句为小标题,依次描述了文中主人公出行及思念的情景。
  2、总分总式。开篇点题,主体部分写并列的几件事,结尾照应开头。这是考场作文常用的结构方式。例如《欣赏之心常在》,开头以一组排比句点明题旨,结尾以排比照应开头,主体分别以“保留一颗欣赏父母的心”、“保留一颗欣赏老师的心”、“保留一颗欣赏朋友的心”领起一段内容。又如《四季间的快乐之心》,文章抒写“快乐之心”融入四季美景,主体部分以一句古诗领起一段内容:“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过,这样写文章,难免有斧凿之嫌。《寻找心的旅程》虽然结构方式相同,但手法上就含蓄得多,似乎不留人工痕迹。
  3、彩线串珠式。有一条线索贯穿全文,把彼此相关的人物、事件、场面、环境、细节等联结起来,做到写人有完整的形象,叙事有头绪,写景有层次。学生作文中常见的线索设计方法有以时为线索、以物为线索和以情为线索。例如《读心在秋》写道:“5岁,我读秋的馋。”“10岁,我读秋的艰辛。”“15岁,我读秋的丰硕。”全文以时间为序,叙述“我”的成长历程。《握住花香》以茉莉花贯穿全文,借清新的花香写出深情的母爱。《让心灵去旅行》写“我”的心去远方旅行中从陶醉、到沸腾到缠绵,以情感变化为线索,抒写大千世界的壮丽。
  三、作文要言之有文。
  这里的“文”是指“文采”。《左传》有一个名句:“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语言没有文采,流传就不会久远。欧阳修也曾说过:“君子之所以学也,言以载事,而文饰言。”这就是说,读书人学习到的东西,通过语言来记载事情,并用文采来修饰语言。因此,学生作文要重视修饰语言,使文章增添文采。《情满人间》中的众多文章,可以说是情文并茂,文采斐然。
  市教研员刘启才先生说:“读着一篇篇满分作文,我们会发现文中有许多形象的比喻、生动的拟人、气势激越的排比、信手拈来的名言佳句、如绘如雕的描写……多种表现手法、多种表达方式、多种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使得文章有血有肉,引人入胜。”刘老师已作了精辟的评析,我不想再饶舌,我只想就文章如何化用古诗句谈点看法。
  巧用诗句添文采,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学生作文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直接引用,而灵活地把古诗句进行转换,成为自己语言的却很少。但是,这次考场作文中我们意外发现有许多古诗词的化用。
  1、叙事中化用古诗句。例如《让心灵去旅行》中写道:“走近那马致远小令中‘哒哒’而出的瘦马;捧起被李白揽入怀中的月;嗅出陶渊明侍弄的菊花的淡淡清香;游一回双溪上李清照想坐的舴艋舟。”作者化用的诗句是“古道西风瘦马”、“欲上青天揽明月”、“采菊东篱下”、“只恐双溪舴艋舟”。
  2、写景中化用古诗句。例如《醉心江南》有这样的描写:“黄四娘家的蹊径上绽放了千朵万朵桃花,引诱了无数蝴蝶吸引了无数蜜蜂,迷惑了千千万万躲藏在文字背后的脆弱的灵魂。”作者化用了杜甫的七言绝句《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3、议论中化用古诗句。例如《捧心与他同在》有这样的一段议论文字:“张继,你在这曼妙的古城放肆你的忧伤。那钟声还带着几丝嘲意。忽地,心中浮现了二十八个字,且分外的凸显起来,于是你摸黑写了‘枫桥夜泊’。有谁会想到,张继!你的落落之作,却让你名垂青史。”这就化用张继《枫桥夜泊》中的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因为是议论,它不是化用诗句进行描述,而是化用诗歌的内容进行评析。
  四、作文要言之有情。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应该是作者真情的流淌,力戒矫糅造作,无病呻吟,真正做到“我以我手写我心,我以我心诉真情”。纵观中考佳作,考生都是善于捕捉生活的动情点,写自己熟悉的人,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自己切身的体验和感悟,以真情感动人。同时,考生善于选用抒写真情的通道。
  一是细节描写融真情。例如《静听木槿树的歌唱》有这样一段话:“奶奶回过头来看我,对我笑了笑,弯下腰来给我系了系松了的鞋带。奶奶干枯的手指在鞋带中穿梭,脊背弯成一道最美的弧线。”作者描写奶奶为“我”系鞋带这一细小的动作,准确而细腻,融真情于动作之中,强烈地感染着读者,显得格外动人。
  二是景物描写抒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的感情,在景物描写中显露出来,做到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例如《风车若葵》中的景物描写:“初至水乡觉得一切都烟水朦胧,一低头就是年岁久远的青石板,一闭眼就是透彻心扉的脆响,一抬首就是流淌薄雾的远山,一拂袖就是一片湛蓝通澈的天空。”一组排比句,表现出江南美景就在人们的举手投足之间,抒发了作者对江南美景的喜爱之情。
  三是第二人称诉真情。学生作文,大多喜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叙述。有些文章如果换成第二人称,就会更亲切,更便于抒情,表达效果也就更好。例如《片言谁解诉秋心》,采用第二人称叙述,拉近了作者与林黛玉的距离,便于与她推心置腹地对话。《感动充满我心》、《剩下的盛夏》、《心如秋菊——品读武则天》等考场作文都采用第二人称叙述,抒情效果非同一般。
  五、作文要言之有理。
  学生写议论文,要做到观点正确,有理有据。其实,写记叙性文章也应做到言之有理,使文章内容更深刻,主题更鲜明。无论是夹叙夹议,还是在记叙中插入适当的议论都要合乎情理。
  《穿越百年的芬芳记忆》是一篇夹叙夹议的考场佳作,开篇点明题旨,主体写三部内容,每一部分内容之间都有议论文字:“落叶因有奉献之心,树木才能枝繁叶茂……”“泥土因有奉献之心,花朵才能尽献芳华……”“人们因有奉献之心,世界才会充满爱意……”由物及人,边叙边议,富有哲理,耐人寻味。
  《片言谁解诉秋心》描述林黛玉的悲惨命运,以泪水照应首尾,以诗句贯串全文,在文中穿插适当的议论:“我一个平凡的小女子妄言了一点对你的见解。不敢说我真正了解你,黛玉,可我分明看见了你那掩盖在想思之下的寂寞心灵,如此苍白,如此无奈……”作者说自己“妄言”是谦辞,评说黛玉的“寂寞心灵”是合乎情理的独特感悟,令人信服。
  读《情满人间》,我为96篇考场满分作文所感动,谈了一些想法,与大家交流,希望我们的学生借鉴满分作文的成功经验,扎扎实实地练好写作基本功,争取在09年中考中也能写出满分作文。


                              2009年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