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写信为梁思成夫妇义求二三万元医疗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4 09:23:58
2009年05月27日 09:33凤凰网历史综合【大中小】 【打印】已有评论59条

傅斯年

梁思成、林徽因在天坛
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中颇有一些“怪人”。其实这样的“怪人”无非是有着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的学者、教授和其他知识分子,构成了民国知识分子色彩斑斓的群像。傅斯年就是其中一位,是20世纪中国社会舞台上一个颇有影响的学者。
傅斯年字孟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他是北京大学学生,积极投入到学生爱国运动中,凭着出色的才干,成为北大游行队伍的总指挥,高举大旗冲在学生游行队伍最前列,堪称五四运动的先锋和中坚。后来他到英国留学,回国后应蔡元培先生聘请,以非凡的胸怀和魄力筹建创立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并担任所长,工作极为勤勉而出色。因为他秉公直言,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被人称为“傅大炮”。抗战期间他是国民参政员,1944年9月7日在国民参政会上他抓住沸沸扬扬的“黄金公债案”,以咨询形式将孔祥熙的贪污罪行公之于世,震动朝野,舆论哗然,最终迫使孔祥熙下台。抗战胜利后,傅斯年又集中火力炮轰宋子文,他写下战斗檄文《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不可》,再次震动朝野,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宋子文不得不辞去行政院长职务。傅斯年的性格十分刚烈暴躁,然而他对其下属和优秀人才又那样体贴入微,细心至极,既真诚给他们帮助,又不让本人事先知晓而感受难堪,他深深懂得维护知识分子自尊的重要。傅斯年从不轻易求人,但抗战期间为了危难中的梁思成、梁思永兄弟,他却给当时的教育部长朱家骅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求助信,留下一段现代史上知识分子真诚友谊的佳话。
抗战期间,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央博物院和中国营造学社等五个单位都搬迁到四川偏僻的李村,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和次子梁思永均困在李村,过着贫病交加的生活。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创办的中国营造学社是个民间学术团体,没有正式编制,所以没有经费来源,好不容易向政府要到一点钱,也只够维持很短时间的开支,后经教育部和中央研究院等单位协商,将学社主要成员分别纳入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和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的编制内。这时,协助梁思成工作的主要助手、他的妻子林徽因身患严重的肺结核,常年辗转于病榻,缺医少药,又无任何营养,一方面要协助梁思成编写巨著《中国建筑史》,工作十分辛劳,一方面又要照料两个孩子,为维持一家老小的日常生计而操劳,处境十分艰难。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在中央史语所工作,此时也身患重病(由气管炎突转为来势凶险的肺病),虽然战胜了死神,度过了危险期,但由于工作劳累,营养不足,病体十分虚弱,每天连到山上史语所去上班都支撑不住。所长傅斯年在山上研究所院内腾出三间房,用担架将梁思永抬上山去居住,使他在床上可以晒到太阳,这在抗战艰难时期的内地可算是“天堂”了。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医疗费  梁思成  世无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傅斯年:一个“五四”之子的道路
辨证思忖“书卷气”的缺失
外国记者拍摄的中国抗战[组图]
最后的抗战老兵——腾冲篇
周策纵:再评价五四运动的成就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