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08:37
发信人: SndRoad (A serious mistake), 信区: EduForum
标  题: 伤仲咏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at Mar 25 23:34:47 2006), 站内
小时候妈妈总是和我说,你长大以后不要重蹈“伤仲咏”的覆辙。
这个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作为方仲咏和王安石的家乡人,我们自然更是熟悉。虽然我小时候顶多也就是个丑小鸭,和方仲咏没啥可比性,但老妈说的次数多了,心底也留下了摸不掉的印迹。它告诉我,不管过去取得怎么样的成绩,如果不谦虚谨慎,继续努力,未来终究会一败涂地。
我可爱的家乡自古以来就以教育出名吧,“才子之乡”的美称也成为我们介绍家乡时最喜形于色的资本。可是,如果我这篇文章,还是想接着吹嘘自己家乡的教育或者人才,那就错了。像昨晚的文章写得那样,看到我的老乡同学们能去世界顶级的牛校,我的确会觉得有些骄傲。但如果这就是我对我们家乡教育的全部认识,那我也只能比井底之蛙还要井底之蛙了。
在现在的中国,读书仍旧是改变一个人命运最主要的途径,在我们家乡这样的小城市则更是如此。于是,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好好读书,成绩的优劣更直接等价于老师和家长对你的态度。
老师和家长们的爱是有条件的,这也许是让孩子们最伤心的一点。大学期间一次暑假回家,我们几个同学饶有兴致地去重温了一次初中班主任的课,课后孩子们和我们聊天,一个小女孩说,“我考得好的时候,老师才对我好。考得不好老师就不理我了。”说着说着眼睛就红了。听完她的话,我也不禁黯然,我看到了我自己当年的影子,原来,班主任的教育方法十几年来还是没有变过。
于是,为了老师和家长们的笑容,我们不得不努力。成绩和频繁的排名像枷锁一样,负在了每一个孩子的身上。根据排名的考场顺序,无辜的孩子们更被分成了三六九等。成绩不好的孩子努力却不得要领,他们表面看来对老师的训斥唯唯诺诺或者桀骜不驯,心里却也充满了自责和愧疚。成绩好的孩子则为了一点分数一遍一遍地算计着,各自心里较足了劲。
家长之间的攀比又成为孩子们的另一道枷锁。“你看看人家***,晚上1点还亮着灯在学习呢。”“人家***这次又考得那么好,你怎么就不知道努力呢?”……于是看看窗外灿烂的阳光、歌唱的小鸟,孩子们叹一口气,无奈地回到书桌前继续学习。一周七天,如果周日下午能有半天假,都算是幸福的了。只可惜,这半天还往往会被占去,成绩好的孩子要竞赛辅导,成绩差的要补习。补习也成了原本应该春风化雨的老师们一项重要的收入。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其他问题的。所以到了大学里,我们的孩子总被人说太幼稚,太单纯。而我们的命运,也总是逃不出以下几种。
一些孩子秉承了来大学之前刻苦努力的优秀传统,继续受着父母的督促,继续享受着回家时扑面而来的赞誉,继续想着要出人头地,不断奋斗,他们和过去没有本质的变化。
一些孩子开始变得空虚,生活中没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不过较强的自律性还是使得自己能做好当前该做的事情,可是一想到未来,眼神就变得迷茫,于是他们开始思考。只是在破茧成蝶之前,还有一个痛苦的过程。
另外一些孩子,可以变得彻底颓废。江西的小孩厉害的往往可以数一数二,颓废的也同样无人能敌。据我所知,我们在清华就有几乎不能毕业的江西省状元。这算是什么呢?长久以来压抑的一种释放?对过去的抗争?
当然,我们也有少数成熟优秀的孩子,从小就有自己的想法,早早地找到了自己的路。但是不得不承认,在生活更加丰富一些的大城市,这种成功的例子比我们多很多。小地方的孩子往往比大城市的孩子具有更加强烈的出人头地的欲望。只是,当一个人过于专注于某一件事情上的时候,难免就会变得狭隘。
其实我没有资格在这里对我们的教育评头论足,只是有时和老乡同学聊起这个话题,大家总是有那么多的共鸣和无奈。和弟弟妹妹还有师弟聊天,我也能清楚地感受到他们的困惑,却不知道应该怎么和他们说。没想到昨晚一时的yy更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响,我知道表弟还有师弟们都会来看我的blog,而你们也比较容易受我的影响,我决不是想告诉你们上了MIT, Stanford或者哈佛就有多么了不起了,决不是说,人生就一定要向着它们努力。
学习或者工作永远都只是生活的一个方面,重要的是活得开心,做一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在过去的这些年里,我们究竟是有多少时间是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呢?教育体制的弊端,已经让我们有了很多无奈。而如今我们长大了,已经意识到这许多的问题时,我们应该从狭隘中走出来了,让自己变得宽广起来,找到目标,重新把握好未来的路。
想一想,倘若王安石看到千年之后家乡的孩子们,通过刻苦努力的学习走出了江西,却又迷失了自己,是否又要“伤仲咏”了呢?
--
※ 修改:·SndRoad 于 Mar 25 23:34:54 修改本文·[FROM: 59.66.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