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声灯影觅秦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4:15:25
薄荷小筑浆声灯影觅秦淮
作者:纳兰_秋 提交日期:2009-5-7 17:41:21   body{background:url(http://www.ccysy.com/wlzy/UploadFiles_6377/200706/200761295930429.jpg);} .content {BACKGROUND-COLOR:TRANSPARENT; COLOR: ; FONT-SIZE: 16px;LINE-HEIGHT:30px;
  浆声灯影觅秦淮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南京作为中国的古都之一,曾经有十个朝代在此建都,它们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初、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南京之所以长时期的成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都离不开秦淮河的哺育和灌溉。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文风俗,也赋予一个城市独特的精神内涵。一个城市没有自己的水系,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城市。秦淮河的存在和生生不息的流淌,使南京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底蕴,也使南京成了一个令人刮目相看的城市。在中国六百多座城市中,南京有自己拿得出手的东西,有自己有别人却没有的独特风姿,这一切全拜秦淮河所赐。
  秦淮河是南京的灵魂。秦淮河两岸是南京最具生命力的价值体现。到南京不能不去秦淮河,它是南京最完美的诠释,尽管它目前的状况不太尽如人意,但只有通过它,你才能看清南京城悠久非凡的渊源和丰富生动的传奇。
  现在,秦淮河面临着其他河流同样面对的困惑。它病了,而且沉疴难愈。
  走在秦淮河的两岸,随处可见令人作呕的排污管道。这些排污管道倾泻着罪恶,把人类无可救药的愚蠢和不可挽回的良知一起注入秦淮河。最后的结果只能是,秦淮河裹挟着人类的良知和贪欲一起丧亡。那时候,令人陶醉的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再难寻觅。
  秦淮河伤痕累累,在难以捉摸的命运搏斗中,它将何去何从?
  
  歌尽桃花扇底风
  
  有这样一把绢扇。它的扇柄是镂花的象牙骨做成的,它的扇面是洁白无瑕的白色宫绢,扇面上绘着一朵火红浓艳的桃花。也许读者已经猜到,不错,这就是那柄蕴藏着凄迷哀艳的传奇故事的桃花扇①。
  桃花扇,秦淮河,谁都不会把这两种不相干的东西联想在一起,然而,战火的洗礼和鲜血的浸染却将它们的命运紧紧地相牵相系。它们见证了明王朝灭亡时的烈烈烟火,聆听了有志气的明朝遗民为了挽救国家的丧亡而唱响的慷慨悲歌。
  那时候,一贯沉醉于纸醉金迷的秦淮河也怒吼了。它以自身真切的存在,目睹了围绕桃花扇所发生的一切可歌可泣的故事。故事里有贞烈的女人,重情重义的男子,令人痛恨的奸佞之徒,还有在社稷倾覆的时候仍心怀故国顽强抵抗的仁人志士。
  秦淮河无言,它把一切都看得很清。秦淮河无语,战乱、流离、死难、痴情,它都真实地记录,忠奸善恶都难逃它的法眼。在人们的印象里,秦淮河的形象一向都是奢靡颓废的象征,波光里荡漾着女人气和脂粉气,可是当走到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它以一种女人所特有的贞洁和刚烈,向世人表明了它的宽广的胸怀和坚定的立场。
  秦淮河的春天阳光旖旎。矗立在秦淮河畔的媚香楼笑语喧声。两岸的茶庄酒肆生意红火,客商往来不绝。入眼而来的全然没有北方那种硝烟弥漫的味道。要知道,此时的北京已经岌岌可危,随时随地都可能陷落。这种情况不禁叫人想起“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句诗,危机已近在咫尺,秦淮河却依旧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
  南京是大明王朝的陪都,大概是因为朱元璋曾在这里建都的缘故。一个在马背上取得天下的皇帝——朱元璋,前半生都在戎马倥偬中度过,推翻蒙元,消灭诸方割据势力以后,却依然将目光定格在流淌在温柔乡里的秦淮河畔。作为一个开国皇帝,他不可能不知道繁华和奢靡的杀伤力,但他义无反顾的定都南京,因为这里有极尽温存的秦淮河,虎踞龙蟠的石头城②。秦淮河能洗去马上步下的征尘,能使紧绷的心弦得以缓解和放松。
  有明一代,南京虽不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但它却拥有和首都北京一样的官僚设置,北京有的它都有,北京没有的它也有。朱元璋死后就葬在南京的孝陵,朱棣定都北京后没有将老爹的陵墓牵过去。明朝各代的统治者对南京都非常重视,这里埋葬着祖先的陵寝,到处可见祖先的遗迹。南京亦因此而不同凡响,取得了仅次于北京的荣耀和地位。
  秦淮河也沾光不少。它曾经拥有过繁华的身影。永嘉之乱时,王导③和其他北方大族簇拥着晋元帝司马睿渡江南下,在南京(当时叫建康、建业)建立了东晋政权。偏安一隅的东晋王朝无力收复失地回归故土,却把南京打造成一个令后世憧憬的繁华都市。秦淮河经历了近四十年的沉寂(280年晋灭东吴,317年东晋重新建都南京,其间37年),再度迎来了久违的春天。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地名是时间的化石。乌衣巷至今仍坐落在秦淮河畔,长不过数百米,宽仅四五米,而且还是重修的,完全找不到那种凝重纵深的历史感。而历史上的乌衣巷,自从王谢两大家族落户以后,到处雕梁画栋,流光溢彩,一时之间成了朱门大宅的聚集之地。在讲究门阀的东晋,王谢两个家族支撑着中国的半壁江山,他们人才辈出,焕发的风流文采使原本矗立于秦淮河畔的无名小巷成了辐辏云集,冠冕堂皇的繁华胜境。
  然而一切都经不起风雨沧桑的洗涤。隋唐两大帝国相继建立,为了一扫凝聚于南京的前朝王气,下令将南京的城邑拆除,平荡为可耕之地,从此,乌衣巷也洗去铅华,变成了寻常巷陌,百姓人家,成了宋代诗人杨万里笔下的屠沽卖菜的平民区。
  还好,后人并没有忘记这条曾经繁华的小巷,以及巷子口外那条盛也奔流衰也奔流的秦淮河。李白、刘禹锡、杜牧、贺铸……许多有名的大诗人、大词人都曾到过这里,引发了难以遏止思古幽情。
  秦淮河再度沉寂,这一次却比上一次悠长许多,从公元六世纪末隋朝建立一直到公元十四世纪中叶明朝初建,长达七百多年的时间,秦淮河基本上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虽说其中有过一段短暂的复兴(南唐于937至975年定都金陵),但实在是太短暂了,比起七个世纪的黯淡岁月,三十几年的复兴光景实在不堪一提。
  秦淮河再次从沉寂中醒来是大明朝定都南京以后。朱元璋不嫌弃秦淮河的脂粉气太浓,反而相中了南京的无可取代的地理位置,对其进行了新的修缮和经营,使其虎踞龙蟠的王者之气得以恢复。由于统治者的重视,江南诗酒风流的熏陶,以及鱼米之乡的富足悠闲,秦淮河的风月重新焕发了光彩。
  直到现在,秦淮河两岸虽说没有恢复东晋南朝时的繁盛,但不可否认的是,秦淮风月始终都是江南最醉人最靓丽的风景。
  明末清初,风云激荡。满清铁骑以摧枯拉朽之势扫荡神州大地,秦淮河也嗅到了临近死亡的气息,可表面上依旧歌舞升平。
  侯方域和李香君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相识相知并相爱的。他们的爱情里充满了末世流亡的情调。在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爱情是一种奢侈品,然而李香君是幸福的,她生在末世乱世,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真爱。
  那柄桃花扇是李香君和侯方域的定情之物,扇面上的浸血的桃花是李香君对爱情忠贞不二的见证。虽说他们在战乱中失散并至死未能再见,没有得到善良的人心目中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结局,但他们的爱情故事却轰轰烈烈,是纷飞的战火浇灌出来的浪漫之花,一切花前月下的故事在它面前黯然失色。秦淮河也不再只是一味的阴柔和温存,也添加了令人起敬的刚烈和伟岸。
  李香君的出现使秦淮河有了凝重的历史意义。现在秦淮河的岸上还留有李香君的故居,和她曾经工作过的青楼——媚香楼,当然是重建的了。不明白人们为什么喜欢重建。重建的东西一点不好,苍白干瘪,没有血色。
  
  形单影只的明清街区
  
  黑簪巷的老屋。
  它的面前围满了人,房屋的主人也因早就喷在墙上的字迹而提心吊胆,他没想到拆迁办的行动速度会如此迅捷。看来,这片明清老街一个也不会留下,倒地的时间有早有晚,但相同的结局不会有所差别。
  短短的黑簪巷只剩下一百米的长度。周围总可以看见醒目的“拆”字,突兀的印在老屋的外墙壁上,不失时机地提醒着路人,小心!这里是拆迁现场,千万不要让晋砖明瓦砸到你的脑袋!
  尘土飞扬的拆迁现场令人恐惧。为了搞好城市建设,这些明清留传下来的老街区成了无谓的牺牲品。它们低矮破旧,身上没有闪着华彩的玻璃装饰,夜晚时分更没有霓虹闪烁的街景,一切都黯淡无光。曾几何时,它们是秦淮河的精华所在,没有它们,秦淮河也就失去了令人咀嚼不尽的原汁原味。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一千多年以来,居民沿秦淮河两岸定居,喝秦淮河里的水,在秦淮河里洗衣淘米,生活的各个环节都烙上了秦淮河的印记,久而久之形成独具特色的南京老城区。尤其是到了明清两代,由于统治者的重视和才子士人的云集,秦淮河两岸的街区蔚然成为当时中国最繁华最富庶的都市街景。
  这些明清街区虽说经历了王朝更替、农民战争和日寇入侵的战火洗礼,但未曾萧条,直到上个世纪中叶,仍脉络清晰,风貌完整。但到了上个世纪末叶,即八九十年代,南京城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旧城改造运动,这些独具人文和地理价值的明清街区迎面遇到飞来横祸,近千年的积累在短短的十几年内,面目全非,消逝的速度令人咂舌。
  现在,明清老街区所剩无几,星星点点的点缀着秦淮河。黑簪巷就是庆幸能够残存下来的老街区之一。原本以为接近尾声的改造旧城区的运动并没有停息,而是换上了“建设新城南”的帽子继续进行。这下子,能够残存的街区也哀叹连连,短暂的庆幸之后不得不面对严酷的现实。
  对于一直生活在老街区的人来说,一切都如梦如幻。几年的光景,原先整齐、喧闹、熙来攘往的老街区全都匍匐于地,化作漫天扬起的灰尘。主人的眼里充满了怨艾,秦淮河也倍感寂寥。没有了这些老街区的陪衬和点缀,秦淮河的魅力何在?
  什么原因促使老街区面临消逝的困境呢?我们可以找出很多的理由,诸如老街区卫生条件差,流动人口多,治安环境不好等等,但归根结底是现代化过程中对土地的巨大需求造成的。土地是稀缺资源,因为少而异常珍贵,再加上房产商的炒作,使得房价寸土寸金,居高不下。开发商看中了明清老街区的商业价值,便不考虑这些老街区是不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人文和历史价值,只管一味的拆个没完。不要小看了墙上那些歪歪斜斜的“拆”字,背后都包含着巨大的利益斗争,凡是印上这个“拆”字的,就说明铜臭战胜了良知,商业取代了文化,文明遭到遗弃。
  要知道这些朝不保夕的明清街区正是现代南京城的发祥地。秦淮河两岸更是这个城市的菁华所在。沿着十里秦淮④的两岸,到处可见弯曲的小巷,房屋栉比鳞次,人烟稠密,民风纯朴,加上浓郁的南京土话,构成了古城南京特有的社会、历史和人文景观。人们习惯以中华门城堡为界,把中华路东西地区分别叫做门东和门西,这一带约5平方公里,20万人口,历史上一直就是南京居民的集中区域,也是老南京的发祥地。
  然而,随着明清街区的消逝,南京势必成为一个断根的城市。就像是断了线的风筝,虽然优雅的飞在空中,但却不知归宿在何方。这是一个城市的悲哀。失去了明清街区的南京还算得上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吗?失去了明清街区的秦淮河还能焕发旧日的光彩吗?
  明清街区是秦淮河所独有的。默默流淌的秦淮河一定会很惊诧,以前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老邻居哪去了,怎么眨眼之间被小区和花园洋房所代替?这些东西跟秦淮河搭配和谐吗?真佩服当代人的智慧,能让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一起搭配,这种不伦不类的配置在中国的城市随处可见,见怪不怪。
  到南京旅游的人总想看看十里秦淮的风月,以及分布两岸的明清街区,因为这两个地方才是南京的独特的人文价值所在。小区、花园洋房每个城市都有,何必搭火车飞机来南京看呢?大家既然来看,就是想看一下别的地方没有而南京城仅有的东西。秦淮河是一个去处,两岸的小巷又是一个去处,这两处不仅是明清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只有在明清街区的映衬和包围下,才味道十足,才能让人见识南京城的原始风貌。
  只是如今,形单影只已不足以形容明清街区所面临的窘境。或许再往前迈那么一小步,这些古老的存在就会从地图上抹掉。初来南京的外地人也许会问,秦淮河两岸的老街哪去了?当地人一定会很尴尬也很惋惜,因为他们无力阻止这一切的发生,不仅如此,他们的心里也许早就盼望着离开。我们毕竟是旁观者,没事的时候发发牢骚,说几句酸话而已,他们才是切切实实的历史当事人,明清老街的拆与不拆,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挣扎和苦闷。拆了吧,舍不得,毕竟居住了好几辈人,不拆吧,谁愿意在低矮潮湿的老屋里住一辈子?奔向新生活是每个人的权利,我们有什么资格让别人住在简陋的老屋里而自己却住高楼别墅?那样是不通情理的。笔者也有同样迷惘,面对明清街区的消逝,该如何面对,何去何从?相信历史会有公正的答案。
  
  十代繁华,烟消云散
  
  谁也不肯相信,秦淮河正在悄然死亡。
  如其他河流一样,污染成了秦淮河的致命伤。其中对秦淮河损害最大的是工业污染。秦淮河的工业污染最早始于清朝同治年间,也许是拜洋务运动所赐,彼时南京是重要的推行洋务的地点之一,秦淮河两岸工场林立,烟囱里冒着滚滚黑烟。自那时起,秦淮河,一个人文荟集之地,开始接触近代工业,它的面貌也随之发生改变。
  而今的南京紧紧把握时代的潮流,成了一个集化工、冶炼、化学纤维为主的工业城市。听起来或许觉得是好事,工业化城市,物质文明一定非常之璀璨,可殊不知南京为其工业化进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最明显的就是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已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工业城市排污的牺牲品。
  秦淮河的现状令人伤心欲绝。除了上游一小段的清流外,其余河段基本上已成令人望而却步的毒水。一切都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生活垃圾充斥水面,各种工业废液废料肆意排放。以前秦淮河最壮观的是两岸林立的茶楼酒肆、青楼妓馆,现在可好,茶楼酒肆的生意寡淡,游人稀少,最壮观的景致被一个接一个的排污管道所代替。十里秦淮风月被十里膻腥恶臭搅得不成其风月。更甚者,连河里的青蛙都由原来的翠绿色变成了棕褐色,说明体内已含有烈性毒性。这样的水人喝了会怎么样?
  每当雨后,秦淮河的样子一定令人神往。清新的空气,葱茏的树丛,芳香的花枝,刷洗一新的画舫⑤在碧波中荡漾,动人的词曲从青楼酒馆里传出,赶考的举子散落在秦淮两岸,吟诗作对,到处都是笑语喧声,每个人的心里脸上,无论是做什么的,都洋溢着沉醉而由衷的欢喜。
  那是曾经的秦淮河的雨后。现在不一样了,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坏的令人厌恶的变化。每当雨后,秦淮河都会因河水受到搅动而发出令人作呕的恶臭。如果再有风吹,则会恶浪翻滚,白沫滔滔。环境部门显示的水样检测结果,秦淮河的水质是劣五类的水平,这个水平可以这样理解,它是最低的水类监测标准,这一档次的河流基本上就是一潭死水,对其进行治理,使其重返碧水的状态的可能性非常渺茫。
  对秦淮河可怜的现状感受尤深的是那些在河畔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人。他们面对眼前的糟糕境况,肯定会思想起他们小时候的秦淮河。那时候的秦淮河,美啊,就像画里描绘的那样,铅华尽去,小桥流水人家,别有一番滋味。
  他们小的时候,时间大概是民国建立以后,秦淮河已没有了旧日的繁华,但两岸老百姓的生活却依然恬静和惬意。秦淮河静静地流淌,人们在它的周围安详的生活。秦淮河里少见了那些飘荡着笙歌的画舫,而多了关系着日常百姓生活的货郎船。这是一种售货船,既可以渡人,又可以售物,非常方便沿岸百姓的生活。那些明清街区里临河而居的住户,只需推开靠河的窗户,大喊一声,小货郎船就会划过来,然后窗户里会扔出一个小竹篮来,里面放着钱,货郎船的主人就可以把货物放到竹篮里并附上该找回的零钱,交易就这样轻松而便捷的完成了。这种玲珑精巧的小货郎船成了那时秦淮河随处可见的风景。秦淮河也终于放下曲高和寡的身姿,跟寻常老百姓亲密的接触了一回。
  现在由于秦淮河的开发和治理,似乎它的头又高扬起来,小货郎船早已成为历史遗物,新兴的酒吧和歌舞厅成了秦淮河两岸新的景致,大有当年十里风月的味道。只可惜山川依旧,景色全非,此秦淮已非彼秦淮也,情调和氛围也已和明清时相去甚远。
  有当地人说出了心里话:什么修复旧日景观,扯淡!以前还可以到秦淮河走走,现在可不敢去了,一杯茶一杯咖啡要那么多钱,消费不起喽!莞尔之余不禁要问,这是谁的秦淮河?秦淮河在民国的时候已经找到了很好的归宿,那就是和寻常百姓打成一片,成为老百姓的河,普通的河,为什么还要让它抛弃原本很不错的结局,重新换上貌似高贵实则奢靡颓废的装束?
  
  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
  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婵娟。
  
  这是《桃花扇》里的秦淮河。我们不要这样的秦淮河。这样的秦淮河没有持久的生命力,昙花一现是它的宿命,盛衰忽然是它的必然,时间走到现在,一切不可以捉摸不可以依靠的浮华统统都要去掉,最后只剩下,它只是一条河,极其普通而又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的河,这就足够了。
  繁华洗尽,只有朴实无华。这样的结局令人欣慰,也使人感动。希望秦淮河能够好起来,也希望好起来以后的秦淮河不要再走回头路,因为那是一条思路,一条越走越黑永远看不到光明的路。
  未来是美丽的,秦淮河的新生令人憧憬。
  
  旁注:
  ①桃花扇:一部历史剧,作者以数十年的工夫探求历史的真实性,达到“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的程度,可以称得上是当时历史舞台的一部“信史”。
  ②石头城:位于南京城西北的清凉山后,古时为楚威王的金陵邑,筑于楚威王七年(前333)。东汉建安十六年(212),孙权在金陵邑原址石头山上筑城,故称石头城。
  ③王导:276~339年在世,东晋丞相、政治家。字茂弘。山东临沂人。与琅琊王司马睿交往甚密。南渡来建业后,依赖南渡的北方士族,团结江东土著,协助司马睿建立了东晋政权。
  ④十里秦淮:秦淮河是扬子江的一条支流,全长110公里,有内外之分。流入城里的内秦淮河东西水关之间的河段,素有“十里秦淮”、“六朝金粉”之誉。两岸全部是古色古香的建筑群,构成了集中体现金陵古都风貌的游览胜地——秦淮风光带。
  ⑤画舫:装饰豪华的游船,一般都有舫匾置于船首作为记号。若画舫小没有匾额,则以舟子的姓名呼之。

作者:纳兰_秋 回复日期:2009-5-7 17:46:13   变色的秦淮河水
  
  
  繁华的秦淮河夜景
  
  
  风韵尽失的乌衣巷
  
  
  南京石头城
  
  
  秦淮丽景
  

作者:阅历尚浅 回复日期:2009-5-7 17: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