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大上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37:54
发表于 2009-04-26 16:16:49  

经济观察报4月25日报道 这是一座曾经首先发表了邓小平南巡讲话,成为改革开放先锋的城市;这座城市首先开创了中国的证券交易所;这座城市率先迈出了住房商品化的步伐;这座城市甚至一度考虑将大部分的国有企业完全市场化,成为中国国企改革的样本。

而如今,这座城市正陷入迷失。

这座城市就是上海。

2008年,上海GDP增长9.7%,17年来首次低于全国的10%。2009年1-2月份,上海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排名全国倒数第二,仅高于刚开过奥运会的北京。

4万亿投资计划即将下达第三批中央投资,上海却依然沉寂。在一轮投资拉动的经济复苏行动中,这座已经开始向服务业城市转型的大都市有些被边缘化了。而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的建立,虽然可及却遥远。

如同亚洲第一湾被拆除和外滩整体工程建立之前的空白,这座一直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城市,需要寻找新的引导。

金融机构困局

浦发银行,这家老牌上海本地银行,几乎和上海大众、中华香烟构筑了上海市民的本地情结。而如今,这座充满梦想的东方之都正陷入迷失。

如今这家商业银行大部分的业务却与上海无关。浦发银行高层说,今年一季度,浦发银行的业务有80%都在上海之外,原因是上海很少有新增项目可贷。

过去三年中,浦发银行的贷款几乎参与了所有的上海市本地项目,无论是世博会、洋山港,还是上海本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但是这些项目贷款几乎已在2007-2008年发放完毕。

“基础设施、世博会、交通规划等项目基本都已经实现,金融中心又主要是软环境建设,不需要银行贷款,所以我们现在只能到上海之外的地方寻找合适的项目。”上述浦发银行高层说。

中行上海分行与上海本地项目关系最深,不过这家国有银行遇到了类似的困境。过去几年,在分行行长黄志伟的带领下,中行积极牵头组织银团参与黄浦江越江设施建设项目,并向其中的外环线以内8条黄浦江越江隧道项目提供了120亿元银团融资。通过与上海城投、上港集团、世博土控等重点行业龙头企业之间合作,目前,这家银行与地方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在路桥、环境、水处理、轨道交通、虹桥交通线路建设等项目上的合作总量已超过460亿元。

今年以来,中行也面临无项目可贷的局面。“基础设施建设,上海已经基本完成了,大面积的桥梁公路都已经修好,轨道交通线路原来各家银行争夺很厉害,现在也都贷完了。”中行内部人士表示。目前,中行上海分行只好着眼人民币国际结算试点,主攻贸易领域。

民生银行上海分行目前也开始着眼外地业务。该行公司业务部人士表示,上海本地项目基本没有了,偶尔只能参与一些像洋山港二期还剩下不多的项目,今年发展主要以外地为主。

4万亿无受惠

上海本地原有的项目基本放贷完毕,中央政府的4万亿投资,上海却很难受惠。

中央政府的4万亿投资计划主要包括保障性安居工程2800亿元;用于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3700亿元;铁路、公路、机场和城乡电网建设,总额1.8万亿元;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事业400亿元;生态环境3500亿元;自主创新结构调整1600亿元等。

而与4万亿相配合,各级地方政府的投资多达18万亿元,其中广东、山东 、江苏在固定资产投资中位列前三,上海一直没有公布详细的计划。一位接近上海市政府高层的人士称,现在上海的财政支持项目很少,虹桥交通枢纽CBD是其中比较大的,其他的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基本没有。

上海也很难从中央政府的产业振兴计划中受益。原因是,上海的经济状况远远高于中央政府所扶持的产业的要求。

以汽车工业为例,中央政府所扶持的汽车产业要求主要以小排量为主,但是目前上海汽车制造业基本上是以中档以上产品为主;汽车产业政策例如 “税改费”,减免1.6升以下购置税,以及汽车下乡等利好政策,都是小排量车受惠,特别是“税改费”使大排量汽车市场受到影响,整体而言,上海汽车产业不仅受益很少,甚至由于小排量汽车的发展,反而有可能受到负面影响。

而且,上海汽车行业全国老大的地位已经受到了来自广州的挑战。今年以来广东省政府全力支持广州成为中国的汽车城,广州汽车产量目前已经超过上海,为全国第一。

房地产引擎熄火

过去几年中,以房地产投资为主导产业之一,上海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了两位数,2004年GDP增幅超过13%,创历史高度。不过,上海也因此成为楼市调控的中心城市,先后遭遇数轮调控。而在经济增速下滑之后,房地产投资不再是上海经济的积极贡献者。

上海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上海完成房地产投资643.3亿元,增长3.8%,而去年同期的增长是6.2%,增幅回落2.4个百分点,房地产行业2008年对上海GDP的贡献为负。

“今年本来打算开工10个项目,但现在只开工2个,”2008年底一位民营房地产公司老板表示,“市场不好,销售跟不上,所以只能停工。”

上海本地地产公司,如复地、中华企业都大大降低了上海本地市场的销售预期。“2009年,我们在上海本地几乎没有什么新项目在售,因为上海市场需要调整,买房预期会下降。”中华企业内部人士表示。

土地收入一直是上海最重要的财政来源。2002年上海市土地出让金已占该市财政总收入的50%以上。2008年,房地产交易的冷清进一步影响到地产商拿地的积极性,包括房企营业税在内的多种地产税收以及土地出让金随之受到影响。上海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上海地方财政收入下降8.6%,在长三角16个中心城市中列倒数第一。

而这个产业的未来依然面临多重不确定性。“实际上,上海市政府对于房地产业一直都是比较支持的,尽管外界对此有很多异议,但是上海市房地产比重实在太高,现在整个房地产形势下来了,等于拉动上海的重要的引擎没有了,上海也很彷徨。”一位上海市委官员表示。

与房地产整体投资下降趋势相吻合的是,2008年上半年,上海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72.48亿元,同比增长2.3%,增幅同比回落7.3%,在全国投资增长率中是最低的,原因包括新开工项目数量及投资额减少、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量释放减缓、重点发展工业行业投资有所下降等。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的分析,过去10年,上海GDP一直排在全国第7位,不过,近3年GDP增幅排位已经在15名之后。以去年1-9月份的数据计算,上海GDP增幅排名跌落至全国第27位。

在这一轮投资拉动的经济复苏进程中,上海明显被边缘化了。未来上海的增长动力还可能进一步弱化。

拿什么拯救大上海

目前,上海的第三产业占到了上海GDP总量的51%,第二产业大概占到了48%,第一产业还不到1%。而此时的上海,正在尝试以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目标,实现经济的再一次高速启动。

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表示,上海的第二、第三产业都提升得很快,但是相对于自身的资源容量、环境容量与商务成本,上海再走一般制造业的路子已经是走不通了,所以迫切要求上海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进行经济转型。

经济危机的突袭打乱了上海的节奏。在保增长的主旋律下,上海,这座物质世界太过优越的城市,正陷入物质市场再投入边际效应递减的困局。

海河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奇洪认为,上海应将第三产业比重提高到80%以上的占比,将上海打造成商务中心,吸引跨国企业总部,而制造工厂放在低价、人力成本低的地区。

不过这并不能解决当下的困局。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还只是一个远景目标,软环境尚未建立。一位上海市政府经济研究资深人士说,上海最需要做的是,将政府控制的资源市场化,加大国有企业市场化的步伐。

上海市国资改革曾经因为市场化导向成为模仿的对象,只是在陈良宇主持市政府时代,上海市政府加强了对资源的控制,国资改革方向一直掌握在市政府的手中,各类资源仍然向国企集中。目前,上海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仍然不到50%。

据悉,现任上海主要领导不久前在一个高层会议上曾做过一个内部讲话,严厉批评了部分国有企业,认为一些国有企业经营效率低下,掌握了大量资产和资本却没有能够给上海经济的增长做出应有的贡献。

“主要是由于上海习惯了大政府的思维,一切都推给政府,很多事最后都需要市政府定夺。”上述人士称。

(本报记者张勇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文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刘兆琼 丁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