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好时光再创个30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6:59:49
——地质工作体制改革30年座谈会综述
国土资源网 (2008年12月23日)
 
 
 
于德福
12月18日,地质工作体制改革30年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30年前的今天,我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步伐。伴随着这一步伐,我国地质工作体制也从计划经济的事业管理体制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事分离的管理体制,地质工作的投入也从单一的国家财政投入体制转变为国家、社会、企事业单位共同投资的多元化投资体制,地勘单位的改革也不断深入。
回顾与总结我国地质工作改革的经验与教训,目的在于推动我国今后地质工作更好更快地发展。
改革,地质工作发展的必然选择
曾绍金,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他通过自己的四个回忆片断,说明了进行地质工作体制改革,是发展我国地质工作的必然选择。
片断一:1975年河南遭遇特大暴雨,当地政府主动找到河南地勘局所属的八队请求支援,要求在板桥水库坝体上打钻加固。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八队却不敢承接这一任务,因为在严格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事业单位,是不允许有外营收入的,就算挣回了钱也无法上账。
片断二:上世纪80年代初期,河南地勘局一个地质队共买8台摇头电扇,一下引起了轩然大波,不仅主要领导受到了通报批评,而且所买电扇也遭到了没收的命运。
片断三:山东地质六队是全国唯一由国务院授予的功勋地质队,共为国家找到黄金600多吨,但就在拿到功勋地质队奖牌的当年,却遭遇了发不出工资的尴尬。
片断四:上世纪80年代初期,许多地勘单位拒绝接受原地矿部下达的项目。
管中窥豹。曾绍金从记忆中抽出的这四个片断,虽然不能反映改革前我国地勘单位的全貌,但相信人们仍可从中强烈感受到,一个一切要等上级指示和命令,没有任何自主经营权、决策权的单位,既是没发展动力也是没有发展活力的;而在拿到功勋奖牌的当年却发不出工资,则更强烈地向人们表明:我国的地质工作体制已经严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不相适应。
出路在哪?改革。于是,从上世纪中后期开始,原地矿部先后采取了项目承包等多种形式开展了改革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并逐步理出了“地质勘查成果商品化、地质勘查单位企业化、地质队伍社会化”的总体改革思路。到1999年,国有地勘单位实行属地化管理后,我国的地质工作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事分离的管理体制。
改革,收获的不只是新体制,还有更大的发展活力和空间
地质工作体制改革,虽然让地勘单位经历了迷茫甚至阵痛,但最终仍取得了巨大成绩。对此,参加座谈会的代表认为,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对此进行较为全面注解的,是一份题为《关于当前地勘改革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报告》,它由国土资源部行业管理处处长王军、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贺冰清共同完成。
在这份报告中,他们通过深入广泛的调研,将改革收到的实效总结为五个方面:一是各级政府加强了对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二是全国地勘单位普遍实现了较快的经济发展,三是地勘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四是地勘单位内部企业化改革取得新进展,五是地勘单位的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
参加座谈会的其他代表则结合自己的实践,对改革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具体注解:
河南地勘局副局长郭轲介绍说,改革后的河南地勘局,至少取得了六大成绩。一是经受住了困难的考验,为国家保留了完整的地质工作队伍,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用一大批找矿成果支撑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三是地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服务的领域不断扩大,把自己由单一的找矿队伍变成了能够向社会广泛提供灾害地质、农业地质、旅游地质等多种地质服务的队伍;四是自我发展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仅以地勘费为例,他们费用基数已连续三年以每年1亿元左右的速度在增加,2009年将达到5.3亿元;五是走出去战略取得实效,在非洲已实现了由当初工程建设项目为主到矿产勘查开发的转变;六是内部企业化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各队均自觉在内部实行了事企分体运行的实践。
虽然其他代表提供注解的事实各不相同、结论也各有所异,但从中记者仍强烈感受到,管理体制改革后,不只是地勘单位具备了发展的活力与空间,更为地质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更大的空间和机遇。
正视问题,让今后的发展少走弯路
代表们提出问题的出发点仍然立足在推动地质工作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上。正如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贠小苏在会上所说的那样,总结经验,是为了今后坚持正确的认识和做法,继续实施;总结教训,是为了使今后改革和发展少走弯路。
那么,在这次座谈会上,代表们提出的主要问题到底有哪些呢?
体制与机制的问题。有色地调中心副主任杨兵认为,地质工作改革一开始就忽视了体制与机制的研究,而只注重地勘单位改革。而山东地勘局的总经济师韩继深则更是将这一改革称之为“笼子式的改革”,即在体制没有根本改革、缺乏各项配套政策的情况下,实行行业内的改革。在这种情况下,笼子内外的政策措施不统一,且笼子套笼子、笼子与笼子互不接轨,改革要想取得实质性进展很难。
河南有色地勘局副局长贺建委说,改革才能发展,这在地勘单位基本达成一致,而且各地勘单位也在内部进行了积极推进和探索。这说明地勘单位不是反对改革、害怕改革。但是,如果改革只是一味强调地勘单位企业化、并视企业化为改革的唯一方式,是不顾地勘单位实际的简单化改革——地勘单位怕的是简单化的改革。
江西地矿局副局长彭泽州说,改革要正视地勘单位的历史遗留问题,离退休、社会负担、社保医保、住房补贴等问题,是改革中国家必须支付的成本。改革的过程中,地勘单位做出了很大的牺牲、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国家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损失。江西没有出现重大影响的找矿成果,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有色地调中心副主任杨兵说,以国家投资形成的探矿权为由,收走地勘单位对矿业权的经营权,其实是忽略了地勘单位改革必要的国家支出成本。重庆地勘局局长王力则认为,不给地勘单位产权,地勘单位就失去了发展的基础。一些代表提出,有的地方政府在地勘单位获取探矿权的过程中,甚至以政府文件的形式进行明确:凡在其行政区域内申请探矿权,必须给当地政府至少30%的干股,其实质是权力寻租。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秘书长赵成功则从理论的高度,对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了总结和透视。他说,国有企业改革成功,是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解决了经济体制上的问题后进行的,而地质工作体制则没有借鉴这一经验,并且在改革的过程中混淆了体制改革与单位改革的关系、以单位改革代替体制改革。这是一大误区。
座谈中大家承认,由于地质工作的特殊性,导致地质工作体制改革具有极强的探索性,是可以理解的。重要的是在下一步改革的设计中,要理清思路,正视问题,循序渐进。
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地质工作,地质工作需要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代表们怀着让我国今后地质工作少走弯路的愿望,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还结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提出了具体建议。而这些建议,正是他们对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透视的结果,对今后我国地质工作体制改革无疑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国土资源部委托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全面总结地质工作体制改革任务后,这些来自基层的智慧火花必将得到进一步细化和理论提升,这些智慧也必将通过学会反馈到国土资源部这一行业主管部门决策者手中。在此,记者只将代表提出的几个宏观层面的建议呈现给读者:
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地质工作,政府部门应通过多种措施营造全社会理解支持地勘工作的氛围。
改革的目的是推动发展,在对待地勘工作主体——地勘单位改革的问题上,应以推动其发展进行政策设计,不是简单地将地勘单位企业化,而忽视地勘经济发展的实际。
按照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严厉制止地方政府在探矿权上的争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