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剧最喜看穿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1:49:10
观剧最喜看穿帮十年砍柴 @ 2009-2-22 16:57 评论(1) 推荐(53) 引用通告 分类: 未归类

 

    进剧场 的观众,看到那些油彩满脸,扮相优雅的演员穿帮,总有一种莫名的兴奋。

演戏,算不得骗,而是观众甘愿被虚构的情节打动。而骗局,就不一样了,骗局一旦穿帮,那叫好声就更大了。

这两天,有两场戏穿帮了。一是戴着“国学大师”桂冠纵横江湖二十余年的文怀沙老先生,学者李辉一篇文章轻轻一戳,大师脸上的粉就簌簌地掉落,露出的底色惨不忍睹。此事不论文的拥趸崔先生声言要“ 为长者讳”,还是文老先生的助手“被疯狗咬了一口”之说,或是文老先生自己简短的声明,无非故作清者自清,不与小人物一般见识的姿态。这是演戏穿帮后常用的法子,对倒彩声装着听不见。李辉先生的质疑,用的是很平常的手法:事实考证与常识分析。对文老先生这事,无非是三种判断:事实判断、价值判断和道德伦理判断。事实判断是基础,即为文先生辩诬者能否举出更有利的证据,来反证李辉先生所言谬误,即文老先生的真实年龄、以及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后来一系列辉煌经历,入狱的真实原因等等。而不能以“不好说”、“不必说”来搪塞;只有事实弄清了,才可能进行价值判断,即文老先生的学问是否当得起“国学大师”之称号,这个是见仁见智,尽可争论;最后才是道德伦理判断,比如一个老人,对其青壮年时的行为,是否需要抱同情之理解。撇开事实判断,后两点就没有任何意义。

文老先生的“大师”角色,毕竟演了好多年才穿帮,其演技可圈可点。而云南有司,邀请网友前去调查“躲猫猫”,调查一结束,随即穿帮,演技实在太拙劣了,甚至不如陕西的“周老虎”连续剧。

对云南官方有关部门高调宣布邀请网友参与调查,一开始我就以看戏的姿态待之,认定这只是一个噱头。原因很简单,如果真有呈现真相的诚意,用得着网友参与调查么?司法体系内,有检察院的监督机制;政治架构层面,有人大的监督;同时新闻媒体可以监督。但是,在贵国生活的人,都知道这种叠床架屋、明目繁多的监督起不了什么作用,人们对其不相信。因为监督的机构、名目再多,还是最终由老大一人说了算,那些三权分立、新闻自由是被批判被摈弃的资本主义虚伪的民主,如此,任何监督无非是左手监督右手,或者父亲监督儿子。有司也知道自己无法取信于人了,于是请网友充当群众演员,演一场大戏,试图引导舆论。

这事细琢磨起来,确实可笑。一个对新闻机构有生杀予夺之权的机构,动辄要求新闻单位这个不许报道,那个不准炒作。真有诚意,就让媒体特别是省外的媒体自由采访、充分报道即可,何必放着现成的法子不用,来让网友走台呢?

有关人士自以为得计,但是他忘了,既然在朗朗乾坤之内,众目睽睽之下表演,每一个细节都可能被挑剔、被研究,若无诚意,仅仅是为了瞒天过海,只会弄巧成拙、欲盖弥彰、越描越黑。

等到参与调查的网友,报告一出,果然不出所料,这是一场很不高明的戏,舆论哗然。这出戏的主旨,概言之就是:

以尊重民意的名义邀请,以尊重法律的名义拒绝。

网友这一天的调查,只能用“看守所免费一日游”形容。调查真相最重要的环节一个都没有,网友们

没有看到监控录像;

没有和嫌疑人以及同监舍人士单独交谈;

没有独立地询问当班警察;

没有见到死者尸体以及家属。

仅仅是听当地警方汇报,去现场转了一圈,再看了看当天的“值班记录”。

这种调查,还不如砍柴我当年在官媒中做记者时,采访某某部力推的先进典型扎实。这类采访,大家知道事先都排练过,但毕竟我们要历时好几天,可以和找来的群众演员,个别地交谈,了解一些和通稿不一样的信息。

报告出台后,网友很多人提出强有力的质疑,有人甚至人肉搜索出网友调查团几位成员的真实身份,他们多是云南省内的新闻媒体或网络从业人士,于是对这些人产生了种种怀疑。我一向不主张阴谋论,但这样的巧合,不让公众联想,实在太难了。即使这些参加调查的网友有一肚子委屈,他们并非是受命演戏,但客观效果如此,那就只能怪自己过于天真了。

一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网络,载不动许多愁》,一个社会的根本问题-----即公权力来源和构架没有较大的改进,仅仅靠某种新技术,所起的作用有限。因为使用新技术的人都活在现实中,只要权力通吃,那么现实中的一切都是可控的。

不过无论如何,就算看不到真相,看到自以为高明的演员穿帮,也算是一种收获。


 

 

(补充:调查结束后,伴随网友调查团进行采访的新华社记者王研------此次行动策划者伍副部长的前同事在报道中透露了策划的主要目的:

   “特别是在云南两会提出打造“阳光政府”的规划之后,云南省委宣传部用“网络的事让网络解决”的全新思路,应对网络上给云南带来一定负面影响的“躲猫猫”现象。这标志着执政者对网络这个发展迅猛的新生事物的驾驭和熟练。”

   ---也就是说能否让网民们相信,不是其主要考虑范围,而是“新官”以“创新”迎合领导。你们相信不相信无所谓,本来就不企望你们相信,但有人可以向高层汇报时说:我们创新了引导舆论的方式。----这可是朝廷衮衮诸公和各封疆大吏绞尽脑汁的问题。几位网友,为人家的政绩添了一回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