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升汽油摆在面前 可不可以不勇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5:06:38
[原创]一升汽油摆在面前 可不可以不勇敢
http://auto.tom.com 2004年04月12日 09:26来源:TOM 汽车 根本英俊

TOM原创 禁止转载

  早上起来,看见千里兄的又出新贴,关于燃油涨价问题,时效性太强了,很佩服千里兄的新闻敏感,这里顺着这个命题写点东西,过过码字的瘾!

  前些日子,与不靠运气兄在帖子里闲聊,就中国的汽车市场何时可以实现基本的市场化,回答运气兄:五年。运气兄认为我有点乐观。这里重新回到这个话题,我还是确认五年时间里,在混乱中繁荣,在繁荣中混乱的汽车市场基本可以建立标准的市场机制。一个基本的佐证是进入2004年 ,汽车的降价已不是新闻了,厂商对降价也不再欲言又止,做半推半就状了,真是不降价才是新闻了!包括我们论坛在内的强大舆论,国民的购买需求,觊觎已久的国际资本,WTO的法律约束,加之政府本身对政绩即GDP增长的极度渴望,合力于政府的会议桌上,都迫使其不得不强化改革力度,突破各个利益集团的掣肘和抵制,初步建立一个要素完备的市场机制,通过市场,实现发展。五年,甚至四年时间里,在消费终端,我们会看到,车价,尤其是经济型车价,回到国际水平。包括自主研发,品牌建立,资本运作等产业中的诸多问题可以唱念做打开场了。这个结果,不是依靠政府的觉悟,不属于利为民所谋,甚至算不上睿智,而是历史的必然,是顺势而为,是常识的胜利。

  汽车工业每一元产值,分别为上游提供0.67元,为下游衍生2.80元的产值。这几个数字揭示了完备的汽车市场背后,蕴含一个更大,更可靠,更富饶的市场和利益,那就是能源市场,具体到汽车上,即成品油市场。这个市场的产销环节脉络清晰,全面的控制和垄断,较之汽车这样的实体产品要简单,成本要低,理由也充分,我们喋喋不休魂牵梦系的汽车,在这个生态圈子里,远非兹事体大,至多是个药引子的角色。

  能源产业在任何国家,都没有值得炫耀的市场化程度。以美国为例,汽车市场的关税是零,对三大公司的保护基本没有,相反,针对底特律的苛刻的环保法规和劳资仲裁从来没有客气过。但是对几大石油公司,除了洛克菲勒时代一次强制分拆之外,美国政府和产业界的暧昧关系一直保持着。老布什就是个石油创业资本家,小布什从政前是石油公司高管,井架林立的德克萨斯州一直就是该父子的资金和选票基地。几大石油公司每张大单背后,都有白宫的压力和游说。海湾战争战区司令,针对中东地区防务设立的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的斯瓦兹科普夫将军在接受明镜周刊的访问时这样说:“真正指挥中央司令部的是670万犹太人选票和美国人的汽车油箱。”

  如果一个国家,将汽车列为战略物资,那这个国家太穷了。在这样的国家里,汽车不仅是交通工具,而被神化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用和拥有的,据说1981年,就私人可否购买汽车,还是邓老板发话,才不成为一个禁区了。这使我联想到目前的朝鲜,一次性的打火机,令朝鲜人爱不释手,简直就是一个小小的工业奇迹了。

  这样的时代,渐行渐远了。汽车走入中国人的生活,如此现实和方兴未艾,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无法阻挡和压制,什么发展纲要,什么产品目录,什么投资限制,TIME TO SAY GOODBYE了。

  摩尔定律大家都知道,如果可以实现汽车工业上,意味着一辆法拉利卖3美元,一升油跑25万英里。还有电视机,一部电视机的价值不及五年的收看费用,英国是一年。我预感未来的汽车也是这样,硬件的价值越来越低,而软件的投入越来越高。基于这个认识,最近乃至未来的成品油涨价,也将长期占据我们论坛的版面,成为新的和长期的热点。

  这次涨价,在诸多媒体,都没有值得信服的分析,我以为主要的原因是如下三点:

  一:国际油价的普涨以及维持强势:欧佩克限产的背后,还有这样几个新闻值得注意,沙特王室承诺建立民主体制和转变产业结构,科威特政府组织财团投资欧洲主要工业公司,卡塔尔,巴林等海湾小国四处出击国际资本市场,等等。

  石油作为不可再生的资源,决定了石油美元不是源源不断的,虽然学术上尚存争议,但是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距离穷竭为时不远已成定案,在全球经济呈现普遍紧缩的前提下,限产措施的积极意义更多的被各消耗大国接受或默认,而另外一个产油大国俄罗斯,也乐得见到油价上涨消解经济困局,2003年的美伊战争,俄罗斯在政治上失势,但经济上财源滚滚,开战前每桶40美元的北海布伦特油价,一举增加的40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使俄罗斯轻松应对了偿债高峰,此时连任的普京绝不会选择开闸放水,因此,这次原油价格上涨在排除了增量入市的前提下,应该是长期和稳定的。

  国际市场的新成员——中国。在这个市场上,始终如一的表现了幼稚和莽撞,在1997年36美元每桶的情况下,高举高打,买进入市,而在2000年19美元每桶的时候,大肆出货,7天内将油价打压到不到17美元。致使全球诸多期货资金被迫斩仓,如果不是要刻意的搅乱市场,只能理解为官僚主义或者是低能了。追涨杀跌是股市上最常见的,人民日报发过社论批驳过,而社论的执笔者也犯同样的错误,呵呵,好像追涨杀跌也是有政策限制的,属于王榭堂前燕,老百姓还是不要玩了,你低水平重复建设,呵呵。

  二:中国经济的轻微通胀因素:经济,宏观经济,我们到底懂多少呢?微乎其微吧。2003年上半年以前,中国政府和学术界还在为是否通缩和如何解决通缩大伤脑筋的时候,一夜之间,通胀不请而至。粮食和原材料价格上涨,投资过热突然出现了,2002年江浙和广东的电力供应还存在过剩的忧虑,突然间就需要限电了。关于通胀的分析一写就是一万字,还说不明白,所以只说结论:经济生活中的各要素是高度关联的,通胀些许灵光闪现,就会全面投射我们的生活,在一个结构失衡和管理低效的高增长模式背后,高耗能和高污染需要我们以数倍的代价支付兴奋的成本,基于这个模式的增长,即使国际市场油价不变,交易成本的提升也会抬高油价。

  通胀不得到有效抑制,油价就没涨完。

  三:备战因素:这次油价上涨,媒体和企业高度一致的语焉不详,经济观察报对此提出了质疑,但是也没有说破心照不宣的答案,那就是台湾选举和朝核危机对中国政府提出的备战压力。这个问题不多分析,大家都明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必要对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十分关键,负责的政府绝不会允许这个储备为零。而从零到一百之间的缺口,无疑要分流有限的供应,燃油上涨乃至继续上涨就容易理解了。

  这个因素也决定了能源产业的战略地位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不可撼动的。我的一个帖子里期待高度的市场化提升汽车工业的产业高度。但是这个期待不适用能源市场。这样的期待不现实,也不见得有必要。未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石化中石油老总的座位在前排,三大汽车公司的老总在后排,甚至未必还有座位,这就是车价越来越低,油价越来越高的一个微妙昭示。

  最后给亲爱的版友罗嗦两点结论:

  燃油经济性是购车的重要考量,较低的使用费用可以保护你的钱包和心情。

  燃油的价格高企会促进替代能源的研发和投资。二次石油危机造就了日本车的崛起,现在,类似的机遇也出现了。那就是替代车用燃油的技术研发和应用。世界范围内,替代石油的技术很早就存在了,只是低廉的石油价格另这些技术显得昂贵而少有资本问津。石油资源出一桶少一桶,这个时候,技术和资本的前瞻无疑具备很高的含金量,从来没有一种技术开始就是成熟的,资金和人才流向有利润的领域,当油价越来越高,加上信息科技的助动,替代燃油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将比任何时代的新生产品要优质和经济。一种清洁,价廉的新能源的诞生,是全人类的福祉。

  摩托罗拉的总裁对非洲战乱国家的重建提出过这样的建议:“你们直接上马移动电话,比先上马程控固话要经济。”而即使现在,北京上海包括兰州的程控电话和纽约伦敦都是同一代的。落后有时反而是优势,生活的悖论总在游戏我们。

  车用燃油的替代技术,中国的企业和欧美日的起点相距不多,即使有,也绝没有内燃机技术和汽车整体制造那样大。这个机遇滥觞之时,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可不可以有所作为呢?如果资金和基础科学等一切资源都是全球化的,我们缺乏的也许只是一点点勇敢。勇敢不是成功的全部,甚至不足10%,但正是这不可取代的10%,让我们在百年以来的数次变革关头选择屈服和忍受压抑。中国人从来不缺乏聪明才智,而恰恰缺乏一点勇敢。

  一升汽油摆在我们面前,可不可以不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