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爸爸”的名字不是娇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8:54:48

★ 秋语呢喃/编辑 ★

“80后爸爸”的名字不是娇骄

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撞得头破血流才勉强找份饿不死人的工作;我们钱挣得刚多一点的时候,房子已经买不起了。
年轻人到了婚育年龄,结婚生孩子是很自然的事情,生活负担当然有,但并不会生在1979年的“80前爸爸”是一个样子、生在1980年的“80后爸爸”是另一个样子。所以,当看到“80后父亲普遍患上产后抑郁症”的报道标题,我忍不住笑了,那显然是夸大其词。
“80后”、“90后”,甚至“80年代下的蛋”,无非是一种叙述方便的“姑妄言之”。“80后”的独生子女,最大岁数已到28岁,有不少“升级”了,成为父母了。在“父亲节”到来之际说说这些年轻的新爸爸,当然也蛮好。普遍感觉生活压力大、“手头紧”(6月15日《羊城晚报》),这也难免。但说“父母仍是他们离不开的靠山”、这些“80后”的酷爸们没有摆脱“娇骄”二气,我看未必。
我向来认为,不能轻看年轻一代,否则倚老卖老、居高临下的人很可能会误判,“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才是自然规律。“80后”并不像一些人想像的那么“娇”与“骄”。这次抗震救灾,多少“80后”、“90后”青少年的突出表现让人刮目相看。请想想吧:十几万战斗在救灾第一线的士兵,大多是“80后”的年轻人。胡锦涛总书记说得好:“实践充分证明,在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成长起来的当代中国青年是值得信赖的,是能担当重任的。”
“80后爸爸”也不会娇到哪里去。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物质大大丰裕了,我们的父辈呢,他们当爹的时候才真的不容易。不说“三年困难时期”,不说“文革”,就是上世纪80年代初,也比现在困难多了。要看到这个基本面。反映“80后”生存状态的网语说:“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撞得头破血流才勉强找份饿不死人的工作;我们钱挣得刚多一点的时候,房子已经买不起了。”这只是一种情形,并非全部。许多老百姓家里都还缺一种“米”,那就是平方米,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为此,大多年轻老爸老妈进行的是“韧”的战斗。
若说“生活压力大”,关键看衡量指标是什么。“标的”太高,当然会感到“压力大”。如果25岁的人要跟52岁的人比收入、比收成,那当然会弄得自己很累。同样,26岁跟62岁、27岁跟72岁、28岁跟82岁,也没法比,谁比谁傻蛋。刚开始工作,刚组建家庭,刚开始当爹,就想一步登天,月薪两万五,房子两百五,那确是有点两百五的想法。人家干了一辈子了,才有今天的生活,所以年轻的爹爹要心平一点,今天只住50平方米的房子,没人嘲笑你。我28岁当爹时,就住在租来的房子里呢。虽说不必“达则孔明,穷则渊明”,但总得聪明一点、洒脱一点。把爹给当好,不是靠“收入丰厚”这一条。超脱地说,就是“家和万事皆兴盛,心安无处不桃源”。
老爸,当起来就会像起来的——只要有当爹的那份责任心。“80后爸爸”的名字不是“娇骄”,也没那么“抑郁”,我看旁观者就不用太担心、太操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