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焕英:少点儿“坏事变好事”才是真好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9:24:18
少点儿“坏事变好事”才是真好事
■孙焕英
    自从“一分为二”旗下的“坏事变好事”说问世以来,中国人就多了一件理论武器,坏事者就多了一件常胜法宝。
或者叫与时俱进吧,抑或是响应解放思想的号召,人们对“坏事变好事”这个命题,越来越多地进行实践检验了。检验的结果,问题复杂起来。
人们首先发现的,“坏事变好事”,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种绝对。有些情况下,坏事可以变好事;有些情况下,坏事就是坏事,变不成好事。比如“反右”。当时谓之曰:出了毒草,是坏事。但是,除掉毒草,可以化作肥料,壮大鲜花,这就成了“坏事变好事”。然而,经过实践检验,其结论是:“反右”严重地扩大化了!“反右”扩大化,它本身倒成了坏事。除掉了鲜花,鲜花化作了肥料,那么,壮大的是什么呢?只能是那些荒蒿野稗,甚至还有真正的毒草。所以说,“反右”扩大化,无论如何,这件坏事,是变不成好事的。把“坏事变好事”定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那倒成了形而上学,成了谬说。
就算是有的坏事可以变好事吧!那也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第一位的,就是代价。世界上没有无代价的“坏事变好事”。而且,“坏事”所付出的代价,一定比“好事”所得到的收获要大,大得多。也就是说,如果将“好事”和“坏事”作考量的话,结论总会是得不抵失。这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关于这一点,我想,谁都会在任何一件“坏事变好事”那里找到答案的,用不着我来赘述。
现在还需要讨论的是:既然“坏事变好事”如此这般,为什么有些人还是津津乐道于此、哈哈乐于此道呢?为什么他们还要把“坏事变好事”捧为圣旨视为金科玉律呢?
考察一下:对“坏事变好事”最感兴趣的,往往是一些地方上的官员。当官的,有意无意地造成了坏事,引起人们的质疑,那么,“坏事变好事”,就成了他们的遮羞布,就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或特赦令。玩得好的,“坏事变好事”还可以成为坏事者的功劳簿。有一句戏词曰“堤内损失堤外补”。那些坏事的官员,是在搞“坏事”损失“好事”补。说白了,一些官员将“坏事变好事”的大旗举得高过珠穆朗玛峰,不过是逃避追究推卸责任而已。
有些平头百姓,也把“坏事变好事”挂在嘴边上。了解这一现象,还得请教研究国民性的鲁迅。鲁迅曾经指出: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见了阔人想的是我家先前比你阔多啦,挨了打想的是儿子打老子,被斩掉脑袋想的是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是一种国民劣根性。这种国民性,鲁迅以后,并没有根除。与“精神胜利法”相结合的一种“坏事变好事”论,不仅是老百姓无奈时自身的需要,须知,更是那些办坏事官员的需要。
有鉴于此,我们应该清醒:“坏事变好事”,决不是多多益善。对坏事若无严厉的处置措施并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绝不会变为好事。少点儿“坏事变好事”,才是真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