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健康类书当心健康被出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6:44:26

李逊达           买健康类书当心健康被出卖

 

513《生命时报》上刊登了赵振宇撰写的有关如何购买养生保健图书的文章《健康书不少在蒙人》,则对当前读者无法识别哪些“健康书”是健康的,哪些却是害人的,敢于站出来向读者警言,笔者认为是非常必要的。

 

针对当前繁荣的图书市场,尤其要提醒和指导一些热衷于通过所谓健康书来达到保健养生目的的读者,别被书店、书摊里那些眼花瞭乱的保健书迷住了眼睛,冲昏了头脑。其实在众多的健康类书目中,确实有大量披着健康的外衣,贩卖不健康之实的劣书在鱼目混珠,一般人是很难识别哪些是真宗的,哪些则是挂羊头卖狗肉,所以想通过购书来买健康的读者,千万要当心别把自己的健康出卖了。

 

据第十八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传来的信息:“2007年国内大众健康类图书在销品种已达1.9万种,全年同比增长率超过25%;进入2008年,这类图书的销售增长率更是直逼30%。据《中国新闻周刊》调查显示,仅17.63%的人,‘对健康类图书没什么兴趣’,余者均表示看过或有意去看这类书籍。”

 

一个国家当平民生活进入小康水平阶段时,健康类书进入“空前繁荣”时光是必然的。这当然一点也不可怕,但如果一些劣书籍像一粒老鼠屎,如混入到一大锅汤的健康图书中去,那么被这些书“忽悠”的读者所受到的伤害,那是极为可怕的一种“自杀”!作者就拿台湾乳腺癌患者控告林光常为例,认为是听信了他的排毒餐,才延误了治疗,以致癌细胞扩散。

 

针对目前健康类图书走入越来越多家庭的红火状况,《生命时报》的记者采访了中国医学院院长助理黄建始、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社长袁钟和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照光,让我听听专家们是如何说的。

 

黄建始认为,图书在老百姓心目中历来是科学性、权成性的象征,健康图书受到热捧也就是必然的。故所以一项消费者协会对600名老人做的调查,显示半数以上老人会将收入用于保健。为此黄预言,健康类图书的热销还将一直持续下去。有人估计还会有十年以上的持续增长空间。

 

袁钟则认为,由于国家对出版健康类图书的,是否需要相关资质和医学专业的编辑和层层审稿,至今没有作出严格规定,所以任何出版社都可以出版此类图书。过低的门槛给图书市场带来了混乱无序,许多健康类图书完全是胡编乱造,毫无科学性可言。笔者对这种状况感到十分惊讶,难道统一领导在出版领域里竟然失灵了?

 

洪昭光则认为作者队伍参差不齐,确实是导致健康类图书市场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连学电机的都开始写保护健康的书了,简直不可思议。

 

那么作为普通读者,如何摆脱有被书商“忽悠”的可能呢?文章提醒读者,首先对这类图书出版社的内情有个全面的了解。袁钟认为,最好选择科学类或医学类的出版社,而不是文学类和艺术类的出版社。只有专业的出版社才能对专业类的图书把好关,保证内容不会误导读者。洪昭光则认为,买书之前要查明作者的身份,仔细阅读书中提供的作者介绍是不是相关专业的,专业水平有多高,是否是本专业的专家。黄建始要求读者保持理智,不能一味追捧畅销书,也不应该被各种宣传迷惑。

 

笔者认为,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良好的,但是把读者避免被书商、出版社、作者们所“忽悠的防备责任全归到自己的素质上,那是有失公允的。读者是消费者,他们不可能在素质全面提高之后,在知识充塞之后再去购书;提高防备意识是需要的,但不可能都有一双火眼金睛,一眼就能识破那本书是蒙人的。归根结底,治理还得从源头上着手,首先要把图书市场抓好。抓好图书市场的关键还在于能否把出版社先抓好。最终落实,还是应当把我国的出版法制定好,尽快出台。

 

作为法治国家,首先就是要把立法抓好,呼吁了二三十年的《新闻出版法》,至今还没听说要为我国文化法治作出贡献而即将要诞生的一点风声,为此,笔者不得不要为我国文化建设前景感叹万千了。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