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婆婆”管不好百姓一顿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55:59
十个“婆婆”管不好百姓一顿饭
http://news.QQ.com   2006年04月17日16:27   燕赵晚报
燕赵晚报记者王凤伟 路其强
电话打了一圈这事到底谁来管
不久前,一位消费者喝了某厂家生产的纯牛奶,上吐下泻。
于是,他给卫生部门打电话投诉,得到的答复是:“如果你的身体健康受到了损害,应该找工商 于是,这位消费者又给工商部门打电话,但工商部门告诉他:“你上吐下泻的原因是不是由于喝了牛奶引起的,需要证据。可是,工商部门没有相应的检测手段,你还是找卫生或质检部门吧!”打了一圈电话,这位消费者的权益非但没有得到保护,甚至就连最简单的“这事到底由谁来管”也没能弄明白。
这不是个案,而是普通百姓吃出病来后经常要面对的一道难题,遗憾的是能找到答案的人却很少。理不出头绪,找不到申诉的地方,普通百姓就只得忍气吞声。一位社会学者说,他自以为知识渊博,可面对类似考题也会一头雾水,营业执照归工商管,卫生许可证归卫生部门管,而食品质量检测好像又归质检部门管。
这位社会学者认为,百姓的无奈,反映了目前食品监管多头无序,各部门职能交叉的混乱局面。事实是,对于一些效益好的食品企业,多个监管部门重复管理,增加了企业负担;而对群众反映的食品安全难点问题,很多部门又互相推诿。有利益都上,没利益都躲开,这虽然不是食品安全监管的常态,但也是某些部门的潜在心理。
10余部门管不好百姓一顿饭?
据了解,目前和食品安全有关的部门有 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粮食、商务、出入境检验检疫、质监等。
不可否认的是,这些部门为控制各类大型食品污染及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净化食品市场均付出了大量心血,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老百姓依然感觉吃得不放心。其实,政府部门同样提心吊胆。市食品安全监管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食药监局副局长张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现在,我几乎每天都是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尤其每逢重大节假日时,这种担心就更加强烈。因为这个时候在外聚餐的人们特别多,万一哪家酒店或哪个市场出现中毒事件可不得了。”
张旭认为,这么多“婆婆”之所以不能管好老百姓一顿饭,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食品安全工作涉及种养源头、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诸多环节,链条长、范围广,监管难度大。
二、相关法律法规不配套,阻碍执法。
三、部门职能交叉、职责不清削弱了执法的力度,极不利于对产品的全程监管。
铲除食品安全毒瘤立法很关键
姓一顿饭?张旭个人认为,除需要相关职能部门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规定外,关键在于立法。食品安全是一个从农田到餐桌的系统工程,只有对全过程进行控制,才能够真正保证食品安全。而造成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关键在于我们的法规还没有起到足够的震慑作用。对食品制售单位的教育、管理、检查、监督还不够。从国外经验看,保证食品安全的最有效手段是加大监管监测力度,想方设法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目前我国在食品立法上相对比较落后,标准体系也不尽完善,不少标准已不能适应当前食品市场治理整顿的需要。
其次是建立长效的监管、规范机制。规范是市场监管的目的,规范来源于制度的建立,体现于制度的落实和机制的健全。要建立和完善食品市场准入制度,索证索票制,生产加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制度等。对存在质量隐患的商品,要严格检查,“宁可十次放空,不可一次放松”,绝不让问题食品流入市场,绝不让假冒伪劣食品有滋生的“土壤”。
再有就是加大惩处、追究力度,增加失信成本。对那些查出经营假冒伪劣食品的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经销企业、生产厂家实行“一次遭查,终身禁营”的威慑政策,追查到底。同时,将其列入“黑名单”,采取卫生、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联动约束机制,让失信成本远远高于守信成本,并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介,向社会公众曝光,形成“人人喊打”的高压态势,使那些心存侥幸的厂家、商家不敢轻越“雷池”半步。
明确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同样重要。在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者的同时,必须追究相关职能部门责任人的责任。如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就“拔出萝卜带出了泥”,一大批责任人纷纷“落马”。只有有了这种决心和力度,才能把假冒伪劣食品消灭殆尽。此外,还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使消费者认识到假冒伪劣食品的危害,在选购食品时有足够的警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