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汪洋一句话,为广东很担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31:06

美国通过国会立法的标的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英文称谓是Bailout(救援),而最近中国将投入4万亿人民币进行的救市计划,在英文称谓是Stimulus(刺激);“救援”的意思是对面临危境的事物进行援救和帮助,“刺激”的意思是推动事物,使其起积极的变化,这两个词里或者有美中于救市这件事上的不同状态和手腕,前者可能说明美国经济面临的严重状态,不救是不行的,后者可能说明中国的经济有点儿麻木,需要振作,就像高层说的要将它确有从通胀变成通缩的迹像。
当然,语言的选择只是种表述方式。
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为了这个救市计划,曾向众议院议长洛佩西女士单膝跪下,这是推动如此空前的救市计划最后能晃晃悠悠国会通过的重要一步。
2008年11月中旬某日,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到湛江调研,也有过一段谈话,里面也谈到广东的“救市”――用官方的表述应是“刺激”经济政策,他说,现在大家都很关心广东经济遇到的困难,很多人在发表议论,让人有天塌了的感觉。比如,有人说,今年以来广东有5万多家企业倒掉了!数据是否真实另当别论,但大家要认真分析一下,现在倒闭的是什么企业?有著名的大企业吗?没有!我判断,这些企业总体上讲,都是落后的生产能力,落后的生产能力被市场周期性波动所淘汰,是市场经济的规律在起作用。
汪洋书记的表述被媒体普遍理解为:倒闭的企业代表落后生产力,落后的生产力是要被淘汰的,政府但不能去救(刺激)落后的生产能力。
如果对比保尔森的下跪求救(那时是拯救华尔街的金融困局)和汪洋潇洒的“不救落后生产力”的表态,至少可以得出两个相悖结论,其一,华尔街金融企业的困局是“先进生产力”受困,而广东乃至中国的经济困局是“落生生产力”受困,所以一个能救一个不能救;其二,保尔森和布什拿出差不多是耗空国库的资本在救“落后的生产力”,将让落后更落后,美帝国主义这回真的要完蛋了。
呜拉吧。
所谓“生产力”,它不是妇女生孩子的能力,而是――在我学过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的标准定义是:生产力是人类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表示人类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水平,反映了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
在汪洋书记的以上表述里,“生产力”是代表广东被传说的“5万多家倒掉的企业”,而且汪洋书记说这些企业没有“著名的大企业”――如果有“著名的大企业”似乎另当别论或者可能是先进的生产力了。
依这个没有“著名的大企业”的根据,我觉得可以把广东被传说的“5万多家倒掉的企业”推让断为差不多都是一些小企业、民营企业、非垄断企业,甚至可能是一些零食店、豆花摊、剪饼铺,等等。
“5万多家”的规模数量,我是头一次从汪书记的表态里听说,够多,汪书记说“数据是否真实另当别论”,他把话题转了,但我却就想从他嘴里知道广东到底有多少家企业倒掉了,汪洋没有说。
是他不知道?还是他知道不说?
如果他真的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家企业倒掉,那么他敢于断定这些倒掉的企业里不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根据只有一点,就是这里面没有“著名的大企业”,我觉得以这样一个片面的依据就说广东倒掉的企业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的结论肯定也是片面的;如果汪洋书记真的不知到底有多少广东企业倒掉,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铁律,汪洋书记断定这些企业都是“落后的生产力”的表态是臆断,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和我党高官应适用的客观态度。
如果,汪洋书记知道广东有多少企业在倒掉――不是被传说中的5万家――倘若少于5万家,汪洋书记应给个详细说明,比如只有500家,相信从他嘴里听到这个消息,关心于此的听众一定心情释然,哦,广东企业的困境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严重;所以,我倒觉得汪洋先生的表态容易给人一个他所知的广东倒掉企业要远远多于被传说中的“5万家”数目,只是他不肯说。
所以,对汪洋先生的这段话,感到很遗憾,不理解,有疑虑。
广东是中国的,是中国改革的前哨和标杆,没有中国人不关心广东。
除此之外,还有:
其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里说,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但没有明说中国共产党对非先进生产力也包含“落后生产力”适用的态度是什么,似乎汪洋书记的态度里补充了这个表态,对“落后生产力”要置之不理听之任之自生自灭,或者它们灭了才好,给先进生产力让路。
是吗?
其二,我亦听说现在在广东和中国各地真正面临困境的也确实少有著名(名牌垄断、行政垄断)的大企业,多是一些小企业、民营企业、非垄断企业,甚至它们可能是一些零食店、豆花摊、剪饼铺――但又据统计,改革开放30周年的中国的最伟大成果之一就是让这些企业出现并能健康成长,健康成长为中国经济体中一股巨大的力量,国家税务总局2006年3月发布的数据显示:
“十五”期间,中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公司、私营企业、涉外企业税收收分别是30998.31亿元,年均增长6.9%;集体企业完成5723.39亿元,年均下降2.1%;股份公司完成32212.18亿元,年均增长34.0%;私营企业完成7705.57亿元,年均增长45.3%;涉外企业完成22385.09亿元,年均增长23.6%;上述类型企业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分别从“九五”期间的52.3%、13.3%、10.3%、2.2%、14.5%变为“十五”期间的28.3%、5.2%、29.4%、7.1%、20.5%。其中,股份公司、私营企业、涉外企业税收的比重分别提高了19.1个、4.9个和6.0个百分点,而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税收的比重下降较为明显,分别下降了24.0个和8.1个百分点。
对国家税收的贡献的比例及其变化,或者可以成为求证企业的“生产力”先进性或不先进性的一个依据,而这个依据至少证明那个倒掉的企业都是“落后生产力”的说法是值得商榷或者或者不可信的。
也许,广东的情况与中国非常不同或者根本相反吧。
而据2007年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2006年全国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和监管基本情况显示,2006年全国在个体私营企业就业的人数已达1.2亿人,比上年增长1021.4万人,增长9.5%,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15.4%。2006年,全国实有私营企业498.1万户,比上年增长15.8%;私营企业注册资本76028.5亿元,比上年增长24%。企业注册资本百万元以上的达118.6万户,其中注册资本亿元以上的有4245户,增长了近40%。2006年,全国个体工商户达2595.6万户,比上年增长5.4%。
还有麦可思公司(MyCOS)完成的一项“2007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显示:中国民营企业雇用的2007届本科毕业生73.3万人,占本科毕业生就业人数的36.2%,同期国企、外企、政府事业单位的就业比例依次是26.4%、23.5%、12.3%。民营企业/个体共雇用2007届本科毕业生73.3万,占本科毕业生就业人数的36.2%,调查得出的结论是:民营企业/个体已成为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主要雇主。
2006年9月全国工商联主编的2006民营经济蓝皮书《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第三卷(2005-2006)》中表示:预计未来5年,全部民营经济占全国GDP的比重将达四分之三,私营企业数量将占全国企业总数的70%以上。
以上我在网上随手找来的数字和统计或者又可以证明汪洋书记所说的那些“落后生产力”企业在中国经济中所占份量有多大,我相信这种情况在广东只能更甚。
汪洋书记同时说:(广东)各级政府关键要发掘社会保障职能,妥善安置下岗失业工人;但政府不能去干市场经济不允许干的事情,不能去救落后的生产能力。
反问一下:政府既然要妥善安置下岗职工,为什么不能尽量让更多的人不下岗呢?如果把“发掘社会保障职能,妥善安置下岗失业工人”也作为政府职能之一,把“不能去救落后的生产能力”作为职能之二,这两个政府职能之间是不是存在明显矛盾呢?
难道除了让下岗职工找到新公司的雇佣,政府还有比对其进行施粥救济更好的招数吗?但“新公司”在哪里?有那么多面临倒掉的“旧公司”不去救,而去寻找或者建立新公司,政府这样的行为真的很“市场”吗?
至少能把要把所有下岗的职工一下子都安排进中国移动或者华为集团这样的“著名的大企业”里的说法我是不信的。如果我们的政府早就有这个本事,改革开放也没必要搞,在“毛时代”一起吃大锅饭岂不更好。
其三,“落后的生产力”就真的不能救吗?
所谓的“落后的生产力”,说具体点儿是一些不能适应现在急遽变化的市场而面临完蛋的那些,它虽然被汪洋书记断定为“落后”,但它仍然有生存的权利,因为它是由无数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组成的,这些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都是人,是人就有人权,在中国的法律上没有任何一条写着生存在这些企业里的人的人权就与那些生存在“著名大企业”里的人的人权有什么不同,但政府要以他们的企业是“落后的生产力”为由不加以甄别地“不救”,必然危及这些企业中人的人权。
是不是构成对这种人权的歧视,就需要专家来解释了。
其四,回到现实中来,把企业一刀两断地划为“先进生产力”和“落后生产力”,似乎又在这个社会里多树立了一层严重的对立关系,汪洋书记让广东省的政府部门选择站到了“落后生产力”的对立面,表态之后的后果会不会把那些“落后生产力”的企业和企业中人都推到了政府的对立面?联想到2008年在全国发生的多起警民对立、出租车司机与政府对立等等事件可知,“对立”才是和谐社会的最大毒瘤之一。
所以,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真的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省的广东的“和谐”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