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华社的“技术错误”说起 / 闾丘露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56:09
从新华社的“技术错误”说起/ 闾丘露薇
一五一十部落 2008-09-30 12:08
星期一和学生们上课,讲述了一下有关新华社在神舟七号发射前几个小时,发布了关于飞船成功发射的新闻的事件。
这绝对是一个出口转内销的新 闻,美联社发出的稿件,大概的内容是,在神舟七号发射前的几个小时,中国官方通讯社发出了关于飞船顺利升空的新闻稿,并且在网上存在的几个小时。文章标示 的发表时间是27号,并且绘声绘色的详细描述了升空的过程,包括航天员和地控中心对话内容。之后美联社打电话去新华社,对方回应,这是因为技术人员的“技 术错误”,之后稿件撤销了。
美联社的这篇报道在25号被许多外国媒体引用,我用英文space mission xinhua hit web google了一下,居然显示21万多篇相关文章。从报道里面我看不出来到底这里的上网,是指新华社提供给各大媒体使用的网络,还是针对大众的门户网,不 过我估计,前者的可能性大一些。
提前准备好稿件,这在各大媒体,特别是通讯社来说,是非常正常的事情,问题出在,有人不小心按了键,把不 应该发出的稿件,发出了。提前准备,说到底还是为了抢时间,比如很多媒体会为一些名人政客准备好一些个人简历,以防他们比如死亡,或者辞职,或者出现其他 问题是的时候,马上可以使用。比如中国政府每一次换届,媒体会事先把所有可能的政治局成员的个人简历提前准备,因为需要事件查找资料,需要制作,在名单宣 布之后再准备,就会远远落在其他媒体的后面。其实提前做很多的准备,而且有很多的稿件,可能是永远也不会用的,因为名单错了,或者可能发生的事情,最终没 有发生。做得越多的准备工作,证明这家媒体越专业,和有计划性。
不过这次新华社的稿件引发其他媒体如此大的关注,则是因为,稿件的内容所 报道的是动态性的东西,从新闻的角度,是应该在事件发生的同时,记者所亲眼看到的东西,但是现在,事件还没有发生,却已经如此生动的写出来了,这让大家会 觉得有些匪夷所思,因为大家会问,事情还没有发生,你又如何可以预知过程呢?
比如美联社的稿件引用的这段报道:(因为找不到中文原文,所以只能够依据美联社的英文犯伊在翻译成中文)
"After this order, signal lights all were switched on, various data show up on rows of screens, hundreds of technicians staring at the screens, without missing any slightest changes ...(在这个命令之后,信号灯亮起,不同的数据在屏幕上显示出来,数百名的技术人员紧盯着屏幕,为的是不错过任何的变动)
'One minute to go!'(还有一分钟)
'Changjiang No.1 found the target!'...(长江一号发现目标)
"The firm voice of the controller broke the silence of the whole ship. Now, the target is captured 12 seconds ahead of the predicted time ...(指挥员坚定的声音打破了沉默。现在,目标已经比预定的时间提前十二秒被锁定)
'The air pressure in the cabin is normal!'(太空舱里面的空气压力正常)
"Ten minutes later, the ship disappears below the horizon. Warm clapping and excited cheering breaks the night sky, echoing across the silent Pacific Ocean."(十分钟之后,飞船在地平线上消失。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冲破了黑夜的静寂,在安静的太平洋上回荡)
如果事 先准备好飞船成功发射的报道,即使加上一些形容词的描写并没有问题,只要在按键发稿之前,再和事实核对一下,确保没有错误就行,但是如此详细,让人身临其 境,这就是海外媒体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方了,因为看到的人会觉得,原来我们从媒体的文字描述上看到的场景,是可以提前准备的,就好像做饮食节目,主持人总是 会说:“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已经事先准备好了做成的成品。”虽然步骤也许和主持人示范给大家的一样,但是因为火候,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每次烧出来的菜, 味道肯定不同。
不过烧菜毕竟只是娱乐节目,大家不必太当真,但是飞船发射就不一样了,这是科学。当然,我相信这只是新华社的一次技术错 误,而且国外媒体也许不明白一点,作为官方媒体,他们会提前取得大量的内部资料,比如在领导人发言前,他们已经有了发言稿,在双边会谈还没有开始前,可能 也已经拿到到了新闻稿,负责任的,就会自己经历整个事件,看看是否有需要修改的地方,确定这些稿件无误,才会发表。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因为事先有了稿 件,记者也就不去现场了,几年前一位领导人偕夫人外访,结果夫人因为身体不适而没有出席一个晚宴,但是官方的稿件上却还是有她。夫人没有出现,在现场的细 心的境外媒体觉得很好奇,特别是因为看到了官方稿件,也就是代表官方立场,代表政府的东西里面有,了解这些媒体的运作习惯的,最多笑话一下这些同行的不负 责,但是不了解这些规则的,就很容易产生很多的联想。这和这次事件一样,有的媒体看到了,一笑了之,觉得怎末又犯错了?有的则会觉得,这可是个大新闻,特 别是本身对于中国的官方媒体有看法的,觉得,又找到了一次新闻造假的最佳论据。所以,就快当然是好事情,有利于竞争,但是如果是利用垄断的信息和资源,一 不小心,反而会给自己造成麻烦,所以还是应该培养让自己真正能够比别人快起来的能力才是。
大家对一些人为不重要的事情上容忍专业精神的缺 乏,甚至是造假,这样的大环境,容易衍生出毒奶这样的事件,因为对于不同细节的无动于衷,最终激烈起来之后,就会演变成大问题。不厌其烦对细节的坚持和要 求,其实是对自己还有社会负责。其实我们既然能够在科研过程中如此关注细节,降低误差,那末在其他的行业,有着同样的精神,也可以做到。
黄金周开始了,几个内地朋友来香港,都肩负着采购奶粉的任务,甚至一位从美国回来的朋友,出发前接到电话,朋友的朋友,要求他带三十磅的奶粉回中国,把他吓了一跳,没有答应。直到回到家长,才明白对方为何要这样做。
黄 金周并不平静,美国国会否决救市计划,内地股市休息一周,算是暂时避了一避。周边的很多人都很兴奋,觉得美国没落了,特别是觉得美国的未来,不是落在黑 人,就是老人的手上,没有希望了,觉得美国越来越社会主义。美国越来越社会主义,这一点,从政府最终对市场的干预程度上来定义,也许只是走得快和慢的问 题,还有,如果从社会福利来看,资本主义的美国很多地方让人觉得很是我们理解中的社会主义。但是美国是否真的没有希望了,没落了,不知道是不是大中国主义 情结发作呢?我还是相信,还是要看数字,而不是媒体的炒作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