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本事之谜:说的是谁家的事?--文史--人民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2:18:18

《红楼梦》本事之谜:说的是谁家的事?

来源:《都市·翻阅日历》

2010年12月29日17:42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明珠家事说之所以能广为流传,据说还和乾隆皇帝有很大的关系。乾隆时,《红楼梦》已在民间悄然流行。成天琢磨着取悦龙颜的和珅,把《红楼梦》呈献给乾隆后,乾隆断然肯定,这不就说的是明珠家的事吗!

 

  自打《红楼梦》流行开来,关于它究竟讲的是谁家的事,即红学中的“本事之谜”,人们一直在猜测。这当然与《红楼梦》开篇那开宗明义的一通玄言有关——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既有“隐”,难怪人们要“索”,于是便有了明珠家说、傅恒家说、和坤家说、张侯家说、曹家自传说等种种说法。

  在这诸多的说法中,有四种说法最著名。那就是,明珠家事说、清世祖与董鄂妃故事说、康熙朝政治状态说,以及曹雪芹自传说。

  明珠家事说在清末民初红学索隐派盛行之时很有影响力。纳兰明珠是康熙朝著名的宰相,权倾朝野,比他的前任索额图更贪酷,四方货贿,日进斗金,家资累万。他勾结朋党、结交名士,是当时京城最有名的豪门。明珠有个儿子,名叫纳兰性德,此子非同一般:十五岁中举,十六岁中进士,聪明颖慧,博学多才,著有《饮水集》,是清代有名的抒情词人。康熙二十七年,明珠遭御史郭绣弹劾,被罢官,抄没家产,家道刹那间一败涂地。明珠家世说得以流传,一是因为《红楼梦》里贾府的遭遇与大学士明珠一家的荣枯不无相似之处,都经历了由盛而衰的过程,二则是纳兰公子的性格才情,使人联想到贾宝玉的性格特征。

  明珠家事说之所以能广为流传,据说还和乾隆皇帝有很大的关系。乾隆时,《红楼梦》已在民间悄然流行。成天琢磨着取悦龙颜的和珅,把《红楼梦》呈献给乾隆后,乾隆断然肯定,这不就说的是明珠家的事吗!

  同样盛行于清末民初的由红学索隐派提出的观点——清世祖与董鄂妃故事说,因为帝王与佳人的神秘色彩,相比明珠家事说,流传得更为广泛。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董妃本是汉人,冒充满姓。因为汉人不能入选宫妃,所以她伪称内务府大臣鄂硕女儿,姓董鄂氏。当时人人都知道她不是满人,是秦淮名妓董小宛,原本侍奉江南名士冒辟疆,两人相敬相爱多年。清兵下江南时,豫王垂涎董小宛的美貌艳名,想得到董小宛,于是就频频骚扰冒辟疆一家。董小宛为了保全冒辟疆,不得不随豫王北行。近京后,她又被清世祖看上并纳入宫中,十分受宠。清世祖废后立后时,意本在立董小宛。皇太后借口董小宛出身贫贱不同意。最后,董小宛只被封了个贵妃。董鄂妃郁郁不得志,渐渐地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后来便去世了。清世祖十分痛心董鄂妃的离去,便落发为僧,去了五台山,从此不见踪影。因为这实在是千古未有的奇事,史家不敢记载,只能借小说的形式流传,这也正是《红楼梦》成书的原因。

  其实这个传说的版本颇多,直到现在,对董鄂妃是不是董小宛这个问题,说法就大相径庭。因为有人以确切的史料考定,董小宛生于明天启四年,死于清顺治八年,活了二十八岁。而世祖生于明崇祯十一年,比小宛小十四岁。当小宛“长逝”时,世祖不过是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少年,两个人“年长以倍”,不可能发生如传说中生死不渝的爱情。

  康熙朝政治状态说因北大校长、红学索隐派大家蔡元培的论断而成为影响最大的说法。蔡元培认为:《石头记》者,清康熙朝政治小说也。书中“本事”是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复以层层障幕掩盖之。

  在蔡元培先生的“索隐”里,《红楼梦》中的大多数人与事都有所影射。比如,宝玉是指传国宝玺,贾宝玉即指伪朝的皇帝;“金陵十二钗”则影射围绕着皇帝的清初江南名士,如林黛玉影射曾在清康熙南书房供奉的著名文学家朱彝尊,王熙凤影射大学士余国柱,余国柱是宰相明珠最得力的心腹,明珠倒台时,他被革职,薛宝钗影射康熙朝上书房大臣高士奇,史湘云影射著名文人陈维菘,陈维菘字其年,号迦陵,史湘云佩金麒麟,正是那个“陵”字的借音……

  最后一种说法,便是被大多数人接受和认可的曹家自传说了。胡适先生在1921年发表的《红楼梦考证》中明确地提出《红楼梦》是曹雪芹自传,他说,“《红楼梦》是一部隐去真事的自叙,里面的甄贾两宝玉即是曹雪芹自己的化身;甄、贾两府即是曹家当年的影子”。

  俞平伯先生早年也持相同观点,但在 1925年1月,即他的《红楼梦辨》出版后不到两年,俞平伯便提出要对《红楼梦辨》进行“修正”。修正什么?主要是修正“《红楼梦》为作者的自叙传”这一句话,因为这是他研究《红楼梦》的“中心观念”。

  周汝昌先生是比较坚定的“自传说”拥护者。周先生是考证派的集大成者,他虽把红楼梦看作曹家的自传,但他从红楼梦的文本中考证出许多索隐派追索出的故事。比如对义忠亲王老千岁的考证,周先生认为,《红楼梦》书中的老千岁就是原来的东宫太子、康熙大帝的次子胤礽。

  和周汝昌先生同样在文本中大做文章的,还有刘心武,只不过他走得更远罢了。

  看来同样是自传说,也有不一样的理解。看来考证派索隐派,大家都有异有同,未必水火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