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婚,你了解了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6:12:12
当我坐在摩梭人家喝着啊和漆的女儿环时,走进几个中年男子,美丽的摩梭姑娘主动的上前问侯。可他们,第一句话就想让我把他们从店子里边踢出去。
“你们这里晚上可以来走婚吗?”
奸邪的笑在他们满脸横肉的脸上浮现
姑娘们被羞的满脸通红
我愤怒!
“请在不要在不了解一个民族文化的时候乱讲话,请不要侮辱一个民族的精髓,如果你们想找的话,大可到新城,那里才是你们需要的”
啊和 尔车 卡不施感激的看着我 不由的走到我的身后
“你们是客人我们欢迎你们,如果你是来寻欢的,请离开,摩梭人家不欢迎你们”
……
我继续品着茶,和小啊妹们聊着
她们淳朴的笑着,开心的唱着
“阿注喂 阿注喂 心中的啊注有缘来相会 人间的真情象青山永不老”
我心中默默的对道
“阿夏喂 阿夏喂 心中的啊夏有缘来相会 人间的真情象青山用不老”
转眼间,离开已经这么久了,心中的那份冲动,那份感动,那份牵挂,却和着歌声越来越清晰的在我的脑中飘荡
远方的你们还好吗?
PS:走婚这是一种目前依然存在于云南、四川等环泸沽湖地区的摩梭人婚姻方式。我认为并不是一种原始婚姻的残存,而是与当地的文化等有密切关系的一种婚姻选择,与一夫一妻制并无落后与先进之分。也就是人类告别血婚后的几种选择中的一种而已。
之所以长期被认为是一种原始婚姻的残留,是那些有语言霸权的学者一种不负责的工作下得出的结论所致。而摩梭长期没有自己的文化传播者也导致了这一结果的长期存在。而那些为了达成自己的利益,故意曲解这种文化更加重了误读的长期存在,另一方面也是当地为了旅游业的“发展”,愿意这种误读存在下去。致使不少人认为那是一种原始文化的残存,更有甚者,甚至以为那是一个免费的、合法的红灯区了。
关于走婚,我的建议是读一下周华山所著的《无父无夫的国度?》,虽然这是一家之言,但是是经过大量的田野调查、并且是目前唯一一部被多数摩梭认同的关于走婚等摩梭文化的书藉。
对一种文化,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明白的,而旅游,特别是到一个具有一定文化积淀的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我觉得对该地区的文化在事前或者事后做一些深入的了解,防止以讹传讹是十分必要的。
神奇美丽的丽江,由于詹姆斯。希尔顿小说<<失去的地平线>>的渲染。以及丽江古城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便成为近几年云南的旅游观光热线。
到丽江除了观赏古城,领略山川奇观和古老的民风外,千万别忘了去碧波荡漾的泸沽湖去看看。特别不要忘了去了解一下居住在湖畔已两干多年的摩梭人及其创造的独特的摩梭文化。
今天我想告诉你关于摩梭的阿夏婚。大部分摩梭人至今仍过着女不嫁男不娶,女不落夫家的婚姻生活。<据说元朝以前一直是这样,以后随着历史条件的影响,其社会内部有诸多变化,但始终残存着这种母系制度的婚姻形态和家庭结构。解放后,政府曾强行推行过三次硬性结婚登记,但都以失败告终,至今仍有百分之七十的成年摩梭人仍实行这样的婚姻形式。说来也好笑,去年还有一个女作家专门跑到泸沽湖去体验这种婚姻生活,真的,不骗你!不知她找到了灵感没有!
这种生活指的是他们通行的"阿夏"婚<阿夏为摩梭话,意谓具有实际肉体关系的情人。我上大学学习民族史时,当时都把称这种婚姻叫阿注婚,阿注是摩梭语朋友的意思。也许称为阿夏婚更能切合实际的情况吧!>凡有这种关系的男女双方皆以"阿夏"统称。
结交阿夏的机会很多,比如平常的劳作游玩,赶集路遇等,接交阿夏不受年龄,地位财产的限制,只要两情相悦。
只要男女双方同意,无需举行婚姻仪式,只需互换手镯,腰带等装饰品作礼物。就算建立了婚姻关系。但这种关系很不稳定。合也易,离也易。只要女方拒绝来访,男方不再登门就算离异了。到了年老,男方停止走访,阿夏关系也就自然终止。维持这种关系时间长的有几十年的,短的三五载甚至是临时偶然的结合。临时性的阿夏一般都是秘密的,长期性的则是公开的。
通常在现实中平均每个摩梭人一生要结交阿夏六至七人,多的达百多人。阿夏间的婚姻生活是这样的:女子住在自己母亲家。男子夜晚到女方家住宿,但次清晨便往返回母家参加劳作。通常青年女性在开始结交阿夏时,都不愿公开。往往是事先和男阿夏约好相见的暗号,男子夜访,女人悄悄地把他领进自己的卧室,至天明男子悄悄离去。<如果你注意观察摩梭人的房屋结构,会发现有玄机的。每一家庭除正房待客,老人居住,饮炊外,凡成熟的女性都有单独的房间,称做"花房"。用来接待男阿夏的。而家庭里的男性要在自己母家过夜,则只能住在杂物房,或与年老的舅舅挤着住。男性在自己母家里好可怜!!不是吗?女性的花房属家族共有,女性年老时又得搬回正房内居住>
女阿夏若生下儿女,只能按母系血统计算。子女随母生活,由母亲抚养,他<她>们一般并不确知自己的父亲是谁。就算知道,由于父子<女>不在一起生活,关系比较疏远,形同路人。这就是上古时代的那种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情形了。所以在摩梭话中没有专指"父亲"的词汇。倒是舅舅成为子女最亲近的家人。
摩梭当地有句谚语:"无女水不流,""女儿是根,"生女为最尊。因为女儿是家庭的继承人。如果没有女儿,就得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过继养女。这真像白居易说的"不重生男重生女",不是吗?
摩梭女孩满十三岁就得举行"穿裙礼"仪式。被公认为"有灵魂的人"表示可以开始结交阿夏了。真的不可思意!汉族要到18岁才算成年,而我们满族也找不到这习惯呀!
每个摩梭家庭都有一个家长,通常由母亲担任,既主内也主外。助手则是女家长的舅舅或兄弟。家庭里几乎没有私产,家里财物几乎都属全体家庭成员共有,就象集体财产。这样的家庭完全是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小共产主义社会。吃饭时都是由女家长平均分食。一人一块肉,不过还是实行尊老爱幼的。
在之前听过这种习俗吗?关于摩梭人的故事还可以讲许多许多。不过今天就讲到这里吧!
被誉为“神秘的东方女儿国”、“人类母系氏族领地的活化石”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泸沽湖,不仅湖光山色如诗如画,如梦如幻、旖旎静谧,更因当地古老原始的社会形态,和至今保留着全球唯一、亘古独存、淳朴独特的种种奇风异俗而著称于世。世居湖畔的数万摩梭人至今生活在以女性为轴心的母系氏族大家庭里,过着男不娶、女不嫁的阿肖走婚生活,这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外部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着实让人感到扑朔迷离,充满了神秘的诱惑。
摩梭人的走婚,是世界种种婚俗中,绝无仅有一朵奇葩。
走婚情侣以情为重
泸沽湖畔的摩梭人盛行走婚,至今,百分之几十以上的摩梭男女仍然实行走婚。仅有不到百分之十的男女或因走婚情侣双方需要同居,或因家中有男无女,视女为“根”,以女为现的摩梭人,只好娶一个媳妇,以续香火,其他男子仍然走婚。
走婚的形式是男不娶、女不嫁,男女终身都在自己的母系家庭里,是由男子的“走”而实现的婚姻。男方晚上到女方偶居,次晨归回自己家中,双方都不是对方家庭的成员。有走婚关系的男女彼此称“阿肖”或称“肖波”。“阿肖”,就是有夫妻意义的情侣。有的书上称为“阿夏”。其实一样,只是音译上的差别。
建立男女阿肖的走婚关系,不受某种法律的约束,也不注重门第。阿肖走婚并非杂乱无章,更不是群婚制。姨表、叔伯、弟兄、姊妹间严禁结交阿肖。一个女子不能同时结交多个正式阿肖。一个男子也不能同时与多个女子结交正式阿肖。虽然在摩梭男女走婚群当中。有个别男女或因彼此相距遥远,或因情感因素等原因,私下结交非正式的秘密的阿肖,即所谓“临时阿肖”,但这种现象不是主流。
男女结交阿肖以双方情感来取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女方的情感。金钱和地位未必能够得到姑娘芳心。在情感的基础上,她们更注重选择俊美、高大的外在和智慧。一旦男女双方彼此有意,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拦他们建立阿肖关系,正如当地情歌所唱的那样,“好阿哥(妹)哟,人心更比金子贵,只要情谊深如海,黄鸭就会成双对……”结交阿肖没有家人包办,也无媒妁之言。男女相互在一起生产劳动、节庆活动、跳舞交谊等交往过程中产生爱慕之情时,只要双方情投意合,便可自主决定,建立阿肖关系。
互换礼物结交阿肖,建立阿肖关系比较自由,手续也很简便,通常经过双方私下或托人交换礼物(即摩梭人称的“佐佐嘎”)便可确定关系。有的双方交换一样随身首饰和手镯、戒指等皆可,有的则由女子给男子赠送一样自已亲手制作的鞋垫或麻布腰带,男子则加赠一条围巾或首饰之类的便可。一旦交换了礼物,男女便成了阿肖情侣,到了夜间,男子就可以到女方走婚了。以这种方式结交的阿肖,一般都有一段相当隐秘的走婚过程,到了一定的时间才逐步公开。
另有相当一部分男女互换礼物的方式要庄重些。当一个男子看中一个女子,或双方有情有意时,通常由男方请一位自己可信的人,带上衣服、裙子、茶、糖之类的礼物到妇方家互换礼物。携礼者到女方家要向女方的母亲说明来意,而母亲则通常要征求女儿的意见,如果不同意则以很委婉的方式退回对方的礼物。以这种方式结交的阿肖,在男子走婚时,往往以较为公开的形式出现。
摩梭人实行走访婚,所以婚龄男己的母系家族内没有专门的住处,晚上都住在女方。如果婚龄男子回家住宿,那就要受到耻笑。因为当地摩梭人认为,连一个阿注都找不到的人,是最没有本事的人。倘若他回家,也只能在草棚内居住,或者与年迈的冀乌们住在上室。
阿注之间的同居,有固定和不固定两种形式。不固定的形式,是指男女临时在山上、村边或场坝上同居,也就是野合的形式。此类阿注关系均属于临时性的,或者是初建阿注之时,只有彼此建立了比较固定的阿注关系,两人才有固定的住处,即女方家里的客房。
当地摩梭人的住宅都是以妇女为中心建筑的。除女家长、老年妇女带领孩子们住在主室外,已婚的妇女均有自己单独的房间,称为"花骨",汉族称为客房。
客房一般都设在"尼扎意"即东厢房和门房的楼上,人口少的家族也有把正房的圈房当作客房的。每个家族客房数目不等,往往与已婚妇女的数目相吻合,或略有剩余。叟那梅家原来有七间客房,后因已婚妇女减少,客房也减少到五间,其他两间改为l仓库。客房是一个个单间,面积较小,一般长3米、宽4米,约12平方米。中央有一个火塘,有小型三脚架,附近放有陶罐、酥油桶、茶叶和盐巴。这个火塘是取暖烧水用的,一般不做饭。
客房陈设简单。火塘右边为板铺,男女就在这个木床上过夜。火塘左边有一个衣箱,以竹编制,长方形,高47厘米,口径42x4厘米,底径41·5x23·5厘米,有盖,以子母口套合。衣箱是客房内最主要的家具,女主人的衣物、装饰品都存放在竹箱内。男阿注一般不在客房内存放东西。阿注关系比较固定的,男子要带一条毛毯,供晚上休息时使用。
客房内的人塘较小,一般有一个三脚架,附近堆存一些柴火、松明,供夜间取暖和照明使用。摩梭人的客房不是消费单位,所以既不存放炊具、粮食,也没有生产工具,这说明客房仅仅是阿注偶居的住处。
白天,已婚人除在地里从事农业生产外,一般都在正房或院内活动,如纺纱、织布、喂鸡等等,直到晚饭后夜幕降临时,她们才分别回到自己的客房里,等待男阿注的来访。
初次来访的男子,有些要由女子引进,有些还唱情歌,互相对答。情歌中最流行的是:
男唱:
上房转三圈,下房转三圈,
蚊子咬得很,可惜不见阿注。
女唱:
门前的阿注,妈妈还没睡着,
你在院子走动,不要发出声响。
男唱:
蚊子咬,狗又叫,我受不住了。
女唱:
那你就进圈房吧,可是不能有动静。……
我在永宁期间,经常与马帮出门。开基桥边有一位王万丙,年方29岁,很能干,也交过不少阿注。据他说他有6个长期阿注,短期阿注也不下40个。
在他这个年龄,以追求阿注的数目多为荣。他说:"我们出门不方便,往往在外边找阿注,住一村找一个阿注,有些只是一、两晚上的交情。"有一次我们去金沙江归来,路过喀拉村,天快黑了,王万丙边走边唱,歌词大意是:
异乡人人生地不熟,
姑娘哟,能否留住一宿?
我的阿注哟,大概已忘了我,
我可没忘记,今晚又来了。
请你做好饭菜,掌灯时我就来。
如果听到歌声,请出门迎我。
王万丙唱了不少歌,喊了半天,也不见谁迎他,更没有回应的歌声。我对翻译说:怎么没人理他?"翻译说:"不,信已经捎过去了,晚上就相聚了。"我们抵达住地后,安排了食宿,等吃饭时却不见王万丙,我说"等小王来一起吃",翻译说:"不必了,他已经去找阿注了。"第二天早上,他才回来,说阿注给他杀一只鸡,饭是在客房吃的。
对来访的男阿注,女子也有主动出大门迎接的。如果女阿注没有出迎,男子可敲门,或往女阿注的客房顶上丢几个小石子,女子即出来将他迎迸客房。但是,主人家的男子是不能出面的,事实上,这时他们也已经离开家,到女阿注家去了。次日天亮,他们才回到自己家里。与此同时,他们姊妹的男阿注也匆匆离去。
客房是家族的集体财产,只是临时分配给已婚妇女使用,供她们过婚姻生活。当她们年老不再过婚姻生活时,则主动搬离客房,回到正房内居住。这间客房再由家长另行分配。
随着人口的增加,家族不断发生分裂。一般是女儿分居另过,或是几姊妹分成两三个家族。集体分出去的,称"衣吐",要分配家产给她们。一个人分居的,称"报卢", 译意是盖小房子。家族负责给她盖房子,并给一些家具和猪、鸡。经过两三代以后,便发展成人口较多的母系家族,从而形成庞大的院落。
随着当地摩梭人群婚的逐步解体,对偶婚和一夫一妻制的产生和发展,母系家族的住宅布局也遭到破坏。某些父系个体家庭窃取了家庭的公共住宅,夫妻搬入主室居住。他们的母亲或姊妹则久居客房,或者外嫁到其他氏族。但是,大多数人皆以分居的形式,毅然离开母系家族,单独建一座房子,独立进行生产活动,发展成为社会的基本细胞——母系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