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姓与别姓的相互演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52:06

黄姓与别姓的相互演变

 

姓氏的异化现象古已有之,这使本为就很繁重的中国姓氏源流变得更错综复杂。华夏黄姓,也同样有这种演变情况。

最早出现的是黄姓的派生现象。

在黄姓的早期历史上,有的黄姓子孙另立门户,使用新的姓氏,成为黄姓派生的新氏族。比如“奚氏”。奚,本是春秋古黄国邑名,即今河南潢州西北第奚店。据出土的古黄国青铜器铭文记载,春秋时,黄国国君曾封一个名叫黄单的于奚,黄单(又作叔单)及期后裔即以封地为氏,姓奚氏,叔单便叫奚叔单。其后裔有奚宿车、奚淇、奚子等。

异化现象中比较多见的是九氏互改。先看黄姓改别姓的情况。

黄改春。据《元和姓纂》等书记载,战国末年,楚相春申君黄歇被杀,其子孙有逃脱者,为避祸,便改姓埋名,以父号父氏,改姓春氏。

黄改王。传说在商末周初,有个叫黄飞虎的人,遭商纣王灭族这祸,仅有孙子黄继忠只身逃脱,事变发生时刚满一岁,其母王氏抱他潜匿一舅王谟家中,遂改性王,认舅为父。后周武王时,王继忠秦明朝廷,请求复姓。于是周武王下诏,让王继忠长子王爱卿、次子王爱臣两以继续承嗣母舅一支,仍姓王;三子黄爱辅、四子黄爱弼两支,则准许复姓为黄,承接黄飞虎本宗。

黄改虎。据《宋学干集》载,明代著名学者危素,本姓黄,为丰城黄氏尊祖唐代江西兵马节度使黄表的后裔,后冒姓危。

黄改游。元人虞集《故临川黄君东之墓志铭》载,临川黄东之,自高祖父黄广  人赘游氏,遂改性游,对第五代东之,始去游氏,恢复黄姓。

黄改袁,明代孙绪《沙溪集》:有淮安山阳人黄清甫,因从母姓改为袁氏,传3代后至曾孙袁玉,始复姓为黄,是即黄主。

黄改胡。《路史·后记七》:“黄之后又有胡氏。”传说东汉时大将军胡广本姓黄,被一胡姓人家收养,遂改姓胡。

黄改潘。据潮州谱及揭阳广美乡谱载,明代初,有名黄煊者,人赘揭阳县蓝田都水濡港潘氏,遂改姓潘,成为今揭阳蓝田潘氏始宜。

黄改田。据《列卿录》载,明洪武时太常卿兼翰林学士黄子澄的儿子,改为田姓。

黄改安,据台湾所藏《胶山安氏黄氏家乘合钞自序》记载,时代长洲有黄淑英者,入嗣一无锡人安明善为后,迁居无锡。其后长子公彦复姓为黄,名黄公彦;幼孙公俊则改从安氏,名安公俊。因此,后世江苏无锡胶山有黄、安二姓同宗不通婚的习俗。

再看别姓改黄姓的情况。

王改黄。上古音黄、王相同,今天我国有有一些地方黄、王不分。《舆地纪胜》卷一百二直八:“闽州越地……皆蛇种,有王姓,谓林、黄等是其裔。”可知古老闽越王姓中有一部分是因音读混淆而改姓黄。又据《幼学堂文稿》卷四《黄忠恒公墓碑》记载:明朝末年著名抗清英雄黄得功,安徽合肥人,本姓王,后改姓黄,迁开原卫,封靖南王,后以身殉国。

陆改黄。浙江富阳黄氏始祖黄公望,本姓陆,铭坚,少孤,依永嘉黄氏,遂改其姓名。后迁富阳,其裔为富阳黄氏。

巫改黄。巫、黄,古音近似。《江西通志稿》载:宁末进士巫双瑞,为理宗公主驸马,元人灭宋时自杀而亡。元朝追杀宋室王亲国戚,巫氏后裔遂改巫为黄。今江西石城郭北黄氏,即巫双瑞后裔。

丁改黄。元朝著名文学家黄 之父黄铸,要姓丁,为相应复之子,入继义乌人黄  为后,遂改姓黄,生子黄  。今义乌黄氏,多为其后。

吴改黄。据清总理大臣吴廷芳《续修宗谱序》载:桐城谢河黄氏始祖黄全三,本姓吴,为延陵季子吴季札后裔,原籍鄱阳,元末迁居桐城。为避徭役之苦,投靠亲戚鹿城黄氏,后遂改姓黄,成为今桐城黄氏的一派始祖。

金改黄。据《棠溪黄氏族谱序》载,南宋初,有金姓武将镇守江西临川,居临川城西。后金氏的一位祖称,因逃难而易金为黄。宋隆兴年是,有金氏后裔黄细二迁居崇仁县颖秀乡棠溪,成为棠溪黄氏始祖。

范改黄。《桐江集·黄堂记》云,邵武人黄洽,本姓范,婺州兰溪人,嗣黄氏为后,遂改姓黄。

上述黄姓异化现象,其原因不外和是或因避祸,或因人赘,或因这继,或因音读,或因封地等等。姓氏的异经,他姓亦大抵如此。历史发展到今天,姓氏异化现象依然存在,黄姓当然也不例外,只是异化的原因,与以有所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