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国际大事:伤痛与感动交织 忧虑与希望同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48:17
2010国际大事:伤痛与感动交织 忧虑与希望同在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撰稿时间 2010-12-30

1月12日,在海地首都太子港,人们从废墟中抬出地震中的伤者

资料图

  2010年,世界在悲喜交融中又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从夺去20多万人生命的海地大地震,到引发生态灾难的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从不断蔓延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到持续紧张的东北亚安全局势;从全球首个人造单细胞生物诞生,到新兴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获得更大发言权……

  新华社记者在这些重要新闻事件发生的前沿,用他们的笔和镜头将历史定格。他们的亲身经历和感悟,为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还原了2010最值得记忆的瞬间。

  伤痛与忧虑:从自然灾害到生态灾难

  驻巴拿马城记者党琦:海地地震发生后,我成为新华社第一批增派前往海地进行现场报道的记者之一。站在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联海团)总部大楼废墟前,我不敢相信这是两年前采访时曾走进的那幢大楼。5层、4层、3层粉碎性坍塌,中间一点空间没剩。在新华社摄影雇员戴维·德拉巴斯的相机中,有这样一张照片:数百具尸体,没有白布覆盖,一排排地码放在太子港总医院后的空地上。

  海地地震是人类的灾难。第一次见到联合国驻海地前最高官员赫迪·安纳比,是在联海团总部大楼内。第二次见到安纳比,是两年后在联海团总部大楼废墟前。老先生的遗体被白布包着、绳子捆着……在首都太子港这个劫后余生的城市,没有过多的眼泪和哀号。赤贫、内乱、地震、飓风、霍乱、疟疾……海地人对于天灾人祸,已“习以为常”。女人麻木的眼神、孩童天真的脸庞……他们的明天在哪里?

  驻休斯敦记者陈宇:人口仅数百人的美国墨西哥湾小渔村威尼斯,是距离发生漏油事故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最近的陆地。当我们5月6日抵达威尼斯村时,油污离这里尚有24公里,阳光下的小渔村美丽而宁静。然而在码头上,我们感到了“漏油第一线”的紧张和躁动:政府官员正在举行新闻发布会,满载救灾物资的船只正准备赶赴漏油地点。

  在“漏油污染鸟类营救中心”,我们看到了从油污中被救回的褐鹈鹕。忧心忡忡的渔民、在油污中挣扎的海鸟,以及宁静的渔港和林立的炼油厂共存的画面,深深烙入脑海。威尼斯居民大卫告诉我,当地一半人以打渔为生,一半在石油业工作,渔业和石油对威尼斯来说缺一不可。如何在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中找到平衡,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今后立法者和相关企业应认真探究的课题。

  危机与困局:从欧洲变革到朝鲜半岛困局

  驻布鲁塞尔记者尚军:由于成员国债务危机愈演愈烈,欧盟官员2010年召开一系列“救火会”:仅首脑会议就召开7次,是正常年份的近两倍;财长会议更是频繁,“挑灯夜战”成了家常便饭。记者报道欧盟事务已有4年,如此情形还从未见过。从金融危机到经济危机,再到债务危机,没完没了的危机暴露出了欧盟经济的深层次问题,也催生着欧盟新一轮变革。

  改革的过程是痛苦的。从欧盟各国接二连三爆发的大规模游行抗议就能看出改革难度之大。2月份到希腊采访,发现希腊国内上到政府部长、下到普通百姓都对本国经济存在的问题如数家珍,但真正改革起来却缺乏动力。危机仍在继续,来年挑战不小。

  驻首尔记者姬新龙、陈怡:记者一行乘船从仁川港出发西行赴延坪岛采访,入眼便是蔚蓝的大海。一条看不见的“北方界线”,使这片海域成为韩朝关系紧张之时冲突频发的地带。今年,韩朝关系在经历连续两年的低谷之后对立加剧,而这片海域也再次成为朝鲜半岛南北之间发生摩擦的见证。

  犹如“天安”号事件一样,延坪岛事件使韩朝双方再次陷入了无休止的争论。地处大洋彼岸的美国欲借朝鲜半岛的对抗,紧紧拉住韩国,打造美日韩三国同盟,在东北亚争取更大利益。韩美欲用武力压迫朝鲜,但对于朝鲜来说,这招似乎并不奏效,这令韩国政府骑虎难下。“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如果韩朝双方能以地区的和平稳定为重,以民族的长远利益为重,不争一时之高下,必将有助于破解当前的困局。

  自豪与希望:从新兴经济体崛起到自贸区繁荣

  驻华盛顿记者刘丽娜:在国际金融秩序改革的历史进程中,2010年的意义不同寻常。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发展中国家。4月,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发表演讲说,世界经济和政治版图正在变化,处于新的、多极化快速演变中。他强调:“现代化的多边主义需要引入新的参与者。”

  基于份额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二战后形成的国际金融秩序的主要实体,对其治理机制的改革是现实的要求。在这次改革中,中国获得了更大的话语权,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佐利克说,他对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比重增加这一现实得以体现感到自豪。

  驻河内记者韩乔:中国—东盟自贸区将推动双方人员和货物更加自由的流动。记者在中越新清边贸市场采访时感受到,边贸繁荣的背后,是越南市场对中国商品的巨大需求,也是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原动力之一。越南作为中国进入东盟市场的“桥头堡”,中越贸易将推动中国—东盟贸易的全面繁荣。

  中国与东盟贸易的繁荣将有助于地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东亚一体化进程。此外,随着中国与东盟进入“零关税”时代,一些商品的走私必然变得无利可图,这有利于推动货物和人员交流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质疑与争议:从美国经济到人造生命

  总社记者明金维:从2010年第二季度开始,由于美国政府财政刺激政策的效果逐渐减退,美国经济复苏的步伐放慢。美国民众对本国经济的焦虑、担忧、紧张情绪在蔓延。

  美联储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让世界普遍感到不安。美联储持续“印钞”,有可能造成全球范围内美元流动性过剩和美元贬值,进而引发严重的“热钱”投机问题;美元贬值还可能带来大宗商品价格飞涨,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前世界一度面临的“油价飞涨”和“粮食危机”局面有可能卷土重来;如果各国就此抛弃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形成的合作精神,转而采取以邻为壑的货币和汇率政策,世界经济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驻华盛顿记者任海军:美国《科学》杂志评选出的年度十大科学进展中,美国克雷格·文特尔研究所制造出第一个完全由人造基因指令控制的单细胞细菌一事位居前列。近年来随着克隆、干细胞技术和基因工程的飞速发展,操控生命是否正确引发的伦理和道德争论从未停息。

  人造生命技术能在许多领域造福于人类。这一技术可用来制造更好的药物、培育新型农作物并促进化学工业的发展。但若被滥用,则可能导致恐怖的灾难。它是否会被利用造出某种怪物?如何控制这些会自我复制的人造生命?如何控制好这把双刃剑,是摆在各国决策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感动与从容:从智利矿难救援到应对冰岛火山灰

  驻圣地亚哥记者栾翔:发生矿难的智利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最干旱的地方,这里白天酷热无比;夜晚温度则降至零摄氏度以下,冰冷彻骨。在塑料布制成的简易帐篷里,裹着睡袋,丝毫感觉不到暖意。我在救援现场坚守了十多天,工作起来,几天几夜几乎不合眼,实在撑不住就趴在电脑前小憩一会儿,大多时间都靠咖啡强打精神。因发烧不退、声带发炎,一度发不出声音,我这个女记者因此得到一个光荣的绰号:“真正的男人”。

  救援升井行动真正开始后,我深吸一口气,望向繁星密布的夜空,默念:“加油!”当看到矿工们一个接一个地从700米深的井下升上地面,同家人拥抱,我的眼中噙满泪水,为他们的生还而心潮澎湃。目之所及是远处救援现场的人群和转播车电视屏幕上的现场画面,耳畔传来人们的欢呼和掌声,许多矿工的家属、朋友、乃至素不相识的志愿者都放声高歌,赞美这一“重见天日”的人间奇迹……这一刻,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中。

  驻奥斯陆记者李国荣:4月22日,冰岛火山喷发一周后,记者从挪威飞抵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采访。尽管这次火山喷发对仍在金融危机中挣扎的冰岛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但冰岛人在灾难面前临危不乱,从容应对,令人感触良多。

  冰岛民防局每天更新火山喷发动态播报和火山灾害预防提示,居民人手一本火山灾害应急手册,这些措施使冰岛人并没有灾难来临时的慌乱,而是在国家应急机构的统一协调下,及时全面了解灾害情况并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冰岛科学家定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公众通报信息、解疑释惑,也使民众更能理性地应对这场自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