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春——那个给毛主席点烟的人(1957.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9:02:09

徐建春——那个给毛主席点烟的人(1957.5)

1957年,徐建春给毛主席点烟的情景(摄影:洪克)


  认识徐建春的人都知道,她最珍爱的一样东西,是和毛主席的合影。

  1957年,徐建春进京参加团代会。毛主席来到团代表们中间,和他们亲切交谈。谈话间,主席掏出一支香烟。徐建春见到桌上有一盒火柴,就上前给主席点烟。主席笑了,大家都笑了。这个温馨的瞬间被《中国青年报》记者拍下来,成为一张流传久远的照片。

  1950年,徐建春高小毕业回到家乡。这个当时只有15岁的小姑娘,被大家推选为互助组组长,领导大家搞生产。以后,她又成了初级社社长,管理过高级社和人民公社,当过劳模。作为扎根农村的青年典型,徐建春的事迹在当时被广为宣传,鼓舞了许多在基层工作的年轻人。

  “我这一生,10年在基层,10年干共青团工作,还有10年干人大工作。”从70年代后期起,徐建春当过团山东省委书记、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现在虽然退休在家,但是只要听说有共青团和青少年的活动,即使身体不好,她也坚持参加。

  “我和共青团的感情太深厚了,我忘不了,是党和共青团培养了我。我每次参加共青团的活动,都有不同的感受。我看到活动办得越来越好,团的干部越来越年轻,文化水平也越来越高。作为老团干,我是打心眼里高兴。”

  “我这辈子最遗憾的,就是没有上够学。我高小毕业就工作了,以后虽然也参加了很多学习,但总还是感到知识不够用,有的时候只能靠经验来弥补。”

  徐建春家里请过好几个小保姆,都是从农村来的小姑娘,为了供家里的男孩上学,她们很早就到城市里来打工。徐建春对此特别痛心。她说,现在农村的教育比城市差多了,农村青年的文化素质大多也不如城市青年。可是没有文化就谈不上建设。有的农村青年重视赚钱,不重视文化,在女青年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有的女孩子能上完小学就很不错了。这也是一种悲哀。

  徐建春自己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深知没有文化的苦处。她参加年轻人的活动,总是和他们说,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素质。

  说起现在的年轻干部,徐建春显得很兴奋:“他们都是有知识、有学历、有朝气的青年人。

  “我参加工作的时候,很多事都不会,但是没关系,大家一起学。每天晚上,我给大家念报纸,学浸种、学发芽、学选种。群众认为合理的,我们就做。如果做错了,就改。这也算是走‘群众路线’吧。看到有的领导干部脱离群众,我特别生气。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群众,不能搞贪污腐败。我常说,共产党给的钱足够用了,还要别人的干嘛?”

  在徐建春身边工作过的同志都知道,老徐特别正直、特别认真。徐建春常教育他们,一个人光想着自己的利益,不管群众的疾苦,是不行的。(作者:蒋韡薇 新闻来源:中国青年报)

五十年代的劳动模范徐建春受到毛泽东称赞

  徐建春是山东掖县后吕村的女团员,1954年成为山东省丰产模范,在全国青年中产生很大的影响。


  1951年春,18岁的徐建春主动放弃到公安干校上学的机会,自愿在村里组织了第一个伤残互助小组,并被农户选为组长。她带领农民搞生产,学文化,积极上交爱国粮。在她的带动下,全村互助组很快发展到30多个,她负责的互助组也从7个发展到20余个,并先后被乡里评为“丰产组”,被区里评为“模范组”。她本人也被评为省“劳动模范”。1952年9月,徐建春出席了青年团山东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受到团省工委的表彰,并被选为候补委员。同年10月,被邀请参加了建国三周年国庆大典。回村后,她领导村民连年取得农业生产好收成。1953年春,徐建春又被评为全省小麦丰产模范。1954年2月,互助组转由22个农户组成合作社,徐建春被选为社长。1954年6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出通知,表扬积极从事农业劳动生产并取得优异成绩的青年模范徐建春和胡兆坤,号召农村青年向他们学习。1955年徐建春光荣地出席了全国社会主义青年积极分子大会。1958年8月,毛主席来山东视察工作期间接见了徐建春等青年劳动模范,鼓励他们说:“你们干得很好,都鼓足了干劲。” (来源:山东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