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天下老师们教师节快乐,贴一下拙著后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5 16:20:33
 祝天下老师们教师节快乐,贴一下拙著后记!
 人文/历史 教师节 师恩 人天逍遥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又到了。做了这些年教师,一年比一年更懂得教师工作的神圣伟大,与自己过去的那些老师们相比,有许多不足,更后悔做学生时的顽劣,佩服他们的耐心和宽容。在此祝天下所有老师们节日快乐,尤其是那些曾经教过我的老师们一切顺利,身体健康,吉祥如意。 我在刚刚出版的小书《人天逍遥:从科学出发》的后记中,感谢了一些对我影响较大的老师们,其实远不止这些,不过由于篇幅有限,他们作为代表而已。 

《人天逍遥:从科学出发》后记

 

编完此书之后,并没有想象中的轻松,原因很简单:这样的成绩实在不太怎么拿得出手。本文丛主编刘兵教授曾经给学术著作提出过一个在我看来堪称底线的标准:10年之后还会有人读,本书是否达到了这样的标准,我表示深刻的怀疑。叶秀山先生对于年轻学者写随笔不太赞同,因为深入浅出需要更高的能力。若以此作为标准,当然可以想见本书的缺陷,也给作者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努力的目标。

  • 即使如此,我仍然要说,本书的确反映了我这些年诚实和认真的思考,虽然许多地方显得如此的幼稚和缺乏深度。也许,我并没有说出所有内心要说的话,但这里说的都是我要说的话。这是我的第一本文集,与我10年前出版的博士论文相比,更加体现了我的个性和思想。

     

    古人有云:饮水思源,又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里,我想说“滴水也当思源”。因此,虽然这本小书不足挂齿,我仍然想借此机会表达我个人对许许多多有恩于我者的感恩之情。我要感谢我的父亲,他从小就培养我对学术的热爱;感谢我的母亲,她的善良、忍耐、热心、克己为人,对我人格养成的影响最为深刻。我的小学老师王乃珍先生,让我知道一位教师对学生的成长的极端重要性。我的中学物理老师黄瑞庭先生,让我感受到物理学的令人震撼的魅力。我的中学语文老师何宗芳先生,他的古文教学和书法给我们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学翁恩琪先生让感受到科学思维的简洁优美。政治经济学老师华民先生使我对《资本论》奇妙的辩证逻辑着迷,不仅让我当时成为马克思的狂热粉丝,我还因此踏上了追求真理的漫长道路。

     

    硕士导师、清华大学的曾晓萱老师,坚持高标准要求和立志报效国家的精神,在我颓废和懈怠的时候始终鞭策着我重新奋起。博士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的刘大椿老师,他对我这样顽劣而另类的学生总是无比的耐心和包容,循循善诱,让我感激不尽。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的同学季明先生,我和他一起长达4年无忧无虑的民科式的哲学讨论,那是我一生难忘的美妙时光。最后,我一生最为亲密的伴侣和朋友何冰女士,我已经无法表达对她的感恩心情,因为我们的生命已经牢牢结合在一起,难分彼此。还有太多太多的人需要感恩,他们有的恩德甚至比前面所述者更大,不方便一一罗列,但都深埋在我的心里,永志不忘。

     

    本书列入火蝴蝶文丛出版,当然要感谢刘兵教授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与联系、要感谢科学出版社领导和编辑的眼光和勇气。由于刘兵的“引诱”和“蛊惑”,近些年开始与所谓“科学文化人”来往较多,颇受启发,也有一些学术上的交流与合作。虽然彼此之间观点并不完全相同,更不是仅仅为了利益而组成的学术帮派,尽管还时有观点交锋,但感觉总体上属于君子之争,在基本的学术品味和风格上也存在着一些家族相似的特征,可以共同享受追求真理的乐趣。也许,以后在学术观点等方面可能会有更大的分歧乃至针锋相对的论战,但这几年共同探索真理的友谊应该不会褪色。

     

    2002年所谓“科学文化人”发表著名的《科学文化宣言》时,还曾被指责为鼓吹“反科学”思潮。经过这些年的不断澄清,再加上关于“敬畏自然”的大讨论,以及关于“废除中医”和“在科普法中废除反伪科学条款”的相关风波所引发的思考,中国科学界对于“唯科学主义”错误和危害的认识不断加深。中国科学院于2007年2月27日发布了《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在我看来不仅反映了科学主义在中国科学界的退潮,更体现了相关科学文化理念在社会中的传播和深入,而且也向科学文化研究和科学传播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意味着,不应停留在对那些粗陋的科学主义版本批判的层次上,对现代性的反思应该更加深入。例如,不仅对于科学,而且对于与科学紧密相关的民主以及人文主义的观念都应当进行深入的反思。这些年来,“科学文化人”们主要是在进行批判的工作。我认为,也许今后应该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建设性的工作;如拓宽科学概念,突破仅把近代西方科学当作科学标准的束缚,努力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将多元化的精神引入到科学概念内部等等。而要做到这些,自然需要更加深入的学术研究作为前提。

     

    在这个资讯泛滥、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在普遍舍本逐末,追逐虚名浮利,不甘寂寞,竞相争夺话语权,急于制造噪声的背景下,是否能做到“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这自然是个极高的标准。然而,没有任何障碍可以阻止我们对真理的追求。因为,真理是内在于每个生命之中的!

    2007年初夏于清华新斋

    文章引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