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美国燃烧弹彻底毁灭日本中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50:19
1945年:美国燃烧弹彻底毁灭日本中产 文章摘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兵种作战系列》 作者:黄苏建

1944年上半年,盟军在中太平洋战场和西南太平洋战场岛屿争夺战的胜利,使法西斯日本帝国已笼罩在一层失败的阴影之中。就在盟军进行地、海面战略大反攻的同时,美军又开始从空中对日本本土实施战略大轰炸。

杜利特尔首炸东京可以说是美国对日战略大轰炸的开端,但它的意义主要在于政治上而不是军事上,因为当时美军在太平洋战场还处于战略劣势,空军基地又远离日本本土,使用舰载机的突袭只能是偶尔为之,根本没有条件进行持久的战略大轰炸。随着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节节胜利,对日战略轰炸终于提到盟军作战的议事日程上来。1943年11月至12月,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召开的盟国战略会议,正式批准了美国陆军航空兵作战分析委员会提出的“关于在印度加尔各答和中国成都部署B-29轰炸机部队,突击日本目标”的建议。

不久,美国陆军第20航空队承担起在远东和太平洋战区对日进行战略轰炸这一任务。该航空队于1944年4月4日正式组建,由美国陆军航空兵司令阿诺德将军直接指挥,同时也接受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指挥。航空队司令部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它下面有两支部队,即1943年11月20日在堪萨斯州机场组建的第20轰炸机部队和1944年3月1日组建的第21轰炸机部队。航空队主要装备美国最新型B-29“超级空中堡垒”重型轰炸机,它是当时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轰炸机。速度每小时563公里,升限10670米,作战半径超过3000公里,最大载弹量达9吨。机上还装有最新式的APQ-13型雷达(其中第315轰炸机联队装备的APQ-7型雷达,其析象能力比APQ-13还大10倍)和活动炮塔,此外机上的密封座舱为飞行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对日战略轰炸的第一枪首先由第20轰炸机部队打响。1944年2月12日,原属第2航空队的第20轰炸机部队在司令肯尼思·沃尔夫准将的率领下,开始自本土向印度地区转场,随后又在中国成都建立了前进基地。6月15日夜,由68架B-29组成的轰炸机编队从成都起飞,轰炸了日本九州帝国制铁株式会社所在地八幡钢铁厂(钢产量占日本的24%),从此揭开了对日本本土进行战略轰炸的序幕。7月8日,美国陆军航空兵再次出动B-29飞机轰炸了九州西海岸的佐世保。这时美军采用的轰炸方法仍是惯用的9~12机编队昼间高空精确轰炸,目标主要是日本的钢铁厂、飞机制造厂、贮油设施、炼油厂、交通枢纽、造船厂和港口等。但这时美军轰炸部队虽然拥有续航能力达6430公里的B-29轰炸机,可仍然感到有些“腿短”。从印度加尔各答起飞的B-29,在成都添加燃料和弹药后再飞往轰炸目标,或从成都直接起飞,其作战半径只能达到日本本州西部、九州及中国鞍山、沈阳和台湾冈山等地,而东京、名古屋、大阪等城市都在作战半径之外,无法予日本法西斯以致命的打击。到1945年1月6日,B-29从印度和中国基地起飞的飞机,大部分执行的是轰炸日本本土以外的目标,对日本本的空袭实际上只进行了10次,总投弹量仅800吨。这只能说是对日本法西斯精神上的打击,真正摧毁的目标只有几个重工业设施。美国曾研究租借苏联西伯利亚空军基地以轰炸日本的可能性,但因苏联此时在太平洋战争中还保持中立,未对日宣战而作罢。美国显然需要一些位于日本本土附近的“不沉的航空母舰”,才能使日本的工业中心和大城市处于B-29轰炸机的作战半径之内。

1944年7月,美军占领塞班岛,8月,占领了关岛和提尼安岛,从此美军终于在太平洋中部马里亚纳群岛上有了一块可以近距离轰炸日本本土的基地。10月12日,美军第20航空队第21轰炸机部队的B-29开始进驻塞班岛。经过一段时间对太平洋日占岛屿的训练性轰炸,美军开始准备打出一记重拳,给日本狠命一击。

11月24日,111架B-29轰炸机从马里亚纳群岛腾空而起,直飞东京。隆隆的马达声震撼着整个群岛,这是自1942年4月杜利特尔中校首炸东京后的第一攻。美国人对这次轰炸充满了信心——这可不是1942年的美国陆军航空兵了!B-29编队第一个目标是东京附近的“中岛”式藏野工厂,它是日本最大的飞机发动机制造厂。

然而老天却给信心十足的美军泼了一瓢凉水——虽然马里亚纳基地周围晴空万里,可东京上空却浓云密布。这给意欲进行昼间精确轰炸的B-29编队带来不少困难。带队长机指挥员只好临时改变作战计划:装有轰炸雷达的42架B-29飞机对原定目标进行轰炸,其余59架B-29飞机对东京城市工业区进行目视面积轰炸。

就在美机飞临日本本土的同时,100多架日本战斗机迅速升空向美机飞来。双方刚一接近,B-29飞机上强劲的防御炮火顿时响成了一片,打得日机难以近身。B-29轰炸机上共有5个自动炮塔,其中4个装有双管127毫米机枪,前上部装有2门20毫米机关炮。飞机上的火力控制装置可以轻而易举地操纵这些炮塔自动地向来袭敌机射击。整个轰炸过程中,“超级空中堡垒”仅被击落2架、击伤11架。即使这样,轰炸效果仍不理想——只有不到30架飞机找到了预定目标,并且对目标的轰炸远未达到伤筋动骨的程度。

12月2日,14架“超级空中堡垒”再次出击日本。虽然在整个12月份,参与轰炸突击的轰炸机数量不断增加,轰炸的城市也扩大到名古屋、神户、大阪、横滨等地,但美国情报分析人员从拍回的航空侦察照片判断,主要突击目标中的大多数均未被摧毁!

“这种情况必须改变!”1945年1月刚刚从第20轰炸机部队司令位置上调来担任第21轰炸机部队司令、原欧洲战区第8航空队第3轰炸机师长柯蒂斯·李梅少将暗下决心。虽然这一时期存在一些客观困难,如轰炸机数量较少,第21轰炸机部队平均只有125架B-29可用,加上从马里亚纳群岛到日本的航线上气象条件很差,时常出现160~300公里时速的飓风,严重影响了对轰炸进入点的接近和对目标的选择。但这决不是主要原因,李梅经过仔细分析,认识到美军在欧洲惯用的昼间高空精确轰炸,在太平洋战场用于对日战略轰炸是根本不合适的。由于日本重要军事工业目标多集中在城市附近,而日本城市木结构建筑物多、极易燃烧,所以改用燃烧弹效果将好于高爆炸弹。同时如采用夜间面积轰炸,既可将载弹量从2吨提高到5~8吨,而且可以减少日本战斗机对美机的抗击。

李梅将军胆大心细、才智过人。正是靠这一点,这个俄亥俄州哥伦布市一个普通工人的儿子,通过不断奋斗,从一名B-17轰炸机的飞行员,一步步晋升为少将,年仅38岁便升任第20轰炸机部队司令,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李梅先命令机械师将飞机上所有的机关炮都拆下来,以减轻飞机重量,来加载更多的燃烧弹。当飞行员们听到这一消息,都无比震惊,以为他们的司令真是发疯了。可李梅认为;夜间进攻是一种奇袭,不会遇到日战斗机的拦截,而且拆掉机炮还可以避免在暗夜中造成误伤。当然他很清楚有许多困难都可能决定这一新设想的成败:气象条件、敌战斗机的拦截、飞机故障、夜间的空中领航等等,但他仍义无反顾,决心一搏。赌博当然有输有赢,可李梅坚信自己一定是赢家!

作为预演,1945年2月4日,李梅使用70架B-29轰炸机对神户进行了“实验性”突击,其中投掷燃烧弹共160吨。看到这次轰炸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李梅又于2月25日进行了一次更大规模的“实验”。这天,他共派出172架B-29飞机轰炸东京,其中投下燃烧弹450吨,结果有28000幢建筑物化为了灰烬。

鉴于B-29对神户、东京的低空轰炸效果甚好,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正式决定使用燃烧弹对日本全境内选定的工业目标实施轰炸。第一次大规模火攻定于3月9日,目标东京。市内下町地区是轰炸的重点,因为这一带是东京低收入者居住区,相互毗邻的房屋彼此间隔只有一米左右,而且多为木板条建成,这使得下町地区成为美军投放燃烧弹最理想的目标。虽然这可能使上万名日本平民死亡,但从军事战略上讲,这就是弥补由于日本工业目标分散而精确轰炸效果不佳的最好方法。

3月9日傍晚5时34分,第一批B-29轰炸机在第314轰炸机联队长鲍尔准将的率领下,从塞班岛和提尼安岛空军基地起飞。多达334架的B-29“超级空中堡垒”机群的轰鸣声,在马里亚纳群岛上空回响了两个多小时,夜间低空轰炸对美军来讲毕竟还是新事物,飞行员心中也不停地打鼓,不知此行运气如何。几个月来对日本的战略轰炸,虽说是对日本军民心理上的一种打击,但远未达到杜黑所预言的引起民心士气低落的情况,甚至还使日本平民增添了对美军的愤恨,甚至美军飞行员在起飞前都得到提示:“如果你被击落了,要设法尽可能快地让日本军方俘虏,否则,日本平民会当场就杀死你的!”

经过漫长的航程,夜间24时15分,B-29导航机率先飞抵东京上空,并向下町地区投下照明弹,给其它飞机指示目标。警报器在宁静的夜空中尖叫起来,还未等日本防空部队反应过来,先头的两架B-29已以480公里的时速飞离了市区,身后慢慢出现一条剧烈燃烧着的“火龙”。

由于实现了突然性,日军的抗击很弱,只有探照灯的光柱在夜空中胡乱摆动和高炮射出的稀疏的炮火,战斗机则一架也没有出现。或许日军仍以为美军进行的是高空轰炸呢,以它们战斗机的性能来对付B-29,确实是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日本战斗机多以野战中的进攻战为重点、以5000米左右高度发挥最佳空战性能设计的,因此将战斗机用于国土防空,在当时还不能达到防空作战所要求的上升高度和爬升速率。当时日本陆军的“一”式、“二”式、“三”式战斗机,海军“紫电”、“月光”战斗机等,理论升限虽在10000米左右,但实际升限不过8000米,对万米高空来袭的B-29编队,这些机种充其量只能保持正常飞行状态,机体稍一倾斜就会立即下滑。因此在空战中只能进攻一次,不能对同一目标进行反复攻击,再加上“超级空中堡垒”强大的防御火力,用战斗机拦截B-29,对日军来讲无疑是桩难事。用高炮防空倒是可行的办法,可要对付高空飞行的B-29,高炮口径需达到120毫米以上,而日军此类高炮又少得可怜,1944年底,偌大的东京地区仅配有120毫米高炮24门!装备质量数量方面的差距,大大限制了日军的反击能力。日本第10飞行师师长吉田中将哀叹:“我军未能取得战果的原因是技术太落后了,如果我军战斗机能爬升到12000米的高度上,我们只需要付出一半的牺牲和努力,就能取得5倍的战果!”

334架B-29在3个多小时的中低空轰炸中,向东京市区投下了1665吨燃烧弹,尤其是长6.5公里、宽4.8公里的下町地区成了一片火海。半小时后,大火越烧越烈,日本人不得不放弃救火的打算,任大火燃烧。居住着数百万居民、面积341平方公里的东京市,只有8000名受过训练的消防队员,要想救这样的大火,也真是勉为其难。火海之中,大人、孩子如同没头的苍蝇,四处疯狂地胡乱冲撞,许多挤在寺院和大庙中的人也不免在高温下死去,甚至躲在公园的游泳池中的人们也被滚烫的池水煮死。熊熊烈火烧热的空气在空中旋转升腾,以至空中飞行的B-29飞机也被吹得像狂风恶浪中的孤舟,有的稍不注意,整架飞机就扎在火海中了。

黎明时分,风停火尽。东京地区惟一一支军事救护队的9名医生和11名护士在久保田茂德博士的带领下,于黎明前赶到下町地区,惨不忍睹的情景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子里:“在黑色的隅田川中,漂浮着无数尸体,有穿衣服的、有赤身裸体的,都黑得像木炭,令人难以置信。这些都是尸体,但你分不清是男是女,你分不清那些漂过去的是胳膊还是腿,还是烧焦了的木头块。”这次轰炸使东京东部面积达39平方公里的一大片地区消失了,毁坏的建筑物占东京全部建筑的四分之一,共26万所民房。美军要突击的22个工业目标全部被烧毁,东京工业区的63%被毁,死亡总人数达83793人、伤40918人,100万人无家可归!其损失超过了1923年的大地震。

东京大火燃起之时,美军“火攻闪击战”的总导演李梅将军一直心神不定,他一直担心着B-29机群的战况,直到10日凌晨1时21分鲍尔将军发回电报:“已投弹,目标地区一片大火,高射炮火由密到疏,极少战斗机。”李梅的心才放回肚里,司令部里更是一片欢呼:“感谢上帝!”

这次出动的334架B-29飞机有320架安全返航。对这么大规模的轰炸来说,这点损失是微不足道的。当然,日本平民的死,起初还使盟国军人心中感到有些不安,但再想想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的种种暴行,便越发坚定了一种信念,即日本平民的死是他们命中注定的,责任应由那些发动战争的法西斯军国主义分子来负!

首战胜利,李梅开始大规模实施他的“火攻闪击战”。10日当晚,美军再次出动313架B-29飞机轰炸了名古屋。虽然该市因较现代化的建筑和消防设施而减少了一些损失,但上千吨燃烧弹仍然使这座工业城市变得千疮百孔,该市的飞机制造厂也随之化为灰烬。随后一星期中,大阪、神户也遭到“火攻”,三市中共有83平方公里市区变成了废墟。5月26日,美军出动500架B-29飞机对东京进行了最后一次燃烧弹突击,4000吨燃烧弹将市区40平方公里面积内的建筑物夷为平地。5月29日,450架B-29又火攻了横滨,投弹3200吨。从3月9日到6月15日,美军对日本东京、川崎、大阪、名古屋、神户和横滨六大城市共进行了17次大规模轰炸,出动B-29飞机6960架次,投燃烧弹41592吨。参加行动的指挥官C·罗门在战争结束的当天,驱车游览横滨市容,却认为自己是走在横滨郊外,他得出的结论是:“横滨已完全从地球上消失了。”到6月15日,李梅的“火攻闪击战”不得不暂停一下——马里亚纳基地的燃烧弹都被投光了!

到1945年7月,美军第20航空队实力已今非昔比。全队共有5个轰炸机联队,21个作战大队,923架重型轰炸机,这些飞机全部从马里亚纳群岛的三个空军基地出动作战,直到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之日,美军还出动B-29轰炸机833架对日本进行了最后一次空袭,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空袭。这一阶段中,第20航空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对广岛和长崎进行了原子弹轰炸。1945年5月29日,美国陆军航空兵第509混合大队转场到提尼安岛机场,直属第20航空队。6、7月份,该大队完成了临战训练。8月6日,由大队长保罗·蒂贝茨上校驾驶B-29原子弹载机,用一枚名为“小男孩”的2万吨级原子弹,以空爆方式轰炸了广岛;8月9日,由该大队查尔斯·斯威尼少校驾驶B-29飞机,用名为“胖子”的原子弹轰炸了长崎。这是战争史上首次也是惟一一次使用原子弹。1945年8月15日,日军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在东京湾美国海军“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日本签署了投降书。仪式结束后,美军第20航空队出动436架B-29轰炸机组成一个庞大的机群,飞越日本本土上空,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美国对日本的战略轰炸历时14个月,对日本本土共投弹16.08万吨,其中主要轰炸行动集中在后9个月,特别是李梅领导进行的“火攻闪击战”取得了明显成效。根据日本内务省的调查,轰炸共造成伤亡554350人,毁坏房屋244万栋,800万人无家可归。日本军事工业在轰炸中遭到极大的破坏,航空工厂被毁面积达60%,其它工厂被毁面积40%至90%不等。飞机产量从1944年的月平均2341架下降到1945年8月的200架。战略轰炸使日本的战争潜力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力量已难以支持大规模战争的需要,它成为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美国对日本的战略轰炸可以说是杜黑“空中战争论”的一次大规模试验。杜黑认为不需要进行最后决战,而只通过化学弹和燃烧弹轰炸就可使对方无力防空、民心士气低落直至崩溃,从而决定战争的胜负。这与美国对日战略轰炸有许多相似之处,只不过美军未使用化学弹。但杜黑所预言的被炸一方民心士气低落、导致国内人民发生革命或政变的情况并没有出现,战略轰炸虽然造成日本社会的动荡,但直到战争结束,日本国内的秩序仍然基本正常。杜黑的错误就在于过分强调了炸弹的威力。与美英对德战略轰炸和德国对英国的战略轰炸相比,美国对日的战略轰炸更显成功。美英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付出了4万架飞机的代价,德国则以失败告终;而对日战略轰炸,美军投弹16万吨,飞机损失只有697架,取得的效果却与对德战略轰炸相差无几,其中的关键就在于美军没有照搬历史经验,而是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了战术。对德轰炸中,选择的目标是工业体系和运输系统,对日则以城市为主。在轰炸方法上,将高空精确轰炸改为低空面积轰炸,从而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