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一化带三化,走好四条路”战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5 13:19:45
扶余县发展和改革局 何健华
2007年1月5日
2007年1月12日召开的全县经济工作会议,县委书记金育辉同志实事求是的总结了我县2006年经济工作,安排部署2007年经济发展各项任务。提出了2007年奋斗目标:全县GDP实现81亿元,比上年增长27.5%;全口径财政收入超过2亿元,比上年增长32%以上;地方财政收入超过1.6亿元,比上年增长3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亿元,比上年增长83%;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500元,比上年增长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7100元,比上年增长16.4%。号召全县上下深入实施“一化带三化、走好四条路”的发展战略,扩充经济总量,推进结构调整,提升发展速度,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增强财力积累,创优发展环境,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努力构建和谐扶余。全县上下要认真贯彻,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形成合力,狠抓落实。
一、贯彻“一化带三化,走好四条路”战略,就要深刻领会其深刻内涵
2005年,新一届县委班子,通过对扶余恢复县制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研,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县情,积极探索扶余未来发展的取向,形成了共识,适时提出了“一化带三化,走好四条路”的发展战略。“一化带三化”:即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农民非农化,农村城镇化,核心是工业化;“走好四条路”:即扩大开放,走外向带动之路;激活民间资本,走民营赶超之路;发挥聚集效应,走园区建设之路;转变政府职能,走优化环境之路。
(一)“一化带三化,走好四条路”发展战略,是扶余经济社会现实矛盾决定的。
纵观扶余恢复县县制十几年的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地位不断提高。可以说总体趋势是发展的,成绩是主流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四大、四小、四不协调”:一是农业比重大,工业比重小,经济结构不协调。2006年,全县农业增加值可实现308000万元,占GDP的48.5%;工业增加值可实现117033万元,仅占GDP的18.4%。二是农村比重大,城镇比重小,城乡发展不协调。农村税改前全县有26个乡镇,其中乡是15个,占57.7%。税改撤并乡镇后,全县有18个乡镇,其中乡是7个。虽然数量上减少了,但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镇的经济总量中90%还是一产,农村比重仍然过大。三是农业人口大,非农人口小,城乡人口比例不协调。全县总人口7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7.3万人,非农人口8万人,非农人口仅占总人口的10.6 %。四是资源区位优势大,经济增长小,资源区位优势与经济增长速度不协调。扶余地处哈大经济带上,粮食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但是这些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十几年来,经济增速较慢,经济总量较小,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这些矛盾和问题,只有通过加快发展,特别是加快工业的发展才能得以解决。
(二)“一化带三化,走好四条路”发展战略,是扶余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扶余是传统农业大县,85%的农民,53%的农业GDP和15000万元的财政收入,是76万人口大县不争的事实。粮食产量达到了阶段性水平,农业增长潜力弱小,农民增收滞缓,经济社会矛盾十分突出。出路在那里?希望是什么?只有走农业产业化之路,才是最佳选择。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通过转化增值,才能增加农民收入,抵御自然和市场两个风险。建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走公司+农户+基地、市场+农户+基地的产业化模式,实现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发展。2005年以来,随着嘉实油脂有限公司、百兴牧业饲料加工、汇海酒业、三井子糠醛厂、三骏乡茂源糠醛厂、以及三井子农产品批发市场、大连松源粮食物流等龙头企业的迅速崛起,直接拉动玉米、花生、杂粮和副产品市场的兴旺繁荣,价格迅速上扬,广大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事实证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产业化,产业化的终端是工业加工和产品市场。只有发展工业,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特别是发挥区位、资源、交通等优势,发展好农产品加工业,以工业化带动农业生产向基地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才是农业大县解决“三农”必由之路。
(三)“一化带三化,走好四条路”发展战略,是扶余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大、四小、四不协调”是扶余经济社会的主要矛盾,如何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切实解决好经济总量小、运行质量不高、结构不优等问题已成为关键所在。面临农业大县的客观事实,就是要打破传统农业格局和城乡二元化格局,走出农业圈子,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积极推动农村城市化进程。农村城市化的核心是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扩大城市规模,关键是人口规模。只有坚持工业化这个核心,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才能吸纳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变为产业工人,以此支撑城市人口规模。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必然促进消费市场的繁荣和消费结构的改善,必将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必将促进财政收入的增长。2005年以来,扶余县工业集中区、弓棚子工业集中区建设初具规模,蔡家沟和陶赖昭两个工业园区发展较快,先后落户投资亿元以上企业13户,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48户。不仅扩大了经济总量,改善了经济结构,还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更主要的是加快了城市化步伐,促进了现代物流、现代商贸和社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工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带动和促进了一产和三产的发展,也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城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面貌焕颜一新。因此,只要我们坚定不移的把工业作为立县之本,强县之基,全面实施“一化带三化,走好四条路”的发展战略,利用五年甚至更短的时间,使全县GDP和地方财政收入均翻两番,把扶余建设成为新兴工业县、长哈两市卫星城奋斗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二、贯彻“一化带三化,走好四条路”战略,就要深入探索创新工作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创新了,工作才能实现突破。
(一)加大力度建设工业园区,为加快发展工业提供载体。在园区内办工业企业,有利于节约土地,降低资源消耗,治理污染,提高企业效益。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政策、分级开发”的办法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在重点办好蔡家沟、陶赖昭两个工业园区的同时,采取“谁投资,谁受益”的办法,多方筹措资金搞好扶余县工业集中区和弓棚子工业集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吸引投资者,尽快把这两个省级工业集中区建设成为全省知名的特色工业集中区。蔡家沟和陶赖昭两个工业园区也要充分利用优惠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尽快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园区。
(二)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一要注重政策优惠。本着“你发财、我发展,你获利、我得税”的宗旨制订和实施更加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以最大的让利吸引投资者,努力营造一个招商引资发展工业的“洼地”。二要注重加强领导,把招商引资工作置于发展经济的突出位置来抓,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三要注重机制创新。建立招商引资的激励机制和责任制,重奖在招商引资中有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四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从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发挥各界人士的作用,采取丰富多彩的招商引资形式,形成多角度招商引资态势。五要注重实际效果。洽谈项目要尽快落地,完善前期工作,尽快开工建设。
(三)采取措施刺激民间投资发展工业。加快发展工业,希望在民间,活力在民营。积极发展民营经济,要给予本地民营资本投资和外商(域外)同等待遇。一是积极引导那些发展种养业先富起来的农民投资发展工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二是大力抓好“回归工程”,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向当地外出务工经商的能人介绍家乡的发展情况和鼓励投资的优惠政策,吸引他们回乡投资办实业。三是积极引导和鼓励个体私营工商业主把发展生产和经营积累的资金投入发展工业,扩大再生产,把“蛋糕” 做大。四是采取激励措施鼓励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有能力、有活力的干部职工辞职“下海” 投资办工业企业。
(四)大力发展特色工业。充分发挥扶余地理区位、交通运输和农产品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下大力气发展特色工业,并做大做强。一是建设玉米深加工龙头企业,形成玉米加工产业链。积极推进大连松源企业集团90万吨玉米加工和汇海就业20万吨玉米加工项目开工建设,试车生产,尽快达到设计产能,带动扶余粮食加工转化,形成独特的玉米加工产业链。二是做大做强木材加工产业。以鹏鸿、腾飞、奥泰、金龙等木业为龙头,以弓棚子工业集中区木材加工企业群为依托,组织引导扶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打造名牌产品,增加出口创汇能力,形成东北最大的木材加工业基地。三是大力推进水泥建材业,抻长产业链条。依托冀东水泥扶余公司,积极招商引资,兴办一批以水泥为主要原料的建材加工企业,重点搞好新型墙体材料开发加工,开发新产品,打造新名牌,逐步建设成为水泥产业企业群。
(五)培育名优企业,打造扶余工业品牌。制定并落实扶持名优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实施县领导包保企业责任制,重点扶持大连松源集团、扶余联润公司等具有科技创新实力的较大企业,开发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创造品牌产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现代化管理,并争取成为上市公司。力争3年内全县培育10户工业名优企业、10户工业龙头企业。并打造10个以上在省内,甚至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工业品牌,努力增强我县工业发展的实力和竞争力。
三、贯彻“一化带三化,走好四条路”战略,就要强化责任形成攻坚合力
“一化带三化,走好四条路”发展战略,是扶余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纲领,贯彻落实好这一战略,将惠及全县76万人民,关系到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全局。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义不容辞地把这一责任担当起来,加强对各项工作的领导,充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合力,把以工业化为核心的“一化带三化,走好四条路”发展战略引向深入。
(一)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系,加强协调、形成合力。这是我们的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各项工作取得胜利的法宝。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是我们当前工作的一个重点,更需要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思想统一到“一化带三化,走好四条路”发展战略上来,强化责任意识,认真谋划招商引资,精心组织项目建设,狠抓政策落实。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是实实在在的系统工程,必须实实在在地抓,抓出实实在在的成效。各园区管委会、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把贯彻“一化带三化,走好四条路”发展战略,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各部门、各单位要以大局为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主动服务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全力以赴地推动扶余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创建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强化措施,提高效率。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是贯彻“一化带三化,走好四条路”发展战略的关键,是全县的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即是全县各级干部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全社会关注的大事,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一要切实履行责任,倾注心力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服务。各各单位各部门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切实履行工作职责。把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服务当作根本,认认真真接待投资人,诚诚恳恳听取项目单位意见,真真切切解决项目建设之忧,实实在在帮助企业办事,努力提高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服务水平。服务贵在求实,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二要完善决策机制,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把科学民主决策作为基本制度,合理界定决策权限,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进一步健全重大项目决策的调查研究、公众参与、专家论证、社会公示、听证旁听、决策评估等制度,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水平,使决策更具实际效果和可操作性。三要创新完善运行机制,提高工作效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发挥政务大厅作用,规范行政审批工作流程,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率,推动工作全面提速。树立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对县委、县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做到反应迅速、推进有力、落实到位。深入开展优化发展环境机关效能监察,采取有效措施,坚决纠正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损害群众利益、破坏发展环境等行为。
(三)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不断提高扶余的吸引力。
一是以思想观念的转变为先导,努力造就干群同心,全民参与的社会环境。优化环境,加快发展,必须始终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作为启动内力的关键措施来抓,进一步强化加快发展意识、服务经济意识、全县大局意识,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发展”、“服务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上下一条心,全县一盘棋”等观念,增强党员干部和全县人民优化投资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在努力改善经济发展硬环境的同时,把软环境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投资环境在经济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强,环境是加快发展的要害问题。近年来,我县把优化投资环境作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采取了一些措施,使硬环境迅速提升,软环境明显改善,也使我县经济建设保持速度与效益同步提升,推动了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投资环境问题解决不好,必将制约和影响着我县经济进一步发展。因此,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是形势变化的必然选择,是我县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全县人民的迫切愿望,应当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三是在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干部工作作风上下功夫,努力造就清廉高效、优质服务的办事环境。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是优化环境的关键环节和核心内容,是加快发展的重要保障。新的发展形势对政府和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营造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环境,是优化环境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格区分经济纠纷、改革创新、工作失误与违法犯罪,大力保护干事创业的干部,为干事创业的干部撑腰壮胆。四是着眼制度的规范清理,经济运行的稳定有序,努力造就规范有序、公平稳定的竞争环境。突出抓好投资环境、政务环境、法制环境、舆论环境、诚信环境和重点工程建设施工环境等“六个环境”建设,并加强制度创新,建立重大项目服务效率跟踪、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监督、损害经济发展环境黄牌警告和投资环境行政问责等制度。通过抓重点和制度创新等措施,营造一个“亲商、安商、富商”的好环境,为企业的发展铺平道路。运用法律手段组织和管理经济,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力度,严肃查处损害投资环境的人和事,严厉打击犯罪,保证经济运行的秩序,保障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安居乐业的大环境,让投资者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五是加强组织领导,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共同抓好优化发展环境建设的落实。优化发展环境,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难度较大,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哪一个部门和单位都难以奏效。只有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才能取得明显成效。因此,应加强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领导,真正把这项工作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一项主要内容,作为衡量和任用干部的一条重要标准,从组织上保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任务顺利开展。进一步落实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责任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环境”的原则,在全县实行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抓、纪检监察机关牵头,有关职能部门负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领导格局和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