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阴阳五行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40:27
图片:
说明:1.面向南,看此图,能更好的理解中医
            2.此图根据内经,周易、伤寒论等制作
            3.欢迎指正,准备推出第二版。把厥阴、少阴等内容加入。


大伙的回复不多,

我把图逐项解释一下 ,更好的交流,理解中医,欢迎指正。

、----每日12个时辰对应人体的12条经脉

      子午流注是人体经脉气血流动的一种规律,即每日12个时辰对应人体的12条经脉,因时辰在变,故不同经脉的血气也有盛有衰。从字面看,“子”和“午”是12地支中的第一数和第七数。“流”“注”两字,乃表示运动变化的概念。简单说“子”代表阳,“流”代表阳生的过程,“午”代表阴,“注”代表阴藏的过程。

        子午流注遵循太阳变化之规律,以阴阳变化展开为“四象”,即太阴、少阳、太阳、少阴,用四季做为代表符号,其功能分别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而后以此类推。子午流注把人的12条经脉在12个时辰中的盛衰规律,有序地联系起来,又通过人体的五脏六腑与12经脉相配之关系,预测出某脏腑经络的气血在某个时辰的盛衰情况,从而进行有效的治病和养生。

        子午流注关于12时辰的流向内容为:1、卯时(5时至7时)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2、辰时(7时至9时)胃经旺,易于消化。3、巳时(9时至11时)脾经旺,有益吸收营养、生发血。4、午时(11时至13时)心经旺,会加速全身血液循环,促生胃土有益消化。5、未时(13时至15时)小肠经正旺,有利于吸收营养。6、申时(15时至17时)膀胱经旺,有益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火气”。7、酉时(17时至19时)肾经较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8、戌时(19时至21时)心包经较旺,可增强心的力量。9、亥时(21时至23时)三焦通百脉,人体进入睡眠,百脉须休养生息。10、子时(23时至1时)胆经旺,胆汁正在推陈出新。11、丑时(1时至3时)肝经较旺,肝血推陈出新时。12寅时(3时至5时)肺经非常旺盛,正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百脉,迎接新的一天到来。

      从亥时开始(21时)到寅时结束(5时),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候间,更是人体处于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故要有充足的睡眠,才会有良好的身体状态。传统的子午流注将人体气血流行比拟为水流,从子时到午时,随着时间不同,人体阴阳盛衰,营卫运行,经脉流注,时穴开合,都与自然界一样具有节律性变化。阴阳各经气血的盛衰也有固定的时间,气血盈时而至为盛,过时而去为衰,逢时为开,过时而合,定时开穴,方可有效地调和阴阳,纠正机体偏盛偏衰。因此说,子午是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也是阴阳转化的起点和界线。   



明白这个后,就知道许多道理,比如 辰时(7时至9时)胃经旺,易于消化 ,就知道早餐必须要吃,这个时间血液流向胃经,如果没有食物,是非常不好的,  另外,我们看图中 ,辰时又叫食时,这就告诉我们这个时间是要吃饭的。

、在图中方框部分,解释一下,这个其时就是内经中的内容

       1、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故春气者,病在头;故春善病鼽衄,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
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
   黄帝问曰:春脉如弦,何如而弦?
   岐伯对曰: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气来实而强,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实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帝曰:春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巅疾;其不及,则令人胸痛引背,下则两胁胠满。
帝曰:寒暑燥湿风火,在人合之奈何?其于万物何以生化?
   岐伯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
   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化生气。
   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气为柔,在脏为肝。
   其性为喧,其德为和,其用为动,其色为苍,其化为荣,其虫毛,其政为散,其令宣发,其变摧拉,其眚为陨,其味为酸,其志为怒。
   怒伤肝,悲胜怒,风伤肝,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岐伯曰:悉哉问也?木不及,春有鸣条律畅之化,则秋有雾露清凉之政。春有惨凄残贱之胜,则夏有炎暑燔烁之复。其眚东,其脏肝,其病内舍胠胁,外在关节。
岐伯曰:天气之动变,固不常在,而德化政令灾变,不同其候也。
   帝曰:何谓也?岐伯曰:东方生风,风生木,其德敷和,其化生荣,其政舒启,其令风,其变振发,其灾散落。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2  、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肋;
夏气者,病在脏;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于心,故病在五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征,其数七,其臭焦。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征,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帝曰:善。夏脉如钩,何如而钩?岐伯曰:夏脉者心也,南方火也,万物之所以盛长也,故其气来盛去衰,故曰钩,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气来盛去亦盛,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盛去反盛,此谓不及,病在中。帝曰:夏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过则令人身热而肤痛,为浸淫;其不及则令人烦心,上见咳唾,下为气泄。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
   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气为息,在脏为心。
   其性为暑,其德为湿,其用为燥,其色为赤,其化为茂,其虫羽,其政为明,其令郁蒸,其变炎烁,其眚燔?,其味为苦,其志为喜。
   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火不及,夏有炳明光显之化,则冬有严肃霜寒之政。夏有惨凄凝冽之胜,则不时有埃昏大雨之复。其眚南,其脏心,其病内舍膺胁,外在经络。
南方生热,热生火,其德彰显,其化蕃茂,其政明耀,其令热,其变销烁,其灾燔?。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3、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
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秋气者,病在肩背;,,秋善病风疟、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在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故俱感于邪,其在上则右甚,在下则左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
      帝曰:善。秋脉如浮,何如而浮?岐伯曰:秋脉者,肺也,西方金也,万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气来轻虚以浮,来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气来毛而中央坚,两傍虚,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毛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帝曰:秋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过则令人逆气而背痛。愠愠然,其不及则令人喘,呼吸少气而咳,上气见血,下闻病音。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
   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气为成,在脏为肺。
   其性为凉,其德为清,其用为固,其色为白,其化为敛,其虫介,其政为劲,其令雾露,其变肃杀,其眚苍落,其味为辛,其志为忧。
   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金不及,夏有光显郁蒸之令,则冬有严凝整肃之应,夏有炎烁燔燎之变,则秋有冰雹霜雪之复。其眚西,其脏肺,其病内舍膺胁肩背,外在皮毛。
      西方生燥,燥生金,其德清洁,其化紧敛,其政劲切,其令燥,其变肃杀,其灾苍陨。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4、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冬气者,病在四肢。,冬善痹厥。
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肋;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溪。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帝曰:善。冬脉如营,何如而营?岐伯曰:冬脉者,肾也。北方水也,万物之所以含藏也。故其气来沈以搏,故曰营,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气来如弹石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其去如数者,此谓不及,病在中。帝曰:冬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过则令人解_,脊脉痛,而少气不欲言;其不及则令人心悬,如病饥,_中清,脊中痛,少腹满,小便变。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
   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气为坚,在脏为肾。
   其性为凛,其德为寒,其用为(阙一字),其色为黑,其化为肃,其虫鳞,其政为静,其令(阙二字),其变凝冽,其眚冰雹,其味为咸,其志为恐。
   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水不及,四维有湍润埃云之化,则不时有和风生发之应。四维发埃昏骤注之变,则不时有飘荡振拉之复。其眚北,其脏肾,其病内舍腰脊骨髓,外在溪谷踹膝。
      北方生寒,寒生水,其德凄沧,其化清谧,其政凝肃,其令寒,其变栗冽,其灾冰雪霜雹。
   是以察其动色,有德,有化、有政、有令、有变、有灾,而物由之,而人应之也。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炳。故灸炳者,亦从北方来。
 5、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
 
   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
   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气为充,在脏为脾。
   其性静兼,其德为濡,其用为化,其色为黄,其化为盈,其虫?,其政为谧,其令云雨,其变动注,其眚淫溃,其味为甘,其志为思。
   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脾,酸胜甘。
土不及,四维有埃云润泽之化,则春有鸣条鼓拆之政。四维发振拉飘腾之变,则秋有肃杀霖霪之复。其眚四维,其脏脾,其病内舍心腹,外在肌肉四肢。
      
   中央生湿,湿生土,其德溽蒸,其化丰备,其政安静,其令湿,其变骤注,其灾霖溃。
    



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帝曰:善。帝曰:四时之序,逆从之变异也,然脾脉独何主。岐伯曰: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傍者也。
   帝曰:然而脾善恶可得见之乎?岐伯曰:善者不可得见,恶者可见。帝曰:恶者何如可见?岐伯曰:其来如水之流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如鸟之喙者,此谓不及,病在中。帝曰:夫子言脾为孤脏,中央以灌四傍,其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过则令人四支不举,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名曰重强。
   帝瞿然而起,再拜而稽首曰:善。吾得脉之大要,天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至数之要,迫近以微,着之玉版,藏之脏腑,每旦读之,名曰玉机。
  
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此言气之逆行也,故死。
   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心受气于脾,传之于肺,气舍于肝,至肾而死。脾受气于肺,传之于肾,气舍于心,至肝而死。肺受气于肾,传之于肝,气舍于脾,至心而死。肾受气于肝,传之于心,气舍于肺,至脾而死。此皆逆死也,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
   黄帝曰: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不治。法三月,若六月,若三日,若六日。传五脏而当死,是顺传其所胜之次。
   故曰:别于阳者,知病从来;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言知至其所困而死。
   是故风者,百病之长也。
 
   五气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
十二个时辰对应的12个属相,
          时辰  现在的时间 配上的动物
  子;zi (晚上 11 时正至凌晨 1 时正) 鼠 鼠在这时间最跃。

  丑:chou (凌晨 1 时正至凌晨 3 时正) 牛 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耕田。

  寅:yin (凌晨 3 时正至早上 5 时正) 虎 老虎在此时最猛。

  卯:mao (早上 5 时正至早上 7 时正 )兔 月亮又称玉兔,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

  辰: chen (早上 7 时正至上午 9 时正) 龙 相传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

  巳:si (上午 9 时正至上午11时正) 蛇 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

  午:wu (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 时正) 马 这时候太阳最猛烈,相传这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

  未:wei ( 下午 1 时正至下午 3 时正 ) 羊 羊在这段时间吃草

  申:shen ( 下午 3 时正至下午 5 时正) 猴 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

  酉:you (下午 5 时正至晚上 7 时正) 鸡 鸡於傍晚开始归巢

  戌:xu (晚上 7 时正至晚上 9 时正 ) 狗 狗开始守门口

  亥:hai (晚上 9 时正至晚上 11 时正) 猪 夜深时分猪正在熟睡

1、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

  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

  2、二十四时辰制。宋以后把十二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3、十时辰制。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即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时又72分钟,即6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午夜1时又96分钟,即2时36分。

  4、五时辰制。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参阅《淮南子.天文训》。

  5、百刻制。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可能起源于商代。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6、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昳。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一百刻。

  一刻约15分钟。




四、我们看8卦,图中的八卦是后天八卦,
      我抛砖引玉一下,我们看一看,南方的离卦,上下两爻为阳,中间为阴爻。南方为夏季,当时的气候是什么样子呢?  就是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天地都很热  很阳,但卦的中间为阴爻,我们可以想到,在人体。。。。。  为什么说,冬吃萝卜 夏吃姜  不劳医生开药方,  从卦中可以知道,在这个时候,天人合一,人体的阳气处于  开放的状态,而内部却是寒的。  在夏季  反倒是要注意  胃的保暖。
      我们从图中间也可以看到,太极图中的一点,在阳气的包围中有一点 阴,这对于我们理解 离卦有帮助,

    我们再看一看,北方的坎卦,上下两爻为阴,中间为阳爻。  北方为冬季,当时的气候是什么样子呢?  就是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天地都很寒  很阴,但卦的中间为阳爻,我们可以想到,在人体。。。。。  为什么说,冬吃萝卜 夏吃姜  不劳医生开药方,  从卦中可以知道,在这个时候,天人合一,人体的阴气处于  闭合的状态,而内部却是冷的。  在冬季  反倒是要注意  适当的吃些凉的食物,清除胃里的热。坎卦  水,石油,为什么会产生热量,是不是与  这一阳爻  有很大的关系,大伙可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