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欲望可以引导而且可以节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59:57

7、欲望可以引导而且可以节制

【原文】凡语治而待去欲者,无以道1欲而困于有欲者也。凡语治而待寡欲者,无以节欲而困于多欲者也。有欲无欲,异类也,生死也,非治乱也。欲之多寡,异类也,情之数也,非治乱也。欲不待可得,而求者从所可。欲不待可得,所受乎天也。求者从所可,所受乎心也。所受乎天之一欲,制于所受乎心之多,固难类所受乎天也。

人之所欲,生甚矣;人之所恶,死甚矣。然而人有从生成死者,非不欲生而欲死也,不可以生而可以死也。故欲过之而动不及,心止之也。心之所可中理,则欲虽多,奚伤于治!欲不及而动过之,心使之也。心之所可失理,则欲虽寡,奚止于乱!故治乱在于心之所可,亡于情之所欲。不求之其所在,而求之其所亡,虽曰我得之,失之矣。

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欲者,情之应也。以所欲为可得而求之,情之所必不免也。以为可而道之,知所必出也。故虽为守门,欲不可去,性之具也。虽为天子,欲不可尽。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所欲虽不可尽,求者犹近尽;欲虽不可去,所求不得,虑者欲节求也。道者,进则近尽,退则节求,天下莫之若也。

凡人莫不从其所可而去其所不可。知道之莫之若也,而不从道者,无之有也。假之有人而欲南,无多;而恶北,无寡。岂为夫南者之不可尽也,离南行而北走也哉?今人所欲,无多;所恶无寡,岂为夫所欲之不可尽也,离得欲之道而取所恶也哉?

故可道而从之,奚以损之而乱?不可道而离之,奚以益之而治?故知者论道而已矣,小家珍说2之所愿皆衰矣。

【译文】凡是谈论治理而主张去除欲望的人,是没有办法引导人们的欲望而被欲望所困扰的人;凡是谈论治理而主张减少欲望的人,是没有办法节制人们的欲望而被很多的欲望所困扰的人。有欲望和无欲望,是不同的,是人的生死所决定的,并非是治理混乱的借口;欲望的多少,是不同的,是人的情感数量所决定的,并非是治理混乱的借口。欲望并不是等待就可以得到满足,而是追求者跟从他所认可的心思。欲望并不是等待就可以得到满足,所秉受的是自然的天性。追求者跟从他所认可的心思,是秉受心的支配。所秉受的自然天性的单一欲望,会被由心支配的多种欲望所控制,当然难以与所秉受的自然天性的单一欲望相类比。

人们所欲望的,活着就是最强烈的欲望;人们所厌恶的,死亡就是最强烈的。然而,有的人放弃了生而去死,并不是他们不想活着而想死去,是因为不可以活着而可以死去。所以,欲望很强烈但行动赶不上,欲望的心就会停止。心里所认可的欲望符合一定的道理,那么欲望虽然很多,怎么能伤害治理的道路呢?欲望不强烈但行为却超过了,这是由于心的驱使。心里所认可的欲望失去一定的道理,那么欲望虽然很少,又怎么能停止混乱呢?因此,治理混乱在于心里所认可的道理,而不在于情感的欲望。不去寻求治理混乱的关键而去寻求不存在的东西,虽然说我得到了,其实已经失去了。

所谓的性,是上天成就的;所谓的情,是本性的实质;所谓的欲望,是情感的反应。认为欲望可以得到而追求,是情感所不可免的;认为欲望是正确的而引导它,这是智慧所派生出来的。所以虽然是一个守门人,他的欲望也是不可去除的,因为这是本性所具有的。虽然是一个天子,欲望也是不可能满足的。欲望虽然不可能满足,但可以近于满足;欲望虽然不可以去除,但可以追求节制。所欲望的虽然不可能满足,但追求的人可以接近于满足;欲望虽然不可以去除,所追求的得不到,会考虑的人就要节制追求。所谓的引导,向前努力就接近于满足,退一步就节制追求,天下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凡是人无不顺从自己所认可的而去除自己所不认可的。知晓引导那就没有比这更好的了,而不顺从引导的人,是没有的。假若有人想到南方去的欲望不大,但厌恶去北方的欲望却不少,难道他会为了去南方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离开向南行而向北方走吗?如今的人们所欲望的不多,所厌恶的也不少,难道能为了所欲望的不可能满足,离开可以满足欲望的道路而走所厌恶的道路吗?

所以,可以引导而顺从,怎么能损害他们的欲望而使之混乱呢?不可以引导而离开,怎么能使他们有利益而进行治理?因此,有智慧的人只是论述引导而已,那些有小聪明的学者和他们自以为正确的言论所愿望的都会衰亡的。

【说明】本节紧接上节,人生在世,都是有欲望的,这些欲望换句话说就是需要;一是存在的需要,即对一个人基本物质存在条件的需要;二是关系的需要,即维持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需要;三是成长的需要,即人要求得到发展的内在愿望。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自然需要,即物质需要,如对衣、食、住、行的有关物品的需要,对劳动工具的需要等。在物质需要中,既包括有自然需要,也包括有社会需要。还有一种是精神需要,如认识的需要,学习的需要,美的需要,道德的需要,这是人所特有的需要。物质需要是保存和维持有机体的生命和延续种族所必需的,如对饮食、御寒、运动、休息、睡眠、婚配等的需要,人类的自然需要也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社会需要,是社会的要求在个体中的反映。当个人认识到社会要求的必要性,并成为他自身的欲望时,社会要求就转化为个人的社会需要。如人对劳动、交往、友谊、尊重、成就等的需要就是社会需要。现实的、具体的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源泉。人们所以进行生产,是为了生活的需要。“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同时这也是人们仅仅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都要进行的(现在也和几千年前一样)一种历史活动,即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2页)。对于人们的历史活动来说。通过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表现出来的需要构成利益,对需要和利益的意识形成人们活动的动机,因此,需要是人们的历史活动的一般前提。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需要及其满足的状况随着人们之间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在阶级社会里,各个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由于经济地位不同、政治态度各异、文化状况有别,其欲望和需要也各不相同。这具体表现为各个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利益的互不相同和互相对抗。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的欲望和需要,是通过限制和牺牲大多数劳动群众的需要来满足的。春秋时期是私有制发展的旺盛时期,财富的聚集,地位的提高,促使人们的需要和需求的野心更为膨胀,再多的财富,再高的地位也无法满足那些诸侯邦国的君王们的欲望。所以荀子在此对人的欲望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其中最关键的一条是,欲望可以引导而且可以节制。也就是说,在满足了基本需要以后,人们就应该节制自己的欲望。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会有过分的奢望,都会顺从自己的心思去追求可以达到的欲望。所以,人们的欲望并不是社会混乱的根源,减少人们的欲望也就不可能是治理社会的根本办法。因此,治理社会混乱的办法就是引导人们的欲望,节制人们的欲望,让人们向可以达到的欲望目标而努力。而只有这种引导人们的欲望的言论辩说才是正确的,其它的言论辩说都是荒谬的。

——————————————————

【注释】1.道:《书·禹贡》:“九河既道,雷夏既泽,澭、沮会同。”《书·顾命》:“皇后凭玉几,道扬末命。”《易·系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管子·牧民》:“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论语·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韩非子·扬榷》:“四海既藏,道阴见阳。”《史记·留侯世家》:“乃学辟谷,道引轻身。”这里用为引导,疏导之意。

2.小家珍说:指那些有小聪明的所谓的学者和他们自以为很正确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