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记住这位老人( 原因国家对不起这位老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1:02:00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老人 朱鎔基           

   10.1阅兵式前总理朱鎔基的唯一镜头 白发苍苍,墨镜很酷。再也听不到从前的豪言壮语,是国家对不起总理。。。 7年的副总理,5年的总理,在国人心中,朱总理留下的是一个“铁面包公”的形象,直到现在,关于他的种种声音,至今还依然在民间经久回荡不绝,成为一段段不朽的传奇……        “只要我在上海一天,你就别想升官!”时任上海市长的朱镕基对自己的亲侄子说。此后朱镕基在上海任上的四年,他这位侄子的职位未作任何调动。要知道,朱镕基未出生时就已丧父,10岁再丧母,是他的伯父,也就是他这位侄子的爷爷将他养大……        “这是什么工程,拿党和人民的钱搞这样的豆腐渣工程,我要辙了你了!”面对98年九江长江大堤的大决口,他怒了,但遗憾的是,虽贵为总理,他却没有这个权力……      “在位时因严谨治国,得罪了不少权要,所以退位后,中央要求加强保安,他还是不能像平常人一样自由行动。”香港《亚洲周刊》如是写到……,一个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人,晚年却要为此埋单,这是什么道理?        也许在西方一些国家,这些都不算什么,但在中国,在权力和监督不对等,在腐败之风盛行之下,朱的这些精神是何等的难能可贵。   

       听说在总理当年就职上海市长说过的一段话感化过,意思大致如下:"我是个孤儿,从小没有父母,我不怕得罪人!"  

凭个人,永远只是冰山一角,更不会...

 渐渐的得罪的人多了,损害了很多高层资本的利益,他们决心除掉他.

当年内幕,在一个很深的夜晚,军机接走了朱总理的一家. .

 如果朱总理在位到现在,恐怕中国比现在更强大和繁荣.

 温总理也不错,很关心人民,但是从长远的发展来看,这往往是不够的.

 

 

早在2000年的记者招待会上,这位总理就已经露骨的抒发了他的无力感,他说,“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之后,全国人民能说一句,他是一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如果他们再慷慨一点,说朱鎔基还是办了一点实事,我就谢天谢地了”在一如既往的幽默与谦虚中,朱显然没有克制住他对体制的无奈。一位现代中国的总理,最高的自我期许仅仅是“作一个清官”,足以反衬中国政治的真实现状.

 

   想起他的一句话,我准备了100口棺材,99口是留给贪官的,另一口是留给自己的,看来,事实也就如此。把改革寄希望于个人,本身就是最大的讽刺。

 

    他得罪了很多领导,他自己也说了,“我下台之后这些国务院的各政府部长可能会报复我,说不定我现在讲话下边的人就恨我呢,”这是我在网上瞎溜达看到的视频,当他说完这句话的时候,下面的各部部长表情那个奇怪啊。连央行行长都被他当面骂过 ,尽管事后去给人家道歉,但这也给他以后留下了隐患。

 


为什么长达66分钟的阅兵式上,我们都捕捉到了那短暂的一秒?

长达66分钟的阅兵式

有整齐划一的正步走

有让无数人留恋“垂涎”的漂亮女兵

有朝气蓬勃的少先队员

有形式各样的花车游行

 

可让无数人为之动容的

却是那一秒一闪而过的镜头

那一位偏安一隅安静恬淡的老人

那一位戴着墨镜白发苍苍的前总理

那一位独自凭栏的孤独者

铺天盖地的文章与照片再次覆盖了整个网络

央视一定很奇怪 为什么仅仅一秒只有一秒的时间 朱镕基就可以获得比出镜率如此之高的江泽民甚至胡锦涛温家宝更多的关注

不知有多少观众和我一样 在听到康辉说“胡锦涛、江泽民”时就开始等待着“朱镕基”三个字的出现 在看到JIANG后开始焦急地找寻朱镕基的身影 我们耐心地等着 直到李瑞环、尉健行都已相继出现 我们等不及地问着身边的人 朱镕基呢 你看见了吗

央视导播不知道

如果他活在百姓心中

位置的前后 时间的长短

都无法减退人民对于他的爱戴之情

于是 镜头短暂地停留了一秒 随后一闪而过 其实这一秒 同时给了三个人 可我 却在看到他满头银发之时眼圈一热心头一震

我们是年轻的80、90后

没有经历过文革的血雨腥风 无法体会当年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心情 只知道周恩来曾经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以一己之力挽救了许多革命者

没有经历过改革开放的浪潮和经济特区的巨变 无法体会那句亲切的“小平你好”寄托着人民怎样的感情 只知道邓小平拯救了濒临瘫痪的中国经济

可我们 恰恰都是沐浴在朱镕基的阳光雨露中成长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 我们就像是温室里的花朵 经历着新中国建国以来最稳步快速发展的二十年 而这二十年 恰恰是这位现已白发苍苍的老人呕心沥血的岁月

我不是经济学家 我也不懂得高深的经济学知识

但是我出生在朱镕基上任之初 亲身经历着他所带来的巨变

我只记得 小时候妈妈的工资仅仅是几十块一月 03年温接手时已可以以千为单位衡量 在朱任上 很多百姓的工资都翻了近二十倍

我只记得 03年时 也是有很多人买不起房子 可那时候很多工薪阶层并无买房之忧 而现在 买房已成为很多人心头的一块病

我只记得 十岁生日时 听到街上市民口中骂朱的声音不断 随后才知 因为他的铁腕严厉 很多只食俸禄不做事实的国企员工被迫下岗

我只记得 初中时 老师曾在地理课上说 堂堂一国总理 在九江决堤后 对着政府官员直言大骂是王八蛋工程 而他的形象没有因为这几个脏字有丝毫损毁

我只记得 温文尔雅的温家宝接任总理之时 家人的许多亲朋好友来家做客时无不潸然落泪 就好像自己的一位亲人即将离家远行一般

我只记得 04年朱卸任后 很多人都试图暗杀他 他的生活比在任时还要艰难

我只记得 07年暑假 一位以色列白人对我说 “Most foreigners deem that JZM is a vase, but ZRJ is a miracle.”

我只知道 书店的《朱镕基答记者问》在书店已多次卖到脱货

我多希望 已历经百年沧桑的中国可以让这位祖国功臣青史留名 可以给予他公正的评价和更多的赞誉 可以正视他的功勋伟业

  
1998年8月9日,朱镕基紧急飞赴江西九江,九江的决堤,使他勃然大怒,他当即怒斥负责人:“你们不是说固若金汤吗?谁知堤内是豆腐渣!这样的工程要从根查起,对负责设计、施工、监理的人员都要追查。人命关天,百年大计,千秋大业,竟搞出这样的豆腐渣工程、王八蛋工程。腐败到这种程度怎么了得?历史是不容欺骗的!” 在向抗洪官兵讲话后转身离去时,他边走边擦眼角的泪水。
1998年3月19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朱镕基刚刚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所有会计人员必须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不屈从和迎合任何压力与不合理要求,不以职务之便牟取一己私利,不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我很少题词,因为我的字写得不好,但是我为3个国家会计学院亲自写下4个大字————‘不做假账’。我希望每一个中国国家会计学院毕业的学生,永远都要牢记这四个大字!”   


 “关于我本人,除了我确实是在埋头苦干以外,我没有什么优点,我不希望别人学习我,特别是某家香港报纸说我的本事就是拍桌子、捶板凳、瞪眼睛,那就更不要学习我。但是这家报纸说得不对,桌子是拍过,眼睛也瞪过……至于说我这样做是为了吓唬老百姓,我想没有一个人相信他这种说法。我从来不吓唬老百姓,只吓唬那些贪官污吏。”
  查出陈希同案后,朱熔基极为震怒。   
2000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招待会 :“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以后,全国人民能说一句,他是一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如果他们再慷慨一点,说朱镕基还是办了一点实事,我就谢天谢地了。”   

 
          在国庆典礼上,我们看到了一位满头白发,静静地站在那个角落的老人,他是我国前总理朱镕基,为我们新中国鞠躬尽瘁,在国庆典礼上,居然只有那一秒钟的一个短暂的镜头!         短暂的一秒钟,却有多少老百姓为您留念……

   西方战略思想家为何说朱镕基是一个天才?  


 

德国前总理赫尔姆特·施密特是德国和世界政坛备受尊重的政治家。施密特1975年应周恩来之邀来到中国,是第一位访问中国的德国总理,也是唯一一位与毛泽东见过面的德国总理。他从政期间,曾积极促成德国与中国建交。在西方世界,施密特被认为是在经济政策上卓有建树的“伟人”,政治、军事上“杰出的战略思想家”,被人称为欧洲的基辛格。施密特对中国、中国领导人、两岸关系和中国与其他国家关系等方面有自己的独特深刻观察和真知灼见,并发表在他的《理解中国》一书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施密特先生对前总理朱镕基的高度评价:

“我认为,90年代担任中国总理的朱镕基,也属于天才政治家之列。要知道中国人的聪明才智真的不比西欧人或北美人差。只不过中国人口更多,因而出现天才的几率也就更高。”“在我一生结识的所有世界大国一流政治家当中,他是最为熟悉本国经济的一位。”“朱镕基的令人惊叹之处在于,他并没有上过西方的大学,他就是一个天才,他聪明睿智和善于决断。”
  “朱镕基有一种几乎所有德国政治家都缺乏的经济本能,他不但勤奋,他还凭借直觉弄通了许多一般要在哈佛、芝加哥或圣加伦用三年时间才能学到的东西。他对企业经营管理和国民经济的基础知识,大概是在担任上海市长时学到的,有关货币政策的高级艺术,则是在北京担任副总理和央行行长期间非学不可的。朱镕基和他那些因受过一流教育而自以为是的苏联同行完全不同。朱镕基可能很固执,但说到底,他过去和现在都是一个极有天分的实干家,一个干事的人,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的是朱镕基在西方活动时那种自然随意的态度。现任总理温家宝先生也能做到。”
  “他使中国以有利的条件加入了世纪贸易组织,他成功地进行了反腐斗争,他做到了御亚洲危机于国门之外。”

有人说,身为西方的政治家,施密特有些不怀好意,或在拍中国领导人的马屁。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误解和偏见。作为德国和世界政坛备受尊重的政治家,西方杰出的战略思想家,被人称为欧洲的基辛格,施密特并没有讽刺、攻击中国领导人的必要,更用不着讨好中国领导人。朱镕基本身就是一位以独特个人魅力征服了世界的总理,施密特先生对朱镕基的评价是善意的发自内心的,是极其严肃的认真的,是恰如其分、实事求是的。可以说,这完全是朱镕基个人魅力征服了施密特及世人的结果。

朱镕基极其坎坷曲折的经历令人感动与震撼。或许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他尚未出生,父亲就因病早逝;他九岁的时候,相依为命的母亲也因贫病而死;他在湘西求学时,染上了霍乱,几乎死去……1947年,他以湖南状元的身份考进了清华大学。在清华,他是学生会主席。1949年,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1年朱镕基从清华大学毕业后,随后即被派往东北,担任东北人民工业部计划室副主任。1952年,他又参加了国家计划委员会的筹建工作。他被当做最有潜力的年轻干部。然而,在1958年,脾气倔强、性格率直的他“因言获罪”,被打成“右派”,从此陷入了长达20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蹉跎岁月。如此坎坷曲折的经历,换着别人早就被压垮了,更不用说将来有所作为了,但他并没有从此一蹶不振,而是愈炼愈坚,愈战愈勇。自1975年,他的命运又有了转机……

朱镕基的讲话颇具自信、从容、大气、坦诚、睿智、幽默的风格,从而赢得了世人的一致好评。朱镕基在刚刚当选为中国总理时曾面对中外记者庄严宣誓:“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掷地有声的宣言感染了全中国人。在2000年记者招待会上,他说:“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以后,全国人民能说一句,他是一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如果他们再慷慨一点,说朱镕基还是办了一点实事,我就谢天谢地了!”在《朱镕基答记者问》中还可以看到,不少境外媒体的记者提问题很尖锐、很刁钻,有些“敏感问题”确实不易回答,但不管在什么场合,朱镕基的回答都很巧妙,很幽默,信手拈来,且处处精彩,他在巧妙的自嘲和搞笑中,既缓解了气氛,又拉近了距离。朱镕基曾对媒体说过:“某家香港报纸说我的本事就是拍桌子、捶板凳、瞪眼睛,那就更不要学习我。但是这家报纸说得不对,桌子是拍过,眼睛也瞪过,不瞪眼睛不就是植物人了吗?板凳绝对没有捶过,那捶起来是很疼的。”充分体现了他的驾驭能力以及他独特的睿智魅力。

朱镕基做事果断,雷厉风行,大刀阔斧,令世人折服。朱镕基是当时中央高层领导中少有的全面懂经济的专家,他就任中国总理以来,进行了整个经济领域的宏观调控,成功地完成了经济“软着陆”;大力度开展反腐败工作;以出色的外交才能处理中国的外交事务;同时其善解人意、极富感情的一面赢得了更多人的拥护。朱镕基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天才政治家,他在国际舞台上频频亮相,显示了非凡的外交魅力。有外电曾这样评价:朱镕基是一位非常富有感染力的中国领导人,他表现了贯有的果断、敏锐、大刀阔斧、不退缩的气势。外国的舆论认为朱镕基是一个相当有个人魅力的中国总理,并评价说朱镕基外表看起来很严厉,但实际上很幽默、风趣,极具外交才能。

1988年,朱镕基顺利当选为上海市市长。在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上,朱镕基说:我将使上海市政府成为“廉洁、高效率的政府”。一句话,引来全场掌声雷动。他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之后,他正党风、治甲肝、兴经济、建立证券市场、规划浦东开发,并在整治交通、清理污染和解决住房困难等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上做出了显著成绩。他正是凭借他那种雷厉风行的作风,使上海的很多城市设想和规划成为现实。

1991年4月,在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朱镕基当选为国务院副总理,并于1992年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进入中国最高领导层。朱镕基走马上任副总理后,就被人们寄予厚望,委以重任。许多同事开玩笑说朱镕基是“救火队长”。哪里情况紧急,哪里问题棘手,他就赶往哪里解决难题。

朱镕基解决了积重难返的“三角债”问题;平息股票热、房地产热;缓解工业产品严重积压;扭转1992年、1993年的严重通货膨胀危机;破“三铁”(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1994年初推出金融、税收等五大改革;1993年开始厉行“宏观调控”政策。朱镕基终于于1996年底松了一口气,乐观地表示:“今天,我可以说已经走上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快车道。”中国的经济发展终于闯过了激流险滩,开始走向顺境,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邓小平曾这样称赞他:“有观点,有主张,有魄力,懂经济。”

朱镕基惩治腐败,铁面无私,刚正不阿,令人敬佩不已。朱镕基常常将一句古人的名言挂在口头:“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求我能,而求我公。”1988年,朱镕基当选上海市市长的时候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我是一个孤儿,从小没有父母,我不怕得罪人”。从此,“不怕得罪人”成了朱镕基的一个标签。

有报道说,朱镕基主导的宏观调控政策因为触犯了一些人的既得利益,使得他的亲戚被人掐死泄忿,湖南家乡的祖坟据说也被人炸毁。但朱镕基工作起来仍然是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在查出中共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的贪污案件时,震怒下曾出此名言:“准备好一百口棺材,也有我的一口。”在厦门远华案侦办期间,朱镕基曾严厉表示:“无论涉及谁,我们都要把他一查到底,都要把他追查出来,没有任何困难,不会碰到任何阻力。如果有阻力,我也要打破这阻力,把案子查清楚。”朱镕基的话表明了他反腐败的决心。

朱镕基到上海当市长时,当着朱经冶夫妇的面,对他们时任上海纺织局党委副书记的儿子朱匡宇说:“匡宇,我在上海一天,你就不要想升官。”朱镕基果然说到做到,在上海的四年里,朱匡宇没有动过职务,也没动过职位。朱匡宇从一个纺织机械厂的一般工人,靠自己的能力直到成为局领导,与朱镕基一点关系都没有。朱镕基在北京当总理,除了工作以外,朱匡宇从没有找过朱镕基,甚至有人怀疑朱匡宇是否真的是朱镕基的侄子。有些朱匡宇一手提拔的下属都到市里当领导了,朱匡宇还坚守在原来的部门。因为上海纺织业的改造,朱匡宇也去找过朱镕基几次,但由于意见不同,叔侄俩经常争得面红耳赤。朱经冶说:“叔侄俩一个脾气。”……

退休后的朱镕基非常低调,十分注重晚节,他与人不谈工作是大原则——如今一般官员是很难做到这点的。但朱镕基却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好,这种精神很可贵,很值得其他官员学习。

这就是一个魅力无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世人尊敬与爱戴的朱镕基,这就是一个正气浩然的朱镕基,这就一个嫉恶如仇却倍加亲民爱民为民的朱镕基!这就是一个鞠躬尽瘁的朱镕基!这就是一个人民的好公仆好总理、很值得人们学习的朱镕基!因此,西方战略思想家施密特高度评价朱镕基是一个天才也就不足为奇了。(文/秦汉雄风)    南方周末长篇巨献:共和国总理朱镕基[组图]
2003年3月8日 15:18  

传奇身世

自幼失双亲 凄孤中度童年

求学生涯

中学时代:能背圆周率到100位的沉默少年

朱镕基和他的同学们:历经曲折坎坷始终心不能忘

负笈清华:“误入歧途”的学生会主席

朱镕基的清华情缘:十七年院长生涯永远的清华人

跌宕年代

朱镕基的跌宕年代:20年“右派”培养浓厚平民情结

朱镕基步入“高层”:幸遇伯乐不改直言本色

从右派到总理朱镕基“破格”晋升的“根据”

上海施政

甲肝没病死人 倒把市长快累死了

铁腕治吏:腐败分子的阎王爷

布衣市长:从不刻意掩饰感情是人性化的政治家

魅力市长:妙语连珠对“外”从不遮“丑”

浦东拓殖:12年走过发达国家100年的历程

“皇甫平”事件破除思想僵滞 支持者正是朱镕基

副总理时期

副总理时期:“朱老板”是一个真正懂经济的

朱镕基的1994改革年:“经济沙皇”捅了马蜂窝

朱镕基领中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政策全面转向

总理时期

新任总理以悲壮开场:“我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面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惨烈图景决心排雷

闯两大雷区:一是国企改革一是机构改革

朱镕基:我不能接受“赤字总理”这个荣誉称号

朱镕基的“入世与变法”:WTO给中国一个全新开始

朱镕基“破戒”题词:总理三写“不作假帐”

朱镕基执政最后一年:更为务实甚至还有些可爱

执政个案

两赴“泡沫经济博物馆”朱镕基令北海回到地上

朱镕基考察安徽:对不起大家让你们受委屈了!

他们眼中的朱镕基

清华同学谈朱镕基诗作:情发于中而形于言

吴小莉眼中的朱镕基:他是个外刚内柔的人

农民眼中的朱镕基:说内心话我们挺舍不得他离任

后记

如果在2013年评说朱总理

    

注重晚节的朱镕基:视清名高于一切

发布: 2008-11-18 18:58 |  作者: admin |  

   退休后的朱镕基,过去的严厉与严肃渐渐淡去,面相温和慈祥了不少,笑容也日趋增多。他现在的最大原则是不跟任何人谈工作,但喜欢同普通人聊天。他看书、练书法、拉胡琴。兴致来时,还会与夫人劳安一起“妇唱夫随”地来一段京戏。他的每一天平和而充实,正过着一个退休老人含饴弄孙的幸福生活。
/]1e"k;ecU9G6K0    
"zI+U/H)M2I0     闭门谢客在家读书   
v`)l4WGp` fVg0     
-[/k1p4j*~2iY:|b0     2003年3月,朱镕基正式从国务院总理的职位退休,温家宝接任总理。
4sY%] XqQYT0     
-W;X#] ]F8x0     当了七年副总理和五年总理的朱镕基,退休后,一下子从公众视野中销声匿迹。时至今日,一年过去,不见踪影的朱镕基,一切都好吗?这位昔日威风八面的铁腕人物,离开轰轰烈烈的政治舞台后,其退休生活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8G2s,U6l @G(er(K&b.H0     加拿大新闻商业网 http://newnews.ca"x^ vQg5cj q'm o
    一年前,朱镕基任期届满时,海外媒体曾热衷揣测他的去向,有说他可能回清华教书,有说他可能回故乡归根,有说他可能以某种方式尽余热。
c'y n6R-j"I0         加拿大新闻商业网 http://newnews.ca+[3y8]!dob,pbgQ
    至今看来,这些揣测无一正确。
M*G3R&h J0         
4U$x"`I!Ml0     正式退休前,朱镕基在最后一次听取香港特首董建华进京述职时,曾向在场询问其去向的记者透露退休后,将闭门谢客,在家读书。加拿大新闻商业网 http://newnews.ca.m9RQ,qW7nJ;v2c
        加拿大新闻商业网 http://newnews.cak vP4H&fj1}$j
    果然,告退政治生涯后,他深居简出,低调异常,不再于公众场合露面。加拿大新闻商业网 http://newnews.cac W(V b5r.Q
        加拿大新闻商业网 http://newnews.ca6ehI _i.E
    与退休后的朱镕基接触过的人透露,现在的朱镕基,常以“一介草民”幽默自称,他的心态也完全回复到平民百姓之状。以前,他当国务院副总理和总理的时候,屡次自我感慨身上的担子重,压力太大日子不好过。现在,他无官一身轻,每天的日子过得自在而松弛。
s&q!Hl*ll~i0]0     加拿大新闻商业网 http://newnews.caXutJ n lo3[
    最大原则不谈工作加拿大新闻商业网 http://newnews.ca}s5Ky|eN
        
U(SMv l"X Jo0     退休后,朱镕基最大的原则,就是不谈工作。他明确表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已不在职的他,要求任何人都不要再和他谈工作。加拿大新闻商业网 http://newnews.ca uSP;PJ8o"h
        
1PjS9l['t s0     离开中南海的总理座椅后,朱镕基并不固定在北京居住。他去过上海,去过湖南,也去了广东。无论在北京,还是在外地,他都极力避免与地方官员接触时谈及工作。中国的惯例是,即使退下来的国家领导人来到某地休养,当地领导人亦会进行礼节性拜访。每当这些官位在身的人来访时,快人快语的朱镕基总是开门见山先行表态:不谈工作。
Tk8WcLm9];^0         加拿大新闻商业网 http://newnews.ca.z7Gvy|
    朱镕基在任时,是个公认的“工作狂”。自一九五一年朱镕基从清华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包括被打入“右派”的监督改造在内,他总共工作了半个世纪又两年。五十多年的工作,早已成为他的生活习惯和第二生命,不过一年前,他说放下就放下,丝毫不留余地,也足见他的个性。加拿大新闻商业网 http://newnews.ca*]S\bAl'i uq%[
        加拿大新闻商业网 http://newnews.ca6y|(o5O#gKk
    朱镕基之所以如此重视“不谈工作”的问题,自有其深刻的考虑。他作为前任,已经把工作彻底交接给后任温家宝,如果他再恋栈地指手画脚,不仅对国务院新班子的领导不利,与自己的做人风格也不符。为此,聪明的朱镕基避免与任何人谈论涉及“工作”的话题,不愿意带来哪怕一丁点的被动影响。为求双重保险,他同时还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替他把关,婉言谢绝亲朋好友之外的拜访者。加拿大新闻商业网 http://newnews.ca S_5c Zs)^h
   
-j S:X]F A ]Z0     文笔上乘记忆力强
Vlbz(wJKgtz0         
^A9L _:U%m ~6g0     朱镕基在位时,尽管工作繁忙,但他每日的阅读量仍然相当大,除了文件和汇报材料外,坚持阅读国内报刊、海外报刊、英文原版报刊。那时,海外各个层次的来访者,只要和朱镕基见面交谈过,几乎无不佩服他的知识面和记忆力。现在,虽然他离开了政治舞台,但从小培养起来的阅读习惯,却没有什么改变。只不过,现在他无需再读文件和汇报,可以把更多时间转向兴趣阅读。退休后,他开始有计划地阅读过去想读但没大块时间读的书籍,文史哲、科学、人物,种类繁多。
    过去,人们对朱镕基的记忆和口才有所领教,但对他的文笔水平可能知之甚少。朱镕基在历来重学的湘风熏染下,年轻时文笔就表现出色。据他的中学同学回忆,朱镕基在湖南长沙一中就读时,有两门功课颇为突出,一门是国文,一门是英文,他的国文作文和英文作文常常被学校作为范文陈列于玻璃窗中。
lb2o"_3l5`M0         
4^uU+]Q+e(P)S0     朱镕基上大学虽然选择学习工科,但他曾对记者这个行当表现出浓厚兴趣。1948年,他在清华大学参与主办过一份名为《晓露》的校内油印报。他身兼数职,又是采写,又是刻板,又是给读者复信,虽然很辛苦,但乐此不疲。1999年春节前夕,朱镕基以国务院总理的身份前往国务院参事室拜年,见到时为参事室副主任、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大公报》著名战地记者吕德润时,高兴地对吕德润说,:“你曾经是我的偶像。”并欣然与吕德润合影。
Ps2|4j][ H0     加拿大新闻商业网 http://newnews.casspoq7P
    喜欢京剧擅长拉琴
:zLp0ow n5`VNb&\0         
#l1J{#BYE0     朱镕基1928年10月1日出生。他是个遗腹子,还未从母亲腹中降生,父亲便已因病过世。10岁时,他母亲又撒手人寰。他从小被三伯父朱学方收养。加拿大新闻商业网 http://newnews.ca@Sht+Yv BS
        加拿大新闻商业网 http://newnews.caAo's+W tE6lsf
    三伯父喜欢京剧,会拉京胡,耳濡目染下,朱镕基也成了小戏迷。后来,朱镕基考入长沙一中,正巧教师中也有京剧爱好者,于是朱镕基的京剧瘾得到进一步开发。在票友老师的训练下,朱镕基不仅唱得有板有眼,而且拉得也有腔有调,在长沙一中时还出演过《贺后骂殿》里的赵光义。
8wG K R5w'N0         
*~5rnh'cI[0     寄宿于学校的朱镕基,经常在宿舍里与同学们自娱自乐,每逢节假日,只要朱镕基在,宿舍里就会传出胡琴声。有个舍友学会了两句《击鼓骂曹》,就去找朱镕基伴奏,结果“平生志气运未通,好似蛟龙在浅水中。有朝一日春雷动,得会风云上九重。”被唱得荒腔走板,与朱镕基的胡琴无法合上调,恼得朱镕基调侃挖苦,“我这真是对牛弹琴啊!”引得宿舍的同学大笑不止。
*t o1}w};mV{A0         
A~#Qh*eu o zw`0     少年时的爱好,现在又成了朱镕基老年的爱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朱镕基这个老京剧迷,变得愈老弥坚,拉胡琴已经成为他退休后的一大乐趣。朱镕基在副总理和总理任上,曾比较低调对待自己的京剧爱好,所以内地人基本上都不知道他喜欢京剧,更不知道他拉京胡还有一手。
-Giny.X2u"w X}0         加拿大新闻商业网 http://newnews.ca1zS)D1^/Wh
    朱镕基的工作人员中,有一位胡琴拉得蛮有水平,为此朱镕基不时会同这位身边人切磋琴艺,有时还会谦虚地向他学习两招。更幸运的是,朱镕基的夫人劳安也是个京剧爱好者,她过去学过梅派和荀派唱腔。朱镕基夫妇二人在清华读书时,曾先后在清华京剧队当过票友。现在,当两人兴致都起时,在家来场夫妻京剧会也不是罕见事,夫人吊好嗓子开腔时,朱镕基坐在一旁,用京胡为夫人伴奏,其“妇唱夫随”的情景,煞是其乐融融。加拿大新闻商业网 http://newnews.caY6|~uO`7MD+h'}
   
2M1} MiV-[,@0     乐于聊天谈笑风生
F3Y5A6br~M$U4r.]S F1i0P0         
I rTbV e8H2hb0     朱镕基与妻子劳安的感情,了解他们的人都众口一词地说好。朱镕基与劳安的结识,得益于朱镕基中学时的一位同窗好友,劳安是朱镕基一位名为劳特夫同学的妹妹。劳安性情温和,且干练。她嫁给朱镕基后,无论朱镕基政治上受到什么冲击,她始终不离不弃,与他携手共患难。在朱镕基卸任前,她以总理夫人身份露面时,总是面带微笑默默地伴在夫君一侧。加拿大新闻商业网 http://newnews.ca7nB C L\0q#c9ok1C
        加拿大新闻商业网 http://newnews.ca[ s[ F [
    生活中,劳安对朱镕基的关怀无微不至,从起居到饮食。朱镕基以前在领导岗位时,除非工作需要,否则他都回家吃饭。朱镕基与毛泽东同是湖南老乡,众人皆知毛泽东酷爱吃辣,但朱镕基却不怎么吃辣,他吃得比较清淡,对湖南的笋子和干菜情有独钟。朱镕基不抽烟,不喝酒,身体运动基本以散步为主,讲究的是持久而非剧烈。加拿大新闻商业网 http://newnews.ca.YK3G;t ZD
       加拿大新闻商业网 http://newnews.caB1Ia9~ i
    朱镕基已过了七十五岁,进入晚年后,身体上难免有些小毛病。朱镕基退休以来,做过一次小手术,切除了一个良性肿瘤。听说,这个小瘤子曾让劳安分外紧张,甚至让她寝食难安。当朱镕基的小肿瘤割下后送病理检验证实确为良性时,劳安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之前,其实所有知情者都认为那不过是个良性小瘤,不会有大碍,所以连中央有关部门都没有报告,但唯有劳安对那小瘤放心不下,直揪心到水落石出。
    别看朱镕基以前严肃得吓人,现在他去医院看眼、看牙时,其人到哪里,笑声就跟到哪里,且谈笑风生的水平煞是了得,医务人员经常乐成了一团。加拿大新闻商业网 http://newnews.ca^c]*_4bk0},PP CJ
   
Z6n"kM9a|-xb"V0     书法苍劲却极吝赐
*sR6D ^s6W{0         
^ N}M"L;M}0     朱镕基曾是清华大学的博士生导师,还出任过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和名誉院长。朱镕基的清华教授头衔并非虚戴,他确实带过4位博士生,那4位博士生的名字分别为杨宏儒、陈文、赵平、刘铁民。朱镕基1987年担任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时,兼任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后来,他调到上海任市长、再调入国务院任副总理,当导师善始善终,坚持把4位博士生指导毕业。朱镕基对他所带的博士生,从论文的选题,到论证的方法,逐一过目,论文最后的答辩评语,也是他亲自拟写。
%jsRp6e0         
j7N"L1w*v9an5]&Xwq4E0     朱镕基的字,写得遒劲潇洒。读者不妨看一下他1988年写下的4个字———清正廉明,这年,正是朱镕基的60大寿,他特别以这4个字自勉。先不说这些字的政治含义和个人追求,至少从这4个字里,人们可看出朱镕基的书法功底。国人尽知,朱镕基在位时,几乎从不题字。但朱镕基并没有把书法丢掉,退休以后,他练习书法的时间多了,字自然也越写越苍劲。可人们向他索字时,他仍是颇为吝赐。
c D(q@x{`8Y;rF0         
O @i'b(EFB)^?0     清官留名不返故里
2k:N-b*\#]n"|0         
K3k\InK3Id5]0     朱镕基的祖籍在湖南乡下,家境败落后,他父亲朱希圣迁居长沙市,所以朱镕基从小成长于长沙市。据说朱镕基17岁那年,曾回过一次乡下老家。1947年,三伯父朱学方做出决定,让朱镕基与自己的儿子朱锦民一同赴上海赶考。朱镕基在上海同时报考了清华大学和同济大学,结果两所大学均考中。最后,朱镕基选择入读清华,当年清华考生的入选率是4%。自入京读大学后,朱镕基再未回过老家。加拿大新闻商业网 http://newnews.ca1ryT0p,N!G6} z
        加拿大新闻商业网 http://newnews.caVxz8I^^|
    朱镕基在任总理时,他老家的乡亲盼望他回去!他没能成行;退下来后,他老家的干部更盛情力邀,但朱镕基最后还是没有返乡。朱镕基并非对故乡没有情感,他心中的顾虑仍然存在。在位时,他担心家乡拿他旗号行事;下来后,他担心家乡拿他包装搞旅游。其实,像这样少年离开乡下老家从此未返的领导人不止朱镕基一个,邓小平从少年时期离开四川广安乡下赴法勤工俭学,即使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出任西南局政委常驻重庆时也没有返回家乡,最后仍是终老未归。加拿大新闻商业网 http://newnews.ca w r%Q%L4U5D U
    加拿大新闻商业网 http://newnews.capTz8D]I;b3mtX
    朱镕基主持国务院工作时,曾经先后在多个场合向官员推荐西安碑林刻录的一则明代官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朱镕基说他从小就会背诵这段箴言,他希望每个官员都能明白这个道理。他曾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说,退下来后,老百姓只要给他一个清官的评论,他就很满足了。加拿大新闻商业网 http://newnews.ca V1p ]0ZS(P:Lr
        加拿大新闻商业网 http://newnews.caeam2q`{;nj?
    注重晚节的朱镕基,至今仍视清名高于一切,所以他很注意防范自己的名声被不当使用,对故乡也同样。
    祝福朱镕基总理



#yiv1557022679 #yiv2064554148 .hmmessage P { PADDING-RIGHT: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BOTTOM: 0px; MARGIN: 0px; PADDING-TOP: 0px } #yiv1557022679 #yiv2064554148 { FONT-SIZE: 10pt; FONT-FAMILY: Verdana }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人:
他是一个孤儿,尚未出生,父亲早逝,九岁的时候,相依为命的母亲也因贫病而死。
他命运多舛,在湘西求学时,染上了霍乱,几乎死去。
他是靠奖学金完成的学业,1947年,他以湖南状元的身份考进了清华大学。在清华,他是学生会主席。
他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尚未毕业便已参加工作,他是有名的青年才俊。
他1951年朱镕基从清华大学毕业后,随后即被派往东北,担任东北人民工业部计划室副主任。 1952年,他又参加了国家计划委员会的筹建工作。他被当做最有潜力的年轻干部。
1958年,脾气倔强、性格率直的他“因言获罪”,被打成“右派”,从此陷入了长达20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蹉跎岁月。从30岁到50岁,20年的金色年华恰似一江东流的春水,永远不会再回来!
1983年,中国第一位“前右派”的副部级任命获得通过,他被任命为国家经委副主任,电机制造专业的他,成为了继邓小平以后,中国政坛最出色的经济学专家。此后,他还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他还担任过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7年的院长,他是博士生导师。
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十八世孙,1998年,他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
他叫朱镕基,一个被渐渐淡忘的名字。
老百姓说,只有他镇得住贪官,因为他不怕死。只有他敢改革,因为他不怕得罪人。
因为在职时执法严厉,他得罪了许多权贵,退休后,中央对他加强了保护,他渴望过平民的生活,可惜做不到。
也许你还记得国庆阅兵直播上那短暂的1秒,仅仅只是一秒。
如果真有一股力量在企图使我们淡忘他,我们以该做些什么,至少要对得起他的白发。
以下是摘录的朱镕基的语录:
1996年岁末,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观看话剧《商鞅》,为剧情所动,凄然泪下,并且称赞“历史上的改革家是民族的脊梁”商鞅以惊人的勇气掀起改革之潮流,终为顽固羁绊被车裂而死。
  1998年3月24,朱镕基主持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提出五项要求:牢记自己是人民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尽职守,敢于讲真话;从严治政,敢于得罪人;清正廉洁,严惩腐败;勤奋学习,刻苦工作。约法三章:在国内考察要轻车简从;精简会议,压缩时间减少人员;减少应酬,集中精力研究处理重大问题。
  1998年8月9日,朱镕基紧急飞赴江西九江,九江的决堤,使他勃然大怒,他当即怒斥负责人:“你们不是说固若金汤吗?谁知堤内是豆腐渣!这样的工程要从根查起,对负责设计、施工、监理的人员都要追查。人命关天,百年大计,千秋大业,竟搞出这样的豆腐渣工程、王八蛋工程。腐败到这种程度怎么了得?历史是不容欺骗的!” 在向抗洪官兵讲话后转身离去时,他边走边擦眼角的泪水。
  1998年,朱镕基在中央一次重大会议上,铿锵有力的发言至今让人感到振聋发聩,在反腐败问题上,中央是有决心的。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无法长治久安。反腐败就是要先打老虎后打狼,对老虎决不故息手软;我这里准备了100口棺材,99口留给贪官,一口留给我自己,无非是一个同归于尽,却换来国家长治稳定发展和老百姓对我们事业的信心。
1998年3月19日,“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001年,朱镕基辞去院长职务的告别演说,“我曾有过20年(1958———1978)没有党籍的日子,但是在那些日子里,我从来没有放弃过我的信念。我没有忘记清华对我的教育,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情。今天,我告别清华,以后就很少来了,实际上,就是不来了。但是,请大家放心,我的心永远留在清华。清华的每一个成绩,我都会欣慰,清华的每一个难处我都会关心,清华的每一个不足我都会指出。再见了,我永远是一个清华人!”

对于朱总理只做了一任我们无能为力

对于朱总理受到的压迫,我们也无可奈何

对于阅兵式上只给朱总理三分之一个镜头我们更是只能愤怒

却无法改变这一切

但是

我们可以为朱总理的晚年收集一万个祝福

请留下一句“祝福朱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