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票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33:21
一个人的“门券”生活
信报记者兰世秋/文张秀良/图
张健为
●门券,方寸之间,包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上周,在解放碑看门券展览,不经意间,仿佛在时空的隧道里穿越了百年。
上周,在解放碑看门券展,能长不少见识。
门券是一种记忆
看张键为等人组织的门券展览,觉得很有意思。小小的物件,方寸之间,却包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很多人将门券仅仅定义在“旅游门票”的范围里,张键为对此不认同。
在他看来,门券,应为“入门凭证”,广义上指人们进入某个特定场所或区域的依据。我国古代的“腰牌”、“令符”、“通关文书”、“帖子”等均属此范畴,不同时期的门券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情、文化、风貌。
门券展上,张键为的一组门券专题“从门券的百年变迁观社会发展”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专题将从清末到现代几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门券进行分章节的展示,不经意间,人们仿佛在时空的隧道里穿越了百年。
一张1924年北京大总统府的游园入门券纸质已经泛黄,但上面的文字倒还清晰,大概两寸左右的入门券上工整地书写着:“中华民国十三年五月十日上午八时至下午五时,大总统府游园入门券,新华门进,福华门出。”特别有意思的是,门券的一角还有一个红色的印章,印着“携眷壹人”的字样。
船票印制模板(1932年)重庆
建国初期的门券数量仍然不多,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远远不及现在丰富多彩。门券的设计上仍然很简单,材料仍是以纸券为主,色彩上有了进步。
一张《光辉灿烂》电影的门票左上角印着“粉碎美帝阴谋,表扬工人力量”的字样,充分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特色。
而文革时期的门券,则更鲜明地表现出了它时代的印记。一片红彤彤的色彩让从它面前走过的很多人都人忍不住回想起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
张键为说,他之所以如此热衷于收藏门券,是为那方寸之地展示的过往年代的历史着迷,它们不仅记载着过去,更勾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回忆。
大总统府游园入门券(1924年)北京
门券是一种情感
张键为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与人见面,他会递上来两张名片,一张是他的工作身份——公安局渝中区分局巡警支队的副支队长、解放碑中心购物广场综合管理处副主任;一张是他的业余爱好——重庆市职工门券爱好者协会会长。
相比较而言,后者的设计显然颇费了些心思——背面有他本人的照片,有一段热诚的文字,还有两个红色的印章,分别写着:西部券侠、西部券使。其对门券收藏的痴迷和喜爱由此可见一斑。
十年前,热爱旅游的张键为就已经走遍了全中国,各地旅游给他留下的,除了一大堆照片,就是几大个鞋盒子的门券。闲暇的时候他将这些门券一一整理,发现这里面还藏着不小的学问。打听到全国好多城市都有自己的门券协会后,张键为决定自己也要在重庆搞一个门券协会。
重庆第三钢铁厂通行证(50年代)
2001年,重庆市职工门券爱好者协会在张键为的张罗下成立了。同时,他还创办了一份名为《西部收藏》的内部杂志,作为券友之间交流沟通的平台。
2002年,两年一次的全国门券收藏展在哈尔滨举行,张键为和一个会员兴冲冲地跑去,当得知第十四界全国门券收藏展的举办城市正在申请中时,他毫不犹豫地现场要了一张申请表,写下了洋洋洒洒的申请词。
在汇展现场搞的申办城市演讲中,当热血沸腾的张键为将申请词念完,血性汉子的激情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在武汉、无锡、昆明、海口几个城市的竞争中,重庆力拔头筹,赢得了主办权。
令张键为没有想到的是,主办权争取下来了,但是要靠民间的力量举办一次这样的展览却太难了。为此,他厚着脸皮多方寻找支持,争取到展版、场地等的赞助。
同时,他还忙于自己的门券专题设计。张键为认为,门券展不仅只是将其进行简单的展示,而且还要对它进行再创作,赋予它新的内容和含意。为此,他将台湾和大陆相同名称景点的门券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表现出《“一脉相承”——大陆、台湾的血肉关系》的主题。
2004年,在张键为的多方努力下,第十四界全国门券收藏展在重庆开展了,来自全国25个省市的400多券友来到重庆。在展览上,张键为的作品《“一脉相承”——大陆、台湾的血肉关系》以其浓烈的感情色彩荣获了最佳专题奖。
黔军第四师师部出入钲
门券是一种生活
为了收藏门券,张键为成了各地古玩市场的常客,中兴路古玩市场里的门券贩子,都有张键为的联系方式。每个月逛逛市场,成了他生活中的一个习惯。
2002年一个周六的上午,张键为照例来到中兴路。在一个熟悉的摊贩前,他习惯性地打听有没有什么好东西。摊贩告诉他,昨天才将一块解放前重庆轮渡公司夜航轮渡的船票印制模版以100块的价格卖给了一个成都人。张键为一听着急起来,一来他对这样的好东西被人卖走觉得遗憾;二来他担心有了印制的模版,贩子会利用它造假门券。于是他连忙打听这个人的长相、穿着,然后立马联系成都的朋友帮忙打听,在成都的门券收藏者中有没有一个年龄20——25岁,戴眼睛、身材瘦小的男子,结果令张键为有点失望,成都的门券收藏者中没有这样的人。做为警察的张键为马上想到,买主会不会是成都的门券贩子?
苏联专家讲学会签到卡(1954年)
张键为连夜赶往成都,第二天就来到成都的送仙桥古玩市场,当过侦察员的他很快就在几个条件相符的贩子中找到了那个买模版的买主。
经过一番周旋,张键为以购买这个贩子花1000块钱1000张三峡坝区展览门券(贩子购买1张仅花了1分钱)为条件,以800块钱的价格买到了这块模版。
现在,这块模版静静地躺在了张键为的箱子里。
单位上的人都知道张键为的这个爱好,有什么好的门券都给他留着。重庆召开AAPP会议时的36种证照,他全部收齐了。“左麟右李”演唱会的光碟门票,他也收藏了。
他的身上总是随身带着打孔机,到景区旅游,他总是要求自己打孔,免得撕角的行为破坏了门券的完整性。有趣的是一次他到内江圣水寺旅游,门口的管理员非要将他买的门券撕角,他竟然在一气之下带着门券“逃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