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门 民警搜救学生遇难续:获救者称部分报道不公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3:06:34

“那一刻,有些东西比天气还冷。”
—复旦黄山门事情大致经过

2010.12十八名复旦大学学生逃票进入黄山一段未开放的区域“探险”,旅行者装扮,无任何装备,被困后报警求救。为救学生一名年仅24岁的民警坠崖牺牲。然而一个生命的逝去,换来的不是复旦学子的反思和感恩,而是在论坛大谈面对媒体如何公关,登山社谁来掌权,以及冷漠的“你们就该为纳税人服务”。

 

获救学生抛出冷漠言论

面对如潮批评,一位获救学生回应称批评者为“道德帝”,他在复旦大学BBS上写道,“领队和队员做了哀悼,先遗体鞠躬、默哀,愿意为他的家人做任何的事情,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某些道德帝还觉得不够?整个事件中,最不负责任的表现是警察在找到队伍之后,要求立即下山,这是导致了张宁海警官坠崖最大的原因,而当时的情况完全不适合下撤,做这个决定的人才是最大的责任人。”

还有人发帖辩解说,“学生们失去话语权,是因为老师的到来,对于学生的冷漠,当时的记者不能断章取义,也许是老师下了封口令。”

此外,更有复旦学生在BBS上讨论“控制媒体”,探讨如何利用媒体来让事件往好的方面转化,称“通过这件事,看出复旦对新闻媒体的控制力有所下降,建议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多去几家报纸,而不是集中在一两家报社,阵地要多占领,报道对复旦要有好的效果。

 

各方评论:

1、在14日的上海《东方早报》上,复旦毕业生史寅昇等人刊登的报道《复旦学子黄山获救探险队跪求别牺牲民警》称,这18个人驴友当时曾经跪求别牺牲民警。然而,我们从后来知道的真实情况却是,这18个人在被营救后,在安置点嘻嘻哈哈,并不像报纸写的那样痛哭流涕,他们很平静,并在第一时间赶回上海。用18个人中供职于南方周末的史美寅在博客上留言的话:“从黄山回来……无所畏惧。”

显然,东方早报在撒谎,撒了一个天大的谎,对于这样的报道,也难怪安徽电视台记者会在新浪微博发出这样的悲愤的信息:“作为一个记者,我真不该有情绪……张宁海走得不值,很不值,怎么样也轮不到他来为这些人的年少轻狂买单”。正因为东方早报的报道过于正面,引爆整个事件的当事人之一,复旦学生ciang在复旦BBS上把东方早报表扬一番,表示“东方早报记者XXX的报道,对复旦效果好,如果换另一个记者写,绝对是反效果。”
2、供职于中国青年报,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92级的杨于泽发表了《警察搜救驴友纵有牺牲也天经地义》的文章,认为政府公务人员,食人之禄,忠人之事,如果你选择当警察,为人民服务,乃至牺牲都是责任所在,并引用美国911事件为例子,试图加以论证自己的观点。
3、在刊登在《南方都市报》一篇题为《社会不应该给他们强加道德压力》的小短论中,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的朱少华说社会不该给这些复旦驴友们强加道德压力,这位民警是为了保护大学生牺牲,是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是一种殉职,让学子们学会感恩大可不必,那样只会带来变成一种包袱,让严重的心理负担影响人的一生。

在整个事件的媒体报道中,有一个很诡异的事情是,一向以敢言著称、以引领建立中国公民社会为己任的南方周末,这一次却保持前所未有的低调。天涯论坛上,有网友贴出复旦这18个人的人肉信息,其中的史美寅即是供职于《南方周末》,也难怪有网友调侃,南方周末这一次是遭遇“精英危机”。更有网友指出,南方报业系本身就有大量的复旦新闻系毕业生,史美寅当初能进入南方周末工作,本身也是托了她是复旦新闻系学生的福。不得不承认,复旦新闻系的确是一块好牌子。用复旦大学一位刘同学后来在网络上的话说,就是你们该不是因为考不上复旦大学所以嫉妒吧?
复旦大学校方接受上海《新闻晨报》记者,也是复旦大学的毕业生林颖颖采访时表示,部分复旦学生的行为不代表全体复旦学生的价值观。随后,大量赞扬复旦的正面报道开始出现,代表作有《复旦大学师生追思张宁海烈士》(图文并茂),《复旦举行张宁海悼念活动被救学子袒露心境》等等……,而在言论最激烈的网络,诸如《请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做什么》一类被网友调侃为公关软文也开始在各大网络社区流转。

 4、关于黄山的实名记录—上海电视台新闻直播部:冷炜
二十多名黄山市WJ官兵迈着整齐的方步,将张宁海的遗体缓缓抬出山谷。张宁海是黄山风景区温泉***的一位民警,年仅24岁。
整座黄山霎时凝固,阴霾的天空下,弥漫着浓郁的哀伤。官兵们沙沙的脚步声,在山谷中回荡,张宁海笔直的躺在担架上,双手摆放在胸前,脸部用一块白毛巾覆盖。众人找了一面白床单将他盖住,被单与身体接触的刹那,山风掀起边角,在场的大多数人眼眶湿润。
张海宁是为了保护复旦的一名女学生,不幸失足坠崖牺牲。救援人员绑着绳索沿着峭壁,爬下30多米的崖底找到他的遗体,再通过绳索爬上崖顶,翻过半个黄山,耗费了近8个小时,才将他送出山谷。
此次黄山探险活动采取的是网上拼团方式,由学生自主网上报名,共有18名“驴友”参加,其中10名为复旦在籍学生,4人为复旦校友,4人为校外人员。因为经验不足,12月12日晚,这群“驴友”进入深山迷失方向,只好报警求救。

我是第一个和这群“驴友”接触的记者。在连夜赶往黄山的路途中,我和摄像李彦君曾多次祈祷,愿这帮年轻人能早点被被找到,愿他们在山上平安无事;直到早上在翡翠谷遇到送物资上山的JC,对方告诉我他的同事为了保护这批队员而坠崖牺牲的时候,我们在震惊意外伤感的同时,还在祈求着他们的平安。
  可一切在我遇到他们后发生。沿着崎岖的山路攀登,面对无路可走的悬崖峭壁,我们开始佩服这帮驴友的探险精神。在半山腰,我们遇到了这批正在下山的年轻人。对方用轻松的口吻描述自己被救援的过程,说到张宁海的牺牲,他们像是一群局外人,不是没看清就是不知道。在我多次追问一名复旦校友,救援人员牺牲后是否影 响了大家整晚的心情,对方面带笑容的回答我:“好内疚….好疚…..”。
  18名队员虽然身穿冲锋衣,背着一些装备,但是在即使在夏天也需要穿大衣过夜的黄山来说,冬雨的山林中,靠这样的装备,怎么可能熬过漫漫长夜?这也是他们报警的原之一。可就是我跟领队的聊天中,他们的矛盾让我也跟着糊涂起来:“我们本来就准备露营的,没想到**找我们找得那么快,那条线路没多少人知 道的”。

难道救援人员多此一举?他们花了四五个小时漫山遍野地搜寻着这群年轻人,难道是一场捉迷藏的游戏?

领队跟我说,他们队伍中大部分人有经验,来之前也做过很多准备,而且那个迷路点肯定能走出去。既然这样,你们报警干嘛?黄山风景区管委会、GAJ、WJ队出动两百多号人连夜寻找,年轻的张宁海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为的是什么?

一名复旦校友跟我表示,这条线路他们是第一次走。报警也是他偷偷报的,下午5点,由于天黑路滑,团队出现分歧,在一个手机尚能接通的地点,他向家人求援。

一名复旦在校学生告诉我,她今年刚大一,以前曾经冒过险,冒险的地点是浙江的一处景点,但远远没想到黄山的这条野线路是如此危险,浙江的与这里相比是天壤之别。

另一名复旦女生跟我讲,如果现在说不来黄山探险,张宁海就不会牺牲,这样的命题没有任何意义。她这次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她再也不会来黄山,再也不探险。

 

这些采访,我无法用到稿件中。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究竟怎么了?对于一个为了他们付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同龄人,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坦然?
或许他们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吧,我这样劝自己。

但是下山后,我还是忍不住向领队表示了**。看得出领队压力很大,他是一个有了三年探险经验的专业驴友,也是复旦的毕业生,当我向他描述了队员们的冷漠之后,领队激动地说“你说谁?把他纠出来!”过一会,他请求我替他稍上一句话“向张宁海同志表示最大的歉意,愿意为张家做任何事”。
任何事的概念是什么?
他们能把一个活生生的张宁海,送还到张家人面前么?

黄山方面的领导打电话给我,张宁海的父亲是一名GWY,面对这样的惨剧,他尚能坚强面对,但是张母彻底崩溃,昏昏沉沉,这几日一直靠点滴渡日。

当天中午,学生们梳洗完毕,坐在饭桌前等待开饭。
或许是我的**让领队憋屈,或许是他们现在开始明白生命的可贵,领队要求全体队员在饭前为张宁海默哀一分钟。
现场一度动容,媒体记者并不多,除了我们只有黄山电视台,我们似乎隐约能感受到黄山电视台记者的悲痛,虽然私下聊天时,对方记者也多次表示对这批年轻人的愤慨和失望,但我们依然劝服对方,他们还年轻,或许他们只是不知该怎样面对。
我私下嘱咐李彦君,如果待会有人吃不下饭,记得给我拍特写。

可是结局是我们都失望了。大家照吃照喝,有人偷偷憋着笑,低声交谈。
好吧,人是铁,饭是钢,我没权力要求人家为张宁海不吃不喝。

幸好,下午他们派了部分代表,守候在了翡翠谷口,向运出来的遗体三鞠躬。
有名女孩远远地跪在了一边。
我没有将她在新闻里展现出来。在我问了多名队员,张宁海究竟是为了保护谁而坠崖的,大伙纷纷表示,天黑,没看清,不知道。
但有人私下告诉我,是个女生。
在接完遗体后,18名年轻人连夜离开了黄山。

如果说十名在校学生,应该严格听从学校安排,准时返校的话,那些校外的以及校友们,你们也那么听从学校的教导?

在他们离开黄山的同时,张宁海的父母从阜阳赶到了黄山。
小小的温泉***,变成了张宁海的灵堂。菊花簇拥下黑框照片中,年轻的张宁海是那么的帅气潇洒。
当时的直播,我们一直关注的,是自助旅游带来的风险,但如果再深入一层,我们是不是要问,咱们下一代究竟缺失了什么?
明天9点,张宁海的追悼会将在黄山市殡仪馆举行。我的同事吴海平将再次赶去直播报道。向年轻的张宁海致敬,一路走好。

新闻直播部冷炜
2010年12月16日星期四 

   我想先从事情的起因看,18个人是“没有买票,从禁区偷爬进山”,就是犯了一个错误。况且18人当中:“只有一台GPS,人均不足一支手电,连基本的大雨衣及保暖毯都未配置,缺乏基本的登山装备。一位资深“驴友”表示,活动的组织者连基本的户外旅游探险经验都欠缺。”本身就没有能力,最后申请救援已经很不好意思了,还因为他们的无知白白牺牲一个年轻的生命,他们真是应该感到羞愧。

   但是最令大家痛心、愤怒的就是18人冷漠的回应,甚至马上转而关注个人的“名声”、“地位”问题。这都是所谓的“复旦高材生”啊。前几天还在跟人家聊天说,“***还准备考复旦不?”,现在再提这个地方,我觉得恶心——它曾经是多少年轻人拼命争取、做梦都想去的“高等学府”,但一瞬间它自己把百年的辉煌历史一扫而光。倘若它教育出来的学生就是这样,那么这样的大学不考也罢。

   再说媒体公关问题。我们尚且理解会有那些无知者的存在,那么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优秀新闻工作者”的复旦新闻系,为什么给学生们形成的就是这样的价值观:“民警救人牺牲是应该的”、“复旦的记者要多占领阵地,报道要对自己有好的效果,提高对新闻媒体的控制力”……

     新闻媒体对一个社会是很重要的,它能让人们真实地看到这个社会的发展状况。但是倘若连它们都开始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歪曲事实、蒙蔽世人,那么这个国家不仅没法强盛,简直就是在自求毁灭啊!

   自从高三开始上政治课,从经济生活到政治生活,老师几乎每节课都会讲到中国社会,不是这里制度不健全就是那里官员贪污腐败。我曾一度对这个社会很失望很担忧,但是后来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经阶段,它是在成长的,只不过在这段成长的路上它要一一解决诸多的问题。

     但我最伤心的是,这一代年轻人已经让人们感到了失望。当我们发现,如今有些年轻人脑子里装满的只有金钱权力与私欲、他们的人性是如此卑劣、对生命的价值看得如此轻薄,我感到的是恐惧——他们的心为什么变得如此冷漠?我都不知道他们这些社会未来的主导者,将要把我们的祖国带向何方。

     难道中国的社会就摆脱不了古代几千年的阴影,永远是一滩污泥?什么时候,人们才能不那么累,让自己的本性回归自然?我始终相信“人性本善”,只是希望中国这头雄狮千万不要回到沉睡状态。我依然会尽力积极地去看待这个社会的发展。而屏幕前有良知的你,赶快努力让自己拥有强大的力量吧,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尽力改变这一切的落后和愚昧。别说什么现实的压力太过巨大,要记住:做永远比不做要好。难道等着其他民族哪天再用枪炮把我们打醒吗?毕竟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子孙,从我们出生那天起,他的重担已经无声地落在了我们的肩上。

张宁海牺牲事件看愚民的结果

(2010-12-18 02:12:24)转载 标签:

张宁海

复旦

驴友

分类: 时事评论 我认为这个事情分为三个时段:
1,学生登山被救和回到上海,是12月12日到14日,一切静悄悄。这个过程有几个视频,让我意外的是,这视频一搜就搜到了,网上疯传很多小道消息,可是这两个最原始的视频,竟然没什么人看。http://tv.sohu.com/20101213/n278275744.shtmlhttp://tv.sohu.com/20101214/n278284454.shtml总体而言,没什么不近人情的地方,要说有,就是第二段视频里那个男生,在描述张宁海的掉崖时怎么能那么淡定,就好象和自己无关一样。但你也不能要求一个男人一定要在记者面前、在那么多人面前,在依旧险峻,不能放松警惕的下山的路上,要哭哭啼啼的,感恩并不是一定要面对镜头摆pose。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可能肯拿命去冒险的,自古以来都是比较淡定的吧,反正我是不会拿小命去爬野黄山。
2,这是网络疯传的引爆点。15日凌晨左右,淡淡esse香应该安徽某媒体的记者,在当日的白天采访了18名队员的某些人,该记者可能是在学生要乘车离去的某个间隙采访的,这些人没怎么配合该记者,而后乘车离去。记者回家后,整理素材,在微博里发了好几条消息:“他们很平静,甚至连我们的采访都是追着问的,他们说要回上海”。“一路跟到他们临行的车前,一个男学生过来说,不好意思,要上车了。接着,把车门重重地关上。那一刻,有些东西比天气还冷。黄山,下雨了”。“复旦学生冷漠的样子让我心寒。他们甚至连张宁海的追悼会都没参加,就匆匆回去了”。之后,网络就开始疯传了。显然,该记者把自己的身份搞混淆了,把白天采访受到冷漠推广到了学生对张宁海的态度上。可是记者只是记者,是这几天采访他们的记者的多少分之一,你不是登山搜救队,你是在第一现场采访的吗?你更不是张宁海,学生纵然感慨万千也不一定要对着你痛哭流涕。学生对当事人是否冷漠,参看上述视频。请注意,上述视频是在网络疯传之前。而且,学生先回家,是搜救指挥部的决定,作为一个记者,似乎连这个信息都不掌握。
难道淡淡esse香就不能再微博里表达下自己感情?当然可以,微博是博客是私人领地,如要责怪,怪就怪咱伟大的祖国愚民玩呀,所以NC多,我总对我们家臭不要脸的说,愚民个观点,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独立的辨别能力,这就是放着脑子不用,简称NC。NC也是有感情的,不过失去了判断力的感情就是一头蛮牛,哪儿煽点风,就屁颠屁颠的把火给点上了。我们家家臭不要脸是一只大白猫,每次拉完便便后就跑。这时候你用竹枝沾点便便,让他闻,不管何时何地,有无猫砂,他都会用爪子在地板上爪两下,试图掩埋,他只是条件反射,根本不去判断。
3,这个时段要属于光荣的学生会。他们跃跃欲试的用一个比一个意外的言论试图抢夺这18位同学的“光环”,不过说到底,不出这事儿,学生会也是这么运行的。我看回应的童鞋装纯的也很多,就好像个个都在国外上大学,自个儿家的学生会都超纯洁。得了吧,被天朝控制的学生会不过是个名利场而已,概莫能外。学生会这种NC的行为再一次证明学生会就是NC集中营。有的是在换台都换不掉的新闻联播试的教育下真的成了NC,大部分是装NC而已,肯为了某个目的而装NC的,估计是恍然大悟自己被骗了十八年,情绪崩溃,再也不相信有善恶之分,一心为私,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两个帖子:http://www.douban.com/note/120452851/?start=800http://www.douban.com/note/120138691/?start=200,其实说的是学生会,完全跑题了,杜某不过是登山协会现任主席,并不是18人中的一员。我看有的童鞋,说主流媒体怎么怎么样,就好像你发言的这个地方,豆瓣,能生活在真空里,不受有关部门控制似的。这种民间相互撕咬为官方减轻压力的事儿,有关部门都美滋滋啦。有关部门真要控制,你帖子留得住吗?阿北来都留不住,留就像牛博一样,墙外呆着吧。
这场意外的悲剧,不论结论如何,都让人忧虑。zf几十年教育,愚民很成功,看着抒情体的news就内留满面的NC很多。社会也分裂得太厉害,充满恨意,一点就着。这种恨意的原因蒋先生在八十年前早有预言:http://qstol.blog.163.com/blog/static/123944235201011161194116/
P.S.本来不想写,不过看到李承鹏也写了一篇。平时,我看李承鹏,觉得自己有点NC,这次我觉得他NC,他观点很对,但是这个例子真的不合适,伟大的祖国比这冷血的事儿多了去了。比这事儿更需要名民众关注的,也太多太多了。


 

 

民警搜救学生遇难续:获救者称部分报道不公正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20日03:55  山东新闻网-山东商报

  如果没有这条微博,复旦大学登山队黄山探险之旅遇险获救后,人们可能更多的是在哀悼祭奠坠崖牺牲的民警——24岁的黄山市温泉派出所民警张宁海。

  12月14日,安徽台一记者采访完后在微博上发帖谴责获救者的淡漠和冷血。由此,这支由复旦在校生和校友组成的登山队瞬间被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而两篇分别被冠以“夺权帖”和“媒体控制帖”的帖子突现网络后,全社会潮水般的深度讨论乃至斥责都涌向那支登山队和复旦大学,掀起堪称年末最后一场社会公议风波。但在斥责冷漠和担当的背后,却是公众对未来社会人文生态的担忧。

  本版文/图

  记者 陈伟斌 冀强

  端倪

  “惹事”微博突然间消失了

  悲剧发生后,全国各大媒体都在关注复旦大学学生获救和民警不幸因公牺牲的消息。14日1时许,安徽电视台一名记者在微博上发帖称,复旦获救学子甚至连张宁海的追悼会都没参加,就匆匆返回上海,更没有痛哭流涕,甚至连我们的采访都是追着问。很快这条微博被海量转发和评论,网友们愤怒于这些队员的冷漠,批评如潮。

  然而,就在事件有愈演愈烈之势时,这条惹事的微博却突然消失了。再加上获救学生沉默许久之后澄清言论,这一事件愈发扑朔迷离。随后,复旦大学有获救学生向记者表示,在获救并得知张宁海牺牲的消息后,他们曾提出两点要求,一是向烈士遗体告别,二是想见见张宁海家人。但因校方和救援指挥部要求他们尽快返校,所以没有得到满足。

  面对舆论压力,12月17日,张宁海烈士的悼念仪式在黄山和复旦校园同时进行,其中一名获救学生坦言:“我们当时只想着怎么尽快回上海了,对张警官的死的确淡漠了。”

  随后,复旦大学登山队黄山之行的18名队员被逐渐搜索出来。而关于他们的言行举动,也越来越多地被披露在网上。很快,两篇分别被冠名为“夺权帖”和“媒体控制帖”的帖子也现身网络,再加上登山队员被曝是逃票进山,于是更大范围的批判让整个复旦深陷“黄山门”。

  根据一名网友的截屏,18名队员之一同时也是登山协会负责人的杜彬和原会长石翔的对话帖显示,石翔提醒杜彬要学学危机公关,并要其学着去控制老人去协调关系。而在复旦大学内部的“日月光华”BBS论坛上,不少学生发帖表示此事很考验校方的公关水平并建议复旦的新闻毕业生可以尽可能多的占领和控制媒体。“建议新闻专业学生多去类似新民晚报、新闻晨报等报纸,不要全都集中在文汇报和解放日报里,目前对复旦效果最好的一篇新闻来自东方早报,就是一名复旦毕业生的稿子。”

  面对这些“薄情言论”,许多网友被激怒,更为对复旦学子表现得如此“冷血”而失望,认为他们不懂得承担责任,也不知道如何尊重生命。

  反思

  人文生态的传承有隐忧

  12月17日,张宁海追悼会在黄山和复旦大学总部燕园同时举行。伴随着获救学生代表的露面、下跪、致歉和认错,人们对这些学生的谴责声少了。随之而来的,是整个社会对“冷漠”的反思,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忧这个社会即将形成的冷漠与无担当。而复旦作为顶尖高校之一,其学子可以看成是一代主流人群的潜力股。但从“黄山门”来看,这些人却让人不无担忧。

  “这是一种道德信仰的缺失。”有人评论说,在装满了自然科学的头脑里,道德或许只是一种理论,而不是社会规范的基础。如果任由一种强调“才”而忽视了“德”的教育发展下去,未来主流人群中亦将没有社会责任和担当,更不会存在人文生态的传承和延续。那时,教育出再好的危机公关人,又能如何?

  对话

  此次事件中,一段复旦学子杜彬和石翔的微博对话让已经处于风口浪尖上的复旦又陷入了“夺权门”。在复旦大学悼念张宁海活动开始之前,本报记者专访了杜彬。

  “那只是学长安慰新人”

  登山学生解释“夺权帖”——

  “那只是学长安慰新人”

  记者:你现在是登山协会的负责人吗?

  杜彬:是的。

  记者:石翔是谁?

  杜彬:一个学长,复旦登山协会老会长。

  记者:很多人质疑你和石翔在微博上的对话,认为在获救后,你不感恩反而忙于“夺权”,对此你怎么看?

  杜彬:其实石翔只是为了安慰我,让我渡过这个难关,这只是我们登协老人和新人之间的问候而已。

  记者:事发后,你们真的冷漠了吗?你怎么看待安徽那名记者在微博上对你们的指责?

  杜彬:我觉得我们没冷漠。一些媒体的报道不是很公正。其实我们一开始也曾想先不回上海,先去看张宁海警官的家属,但学校要求我们必须尽快返校。

  记者:你之前去过黄山吗?当时是谁组织了此次探险?你们当中有人走过那条路线吗?

  杜彬:我之前没去过黄山,当时是领队和压队组织的。我知道好像有个女生去过,还有就是压队走过那条路线。当初觉得不会有危险,而且还在出发前特意开会讲过走这条路的攻略要点。但没想到后来出现了问题,攻略和现实很不一样。

  记者:当时你们买票了吗?如果没有,为什么不买?

  杜彬:(摇摇头,瞟了记者一眼)那儿也没有地方可以买票。

  记者:什么时候知道有人为了救你们而坠崖的?

  杜彬:快下山了才知道。

  记者:有人说你们从黄山的时候不接受采访,态度也很冷漠,是真的吗?为什么会这样?

  杜彬:当时知道有人为我们牺牲后,毕竟我们还是学生,我们心很乱,不知道该怎么办,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记者:回到学校后,校方找过你们吗?

  杜彬:找过,为了进行心理辅导。

  记者:回到上海后,你的家长怎么说?

  杜彬:希望我和我的队友们先安定了再说。

  记者:对已经牺牲的张宁海,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杜彬:对于他的牺牲,我也很难过。

  ■ 记者目击

  只有不足百人

  主动参加哀悼仪式

  依照预先的安排,复旦校园内的张宁海烈士悼念仪式是在12月17日早上九点半。记者8点不到就赶到了位于复旦本部的燕园内。而在早上8点半,学生会成员基本来到现场。这个悼念仪式让记者感觉,这只是一次普通的学生会活动……

  为了解复旦其他学生的心态,记者在路边随机采访了若干学生。当记者问他们怎么看待社会上的批评时,有4人觉得这只是媒体的炒作;另有6人表示,冷漠不冷漠,只是每个人的评定和看法不同,但网民的推波助澜使复旦大学被扣上了“冷漠”的帽子。

  悼念现场,学生会成员们按照一名负责人的安排进行布置。正式悼念仪式开始后,记者发现不到三百人参加了此次悼念仪式,其中包括了30余名学生会成员、16名获救学子、登山协会成员、部分老师以及20余名记者,真正主动前来参加悼念活动的人占了不到三分之一。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8日03:56  山东新闻网-山东商报 获救学生写下的忏悔词
获救女生下跪致歉

  悼念现场:

  获救女生下跪致歉

  按原计划,悼念仪式是昨天上午九点半正式开始。但还没到8点,复旦大学学生会的成员就已陆续来到了悼念仪式举行地——燕园。他们在集合后便开始清扫燕园的草地;有的则用白色蜡烛在草地上摆成一个心形图案,并将张宁海的遗像放进图案中央;同时,在通向燕园世纪钟的石子路上,学生们还用黄色的康乃馨铺在路的两侧……

  九点一刻左右,不少师生都聚集到了燕园。在这些前来悼念的人当中,包括了当时获救的18名探险学生中的16人。“另两人已在昨天前往黄山,在学校领导的陪同下,参加今天的张宁海悼念仪式。”校方一位老师告诉记者,这是这批学生第一次集体露面,之前因为此事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所以校方也在做相应的心理辅导。

  九点半,悼念仪式正式开始。在心形蜡烛的周围,校方拉起了三条哀悼张宁海的白色条幅并放置了两个由登山协会送来的花圈。在三名学生代表朗诵完悼念词后,燕园内的世纪钟三次被撞响。16名被救学生则捧着鲜花站在最前面,面对眼前张宁海的遗像,几名被救女生都落下了眼泪。最后,16名被救学生一一走向前面鞠躬、献花,而其中一名叫刘臣辰的女生在献花时更是哭着跪在了张宁海的遗像前。在被救者们献花完毕后,一个叫丁卉的女生叫住了其他人,并带头向张宁海的遗像三鞠躬,而第三次鞠躬时,他们持续了1分多钟。

  随后,记者在人群中找到了还在哭泣的下跪女生刘臣辰。面对记者,小刘痛苦难当,什么话都说不出来,“我们是真的错了,他为了救我们而牺牲,我们对不起张宁海警官……”“我想对张大哥的父母说几句……”随后她和另两名获救女生在本报记者的记事本上对张宁海的父母写下了忏悔之词。

  被救女生:

  下山才获悉民警牺牲

  悼念仪式完毕后,记者采访了被救者之一的丁卉。“这次我们的准备做得不够好,天真的以为自己能做到,但出事以后却发现自己错了。遇险后,救援人员就开始搜索我们的行踪,并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了我们。”丁卉哭着告诉记者,他们一路上都没有觉察到张宁海警官坠落山崖的事情,也没有听救援人员说起,“救援人员怕影响我们的情绪和救援进度。”直到即将到达山脚下时,救援队的一位负责人,也是张宁海的领导才忍不住告诉他们:“为了救你们这几个人,我们都牺牲了一个民警!”说到这里,丁卉的眼泪再次流了下来,言语也变得异常哽咽。

  “我当时听见这个消息后,我就想自己要坚持住,要坚强,只有更好的活下去才能对得住为我们而牺牲的民警。”丁卉哭着说,但即使这样想,她的腿还是变得异常无力,站不住了,最后是被救援人员搀扶着下山的。“下山后,当地政府和学校老师也安排我们休息的地方,让我们感觉很温暖。但无论如何,现在我们说什么都没用了,我们只能用实际行动来努力弥补这一切。”

  获救学子拟建“张宁海奖学金”

  “你的父母,我们18人承担养老”

  昨天上午,张宁海烈士追悼会在安徽黄山市殡仪馆内举行,有千余人来到现场,送别烈士最后一程。在参加追悼会后,两名获救的学生代表称“我们错了”,并表示准备进行募捐,希望能在张宁海就读过的小学或他家乡的某所希望小学创建一个以烈士名字命名的奖学金。

  张宁海被追认为烈士

  记者了解到,当天追悼会现场,有千名张宁海烈士生前的亲友以及来自安徽、上海的各界人士参加了追悼会。追悼会上还宣读了关于追认张宁海为中共党员、革命烈士,追授“安徽省五四青年奖章”的三项批复和决定。

  拟建“张宁海”奖学金

  作为来黄山参加烈士追悼会的获救学生代表,唐清威、侯盼两人在现场接受采访时都没有多说,但含泪表示“我们错了”,并向大家表示,张宁海父母养老的事,将由获救的18人来承担。

  复旦大学哲学系4年级本科生唐清威来自云南,说起遇难烈士张宁海,他忍不住落泪:“我们都错了,完完全全的错了。”唐清威坦言,出事后他们心理上都很害怕、惶恐。他还表示,当时获救队员曾有过下山后告别烈士遗体的想法,但校方和援救指挥部要求他们尽快返回上海,所以只能上车。

  昨天下午五点钟,唐清威在校内网上发布状态:“我们会默默的去做,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以后,如果大家还关注这事,我们再回头看,希望大家给我们点时间。宁海的父母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十八个人会用心去对待。”

  对于下一步的打算,唐清威和侯盼表示,“我们准备进行善款的募集,希望能在张宁海就读过的小学或者是他家乡的某所希望小学创建一个以烈士名字命名的奖学金。”当记者追问是何种形式的公益活动时,唐清威表示,他们目前还未从事件中平复下来,只是刚刚商讨了一下未来的思路。

  近五千余人网上祭奠

  据悉,18名被救的学生已于昨天开通名为“悼念张宁海烈士”的微博。在微博上还出现了张宁海父亲的短信:“保护人民是公安的责任,宁海尽到了公安干警应尽的职责。他虽然牺牲了,但他尽到了责任,做得很对。”

  另外,张宁海牺牲后,12月14日有网友为他建起了网上公墓。截至目前,四天内已有近五千人在网上以各种方式祭奠张宁海。

  获救男生:

  我们当时是冷漠了

  在被救的18人中,还有一个叫陈彦的男生,他也说出了自己当时被救下山后的真实想法:“当时被救下山后,我们中的一些人在知道有民警为我们牺牲后,也确实有点冷漠了,因为当时他们只是想着怎么轻轻松松的回上海。”

  回上海后,陈彦也承认在一些时候只顾着为自己原本就错误的行为辩解,想撇开责任。“但14日回来后,我们真的一直很难过,毕竟一个生命因为我们而消失。”

  陈彦坦言,事发回上海后,他们这18个人都没有聚在一起过,并表示他们的行为也受到了网络的牵制。“我感觉我们的处境很奇怪,我们像是被引导着,我们对生命应该感谢,但之前我们的确对此事也没有一个公开的正式道歉。但现在觉得最重要的已不是谈张宁海警官牺牲究竟是谁的责任。”此外,陈彦还表示,对于此事他已经不想做任何辩解了,因为他们的行为确实是错了,“大错特错”。

  而后,对于网上传言他们18人将支付200万给张宁海家属的情况,陈彦表示他们只想以张宁海的名字来命名一个基金会,但现在具体的数额和具体的想法都没有成行。

  普通同学:

  他们都该好好反省

  “我们也真的很难过,谁都不希望发生这样的事情。太可惜了,张警官的牺牲真的太可惜了,代价太大了。”一名在现场参加悼念仪式的学生告诉记者,如果张宁海的牺牲只是唤醒了那18个学生的话,那才是真正的冷漠。“所以我们也希望以后不要再有人像那18人一样,再鲁莽的去做类似的危险事情。而那些被救下山的同学,也应该好好反省下,他们必须毕生记住这次惨痛的经历。”

  而另一名同学则告诉记者,其实复旦的学生并没有像外界所传闻的那样冷漠,很多同学在获悉黄山事件后,都自发举行了各种形式的悼念活动,“也许有个别同学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但那不代表整个复旦。”
 

民警为护学生坠崖续:探险领队称曾不敢担责面对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20日03:00  新京报

  12月13日,由复旦大学生、校友和校外人员组成的探险队,在黄山登山探险时迷路报警,民警张宁海在搜寻归来途中牺牲。随后,有媒体和公众质疑队员对民警牺牲过于冷漠。网络上对登山队进行了道德上的质疑,并陆续爆出“复旦媒体公关”等各种言论,质疑升级,被称为“黄山门”。

p .contentPlayer{margin-top:10px;}.contentPlayer{float:left;width:336px;height:322px;background:url(http://i0.sinaimg.cn/cj/video_bg.png) no-repeat 0 0;margin:0 10px 10px -10px;*margin-right:7px;padding:1px 10px;_display:inline}.contentPlayer a{text-decoration:underline;font-size:12px!important;}.cp_player{padding:14px 0 0;text-align:center;height:249px;display:block;}.cp_tit{padding:10px 0 0 18px;font-size:12px!important;line-height:20px!important;display:block;}.cp_from{padding:0 0 0 18px;font-size:12px!important;line-height:20px!important;display:block;}视频:为护送复旦学生坠崖牺牲民警追悼会举行 来源:东方卫视《东方午新闻》

  处于漩涡中的18人,在被救下山后做了什么?他们经历了怎样的一个心理过程?他们怎样面对这样的舆论和谴责?昨日,本报记者对话这次参与探险的领队。□本报记者 张寒 北京报道

  侯盼

  登黄山探险队的召集人,复旦大学2009年硕士毕业生,18人的领队。

  “黄山门”事件发生后,他遭到人肉搜索,收到各种谩骂的短信和电话。他作为18个人的代表,接受媒体的采访。

  【对话人物】

  “下意识希望没有人死去”

  新京报:登山遇险,参与救援的民警牺牲,然后你们的一些表现遭到指责,经过这几天的争议,心情是否平复了一点?

  侯盼:好一点了,现在就是希望把二老(牺牲民警张宁海的父母)的事情做好。

  新京报:这段时间对你还有队友,应该都是一种煎熬,你的心理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侯盼:从黄山回来当时是星期一(12月13日)凌晨两点钟,一直到星期三晚上,我没有合过眼。刚回到上海时,当时听取心理治疗师的意见,尽量不去想事情发生时的情形。

  新京报:没有合过眼,你当时想得最多的是什么?

  侯盼:作为领队,我和压队(跟在队伍后面保护或监督)小唐当时做得更多的是总结技术的问题。为什么会出这样的事情,我们到底犯了什么样的错误,报警是否应该,这些问题。当时想到的多是活人的教训,而没有去想一个生命的消失。

  我们会有一些心理暗示,刻意去回避有一位民警为我们牺牲的事实。主观上不敢去想,不敢去谈。别人说我们一声不吱,很冷漠,我承认我和压队小唐态度有些问题。

  新京报:你说态度有问题,不敢去想,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原因呢?

  侯盼:一个就是我们回到学校,为我们做心理辅导的老师,让我们暂时不要去想这个事情,平静一下。另外,我想我们也是不敢面对生命消失的事实。

  新京报:为什么会不敢面对?

  侯盼:一个人的生命因为我们而失去了。我们当时还不敢承担起这个责任,总觉得下意识地希望没有人死去。

  新京报:什么时候才真正意识到,一个人的生命失去的问题?

  侯盼:星期三晚上,我接到了张宁海家属的电话。我当时说,家属这边有什么样的要求,我一定办到。他们的态度非常宽容,希望我们压力不要太大。他们只想知道宁海去世的一些细节,宁海当时是走在哪里,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情况下失足,有没有喊,最后一句话说的是什么。

  就是这些问题,突然我一下子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我真切地意识到一个生命就这样消失了,我从不敢去想,一下子就爆发了。

  我觉得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意识到了生命的问题。我开始反思,开始忏悔,开始想怎样去对二老做点事情。

  新京报:从那时候开始愿意去面对这件事?

  侯盼:我后来去参加了张宁海的追悼会。在现场,我见到了张宁海的妈妈,我说,“我们18个人都是您的子女,您是我们的妈妈”。张宁海的妈妈当时已经难过得说不出话来,但她还是用脸贴了贴我的脸,把我拉起来。

  出了追悼会现场,我们开始面对媒体采访。一个生命因为我们而失去了,我们需要承担起这个责任。我拒绝了几家媒体的采访,因为我对他们的失实报道非常不满。

  今天早上的时候,我意识到没必要苛责媒体把我们的冷漠和英雄进行对比。如果说,这种对比能够教育大家不做我们,而学习英雄事迹,能化解点社会上的戾气,我觉得可以接受。而且关于学生的教育的缺失和责任的承担,这些也可以更好地教育人。

  “我们要做的是行动而非辩解”

  新京报:当初为什么会选择这个登山路线?

  侯盼:因为这是一条成熟路线。而且去年,我们的朋友带28个人在有向导的情况下走过。对于我考虑不周的地方,我想等事后的事故报告吧。

  新京报:你们是在什么情况下求救的?

  侯盼:我们当时是一个集体决定的求援,因为当时已经被困住了。

  新京报:大家都想知道,张宁海出事时的情形。

  侯盼:当时张宁海出事时候的细节,我现在不想讲,不想再引起什么误解。我想过些日子,事故报告出来之后,会有一个更明确的说法。

  新京报:知道有警察掉下去,你们当时的反应是什么?

  侯盼:因为开始不知道是谁,我立即让队员报数确认身份。后来知道是一位警察遇难,我头脑里一片空白。我和知道情况的队友一直在雨里沉默,直到天亮。还有一些队友在后面,不知道确切的情况。

  新京报:下山之后,你们有一些举动引起了质疑,比如,默哀时候的态度?

  侯盼:我们下山,校方和警方都希望我们能快点返回上海。我们要求见到遇难民警的遗体,当时我们在景区的门口等待遗体运送下山,在雨中等了四十分钟,我们的衣服全都是湿的。

  在等待的过程中,因为太冷了,有队员把手放在口袋里。但在遗体到达后经过我们的时候,没有人把手放在口袋里。我们当时是在鞠躬,手放在口袋里怎么鞠躬?还有一个女孩对着遗体下跪了。

  我希望,大家不要把我们对媒体的冷漠等同于对烈士的冷漠,我们真的没有。我们对英雄家属写的道歉信和对英雄单位写的感谢信,都被选择性失明了。

  还有,我们在默哀之后确实吃饭了,但是经历了一场事故,大家确实饿了。

  新京报:在下山后,你觉得有哪里做得不恰当吗?

  侯盼:对医护人员吧。可能我自己觉得身体没问题,检查身体完好后,就感激地笑了笑。根本没来得及意识到一个生命的失去。

  新京报:现在各种压力在你们身上,有人说,被救学生不该承受这么大的道德谴责和压力?

  侯盼:我们应该去承担各种各样的批评和指责,也应该去做一些事情。

  新京报:也有很多说法,比如,有人事后在复旦大学bbs上讨论如何做好媒体公关?

  侯盼:我们18个人没有人讨论过。

  新京报:不过,压力最终还是在你们身上。

  侯盼:我想现在我们要做的是行动,而不是辩解。

  “每个队员都要有担当”

  新京报:出事回到上海后,你们18个人有没有一起商量过怎么面对这个事情?

  侯盼:星期二凌晨两点多回到上海之后,开始反思和总结。我想等我和压队总结好了再召集大家,一起回去找张宁海的父母去忏悔,去感恩。周三在写总结,周四就回黄山参加追悼会了,周五我们碰了头。

  新京报:你代表18个人写的那封道歉信,形容自己的时候,用了“寡廉鲜耻”、“自私自大”、“膨胀无知”,这些词是你受网上一些言论的裹挟和影响吗?

  侯盼:这个信是我起草的,代表的是我们18个人的态度,这些词我觉得没有什么过分的。很多人发短信骂,我知道,网上很多东西我并没有看,我想我们的举动没有受到太多网络言论的影响。

  新京报:你被人肉搜索,很多人打电话骂你,你怎么去承受这些?

  侯盼:我每个电话都接,因为怕错过家属的电话。

  新京报:对那些谩骂,你怎么看?

  侯盼:我想各种打电话或者发短信来骂我的人,初衷是好的,他们没有在现场,听到的是别人描述的情况。经过我们道歉和解释,也有人发短信安慰我,我谢谢他们。

  新京报:你在道歉信里说到你们的自大,是指的什么?

  侯盼:在路线准备上我们有点自大,没有顾及探险时候的危险。

  新京报:整个事情中,你觉得最大的错误是什么?

  侯盼:我们犯了一个难以弥补的错误,我们不敢去面对一个生命消失的事实。

  新京报:现在其他队员的心理状态如何?

  侯盼:我和小唐参加完在黄山的追悼会回来,发现所有的人都在等着我们俩。我们一起做出决定,每个队员都要有担当,要有心理承受能力。我现在希望的是,队员尤其是在校的学生,能够安安静静度过这个时期。

  新京报:整个事情,你觉得最大的教训和启示是什么?

  侯盼:最大的教训就是,人没有了。启示就是,以后要再做户外活动,朋友们一定要注意风险、控制风险。

  新京报:对于已经牺牲的张宁海呢?

  侯盼:我们18个人决定,要先去筹款。另外,在张宁海的中学,建立一个张宁海奖学金,让英雄的事迹能够教育更多的人。第三,我们会牵头成立“纪念宁海”的组织。

  我也希望媒体能够继续关注,监督我们做这件事情。

 

复旦黄山游领队还原事件真相 不辩解不求原谅

2010年12月18日08:20东方早报我要评论(224) 字号:T|T

[导读]昨天,黄山市和复旦校园同步举行张宁海烈士追悼会,获救驴友分别在两地参加了追思活动,也首次站出来回应社会上的批评,他们表示很内疚,但不会一味地辩解,也不奢求原谅,只希望用行动去弥补。

.Video-Main-Article-QQ {position:relative;background:none;}.Video-Main-Article-QQ a:hover.pic,Video-Main-Article-QQ a:hover.vtime{ text-decoration:none;}.Video-Main-Article-QQ .pic img{width:160px;height:120px;margin-bottom:6px;border:#c6c6c6 1px solid;}.Video-Main-Article-QQ .vbutton{cursor:pointer;display:block;position:absolute;left:15px;top:90px;width:25px;height:25px;background:url("http://mat1.gtimg.com/worldcup/video/qiudui/video.png") no-repeat ;_background-image:none;_filter:progid:DXImageTransform.Microsoft.AlphaImageLoader(src='http://mat1.gtimg.com/worldcup/video/qiudui/video.png',sizingMethod='scale');}.Video-Main-Article-QQ .vtime{display:block;position:absolute;left:41px;top:105px;width:120px;height:18px;_height:19px;padding-right:3px;color:#fff;text-align:right;font-family:tahoma;font-size:14px;overflow:hidden;background:url("http://mat1.gtimg.com/worldcup/2010/bdhui_pic_bg.png") right top repeat-y ;_background-image:none;_filter:progid:DXImageTransform.Microsoft.AlphaImageLoader(src='http://mat1.gtimg.com/worldcup/2010/bdhui_pic_bg.png',sizingMethod='scale');}.videoplayer_Aritcle_QQ {position:relative;float:left;width:300px;margin:10px 14px 6px 0;padding:8px 8px 4px 8px;border:#d1e2f4 1px solid;background:#f3f8fe;}.videoplayer_Aritcle_QQ a{color:#0d3a8d;text-decoration:none;}.videoplayer_Aritcle_QQ a:hover{color:#0d3a8d;text-decoration:underline;}.videoplayer_Aritcle_QQ .video_link{margin:8px 0 4px 0;font-size:14px;text-align:center;}

视频:获救复旦大学生受访 称会努力去弥补

 

14人有户外活动经验

面对社会质疑复旦在校生和校友等组成的驴友团求生技能不够以及漠视生命的指责,黄山游的领队侯盼还原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

侯盼表示,此次黄山游的准备是很充分的,人员组成方面,一共18人,有7人有10次以上户外探险经验,其中一个是测绘工程师,工作就是在全世界做测绘工作,是地图专家。另7人有一次以上户外经验,其中1人2009年曾走过这条线路,还有4人是新人。

为什么要进行黄山游?侯盼表示,一开始想去清凉峰,后来因寒流来袭未能成行。经考察后决定改走黄山,这条路线叫做黄山东海大峡谷穿越,每年会有很多队伍徒步该线路,比较成熟。2009年5月,复旦登协组织28人走过这条路线并成功穿越。

此次装备也是专业的,带了等高线地图、GPS、指南针、对讲机同时还买了保险,出发前,去年成功穿越的领队给他们提示了路线和风险,18人还把各类资料交给了紧急联络人。

GPS偏差导致走错路

队员们带了13条羽绒睡袋,于12月10日晚上7点30分包车出发,11日凌晨3时10分到达景区,开始徒步,11日中午,GPS落水后关机。接下来11日下午3点,队伍到了通天塘营地。

11日相对顺利,当晚观察到月亮有月晕,队员们做好防雨措施。12日一早下雨了,队伍8点40分出发。

队伍沿着河谷下行,GPS因为之前进水出现了偏差,因此导致对比位置发生了错位。因为怕有队员失温,领队侯盼同意报警,队员们抓紧时间扎了四个帐篷,当时状态还算稳定。

13日凌晨2点左右,有救援队的声音, 队员们用求声哨、打头灯和救援队接上了头,随后跟着救援队下山。不料走了几分钟就有人坠崖,接下来侯盼让队员退回之前的休息区等天亮,很多队员还不知道有人牺牲了。

13日上午9点半左右,队员们终于走出山谷,面对的是各地赶来的记者和“长枪短炮”。

总结为什么行动会失败,侯盼认为,一是队员过分自信,二是队伍人太多,三是天下雨时起大雾,四是报警时机的选择,如果镇静一点把队伍控制住,就不会出现后面的情况了。

当天就要求见英雄父母

黄山游的压队、复旦哲学学院大四学生、复旦登协前会长唐清威回忆称,当时之所以选择报警, 是因为队员们身处河谷旁边,地势险峻,手机信号非常微弱,有些队员很着急,就向家长发出了求救短信。家长报警,才有了后来的大救援。

唐清威表示,18人下山后得知张宁海牺牲,当即强烈要求两件事,一是送别遗体,二是要见张的父母。当地政府认为暂时不要去见,因为张家父母并不知道儿子已经牺牲。于是,队员们在寒风中送别了张宁海的遗体,然后踏上了回上海的车。

“我们想坦然面对所有的事、所有的指责,社会对我们的沉默不能理解,心理专家说我们需要一个平复期。”

唐清威表示:“我们准备坦然面对这一切,我们会默默去弥补,10年、20年、50年以后再回头看,希望大家给我们点时间。宁海的父母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18个人会用真心去对待。”

相关微博话题:复旦学生道歉 张宁海

事件回顾:

>>18名复旦学生黄山迷路获救 1名搜救民警遇难

12月12日下午,18名来自上海的大学生游客在安徽黄山风景区迷路,经过十几个小时的紧张搜救,13日上午,18名大学生成功获救。一名24岁的民警在搜救过程中不幸牺牲。>>详细

>>牺牲民警刚探亲完归队

就在出事的前一天,张宁海才休完5天探亲假,刚从太和老家赶回黄山。此前,从今年春节后到单位上班,张宁海还没回过一次家。>>详细

>>复旦大学师生悼念遇难民警张宁海(组图)

12月14日,上海复旦大学学生用鲜花和蜡烛摆放成心型,悼念遇难民警张宁海。>>详细

>>黄山警方为张宁海申报烈士

黄山市市委书记王福宏、市长宋国权看望了张宁海家属,并表示,黄山市警方已经启动为张宁海申报“烈士”。>>详细

各方反思:

>>“驴友”遇难频发 沪登山协会:搞户外不是旅游

“户外还是以安全为主,探险不是只靠一腔热血就能走的”、“装备可以花钱来买,但经验只能一点点积累”、“探险不是冒险,找一个专业领队,胜过单纯依靠GPS”、“去哪儿找专业领队? ”>>详细

复旦学生悼念救援坠亡民警 叫其父亲爸爸(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8日15:40  金羊网-羊城晚报 张宁海父母含泪抚摸儿子遗照 孙毅蕾摄
警校同学为张宁海送行
质疑:学生大谈危机公关 媒体质疑个别获救学生的表现
张宁海

  牺牲民警追悼会举行,复旦学生忏悔“知错”

  羊城晚报讯  记者孙毅蕾摄影报道:12月17日上午,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在黄山市殡仪馆举行张宁海烈士遗体告别仪式。张宁海的父母亲友,安徽省、上海市有 p .contentPlayer{margin-top:10px;} .contentPlayer{float:left;width:336px;height:322px;background:url(http://i0.sinaimg.cn/cj/video_bg.png) no-repeat 0 0;margin:0 10px 10px -10px;*margin-right:7px;padding:1px 10px;_display:inline} .contentPlayer a{text-decoration:underline;font-size:12px!important;} .cp_player{padding:14px 0 0;text-align:center;height:249px;display:block;} .cp_tit{padding:10px 0 0 18px;font-size:12px!important;line-height:20px!important;display:block;} .cp_from{padding:0 0 0 18px;font-size:12px!important;line-height:20px!important;display:block;} 视频:复旦学子自发悼念黄山救援队牺牲民警 来源:东方卫视《东方新闻》 关领导,以及复旦大学领导和师生代表,共1200多人参加了悼念仪式。

  黄山市殡仪馆外的积雪有5厘米厚,天寒地冻中,张宁海父母的心情,无法用言语来描述。唯一的儿子,才24岁,就在救援登山队员时意外坠崖身亡。老两口哭成了泪人。

  张宁海的母亲在休息室,不停地抚摸着儿子的照片。她和老伴儿,即使在领导们前来慰问他们时,都说不出一句话来,只是抿着嘴一个劲儿含泪点头。

  18名获救学生的代表侯盼、唐清威,出席了追悼会。身为遇险探险队的领队,侯盼在接受黄山电视台采访时泣不成声。唐清威也难抑热泪。

  悼念仪式上,唐清威和侯盼分别紧紧拥抱了张宁海的父母。唐在张父耳畔说:“我可以叫您一声爸爸么?”张宁海的父亲含泪告诉他:“我叫你一声儿子!”

  “我和我的同伴们不想辩解,因为无论如何,我们都是错了。”唐清威说,“回校后,我一直躲着不敢见人,每次上网都会看到很多骂我们的言论。最初,我们也都想辩解,感觉自己也很委屈。但当我两天后给张宁海的表姐打去电话后,我不想再辩解了。”

  张宁海比唐清威大1岁。唐清威说,目前所有18名获救成员都已深深明白自己的错误。“这次要派两个代表来黄山,大家都知道,也许要面对的情景将会很难,但大家都在积极争取,因为这是我们忏悔、反思的第一步。”

  个别学生无知言论不代表大多数

  羊城晚报记者  孙毅蕾  16日晚,复旦大学新闻中心主任方明,与两位获救的登山学生代表一起重返黄山,出席牺牲民警张宁海的追悼会。再三斟酌之下,方明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的专访。

  学生返校后为何“沉默”

  羊城晚报:为何获救当天,学生们很快离开黄山回上海?

  方:这是上海市有关方面和学校共同作出的决定,我们原定获救当天下午4时离开。但是学生都要求见英雄最后一面,所以我们一直等到他们下来,鞠躬致敬之后才离开。

  羊城晚报:学生至今是否还没见过张的父母?

  方:没有,但学校是有的。学校的党委副书记到后,跟上海市公安局的同志一起去感谢过张宁海的父母。据陈书记说,张父亲是个深明大义的人,说这是孩子的责任,等等。

  羊城晚报:外界质疑,这些同学下山后,还能吃得下饭,然后只是简单鞠了个躬,就走了。这是不是真相?

  方:我不在现场。同学们对那段事情不太愿意过多回忆。但据我和同学们聊的情况看,恐怕他们都有自己……不是说全无理由的。举个例子,有记者的一篇博客说他们重重地摔上了车门,但这两个男生显然与这个记者的接触是不太愉快的。你让惊魂未定的人下来以后,你这样追上去,用质问的口气问他们“痛苦么”?你让人家怎么应对你?这次探险的领队侯盼跟我讲,说那是个中巴车,我怎么摔车门?我只能拼着力气,把门关上而已。

  羊城晚报:为何学生回校后,保持了静默?

  方:学生返校之前,我们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一一分析了这些学生的性格特征。专家建议,千万不要让学生回忆很多细节,让他们有5-7天的平复期,除非他们愿意倾诉。

  领队遭“辱骂短信”轰炸

  羊城晚报:现在学生们的状态如何?

  方:前两天我接触这些学生,发现有学生反复讲述当时的细节。就是说,他们没有走出来。这真的是危险的兆头。

  今天下午,来黄山的路上,19时35分至20时,领队侯盼25分钟里收到了6条短信。我给你念念:“××××(粗口),你们18个为什么不去死啊,为什么不去跳楼让车撞”、“侯盼们,诅咒你们得艾滋乙肝,不得好死,冷漠的王八”……侯盼讲,这样的短信,一天会收到八九十条。想想看,这是什么样的压力。  

  羊城晚报:学生的态度是什么?

  方:他们不断地希望能够做点什么。我们也建议他们,不要因一时冲动去做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这里有个细节,今天听说我们要安排代表到黄山来,所有的学生都要求来。但因车子有限,我们原定计划就安排了两人。为什么不安排所有的学生来?因为我们不想给当地政府造成太大负担。

  学生们想要做什么,现在还没成形。但他们已开始发起募捐,希望为张宁海所在家乡的小学提供一些公益支持。当然他们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想法,我们觉得不是他们能力范围内的事情,暴露出社会经验方面的不足,例如他们问,怎样能够为张的父母争取社会保障。

  “媒体控制论”很难评价

  羊城晚报:你们觉得要更好地保护学生。保护是应该的,但你们有没有觉得是过度保护呢?他们都是成年人了。

  方:我们也在考虑这个问题。我们原来是想等他们心理有两三天的平复期之后,会有一个……就是说……迟早要面对社会。但这两三天的平复期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羊城晚报:获救学生杜彬回来后与同学的对话,被网友截屏放上微博,引发“夺权论”……

  方:这是个别学生一时无知的言论。但这是不恰当的。这不代表大部分获救学生的心情和态度,也不代表大部分复旦学生的心情和态度。

  这反映出学校、我们的教育对生命观,有教育薄弱。

  我们引起高度重视。

  羊城晚报:校内登山协会的会长,是个什么样的官?当了这个会长有什么特别牛的么?

  方:他们如果热爱这个事情,就会把这个事情看得很重。

  羊城晚报:侯盼是复旦毕业生吗?

  方:是校友。他以前也不是会长,研究生毕业一年多了,他的工作也与户外运动无关,这只是他的兴趣。两天前,他刚辞职了。他说想专心把这件事处理好。

  羊城晚报:还有学生发表了“媒体控制论”。

  方:这个很难评价,也没必要上纲上线。

  学生评价学校,这是正常的事情。但是否暴露出新闻教育的问题,这见仁见智。网上的理论难道要句句当真么,又不是写论文,不要上纲上线。对于“夺权帖”的问题,我们是很重视的。 

  学校规定类似活动要报备

  羊城晚报:这件事后,很多人说复旦的学生很冷漠,80后90后大学生很冷漠。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方:现在的孩子在成长中,一方面接触世界的渠道更多,视野比老一辈开阔。但另一个角度来说,他们的教育,并不是立体的,缺失了很多东西,人文关怀,对生命、自然的理解,社会责任等等。他们最大多数的主体是让位于题海,让这种题海手段去做激烈的考试竞争。这种教育是贻害终身的。从这个事件中,如果说要反思,不如去反思我们的教育。

  羊城晚报:以后会建立一个长效机制么?会否在学校禁绝户外运动?

  方:适当地参加户外运动,是丰富自己阅历的一种手段,不能一概禁止。我们反对的是,为了达到这些目的,而威胁到他人、自己的生命。

  学校能做的有两方面:第一是教育,包括安全意识教育、生存性技巧教育,另外就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连接着人文关怀,这些教育是一般知识性课堂传授无法替代、亟须加强的。第二是引导。复旦一共有200多个社团,户外运动社团是其中的一类。这类社团要通过引导去加强管理。之前我们就规定,学生无论是参加校内组织的活动,还是校外活动,都应向辅导员报备。这里我们要再次强调这一点。你想想,事发那天从9时到11时30分,两个半小时,超过400名教师,排查了29000名学生,才找出这10名学生的身份。这是多大的成本?

  回放:民警救学生坠崖

  张宁海生前是黄山风景区温泉派出所的民警。12月12日,复旦大学登山协会通过网上组织了18名“驴友”进入黄山,当天他们在尚未开放的山区迷路。沪、皖警方迅速救援。始终冲在救援队伍第一线的张宁海,就是在下山途中为学生打手电照明时,不慎滑落悬崖而牺牲的。·孙毅蕾·   

  张宁海:阳光乐观好学

  张宁海所读的警校有50多位同学,赶到黄山参加了他的追悼会。同寝室的杨飞告诉记者,张宁海生活中阳光乐观,每天都要打篮球,还喜欢吹吹乐器,充满活力。分配到黄山景区工作后,因为黄山的外国游客多,他还自学英语,省钱买学习机和英文书籍,一个一个单词地苦记。牺牲前,他已进入黄山景区公安局外语翻译人才库。为提高业务水平,他自费报考法律本科,已拿到文凭。小伙子的精力都用在自学英语和法律上,一直到牺牲,24岁的他至今尚未谈过恋爱。·孙毅蕾·   

.blk-video{float:left;background:url(http://i0.sinaimg.cn/ent/deco/2009/0804/cv_m_02.png) no-repeat 0 0;height:89px;clear:left;} .blk-video-l{float:left;width:125px;overflow:hidden; text-align:center;padding:5px 2px 0 0;} .blk-video-l img{border:1px solid #d0ddee;padding:3px;background:#f7f7f9;} .blk-video-l a:hover img{border-color:#e55c5c;} .blk-video-r{float:left;padding:10px 15px 0 13px;background:url(http://i0.sinaimg.cn/ent/deco/2009/0804/cv_m_02.png) no-repeat 100% 0;height:79px;} .blk-v-tit{padding:5px 0 3px 2px ;line-height:20px;font-size:12px!important;float:left;clear:both;} .blk-v-tit a{text-decoration:underline;font-size:12px!important;} .blk-v-from{color:#000;line-height:18px;height:20px;font-size:12px!important;float:left;clear:both;} a.blk-v-play,a.blk-v-play:visited{display:block; width:56px;height:18px;line-height:20px;padding:0 0 0 20px; background:url(http://i0.sinaimg.cn/dy/deco/2009/0629/picpic/vblue02.png) 0 0;color:#003a7f;text-decoration:none; white-space:nowrap;font-size:12px!important;float:left;clear:both;} a.blk-v-play:hover{background-position:0 -100px; } .clearcl{clear:both;height:0;visibility:hiddden;overflow:hidden;}
     

图文:复旦学子深陷“黄山门”

2010-12-17 11:16:00 来源: 楚天金报(武汉) 跟贴 52 条 手机看新闻
楚天金报讯 图为:张宁海遗像

 

图为:杜彬在人人网上和同学大谈危机公关

十多名复旦大学的学生被困黄山一段未开放的区域,入山搜救的一名民警坠崖牺牲。一个生命的逝去,换来的不是复旦学子的反思和感恩,而是在论坛大谈面对媒体如何公关,登山社谁来掌权,以及冷漠的“你们就该为纳税人服务”。

赤裸裸的冷漠,让网友们十分心寒,这些复旦学子,如今深陷“黄山门”。

缘起

获救学子返校忙“夺权”

12月12日,由复旦大学10名在校生、4名校友与4名校外人员自发组成的“驴友”团未买门票,进入安徽黄山风景区一段未开发的区域探险。当天下午5时,他们迷路,被困悬崖边,只好报警求助。13日凌晨2:50左右,救援人员找到了牢牢抱在一起的18人。由于天气因素,救援组决定立即下山。而年仅24岁的黄山市温泉派出所民警张宁海在护送途中不幸坠崖牺牲。

12月14日凌晨1时许,安徽电视台一名正在黄山采访此次事件的记者“淡淡esse香”在新浪微博中发言,直指复旦学生冷漠:“13日下午采访时,复旦学生冷漠的样子让我心寒。他们甚至连张宁海的追悼会都没参加,就匆匆回去了。张宁海的遗体被搜寻出来抬下山的时候,那18个驴友,并不像报纸写的那样痛哭流涕,他们很平静,甚至连我们的采访都是追着问的,他们说要回上海。一路跟到他们临行的车前,一个男学生过来说,不好意思,要上车了。接着,把车门重重地关上。那一刻,有些东西比天气还冷。黄山,下雨了。”“淡淡esse香”随后连发数条微博,为张宁海的牺牲感到不值,微博转发6000多次。

更令人心寒的是这些获救的学子回到学校后的言论。18人获救名单中的杜彬是复旦登山协会成员,他在人人网与同学“石翔”的一段对话,昨日被网友截屏放上微博。杜彬自称“心理状态还可以”,对话中透露出“校方让大家克制”,“石翔”提醒杜彬“要学学危机公关,经过这次,登协就是你的了”,“你要学着去建立秩序,去控制老人,去协调关系,去利用资源,这是这个协会可以给你的”,杜彬回应“嗯,还得靠你们,我经验太不足”,“先度(渡)过这次难关吧”。

升级

校园网不谈哀悼谈公关

张宁海,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逝去,引起了各地网友的沉痛哀悼。而在最该反思的复旦校园论坛上,复旦学生们却在忙着讨论如何控制媒体,如何危机公关。

昨日,有网友在天涯社区贴出了复旦大学bbs的几封站内信,发信人ciang在信中说,“现在媒体都在宣扬复旦学生推卸责任,是一件很糟糕的事。复旦的新闻人若能在更广泛的媒体上客观地报道这件事,针对复旦的情绪就会很快消失。”他还表扬了上海某记者(复旦毕业)的报道,对复旦效果好,如果换另一个记者写,绝对是反效果。

ciang指出,通过这件事,看出复旦对新闻媒体的控制力有所下降,建议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多去几家报纸,而不是集中在一两家报社,阵地要多占领。这事考验校方的公关水平,复旦应该趁机化坏事为好事,民警的追悼会可由校长或副校长参加,在此基础上,顺便争取生源和巩固其他关系。要多带几个院长和系主任去,让人看出诚意。这封信中还提到,“黄山事件”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共产品的提供和个人自由的矛盾,也是中国收入差距扩大必然经过的阶段,没什么可讨论的。

除此之外,复旦论坛上还有学生认为,警察找到队伍后,要求立即下山,这导致了警察坠崖,“做这个决定的人就是最大责任人”。“你们就该为纳税人服务”,“探险迷路没有错,JC(警察)死掉是他们的职责和光荣”。

张宁海尸骨未寒,复旦论坛上却涌现如此“理性”的分析和看法,网友看过都觉“太冷血”。

众怒

对生命的漠然不能原谅

学生获救后的冷漠表现,复旦校园论坛上的“冷血”讨论,让网友对一名无辜生命牺牲后的悲伤化成了对复旦、对复旦学生的不谅解。

新浪微博网友“橙雲烟”气愤地指出:“我和我的同事们都很心痛!我们作为黄山风景区工作人员,最能了解到景区的情况,实在想不通那些学生所谓的‘探险’!违反规定从禁区偷爬进山,并且是连续下了2天大雨的冬季,这叫无知!张宁海,前几天还在我们眼前出现过的鲜活生命,就这样很不值得地牺牲了!”

正如猫扑网友“埃拉尼”所说,被救后,没有道歉、没有哀悼。回学校后,不反思反而公开讨论所谓的危机公关、推卸责任。中国如此著名高校的学生,不知道责任也不知道尊重生命,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张宁海的同事在网上发帖说:“这样的救援在黄山景区很多,这些‘驴友’在寻求刺激寻求快乐的同时,有没有替别人想一想,有没有想到他们的无序行为会给其他人、其他行业带来很大的麻烦,我的兄弟牺牲了!我们警察也是人,也有父母,也有亲人,像我的兄弟,在家是独子,才24岁,去年才分配到我们局工作,甚至连恋爱是什么滋味都不知道,就这样牺牲了!马上要过年了,他的父母会怎么样,他的父母年老时会怎样……希望大家能吸取教训,珍重自己的同时请珍重别人的生命!”

回应

获救学生将参加追悼会

面对外界对复旦的各种质疑,复旦大学官方微博回应,“小编说句话,当事个别同学的言论哪怕是一时无心,也确实是不负责任和不妥当的,我会严肃地告诉我今后所有的学生,内心的道德感和责任感是你在复旦拥有尊严和骄傲的前提。但请相信,这不代表多数当事同学,也绝不代表大多数复旦人的态度和心情。”

昨晚,复旦大学新闻中心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表示,根据部分学生返校后的叙述,张宁海坠崖遇难后,学生们特意留到遗体被抬下山,对遗体进行默哀,并三鞠躬后才离开。“早走并不是学生们的意思。”该负责人说,这是当时沪皖联动工作组的决定,他们认为当时学生们的心理是惊恐、疲惫和内疚的,还是让学生早点回上海,“不能因此认为是学生冷漠。”

张宁海的追悼会初定于今日举行,该负责人表示,复旦大学将会根据这些获救学生的心理恢复状况,选派代表赴安徽参加张宁海的追悼会。

(据《现代快报》《新快报》报道) (本文来源:荆楚网-楚天金报 )  

黄山门 民警搜救学生遇难续:获救者称部分报道不公正 "黄山门"调查:政府干涉救援 民警仓促出动遇难 "黄山门"调查:政府干涉救援 民警仓促出动遇难 "黄山门"调查:政府干涉救援 民警仓促出动遇难 复旦获救学生陷"黄山门" 愿捐款200万 黄山24岁搜救民警为上海遇险学生让道时坠崖遇难 2011新作文素材:复旦学生深陷“黄山门” 民警为救复旦学生坠崖续:获救者愿捐款200万 民警为救复旦学生坠崖续:获救者愿捐款200万-搜狐新闻 民警为救复旦学生坠崖续:获救者倡议捐200万 民警为救复旦学生坠崖续:获救者愿捐款200万 民警为护送复旦学生坠崖 获救者倡议捐200万 民警为救复旦学生坠崖续:获救者愿捐款200万 民警为护学生坠崖续:获救者及发帖记者均遭攻击 复旦学子深陷“黄山门”:被指逃票 对民警牺牲冷漠 复旦学子深陷“黄山门”:被指逃票 对民警牺牲冷漠 复旦学子深陷“黄山门”:被指逃票 对民警牺牲冷漠 民警送复旦学生坠亡续:获救游客承认未买门票 黄山数万市民送英雄民警 复旦获救学生下跪道歉 伊春市长称客机失事已造成42人遇难 54人获救 伊春市长称客机失事已造成42人遇难 54人获救 伊春市长称客机失事已造成42人遇难 54人获救 伊春市长称客机失事已造成42人遇难 54人获救 学生无证行医致教授死亡续:北大医院称报道失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