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中国【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8:01:11
绵阳随拍
绵阳市


绵阳跨江大桥

绵阳文革建筑


绵阳报恩寺


绵阳报恩寺的小吃店,没有荤菜,主要卖凉粉,凉面,配料齐全!很好吃,2元一碗.

小小鸟旅馆这是绵阳市师范学院门口的一家旅馆,又在郊区,入住的绝大部分人都是校内的学生,对恋爱中的学生来说相当方便,老板取名"小小鸟"的确是经过了一翻调研的:)

城市的生活真的很忙!

打扑克时还有流动的掏耳朵服务

富顺豆花富顺豆花近年来在四川赢得了“川南名小吃”的美誉。甚至誉满全国,是因为富顺豆花用的是富顺特制的豆花蘸水,使那又白又嫩、又滚又烫的豆花,蘸上那又红又艳、又鲜由辣的特制蘸水,放在口中,不用牙咬,只需一抿,那是无比可口的美味,富顺的豆花馆子很多,但家家生意都兴隆.

典型的四川老人

"请勿手模,当心触电!"
这年头,生孩子不叫生孩子了,叫"下(吓)人"

松潘随拍
小卖铺

松潘我路过了黄龙,九寨沟,没去凑热闹,纪念照都没有拍一张

到松潘就基本上进入了藏区,牦牛肉是藏区最有名的特产

这里还有一个回民聚居地

松潘是历史上有名的边陲重镇,被称作“川西门户”,古为用兵之地。海拔已经3000来米,高原的原因,这里的蔬菜大多是外地贩运过来,价格偏贵,种类单调!

一大队老外在松潘随租了马匹,浩浩荡荡,向草原进发

傍晚的松潘,高原的特色风光

第二天向红原进发,大客车在半路的农庄上客,年轻的藏民带老母亲去县城看病,妻儿车旁相送,小女儿一直在双手合十为父亲和奶奶祝福祷告,伊咿呀呀的念着藏经,依依不舍样子十分可爱,这应该就是连系亲情的藏文化吧!

去红原途中
高原的4月还相当寒冷,半路下车的3个挖虫草的青年,车窗外寒风凛冽!个个衣服行李都很单薄,我感觉自己身上的羽绒服还算将就扛得住!他们还能露出微笑与车上的人告别!其实这并不是挖虫草的时候,由于现在挖虫草
的人多,所以他们提前赶来.

出门真的很冷!

红原
红原象征性的雕塑红原是阿坝州唯一的以藏族聚居为主的纯牧业县。红原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境域分属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南距成都450公里,北距兰州640公里,距州府马尔康195公里。全县沼泽
面积240万亩,占县总面积的20%,水色呈茶褐色,不能饮用。县城平均海拨在3600米以上,由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为“红原”,意为红军经过的草原

红原的藏文化雕塑

红原县城也已经相当汉化了,建筑基本上是往"国际化大都市"的思路建设,藏族建筑均已改头换面.天气寒冷,阴雨绵绵,无题可拍, 藏民

红原大草原是很有名,很美丽的,但这个天气和季节,躲进小饭馆吃点热汤热饭比看什么美景都舒服! 小饭馆明码标价,经济实惠!

我点了个沙锅丸子,8元,一碗米饭,这里没有太多选择!只想暖饱之后赶紧回到宾馆,捂上被子看电视,不留就走!明天继续前往阿坝

红原县的汽车站,候车室加上售票室,共十来平方米,车次很少,发往临近县市的班车一般一地有一趟,有的地方两天一趟

阴雨加小雪的天气,很不喜欢!坐上终于等到的班车前往阿坝

阿坝
路过阿坝县郊的藏族民房

到了阿坝下车时才知道货箱里装了一条藏獒,真是应验了那句话:咬人的狗不叫!这家伙始终没出一声,虽然套着粗大的绳子,观众还是小心地与它保持着安全的距离

我已经习惯了,每到一站,就到售票口了解到各地的发车时间,甚至可能先买好下趟车票,有效地节约时间

为"不够高"而兴奋的时刻我小时候去电影院也有过这样的兴奋的时刻---1米以下不用买票

藏餐餐厅

扎西德勒小吃店在藏区你只要常跟藏民说"扎西德勒",他们就会很热情,其他的语言会不会都不重要了!

杂货铺

由于现在藏族人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妇女们也戴上了大口罩遮挡高原强烈的紫外线,满足日益提升的审美观念!

寺庙的僧侣是藏区富有的阶层,看到三轮车上的小和尚与艰辛的车夫形象形成强烈的反差,感觉有点怪!

阿坝寺

僧侣们的生活跟我们上学没有多大区别

骑摩托进城的和尚

很多时候也很无聊,找不到可拍摄的东西,在郊区寻走的时,我看到荒原之上很远的地方有一个人,好奇!走过去,他也许有着相同的疑问并漫漫向我靠近,好久我们才会合,相互礼貌的问答却一个字都没听懂,只好点头微笑
告别!

旅馆的门上一把锁还附加了2个小门闩,再看看告示,好象不太安全!

阿坝的清真寺,进这样的地方我会很小心!因为不懂他们的规矩,征得同意再进,相机挂在胸前,只看不拍,不出所料,清真寺休息的老人对我很热情!很礼貌的告诉我此地不对游客开放,不能拍照,并要我进屋喝茶!闲聊一阵后离去,这是同意后拍的

水塔

三岔口
当日没有直达马尔康的客车,为了赶路,我赶到叫"三岔口"的地方,再等红原到马尔康的过路车,三岔口没有车站,等不到车可能住的地方都没有,还好,到了才知道有个小卖铺,还可以住人

有几个同时候车的人,稍微觉得不那么孤单,但又担心车装不下(这是常有的事)就得等第2天.....

小河边的藏房

小河里很多废弃物,藏民也渐渐地有能力污染这个本来纯净的环境了!

马尔康
当天所幸赶到了马尔康 <吊灯>

马尔康县位于青藏高原南缘、四川盆地西北部,北靠阿坝、红原大草原,南与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小金四姑娘山紧邻。境内居住着藏、羌、回、汉等15个民族。全县属高原峡谷区,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地面海拔在2180米至5301米之间,属高原季风气候,具有“冬干夏湿、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特点。这里的游客较多,路边的饮料店已经布置成了流行的酒吧格局

最幸运的车祸

肯得鸡

很有传奇味道的叫花鸡叫化鸡的来历颇有传奇色彩。据传清代,在虞山之麓有一叫化子乞得鸡一只,既无炊具又无调料,无法煮食,遂以土法烤食。先将鸡宰杀,去其内脏带毛涂泥,拾得败枝残叶堆成火垛,随意将鸡烘烤后睡去。一觉醒来拨开火灰,见余烬未灭,泥团表面有裂缝,便往地上一掼,鸡毛随泥壳而脱,却香气四溢,令人馋涎欲滴,便顾不得烫手就美美地饱餐一顿。

炉霍
马尔康也没有多留,第二天本打算到甘孜,但没有车.为了节约时间,坚持有东西就拍,没拍的就赶路的原则,先到炉霍再说看到车站这辆即将搭乘的大客车,心头凉了半截!车头放了一块"功绩牌"上有"安全行驶90万公里"!川藏线本来就天险多多!车的外表还好,里面就破败不堪了!真不知道它还有没有机会写上" 安全行驶100万公里"!上帝保佑!

不对!他们是靠喇嘛在保佑!

<陌生的对视>

路上的朋友


OK厅

炉霍街上,围观卖藏獒

据说这条藏獒比较便宜,10万人民币就够了!

当晚住宿旅店的店规我认为这也完全有必要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走进甘孜
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比,辖康定、泸定、丹巴、九龙、雅江、道孚、炉霍、甘孜、新龙、德格、白玉、石渠、色达、理塘、巴塘、乡城、稻城、得荣18县。面积6.3万平方公里,人口84.6万,藏族占77%,余为汉、羌、彝、纳西等民族。看到这个特色类牌坊的东西,往里走,就有较大的寺庙---甘孜大寺

寺庙里的凉粉摊

冬天里晒太阳的老人,大寺里传来翁翁的念经声,仿佛又很安静!仿佛现在就是回忆!

能在包间里念经的和尚,想必都很资深了吧

精雕细啄的经殿




围绕经殿转走念经的老人

寺庙外的民居




来寺庙接受熏陶的小伙子

他的姐姐

他的父亲和妹妹父亲跟我伸手要钱,由于孩子们太乖!我不假思索地给了5元,看着他们开心的背影却很后悔!我有毛票的,太冲动了!我害了他们!

大街上的康巴汉子

杂货店的女老板

玩儿

古豆拜,美丽的甘孜!

途经德格
川藏南线我以前走过,所以这次走川藏北线,北线的风光人文稍逊于川藏南线,没有直达昌都的客车,只好赶到川藏交界的德格,德格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东与甘孜县毗邻,南与白玉县接壤,西与西藏自治区江达县隔金沙江相望,北与石渠县相连。全县幅员面积11955.55平方公里,总人口6万余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7%左右。路上的民居

烟筒

<防偷电的电表箱> 电表箱设在显眼的电竿上,也为难了查电表的师傅啊!

<墙上的牛粪饼> 在西藏农牧区用牛粪加工的牛粪砖搭庭院围墙、牛羊圈;一排排整齐而大小一致的牛粪饼打在自家房院的墙壁上晒干,这不仅给房屋起着保护作用,冬季还可防寒。藏民族的祖先把经济、实惠的牛粪再生利用方法,不仅解决了燃料问题,还是最经济环保的生活方式

德格印经院德格印经院又称“德格吉祥聚慧院”。该院于清雍正七年(1729)由德格第十二世土司兼第六世法王却吉

由于时间关系,我在外围转了一圈,

窗上的饰物

又打架了

服装加工店

被雪山包围的德格

在路上
我搭乘的8座小面,坐了10个人,半路休息.

司机边喝酒,边开车

藏房

<磕长头的兄弟>1 在藏传佛教盛行的磕长头,是信徒与教徒们一种虔诚的拜佛仪式。在各地通往拉萨的大道上,人们不时地见到信徒们从遥远的故乡开始,手戴护具,膝着护膝,前身挂一毛皮衣物,尘灰覆面,沿着道路,不惧千难万苦,三步一磕,直至拉萨朝佛。磕长头的信徒绝不会用偷懒的办法来减轻劳累,遇有交错车辆故暂停磕头,则划线或积石为志,靠坚强的信念,步步趋向圣城拉萨。这是我见过最艰辛的一个兄弟, 他不仅要磕长头,还要负责拉车,车上装满了食杂物,他已经磕了半年,我问他还要多久到拉萨,他说还要1年多,我叹!!!

<磕长头的兄弟>2 磕长头的兄弟将车拉到一段距离后,要再回到原地,磕头磕到车前继续拉车...... 在路上会有人给他们一些钱物,除了路上的费用,余下的他们会毫无保留的捐给拉萨的寺庙!

随地而卧的乞讨者

车站

明码标价的小餐馆

在路上吃饭的学生

藏族的吉祥车饰

过把开车瘾

乐!

维修摩托车

翻越雀儿山
雀儿山藏名“措拉”,意为大鸟羽翼。冰雪皑皑,巍峨雄伟的雀儿山居沙鲁里山系北段,最高峰海拔6168米。听说今天要翻越雀儿山,再看满载加超载的车厢,我已经无数次请求上帝保佑了!

车在路上抛锚是随时坏,随地修!也可以说这里的车基本上没有进过修理厂,就像穷人家的孩子没进过医院一样!

此时大家可以自由活动,解大手的不必计算时间......

藏民在嘘嘘

瞧这一家子!

雀儿山的道班

积雪的山路陡峭蜿蜒,这时你才会理解天路的真正"内涵"!险窄路段,一车人鸦雀无声!眼睛伸向窗外,每个人的身体都不由自主地倾向道路内侧!车到路顶,5014米,当看到象征顶峰祈福保佑的经幡,全车的藏民不约而同的念唱起藏经!这是屏吸已久的呼声!是对神的感恩!

短暂的休整和庆幸之后,在看下山的路,这真是----上山一身汗!下山汗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