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促排卵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0:40:10
补肾促排卵汤
最为常用的验方之一
【方名】 顾名思义,本方意在通过补肾为主促使排卵,排卵是目的,补肾是基础。因为临床所见的排卵功能障碍,大多数为肾虚所致,故创制补肾促排卵汤,以适应这类病人治疗的需要。
【组成】 炒当归、赤白芍、山药、熟地黄、丹皮、茯苓、川断、菟丝子、鹿角片(先煎)各10克,山萸肉6克,五灵脂12克,红花6克。或可加入川芎3~6克,山楂10克。
【服法】 经间排卵期,每日1~2剂,水煎分服。
【功用】 补肾助阳,活血化瘀,促发排卵。
【适应证】 排卵功能不良或排卵功能障碍所致的月经失调、闭经、崩漏、不孕等病证。
【方解】方中用我们在经后期最为常用的归芍地黄汤,滋养肾阴,奠定和提高物质基础,即奠定和提高促发排卵、促进转化的物质基础;加入川断、菟丝子、鹿角片,补养肾阳,滋阴而又助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要偏重于补阳,以适应这一时期重阴必阳的动态变化和阳长的需要;当归、赤芍、五灵脂、红花活血化瘀,以适应促排卵、促转化的需要,因为重阴必阳的转化是在血分中进行的,而排卵是卵泡自卵巢突破而出,故必须从活血化瘀入手。其中鹿角片一药,既能助阳,提高或促进BBT的高温相变化,又有助五灵脂、红花活血通络(瘀)的作用。
【临床运用】 除适用于排卵功能不良、或排卵功能障碍所致的月经病、不孕不育证外,还可用于一些功能不良所致的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黄体不健所致膜样性痛经等。
1.膜样性痛经可见月经失调,大都为后期、量多,行经期有大血块,呈膜样片状性大小血块,大多在行经期的第2天疼痛剧烈,伴有月经量多,膜样血块下净后疼痛缓解,腰酸,小腹冷痛,同时还有头昏、胸闷烦躁、乳房胀痛,脉象细弦,舌质偏红,苔白腻。用本方治疗时,需加钩藤15克,绿萼梅5克。
2.子宫内膜异位症 经确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伴有月经失调,行经量少,或者量多,色紫红,有较大血块,腰俞酸楚,胸闷烦躁,或有乳房胀痛,测量BBT,示低温相偏高,高温相偏短,或高温相欠稳定。用本方治疗时,尚需加入生山楂10克,石打穿12克。
3.子宫肌瘤 经妇科检查和B超探查确诊为子宫肌瘤,伴有月经量多,色紫红,有较大血块,或者经行淋漓不易净,腰酸头昏,胸闷烦躁,舌质边紫有瘀点,舌苔黄白腻。可用本方治疗,着重在经间排卵期服用,并于上方中加人生山楂10克,地鳖虫6~9克;如在行经期服,可去红花、山萸肉、菟丝子,加入炒蒲黄(包煎)6~9克,炒荆芥 6~9克,血余炭10克。
【按语】补肾促排卵汤,是我们在补肾调周法中的主要验方,是从“中药人工周期”法中的排卵汤化裁而来的。排卵前期或排卵期,垂体前叶分泌促黄体激素和促卵泡激素,两者共同作用于成熟卵泡,促使排卵及排卵后形成黄体。此时选用排卵汤,以去瘀生新方法,使成熟的卵子突破卵巢表层而排卵,故排卵期促排卵的重点在于活血化瘀。排卵期,又可称之为的候期、真机期,这一时期具有两个显著的生理特点:第一是重阴或近重阴,也即是阴长至重,即高水平或近高水平,常表现为蛋清样白带,这是排卵期的显著标志,排卵功能不良者,常常缺乏这种现象或不明显,所以滋养肾阴与温补肾阳必须并重,使之具有高水平的阴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阳,有了物质基础和条件,才有转化与排卵的可能;第二是纲组状的活动,即气血的显著活动,表面上看起来,是气的活动,呈氤缊状,实际上主要在于血的活动,重阴转阳是血液中进行的,而成熟卵子突破卵巢表层而排出,也要通过血的实质活动才有可能,所以排卵期的气血活动,同样是以血为主,故排卵汤使用的药物,均是活血化瘀的血分药。补肾促排卵汤的拟定正是考虑到经间排卵期这两个特点,同时又认定在这两个特点中,重阴必阳是前提,是最为主要的一面,因此补肾即补阴补阳才是本方最为主要的作用。
本方组成,实际上含有三个思路。其一是滋阴养血,奠定物质基础,维系阴长至重,故方中应用归芍地黄汤,也即是本方的立足点,是组方的基础。其二是助阳,故方中用川断、菟丝子、鹿角片,就在于补肾助阳,之所以应用这类经过筛选的助阳药,其作用有四个方面:①阳中求阴:充分发挥阴阳的互根作用;②顺应阴阳动态转化的需要:当阴阳运动发展到重阴时,其运动的变化非常明显,甚至较为激烈,为了帮助阴长运动在高水平时的激烈状,需要有助阳药物的支持;③顺应重阴必阳的需求:也即重阴转阳后,阴已下降,让位于阳长,阳长运动远较阴长运动为快速,故必须有较好阳的基础,所以本方不仅为经间排卵期着想,而且也要考虑到为排卵后阳长服务;④排卵后必须得到阳的温煦,才能受孕,这也是本方补肾温阳的目的之一。其三,促进气血活动:即促进氤缊气血活动,以推动重阴必阳的顺利转化,有了顺利转化,也才有可能顺利排卵,故本方中加入当归、赤芍、红花、五灵脂等活血化瘀药物,而我们在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是五灵脂和川芎两药。因为这两味药活血化瘀符合经间排卵期气血活动特点的需要,故在这里逐一介绍以下这两味药及山楂。但川芎辛温外散,易致火动,女性阴虚火旺者多,故有时舍取之。
五灵脂:苦、甘,温,入肝、脾经,或云入心、肝经,具有行血止痛的作用,治疗心腹血气诸痛,妇女经闭,产后瘀血作痛;外治蛇、蝎、蜈蚣咬伤;炒用止血,治妇女血崩,经水过多,赤带不绝。《本草纲目》析其功用说:“五灵脂,足厥阴肝经药也,气味俱厚,阴中之阴,故入血分,肝主血,故此药能治血病,散血和血而止诸痛,止惊痫,除疟痢,消积化痰,疗疳杀虫,治血痹,血眼诸证,皆属肝经也。失笑散不独治妇人心痛血痛,凡男女老幼,一切心腹胁肋少腹痛疝气,并胎前产后血气作痛及血崩经溢,俱能奏功。又按李仲南云:五灵脂治崩中,非止治血之药,乃去风之剂。冲任经虚,被风伤袭营血,以致崩中暴下,与荆芥、防风治崩义同。方悟古人识见深奥如此,此亦一说,但未及肝血虚滞,亦自生风之意。”《药品化义》亦进而分析说:“五灵脂,苦寒泄火,生用行血而不推荡,非若大黄,动迅而不守,以此通利血脉,使浊阴有归下之功。治头风、噎膈、痰痫、癫疾,诸毒热痢,女人经闭,小腹刺痛,产后恶露,大有功效。炒用以理诸失血证,令血自归经而不妄行。”我们知道,卵巢、输卵管居少腹,属肝经部,排卵期卵巢输卵管生理活动正常,才能顺利排卵以及卵子顺利进入输卵管移行,五灵脂具有促进这类生理功能的作用,所以被视为促发排卵的最为理想的药物。
川芎:辛,温,入肝、胆经,或云入肝、脾、三焦经,功能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治疗风冷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寒痹痉挛、经闭、难产等病证。我们认为此药乃血中气药,有一定的升散作用。善治头痛。朱震亨曰:“川芎味辛,但能升上而不能下守,血贵宁静而不贵躁动,四物汤用之以畅血中之元气,使血自生,非之谓其能养血也,即痈疽诸疮肿痛药中多用之,以其入心而散火邪耳,又开郁行气,止胁痛,诸寒冷气疝痛,亦以川芎辛温,兼入手、足厥阴气分,行气血邪自散也。”川芎与当归相伍,有收缩和扩张子宫的功能,故有调经催产的效果,由于川芎辛温升散,与经间排卵期促发排卵的气血活动上升的趋向相同,故非常适合于经间排卵期选用。
山楂:酸、甘,微温,或云味酸,冷,无毒,入脾、胃、肝经,可消食积,散瘀血,驱丝虫,治疗肉积、瘕瘕、痰饮、痞满吞酸、泻痢、肠风、腰痛、疝气、产后儿枕痛、恶露不尽、小儿乳食停滞。《本草经疏》曰:“山楂,<本经>云味酸气冷,然观其能消食积,行瘀血
, 则气非冷矣,有积滞则成下痢,产后恶露不尽,蓄于太阴部分则为儿枕痛。山楂能人脾胃消积滞,散宿血,故治水痢及产妇腹中块痛也。大抵其功长于化饮食,健脾 胃,行结气,消瘀血,故小儿产妇宜多食之。”《医学衷中参西录》亦说:“山楂,若以甘药佐之,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开郁气而不伤正气,其性尤和平也。”正由 于山楂味甘,入脾胃分肝之气,平和而不伤血,化瘀开郁,故在促排卵期使用亦较适合。
【加减】 必要时尚需加入桃仁、山甲片、地鳖虫等活血化瘀力量较强的药物,以助卵泡突破卵泡膜。临床上鉴于兼夹心肝郁火者多,故我们常以紫石英易鹿角片。紫石英乃石 类药,质重沉降,温暖命门子宫的同时,对心肝火旺者无多大影响。重阴转阳后,常出现胸闷烦躁,乳房乳头胀痛等症,这时尚需加入钩藤15克,白蒺藜10克, 绿萼梅5克;若心烦失眠,舌光红者,加入莲子心5克,青龙齿(先煎)10克;若心烦失眠,舌光红者,加入莲子心5克,青龙齿(先煎)10克,黄连3克。若少腹疼痛,舌质紫瘀者,加入桃仁10克,苏木10克,丝瓜络6~9克。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