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 活》内容概要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20:54

 《复  活》

  

   这部作品的男女主人公是聂赫留朵夫和卡秋莎·玛丝洛娃。故事采取倒叙的手法,作品开始时,聂赫留朵夫公爵作为莫斯科地方法院的陪审员去参加几起刑事案件的审理,在法庭上,他意外地遇到已经堕落成妓女的玛丝洛娃。她被扯进了一起毒害人命案,由于法官和陪审员们的敷衍塞责,原本受诬陷的玛丝洛娃在法庭上被宣判有罪,玛丝洛娃将去西伯利亚服四年苦役。看到现在的玛丝洛娃和她所遭到的厄运,聂赫留朵夫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原来玛丝洛娃曾被聂赫留朵夫的姑妈(一个女地主)所收养,她的身份是半养女,半婢女,聂赫留朵夫还是大学生时,曾和她相爱。但聂赫留朵夫在参军后就染上了一些恶习,有一次她诱奸了玛丝洛娃,致使玛丝洛娃怀孕,被女主人从家里赶了出去,最后沦落为妓女。聂赫留朵夫决心用和玛丝洛娃结婚的办法来挽救她的灵魂,也替自己的灵魂赎罪,谁知她的提议却遭到了玛丝洛娃的断然拒绝。玛丝洛娃的态度促使聂赫留朵夫更深刻地反省自己的灵魂,更多地看到了自己的罪孽,同时他在为玛丝洛娃上诉、四处奔走过程中对社会的认识也更加全面。在炎热的七月他跟随玛丝洛娃等一群苦役犯走上了去西伯利亚的征程,他设法把玛丝洛娃调到了政治犯的队伍中。玛丝洛娃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并和一个叫西蒙松的政治犯相爱,聂赫留朵夫既为玛丝洛娃感到高兴,又因为玛丝洛娃不再需要他而难过,更使他苦恼的是他找不到克服社会罪恶的办法,最后他只能在《圣经》里找寻他的人生答案。

   

所谓的“复活”实际上是指这部作品中男女主人公精神上、灵魂上的复活,在托尔斯泰看来,一个人身上往往会有精神上的人和兽性的人两股力量,这两者之间经常在较量,较量的结果会完全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如聂赫留朵夫的性格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纯朴的人性阶段,这主要指大学时代的聂赫留朵夫,纯洁、质朴、没有阶级偏见,和玛丝洛娃真诚相爱。二是堕落阶段,主要是兽性的人战胜了精神的人,在托尔斯泰看来参军和接近皇室是他堕落的诱因,正是在这一阶段他诱奸了玛丝洛娃,不负责任地将她抛弃。三是人性的复活阶段,他人性的复活也是不断推进的,由最初的为自己的灵魂赎罪到为玛丝洛娃同监的劳苦大众伸冤,最后在流放途中则完全生活在了人民当中,这一阶段正是托尔斯泰在这部作品中正面描写,同时也最为关注的,他是想借聂赫留朵夫的复活,写出一个贵族如何通过道德上的自我完善,逐步背叛自己所属的阶级,回归人民群众的精神旅程。玛丝洛娃的精神复活则是托尔斯泰对蕴藏在人民群众身上的美好品质的挖掘和颂扬,虽然玛丝洛娃曾经因为生活所迫,沦落为妓女,精神也随之沉沦,但在她身上,精神的人一旦苏醒,她淳朴的天性马上得以恢复,尤其是流放途中,在一些品行高尚的政治犯的影响下,她的精神境界也越来越高,成了一个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人。

  《复活》是一部社会心理小说,它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把对社会的批判和对人物的心理刻画有机结合起来,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巧妙的结合点,整部作品在结构上的主线实际上是聂赫留朵夫的上下求索,从外部世界讲聂赫留朵夫的上下求索是为玛丝洛娃以及像玛丝洛娃式的受冤屈的同监犯们鸣怨,这样就可以借聂赫留朵夫的视角来观照现实世界,对种种步合理的社会现象进行审视和批判;从内部世界来看聂赫留朵夫的上下求索实际上就是为自己的灵魂求一个归属,他精神上的反思和变化正是源之于他对现实的不满,贵族阶级卑劣的人品、官办教会的虚伪、土地制度的不合理、法庭和监狱里的冷酷,随着聂赫留朵夫对社会的观察越深入,他对自己人生价值观重新定位的欲望就越迫切,他灵魂深处的矛盾斗争也就越强烈,这两者之间彼此推动,互为因果,把对两个世界的展示衔接得天衣无缝,使整部作品既包含了巨大的社会容量,又完整地记录了一个人内心世界裂变的全过程。

俄罗斯在文学史上有三位姓托尔斯泰的作家,我们介绍的是最著名的一位,他的全名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他出身名门望族,是彼得大帝时代承袭下来的贵族,世袭伯爵。列夫·托尔斯泰出生于1828年,逝世于1910年,享年82岁。有90卷文集出版,前后用了30年才出齐,只目录就是厚厚的一本。我国现存二套《托尔斯泰全集》,南京一套,上海一套。他的一生具有传奇色彩,他的创作从写自己开始,到写自己而终了。

他出生在离莫斯科不远的雅斯纳亚·波良纳的地主庄园里。该庄园有400多公顷,属于家族的庄园有1700公顷,有森林、河流、湖泊、草地等等,只苹果园就有40公顷。托尔斯泰2岁时丧母,9岁逝父。从小由姑妈照料长大。由于家资丰厚,为他请了家庭教师,从生活到读书都照管。他童年在优裕的环境中长大,后来他读了法国卢梭的著作,受到了启蒙思想影响,开始思考俄罗斯社会问题,逐步观察到当时封建社会的愚昧和不公正。青年时代托尔斯泰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系,一年后又转学法律,他通过自学攻读博士学位。

早慧的托尔斯泰很早就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1854年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童年》,写一个六、七岁的小孩在俄国家庭教师的管教下的生活,写小孩子的心理变化;写家庭教师的愁眉苦脸,无可奈何被父亲辞退;写父亲对人的不尊重等。后来又发表了《少年》、《青年》,成为他自传题材的三部曲。

1851年托尔斯泰到他哥哥所在的军队当了一名下级军官,参加了1854~1855年的俄罗斯与土耳其的克里米亚战争,其间他写了多篇战地通讯,完成了短篇小说集《塞瓦斯托波尔的故事》。为他后来创作《战争与和平》,生动真实地描写战争场面打下了基础。同时他开创了对战争场面中军官与战士辩证发展心理过程描写的先河,后被西方作家所采用。

为了寻求俄国社会的出路,1857年、1860年他曾两度出国考察。他执著地追求人生的真谛,他从小所感受到的,一直在思考的,社会上层与下层,地主与农奴,他们的隔阂与矛盾,农民贫困的根源在哪里,这也是他人道主义思想的反映。作家从根本上讲:一个是民主思想,一个是民族思想,这也是解开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的两把钥匙。

托尔斯泰晚年追求生活平民化,宣布放弃遗产,遭到家人的反对。1910年10月28日,他弃家出走,以实现他平民化的夙愿,结果得了肺炎,11月7日死于阿斯塔堡火车站。他一生不满俄罗斯社会阶级之间的鸿沟和沙皇封建农奴制的残暴统治。他以1812年抗击拿破仑侵略,由俄军统帅库图佐夫打败拿破仑为历史背景,1863年历经6年,创作了宏篇巨作《战争与和平》;1874年至1876年创作《安娜·卡列宁娜》;1898年至1899年创作《复活》。三部巨著反映了俄罗斯十九世纪三个不同时期社会历史面貌。这些著作也是从历史和现实来探索俄罗斯的前途在哪里。

写于十九世纪末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以一个农民的眼光描述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和国家。是托尔斯泰与当时社会彻底决裂、对其完全否定的宣言。小说男主人公贵族出身的聂赫留朵夫,是一位有名望的法庭陪审员,在审理一件杀人案时,在法庭上见到一位被指控为“杀人犯”的女子,而这个女子正是过去曾被他污辱、践踏过,后又遭他抛弃并沦为妓女的玛丝洛娃。他内心受到谴责,开始忏悔,想方设法弥补自己的过去。聂赫留朵夫替她申冤,奔走上诉,甚至在判决后,聂赫留朵夫放弃了家庭、财产,跟随她一同去西伯利亚。另一方面通过妓院老鸨在法庭作证时对坐在法官、院长、律师席位上冠冕堂皇的大人物的回忆,说明这些大人物才是逼良为娼的罪人。当聂赫留朵夫表示愿意与玛丝洛娃结婚时,被她拒绝了,原因是为了不损害他的前程,后来玛丝洛娃在流放中与一位革命者建立了爱情。小说也揭露了“忏悔”是骗人的把戏,他告诫民众想依靠教会主持社会公道是不可能的。

托尔斯泰的社会活动和文学创作产了广泛的影响,不但得到了俄罗斯人民的爱戴和尊敬,而且也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敬仰。他也受到了沙皇当局的迫害,1910年俄国教会最高当局宣布托尔斯泰为“邪教徒和叛教者”并开除他的教籍,他并不屈服仍然为正义而斗争。 托尔斯泰揭露沙俄统治阶级的罪恶,但他不允许以暴抗恶,主张人人自尊,道德自我完善,提倡基督教博爱。列宁对他这一点很不赞成,可是列宁给予托尔斯泰很高的评价,称他为“俄国革命的镜子”,认为他的创作标志着“全人类的艺术发展上的一大进步”。

托尔斯泰庄园博物馆(Museum Estate of L.N.Tolstoy) 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位于俄罗斯联邦图拉州的亚斯纳亚·波良纳镇。它占地380公顷,树木成荫,风景优美。人们把这里称为托尔斯泰的“摇篮和坟墓”。1882年之前,托翁居住在这里。图拉位于莫斯科以南193公里处。可乘坐电机火车,也可到绿线多玛捷多夫斯卡亚坐豪华大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