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产废、用废行业税收风险应对建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12:34:58
关于产废、用废行业税收风险应对建议
                  栏 目 树 形 导 航        | 网站首页 | 新闻 | 国税动态 | 学院 | 业务 | 教育 | 光荣榜 | 下载 | 法规 | 廉政 | 图片 | 健康 | 文学 |
      CTAIS | 临时订餐 |
                        |
                        业务研讨首页
                        |
                        受理核批
                        |
                        调查执行
                        |
                        纳税评估
                        |
                        税务稽查
                        |
                        征管改革
                        |
                        税收政策
                        |
                        税收法规
                        |
                        涉外税收
                        |
                        出口退税
                        |
                        |
                        车购专栏
                        |       您现在的位置: 淮安国税数字办公平台 >> 业务 >> 税务稽查 >> 业务研讨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推荐]关于产废、用废行业税收风险应对建议顶 热 荐  【字体:小 大】【字体:小 大】      关于产废、用废行业税收风险应对建议      作者:市稽查局    业务研讨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96    更新时间:2007-6-28
      一、启动产废、用废行业税收风险应对的原因
      将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废品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循环使用,是发展循环经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这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均资源匮乏的国家来说意义重大。因此,国家在税收方面相继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有力地促进了产废、用废行业的蓬勃发展。但从
      “四小票”案件频繁出现的现状来看,这两个行业存在的税收风险是不可忽视的。
      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产废企业和用废企业在废旧物资企业的“桥梁”作用下,产废企业帐上不反映废料销售,将销售收入计入“小金库”或抵销购进货物价格;用废企业帐上不反映废料购进,现金结算购销,实行体外循环。比较严重的问题是某些用废企业利用废旧物资销售发票这一增值税链条弱点,以及其自身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给税收征管带来很大的难度。因此,对产废、用废行业进行税收风险应对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对该行业纳税人可能涉嫌税收违法、违规行为的风险环节、风险要素、风险时期、风险区域等事先进行风险评估、预测,才能对症下药,提高税收管理的针对性,进而最大限度地规避税收管理的风险。
      二、产废行业税收风险分析
      (一)、风险分析情况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有的已不再具有继续使用的价值,也不具有回收的价值,这部分废料被企业直接丢弃或销毁,当然也就不存在税收风险。但对于某些企业生产出的单位价值高(如废铁屑、废钢渣、废铜丝等)、回收后经加工仍具有很高价值的废料,则存在着很活跃的市场。
      产废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的废料处理手段是有差异的,常见的情况有:一是直接销售给一些个体工商户(包括无证贩运者);二是销售给用废企业或收废企业且由购买方自行开具废旧物资收购发票;三是无偿赠送给他人;四是抵减外单位为其提供的劳务或货款。这几种做法的共同点是产废企业不需开具发票,该部分销售收入必然存在着很大的税收风险。
      因此,抛开产废企业的其他业务,仅就生产经营中产生的废料来讲,产废行业涉及的税收风险主要存在于废料销售环节,即废料、下脚料销售不入帐。而那些规模小的企业由于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人员的素质原因,存在的税收风险就更大了。下面以我们检查的某机械厂为例进一步分析目前产废企业存在的税收风险。
      该机械厂成立于1987年,主营减速机和普通机械基础件的精加工。2006年全年申报销售收入1.27亿元,申报缴纳增值税691万元,增值税税负为5.43%,一级行业税负为3.6%。在检查前,检查人员通过案头分析推测,该企业在精加工过程中很可能会产生一些含铁品位不等的废铁屑,该单位每年的主营收入过亿,相应的废铁屑年产量肯定不小,而且精加工产生的废铁屑平均品位较高,市场价格不低,检查人员分析该单位直接扔弃废铁屑的可能性极小,企业应该有废铁屑的销售。
      从企业2006年年底财务报表上看,企业存在着相当部分的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可当检查人员查看
      “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的明细帐时发现,企业帐面上根本没有废铁屑的销售。参照产废企业常见的上述四种销售废料未开票的可能,结合企业纳税申报情况,不但开具发票的销售收入做了纳税申报,连未开票的部分也进行了申报,增值税税负也较高,可见企业财务核算规范,若取得销售收入应无不申报的道理。检查人员果断排除了企业取得销售款不入帐的可能,把疑点转向了企业是否有无偿赠送废料或销售废料直接冲抵应付货款和应付劳务的可能。
      检查人员决定对该机械厂进行突击检查,采取账面检查和实地检查为主,外调检查为辅的检查方法。当检查人员询问财务人员有关企业生产工序时,财务人员对产废环节避而不谈,问及企业是否有废料如废铁屑产生时,财务人员称由于企业技术先进加工过程没有废料产生,即使有也只是零星的一点。检查人员随后到车间进行实地检查,发现车间外还堆有一些废铁屑,同时还发现了该单位场区内有非本企业职工模样的人员利用废铁渣进行铺路,经了解得知,这些铺路人员是由某钢渣厂雇佣过来的。检查人员根据道路施工人员提供的企业名称,进行了外围调查,终于取得了该机械厂销售废铁屑未做销售的证据。
      查处结果如下:在2005年至2006年期间,该机械厂取得废铁屑销售收入共计210万元,冲抵某废旧物资利用企业为其提供的诸如绿化、卫生、道路工程等劳务费用以及部分铸件的货款,该机械厂未做销售处理,只在帐外开具了收据给废旧物资利用企业入帐。根据有关规定,对该机械厂作出补缴税款305128.20元、罚款305128.20元的决定,税款、罚款目前已入库。另外,还有某钢铁集团公司也有类似的情况存在,案件正在进一步查处中。
      结合其他产废企业存在的问题,产废企业存在的税收风险描述为:
      1、生产过程风险
      隐瞒产废事实
      2、销售渠道风险
      (1)销售给非增值税纳税人
      (2)销售给无证贩运者
      (3)销售给关联企业
      3、销售确认风险
      (1)视同销售、价外费用不计提税金
      (2)开具发票不规范
      (二)、风险应对措施:
      1、通过行业特点,判断企业产废的可能性。
      2、深入车间了解企业的生产工序,弄清产废环节。
      3、核实产废的比例,匡算产废数量。
      4、对产废后的废料去向、处置要追查到底。
      5、对长期挂在“其他应付款”、“其他应收款”,尤其是法人代表的往来要追根究底,对金额异常且发生频繁的往来要关注;
      6、判断发票上的价格是否合理;留意红字发票的开具;抽查金额较小的且抬头不清楚的普通发票。
      三、用废行业税收风险分析
      (一)、风险分析
      从上面产废企业存在的税收风险可得知,产废企业更愿意将废料销售给不需要向其索取发票的用废企业或个体经营者,而用废企业为了得到废料持续经营,必须要满足产废企业的要求,即购进废料时不索要发票,这样导致了用废企业正常经营承担的税负过重,再由于废旧物资市场本身的特点,即现金交易频繁、摊子大而乱、管理的非规范性,使得一部分用废企业以不进行工商、税务登记的形式进行地下运作,这样就形成了目前未进行税务登记的用废企业和进行税务登记的用废企业并存的局面。
      1、未进行税务登记的用废企业税收风险分析
      今年产废用废行业专项检查中查处的某废旧物资利用企业,由于该企业已注销,查询不到该企业2006年的纳税申报信息,于是结合该废旧物资利用企业所属的集团公司进行分析。分析主要疑点有三:一是市局下发滞留票信息中反映该废旧物资利用企业存在着7份滞留票,注销企业为何又取得发票?二是据了解该集团公司账面看不到废旧物资利用企业注销时的资产处理情况。三是集团本身的经营状况并不好,2006年全年亏损250余万元,资金来源几乎全靠集团老板拆借资金,2006年年初借款100万,年底借款为2990万,老板资金何来?
      根据以上三个异常现象,经检查人员仔细分析和大胆猜测,该集团注销的废旧物资利用企业有可能还在继续经营,因为该集团老板就是从钢渣处理中心起家,而且钢渣处理中心效益一直很好,为什么突然注销。
      经过对原注销企业的明察暗访,发现该废旧物资利用企业确实还在运转,检查人员立即对该废旧物资利用企业和其在集团统一做账的财务部门进行了突击检查,在核对滞留票信息过程中,通过对档案室存留凭证的突击核查,一举取得了该注销企业实际经营的账外账,并在凭证中发现了七份滞留票。
      经查,该废旧物资利用企业在注销期间,销售大量的钢渣筛选物如钢球、废铁等近千万元,主要销售给个人,未开具发票。取得的销售额直接汇入老板的个人账户,再转入集团公司作为周转金。且取得的七份滞留票信息由于该企业是小规模纳税人,无法抵扣,便直接记入账外账的凭证中。2004年,由于该企业因未取得综合资源利用企业优惠资格,无法享受综合资源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后便注销,但经营一直未停止。目前,此案在进一步查处中。
      结合其他该类型用废企业存在的问题,税收风险描述如下;
      (1)、登记风险
      企业实际经营绩效很好,但因未取得税收优惠资格,便假借注销名义躲开税务机关视线,脱离管理。
      (2)、法人代表素质风险
      A、曾经开办或负责过的企业中,有过税收违法行为;
      B、文化水平较低及法律意识薄弱;
      (3)、申报风险
      用废企业注销后仍在继续运转,但就其取得的收入不再进行主动申报,存在不缴税款风险。
      2、进行税务登记的用废企业税收风险分析
      由于用废购进时很难取得发票以及购销的税率差,使得用废企业的税收风险明显加大,典型的就是在进项方面大做文章,虚开收购发票或废旧物资销售发票时有发生。还有的用废企业通过兴办民政福利企业进而享受先征后退的税收优惠政策,骗取退税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税收风险也与之俱来。以某铜材厂为例:
      该铜材厂于2005年进行税务登记,2006年享受福利企业的增值税先征后返税收优惠并开始生产经营,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缴纳增值税款1400万元,提退税款合计1200万元。检查人员通过对其设备功率和能耗的逻辑测算,该企业具有与其销售数量相匹配的生产能力,该企业2006年取得了3600份废旧物资销售发票,购进废铜数量达5800吨;销售铜丝开具专用发票3500份,专用发票上反映销售的成品铜丝数量为5500吨。
      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每年产生的可回收的废有色金属数量只有12055吨,但仅该铜材厂所在地区同行业账上反映年购进消耗的废铜数量就远远超出了这个统计数据,并且从企业提供的资料来看,还不能有力地证明其购销的真实性。检查人员初步认为该铜材厂有虚构进项、虚开发票的嫌疑。
      于是,检查人员从对该铜材厂的进销项数据和运费信息录入着手,与仓库帐进行电子数据的比对,然后围绕票流、物流、资金流进行外调协查,发现了很多异常信息。目前已经有信息反映该铜材厂购进的废铜不全是某废旧物资回收公司销售的,还有部分是从个体户处购进因未取得发票而让某废旧物资回收公司代开发票,企业的其他异常信息还需进一步排查。因此,结合其他该类型用废企业存在的问题,税收风险可归纳描述为:
      (1)、来源区域风险
      A、属涉税案件高发地的企业被驱赶出来,以投资或招商引资的方式到外地注册,频频作案。
      B、属短期内同行业新办企业相对集中的企业,很有可能该行业特征或政策被不法企业所利用。
      (2)、登记风险
      用废企业为了提高残疾人员的比例进而达到福利企业的标准,会在当地寻找一些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作为企业员工,每月支付少量的工资,但实际上这些残疾人根本不去单位上班。
      (3)、进货环节风险
          A、进货方向主要是享受税收优惠的企业
      B、让收废企业为自己虚开
      客观方面:由于其原料来源渠道的狭隘性,使用废企业不得不向某些个体经营户(包括无证商贩)购买,而这些个体经营户通常不愿开具发票,而产废企业也愿意将废料销售给不需发票的个体经营者。这样导致用废企业即使向产废企业购买也很难取得发票。用废企业为了抵扣进项税款,只好向收废企业求助,以支付固定比例手续费的方式让收废企业为自己代开、虚开废旧物资销售发票。
      主观方面:某些用废的福利企业,利用自身先征后退的税收优惠政策,替未享受此税收优惠的同行业企业代开专用发票,通过虚开专用发票谋取暴利的税收风险的可能性也较大。总之,为了隐蔽自己虚开、代开,用废企业都会虚构进货,制造生产假象,虚增销售。
      C、用废单位要求其自设的收废企业为自己虚开。由于用废企业和其自设的收废企业通常不但财务人员是一套班子,连仓库和经营地都会在一起,给税收管理增加了难度。用废企业通过让自设的收废企业为自己虚开,不但多能抵扣进项税,还能转移企业的利润,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
      (4)、生产能力风险
      A、机器设备的生产能力明显低于产成品入库数
      B、机器设备与产品不相关
      C、各月之间单位产品的能耗比变化幅度较大
      (5)、销售环节风险形式
      A、用废企业无货虚开
      
      “四小票”开具和抵扣的特殊性,为很多无货虚开企业提供了合法外衣,用废企业也是典型的一种存在无货虚开专用发票风险的企业,由于其进项抵扣来得太随意,导致虚开现象猖獗,更何况还有大部分用废企业为民政福利企业,享受税收优惠。
      B、享受先征后退企业为未享受先征后退企业代开
      由于用废企业产成品和原料适用的税率差相差太大,导致企业只有注册为福利企业才能生存。但由于税收管理的地区性差异,有些地方对福利企业审批限制严格,导致很多企业纷纷向能享受到先征后退税收优惠的地方去,而仍留在原地的企业会让能享受先征后退税收优惠的企业为其代开,并支付手续费,这种现象已不罕见。
      3、风险应对措施
      根据以上未进行税务登记和已进行税务登记的两种类型用废企业可能存在的税收风险描述,风险应对措施如下:
      (1)、管理人员在受理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时,应根据征管信息系统,通过身份证地址、经营范围、上级部门要求重点监控或检查的行业或领域等信息比对,发现达到高风险级别的纳税人,即启动信息预警系统,将其纳入高风险监管范围。
      (2)、弄清某些用废企业绩效好却注销的真正原因,同时对申请民政福利企业的用废企业,严把审核关。
      (3)、关注注销后企业的经营状态,尤其有固定场所的纳税人注销后要在一段时间内定期巡查。
      (4)、核实实际经营人身份背景,在与企业法人代表工作交往中,保持距离,经常进行税收法律法规宣传。
      (5)、对于用废企业自设的废料收购点,要求其独立分开核算,财务人员也不得兼职。
      (6)、核实用废单位自设的收废企业开具的发票价格是否合理,数量是否真实。
      (7)、结合运费信息,弄清用废企业原料的真实来源。对具有无货虚开虚构进项嫌疑的,除重点检查资金流向外,还要通过外调检查方式核实原料来源的真实性。
      (8)、对有疑点的进货发票,提请协查;对单笔销售数额较大的,发票监开,货物查验并登记备查。
      (9)、按月进行数据分析,运用控制计算法,计算定额控耗的原辅材料和能源,以耗控产的产成品,以产控销、以支控销的销售额,来验证纳税人核算资料或申报资料是否正确。
      (10)、仔细比对企业开具专用发票上的产品型号与实际出厂的产品型号是否吻合。
      (11)、管理人员对生产能力不能把握的企业应进行控票处理,同时核实该企业属性的真实性,对涉嫌利用税收政策进行骗税、骗票的,提请立案查处。
      (12)、税务机关在必要时按规定的程序采取税收保全措施或强制执行措施。
      
      业务研讨录入:市稽查局    责任编辑:市稽查局 
      上一篇业务研讨: 浅谈税务检查中的有效线索和证据      下一篇业务研讨: 粉煤灰生产销售企业税收风险应对建议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业务研讨
       房地产企业税收检查的启示
       当前我市涉税违法行为趋势
       税务稽查建议
       税务稽查建议
       案例分析之一
       案例分析之二
       案例分析之三
       案例分析之四
       案例分析之五
       [推荐]关于产废、用废行业
       [推荐]关于产废、用废行业
       谨防纳税人恶意注销偷税
       江苏省国家税务局税务案件
       稽查案例分析二
       稽查案例分析一
       浅析纳税评估工作现状与对
       [推荐]关于优化纳税评估的
       [推荐]对深化纳税评估工作
       [注意]关于商业企业向货物
       代开发票工作存在的四大问
      没有相关业务研讨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淮安国税数字办公平台 淮安市国家税务局信息中心维护
      联系电话:0517-3750928,邮箱:ljx_haxxzx@huaian.jiangsu-n.tax.cn
      站长:J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