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改革开放30年之绘画艺术大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52:43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已走过30年历程。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书画园地空前繁荣,取得巨大成就的30年。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绘画艺术随着改革的历史车轮驶向今天的时候,回首过去的30年,仿佛是在翻阅一部中国改革开放的史册。30年中国书画的历史是与整个中华民族改革开放的历程同步的历史。30年沧海桑田,神州大地由贫穷走向富裕、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孱弱走向强盛,时代的转换与变革向传统的中国书画艺术不断地提出挑战,也给予中国书画艺术推陈出新的机遇。回顾、审视中国绘画艺术走过的30年历程,艺术思想的解放,艺术家的个性风格得到极大的表现;艺术的形式美和笔墨技巧的新探索得以空前的自由发挥。古老的中国书画艺术,更加注重本体语言的探索挖掘,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繁荣兴旺的局面,是中国书画历史上发展最迅速、成果最显著的时期。画家们的自由、自主、自觉,中国美术走过了激情澎湃的30年。

  惊醒 创新 实践

  刚从"文革"梦中惊醒的美术界,大胆突破艺术禁区,在创作实践上摸索回归正确道路的方向。艺术家们摆脱陈旧模式,获得与时代同行的正确途径。这时,"乡土美术"、"伤痕美术"等思潮应运而生,真实地传达出广大美术家的心声。青年人走在艺术变革的前沿,罗中立的《父亲》、周思聪的《人民和总理》、陈丹青的《西藏组画》、袁运生的《泼水节》、广廷渤的《钢铁汗水》等优秀作品的面世,以及稍后靳尚谊的《塔吉克新娘》和詹建俊的《高原之歌》等作品的出现,以及老一辈艺术家刘海粟、朱屺瞻、李可染、赖少其、吴冠中、张仃、华君武、黄胄等人新作,标志着中国美术向前迈出了新的步伐。

  改革开放初期,美术家们不仅以高昂的热情投入艺术创作,而且开始探讨一直困扰着中国艺术家们的理论问题,即如何对待西方现代艺术的成果?如何承继本民族优秀的艺术传统,尤其是与我们最近的文人画传统?如何评价20世纪以来在五四运动推动下,在"中西融合"大文化背景下中国美术的成果?如何处理好题材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如何看待形式美与抽象美等等。用热情洋溢的绘画艺术语言展示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整体美术创作把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等在内不同画种围绕美术发展、美术理论、美术创新而异军突起,一度被边缘化甚至被遗忘的人体艺术绘画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顺应了世界的美术潮流。突破文艺禁区,打破题材禁忌,美术还给了大众,还给文学艺术最重要的源头。描绘普通民众的生活和情感,画家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

  《美术》、《世界美术》、《美术研究》等刊物的相继创刊、复刊或改刊,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阅读思考空间。"伤痕美术"、"乡土美术"、"唯美主义"、"学院主义",到80年代中后期的"85新潮"、现代水墨艺术探索、"新文人画";从 90年代的"新生代"艺术、"主旋律"美术、"女性艺术"、"艳俗艺术"、"卡通一代",各艺术门类之间碰撞和拼接,绘画摆脱了原来较为单一的创作模式,呈现出复杂多元的局面。由林风眠开拓的艺术新境,将色彩表现融入水墨语言,在形式美探索方面拓展着空间。

  " 8 5 新 潮 "

  新崛起的青年美术思潮却把人们的视线转移到引进西方现代艺术的观念与技巧方面来,形成了所谓"85新潮"。青年人要革新中国美术面貌的真诚意愿,客观上适应了中国艺术家们普遍追求创新的愿望。这一思潮的青年人看到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变革主张与创新追求,试图改变中国美术的面貌。以西方现代艺术为范本的激进方向,新时期刚刚开始的美术繁荣局面被打断。这一思潮推动了中国美术家们去思考和关注一些迫切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不少艺术家在这一过程中对西方现代艺术有选择的借鉴,丰富了他们的艺术语言。"85新潮"的主张和行动,从正、反面两个方面教育和启发了艺术家们和大众,"85新潮"对美术创作规律与原理梳理得更清晰。

  "85新潮"的反拨与矫正引发"新文人画"的崛起。承继"文人画"的格调、趣味和笔墨传统的意图,对20世纪传统派大师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人的研究,并通过著述与学术研讨会阐释文人画传统的现代意义。对文人画传统的研究和对笔墨的关注,导致一直在中国画坛占主流地位的"中西融合"画体的局面发生变化,促使讲究在笔墨情趣中传载传统人文精神的趋势活跃起来,尤其是以黄宾虹笔墨为范本的作品大量涌现,其中有一些值得注意的佳作,也涌现出一些新锐,但多数作品流于对传统笔墨符号的模仿。这一趋势对未来中国画的传承和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会逐渐显示出来。中国艺术领域除存在仍有相当影响力的"中西融合体"的一派外,与之抗衡的以笔墨为中心的一派,占有相当的位置,而倾向于借鉴西方现代艺术观念来改进中国画的"实验水墨",也开始有一定的地盘。此外对中国画色彩的研究,也成为工笔重彩画追求创新的理论支撑。

  陈逸飞———视觉艺术新时尚

  2005年4月10日,一代绘画大师、著名电影导演陈逸飞先生与世长辞。陈逸飞先生的油画作品在探索中国的美学和西方的绘画技巧上超越了地域和人文的界限,将东西方的文化精髓融于咫尺之间,成为一种时尚。艺术家的本领在于怎样使人物形神兼备,特别是怎样微妙、细腻、深邃地捕捉、刻画人物的心理。陈逸飞笔下的人物形象心理展示,无不体现画家的一种追求:"运用西方的技巧,赋予作品中国的精神"。前卫、时尚,与国际接轨。

北京 1980 星星美展

  怀旧风席卷艺术殿堂。陈逸飞的作品以西方人所能够达到的娴熟的形式,精湛而又准确的把握住了对中国的感受。他的诗化了的中国意象给予艺术界全新接近东方人的感受和情绪。画家运用了女性的人体美,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景一物,以景托人,从不同侧面层次丰富地描绘出音乐美和女性美,达到了更高的真实,帮助我们填充了古典美与现代美之间的空隙,把青春烘托得像一只亮丽的名曲。陈逸飞的古典西洋乐手肖像画是严谨精致的现实主义作品,也更鲜明地体现出它受到西方画风的影响。以女性的美姿讴歌美好的生活,活脱脱一个现代"维纳斯"玉体。画面被置于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时尚与复古之间,这种不同寻常的二元组合,就是陈逸飞特色所在。这一切心理际遇,都似乎亲身经历过、体验过。他以他的艺术才智把自身体验、观察到的"幽境"和观众们的伫立目追,拉近、倾注、凝结到画面形象中。以柔和的肤色塑造了女性的秀美,是一首人体美的诗篇,是一段悠扬的小夜曲。他笔下的人物性格丰满,心理刻画细腻、含蓄、真实、感性,内向而沉思。其绘画语言与形象内涵,有时难以用文字转换、描述、阐释,人物的心理意绪也是难以名状。但他有本事把这种朦胧心态以形象语言的方式微妙地传递给我们,人物没有浓施粉黛、骚首弄姿,也没有悍霸丑怪、盛气凌人,于嘈杂中的世界里,给人以清纯、美好、渴望。一方面强烈地表现出了人性化的情感,同时也描绘了她们的内心世界。这是画家对生活心灵感悟的热情喷发,也是他对生活中感人形象的深情刻画。饱满的构图强化了画面的形式张力,于简括的外形中巧妙铺排的节奏和韵律,使画面丰满而不拥塞,有序且有姿态。陈逸飞曾说:"衣服是古装,脸孔却是现代的,希望表达的是一种华夏文化的印象,不单只是美女图,而是文化再现。"

北京 1994 金水桥头

陈逸飞《上海旧梦——黄金岁月》

陈逸飞《夜宴》 拍卖198万港币

  陈逸飞是传统与当代时尚的视觉艺术家。他的作品为我们这块神秘化了的土地轻拂上时尚面纱,画家以抒情的笔法画出了迷人的水乡人情,一片晨光撕裂天边,射向小桥,撒向古宅、曲水,也雾气了江南。画家用色大胆,色彩浓郁、朦胧,冷暖对比、光线的妙用,展示了小镇的神秘空间,作品的古典写实画风,整个画面给人以牧歌式的氛围,既宁静致远,又洋溢着悠闲的情调。画中笔墨的大黑大白、大虚大实;构图的大开大合、大阴大阳;造型的大柔大刚、大拙大巧所呈现的意义,笔墨运用上连匀带皱,边泼边染,随色随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线墨的明显界限,呈现出任意率直的笔趣。于是在反反复复的皱擦积染中,情随笔出,意随墨流,一派淋漓尽致。这是米开朗琪罗抑郁沉静的画风与石涛"搜尽奇峰"意境的完美结合。新兴视觉,新兴文化,新兴时尚,新兴一族,陈逸飞让世界耳目一新。

  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

《地球的红飘带》画稿

《地球的红飘带》画稿

《地球的红飘带》画稿

  2006年年底,长征史诗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共926幅原作在北京华辰秋拍会上以1540万元人民币拍卖成交,创造了中国国内连环画拍卖新的纪录。《地球的红飘带》由中国油画家、版画家沈尧伊创作于1988-1993年,共5集,926幅。作品中共有真实人物77人,虚构人物23人,人物造型惟妙惟肖,神态逼真,令人感到可亲可敬。《地球的红飘带》于1989年出版第一册,迄今共有10个版本。它自问世以来,先后获得第七届全国美展金奖、第四届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创作一等奖、首届中国优秀美术图书评奖金奖、第一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等多个奖项。

  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能深刻领会笔下人物的性格特点,沈尧伊曾两次到长征路上体验生活,多次访问当年参加过长征的老同志。作品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袖人物的塑造惟妙惟肖,而且还将硝烟弥漫的战地拼杀、波涛汹涌的江河飞渡、崇山峻岭的天险奇袭、雪山草地的风云变幻等场景一一再现, 历经6年完成。它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部以红军长征为题材的大型连环画,是中国连环画史上的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也是连环画创作中表现革命历史题材最成功的一部作品。沈尧伊的《地球的红飘带》以独特的构思立意,以精心的人物塑造,以深刻的艺术感染力,再现了当代视觉的长征,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不朽之作。《地球的红飘带》不仅为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树立了一面时代的旗帜,而且拓宽和加深了现实主义作品的表现空间和强度。它作为特殊时代的产物,表现出了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特殊地位,是中国连环画发展史上的高峰和里程碑,也是20世纪中国连环画发展史上的谢幕礼。

  中国美术创作上的自由、精神上的自主和文化上的自觉,这是改革开放对于中国美术的馈赠,也是中国美术对于时代的回报。